看完余华《河边的错误》,给大家作个报告

作者: 柳铠读书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10-21 23:45:32 浏览:88396 次

看完余华《河边的错误》,给大家作个报告

乌漆七嘛黑:
我很喜欢,改编我觉得非常好,既体现了书中的内核,又增添了可观赏性。我相信几十年后这是可以奉为经典的佳作

【回复】回复 @HEZI_ALT :你给他过审?[doge]
【回复】回复 @HEZI_ALT :是的,我也觉得有些处理太晦涩,观众不一定能get,我朋友坚持说马哲在疯子家发现天花板有鞭痕是因为疯子在家里练习怎么砍人挥刀,所以凶手就是疯子,然后我说…啊那老太太趴下你怎么解释
【回复】回复 @HEZI_ALT :原著够大胆,头砍掉直接搞了个坟包,还有幺四婆婆和疯子play[doge]
那鱼大魔王:
然后就是up主说的,最高潮的部分应该在“马哲杀死了疯子,局长让马哲装疯”,这个过不了审的情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也没拍成高潮,但却和我都想法不谋而合了,因为我的视角一直在局长身上,所以我觉得局长是一个根本不在乎真相,只想贪功的人,所以最后马哲杀死了疯子,马哲知道,局长也知道,但局长压下了这件事,还给马哲了个三等功,颁奖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只有马哲是麻木的,但接过奖的时候,马哲也笑了,之前马哲在警局的时候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但这一刻,他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的,疯子在不在精神病院其实调查一下就知道了,但所有人都不在乎,局长包括局长更上面的人,他们在乎的只有那个荣誉的三等功,最后马哲的孩子是疯子的脸,我到不觉得孩子真的有病,我更觉得这是在映射疯子将成为马哲的心魔,跟随他一辈子

【回复】还有就是理发师掉到车上那个镜头,我觉得不是用来吓观众的,而是用来震撼马哲的,这也应该是马哲最后同化了的其中一个原因,毕竟因为他执着追寻自己心中的真相,所以才害死了许亮,所以他决定跟大家一样,但跟大家一样就一定对吗?许亮也曾被冤枉过啊!所以最后感觉好像怎么选都不对,所以依旧是没有答案[怪我咯][怪我咯][怪我咯]
【回复】最后再说一下,我感觉这里面最轻松的就是徒弟,因为他什么都不想,也不在乎周遭人的眼光,我感觉我有点像这个徒弟,没想太多复杂的东西,也想不到,所以最后我看到这个电影的答案,也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答案——一个不求真相只想贪功的局长,一个严谨认真但最后却被同化了的警察。但说句实话,生存在这个社会上,谁最后不是被同化了呢[怪我咯][怪我咯][怪我咯]
【回复】回复 @再乘以四 :我看过有人分析说,影片一开始马哲是那个警局里面格格不入的人,只有他穿着皮衣,而最后马哲穿着警服受奖的时候,他的徒弟坐在后面,依旧穿着皮衣,所以可能确实给人一种徒弟就是下一个马哲的感觉
Linx770:
表面上凶手是疯子,事实上是那个时代杀死了他们,他们都在河边犯过不能见光的错误,受虐癖、婚外恋、异装癖,查案过程中这些被暴露的秘密造成了他们社会性死亡,许亮的死让马哲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退缩继而也疯了!只能说时代造就的悲剧。

【回复】回复 @东风扫白菜 :诗人王宏和那个钱玲,王宏被叫去调查的时候说了不要让家里知道,这是秘密
【回复】回复 @东风扫白菜 :他死之前的自白,说我们要是早点遇到就好了
【回复】回复 @甘古咕咕咕 :王宏说“家里和学校都不方便”
泡芙Wenkey:
个人感觉电影确实达到了小说没有表达出艺术效果,很有思考空间,看完我第一反应是惊讶,迷惑,愤怒;当然也可能是笨蛋的我,看完写了两千多字的影评才看懂[笑哭]

【回复】回复 @那鱼大魔王 :每个人可以有每个人的答案滴!宣发的时候都说了“没有答案”,只要你认为合理即可,这又不是什么数学题有标准答案,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复】看完之后我有一套自己的故事逻辑,但最后在群里都被他们一一推翻了[笑哭]
【回复】回复 @在下猫小狗 :其实追求一个混乱的真相的样子也很马哲
Bostom馬儿: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4条,在影院里拍摄行为若只是收藏为己用,供自己欣赏,而不在网络上散播,不影响电影的创作收益,那么是法律允许的。如果在网络上传播或者谋利,则明确为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52条明文规定了侵犯著作权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也就是说盗摄不仅违法,并且需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您作为一位有一定粉丝基础的up,就不要带这个头了吧。。。我挺喜欢你的,也希望您能小心驶得万年船!

【回复】回复 @Bostom馬儿 :谢谢提醒,我改一下
【回复】您的这个视频很有趣,但是还是建议您用剧照来做视频!
零lING箅子:
余华老师说“老人就是老人,大海就是大海”,影片呈现的人物状态已经是命运给的结果了,而其中的过程犯罪动机行为思维是马哲做为一个有经验体制内刑警他认为的“合理”推理与想像,一开始因为经验他觉得自己有理有据很自信,但后面他越了解越陷入了想自我肯定“真相”就予以否定的循环中…而他所谓的了解的真相来自于第二个视角:疯子。 疯子的出现,是体制之外无法控制是个不稳定因素,而荒诞的是县城的每个人都有“疯”的一面,马哲从抓凶手变成了除疯子除人心中体制外不受控的那一面,当他发现自己也不可控的时候,“疯”就占领了主导,而“三等功”变成了一个执念,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还是那个有经验自信正义体制内规规矩矩的警察,而命运沒有过程只有结果,而这个结果在马哲来县城之前就已经有了,只是“疯子”透过光亮拔开了云让我们看见了月亮其实就是一个寒体本身不发光,这个事实而已!

【回复】回复 @大家开心过好每一天 :执着两个方面的观众会看不懂或者不喜欢: 一执着于真相凶手是谁,因为这个本来就不是电影的重点;二执着于动机就是为什么,因为电影以马哲为视角,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要杀人,凶手与死者的联系,他们的生活状态怎么等等,这些都是马哲的视角。所以当马哲分不清真实与幻境时观众也就糊涂了,在马哲进入疯的状态电影结束后还是没搞清真相。但观众想搞清楚…
【回复】确实确实,要是只看一方面的观众理不出个所以然来的,或者说他们觉得看不太懂,结局也很茫然。但余华老师这是一个宏大的时代下反映人们的思想斗争。这是跟各种因素的结果,就是当时那种时代背景下,还有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这真的是没有答案的一个结果[大哭][保卫萝卜_哭哭][捂眼]
【回复】回复 @颜如槿 :回复 @颜如槿 :许多观众感受其实和你一样。电影不注重角色各自的心理描写,一切都是马哲所见所想,这也是观众看到的,而真相每每在马哲视角之外需要观众自行补全。当死者“疯”的那面众人皆知后其结果是不容于世,这都是马哲近乎偏执寻找他心目中“真相”的结果,生活中有许多人、情、事是没有结果不需要非要求个真相的。
cjnyf:
我觉得没必要着重讲述疯子和婆婆,都弄的清清楚楚反而没有原著的感觉了,它像一面镜子,你想的是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我看原著感觉就是如果不深究就只是一个简单的侦探故事但没给答案,如果细想可挖掘的就太多了,几个证人为什么那么奇怪,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他们要死,马哲最后怎么样了等等,这些小说都没写,但隐隐觉得没那么简单,他们之间一定有事儿,但是什么事儿呢,这要看你怎么想了,婆婆疯子是sm?女孩如此紧张是不是没干好事…。电影具象化很多了,看原著更抽象,我想这也是大家觉得懂了又没懂,又特别想讨论的原因,粗看细看都值得一看。不得不说年轻人就是有想法,感觉中国电影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支持]

【回复】没错,有些内在的故事有几个镜头,有几个细节就可以了,这样才让人遐想。
半島芒果是好芒果:
一旦要给自己找一个正确答案,就会成为另一个马哲。

lay的lover:
看完觉得那个女人口中的“宏”并不是那个王宏,实在是配不上那个女人心心念念还得用录音带录音记录思念,而且电影也没说那个女人口中的秘密是什么

【回复】秘密显露出的时候 ,人们都死了。 只有被火车声盖过秘密的玲没有死
【回复】可能正是她的这个秘密没说出来,所以她逃过一劫,其他人都是异于常人的秘密暴露被社会杀死了
【回复】爱上倒不一定就非得“配不配”?还有就是王宏是个文青,他俩写情书的样子倒真挺搭的[喜极而泣]
小白Akaier:
看完也看懂了,后劲太大了,真正疯了的不是疯子,不是马哲,而是电影结束后呆愣在影厅座椅上的我[tv_思考]

岑五爷:
刚看完这部电影,我立马就去ktv唱了爱拼才会赢[doge]

【回复】爱乒才会赢是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回复 @岑五爷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的评论怎么有声音啊,真的是……(扶额苦笑)
余独爱華:
下暴雨,一个人,影院,凶杀,悬疑,余华[脱单doge]其中都发生了,而余华在我旁边[脱单doge]

【回复】回复 @yhyhyhyhyhzym : 因为我疯了[doge]臆想症
【回复】余华坐在你的旁边吗 [星星眼][大笑]
缄字巫山云:
我和朋友从下午讨论到现在,真的很有探讨空间

【回复】我们也是,提出一个问题,给一个答案,然后再推翻一个答案,真就没有答案[笑哭]
希山夜喵:
我个人更倾向于,马哲整个人本身就是分裂的。他的精神世界一半毁灭一半完整。完整的这一半支撑着他正常生活,毁灭的这一半偶尔跳出来侵扰他,从云南那个三等功和孩子有基因病这两个隐喻【?可以说是隐喻吗】表现出来。 他本身其实一直是在跟自己作斗争。后来出现了幺四婆婆这个案子。查案的过程中,出现了第一目击证人小男孩,婚外恋宏玲,异装癖许亮。他们不管是自杀还是他杀,全都死在了被怀疑的判断里。马哲查到最后也开始被怀疑,被自己怀疑。结合所有判断得出的结果是疯子就是凶手,他也以为自己亲手了结了疯子,但是他是亲手了结了做为疯子那一半的自己。疯子穿上了他的皮夹克,其实表明疯子并非他人,而是他自己。 开场的躲猫猫男孩,推开最后一扇门,是是现实的悬崖。结局的马哲,推开最后一扇“门”,结果是认知的“悬崖”。

【回复】而最后几幕,我认为是马哲的幻想。关于颁奖和幸福的家庭生活,都是他正常的那一部分追求。人不可能在囿于认知的情况下完全分割,所以最后杀了自己。
【回复】像是语文阅读一样,言之成理即可。我觉得你很有道理[妙啊][妙啊][妙啊]
【回复】回复 @胡桃夹子木偶 :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脱单doge]
卡哇伊的小琳子:
当我们执着于探究、寻找一个所谓的答案的时候,我们就是马哲,观众成了剧中人,这一点很绝。还有看完电影后,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解读(观后感)发出来,是不是也有在寻找别人认同的意图,不想成为那个“观影集体”里特别的异类(如疯子,相对于正常人,他是异类),虽然说“一千个人有一个个哈姆雷特”,但是总归会有一个“多数人”认同的观点。

汶感情就绝交:
你试图去寻找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那么你就会迷失自我成为电影中的马哲[笑哭]

那鱼大魔王:
我没有看过小说,直接看的电影,我个人还蛮喜欢这样扁平的处理的,这个电影给我的感觉,他不是讲了一个“故事”,而是讲了一个“事儿”,一个发生在90年代的事儿,所以就蛮能理解余华老师说的,跟以往的观影习惯不同。 然后这个事儿虽然以马哲为主开讲,但你的视角可以落到任何人身上,疯子也好,宏和玲也好,许亮也好,婆婆也好,落到不同人身上都有一个自己的解读,我观影前看了少说得有二十多个解读,但最后我还是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没跟任何人雷同,因为我的视角落到了一个很少人提到的人身上——局长[笑哭]就影片一开始,局长的一个坐姿就直接把我吸引了,因为跟我家的那个小领导太像了[笑哭]所以最后我有了一套自己逻辑[吃瓜]

【回复】天哪我也是,局长第一句话还没出来,我就看他坐下擦汗那个架势就知道不是啥善茬,我可太了解了[捂脸]不过看完之后倒也不能说局长不是啥善茬了[笑哭]他说的办案要看证据链确实没错,如果马哲听他的“止”住了,说不定不会那么疯了
不是西瓜皮皮:
我记得看完这本书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疯狂的是我还是这个世界[脸红]

JHNY1170:
我觉得这个电影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高了《河边的错误》小说的讨论度。之前我看原著的时候,不知道凶手是谁,想来B站找找视频,发现几乎没什么人讨论,现在看到关于电影的视频都有好多人讨论,这种感觉很不错[doge][OK]

朱一龙 电影 人物 小说 潦草小狗 河边的错误 余华 报告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