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关键的20-30岁,要避免的4个误区!

作者: 鹅姐职场分类: 职业职场 发布时间: 2023-06-10 09:30:00 浏览:70159 次

人生关键的20-30岁,要避免的4个误区!

伪四叠半主义者:
误区一:过于追求“克服困难”这一过程而非“达成结果”这一目的 建议:以目标为导向,不一定非要为了磨练自己而故意选择难走的那条路 误区二:看到他人的经验输出,执着于证伪而不是借鉴 建议:为了能个人成长,用更积极的态度去揣摩他人能做成一件事的可借鉴之处,不要先急于否定。 误区三:混淆目的和手段 建议:区分“我要学会什么”和“我要做成什么”,先定义目标,再寻找学习路径或问题解决路径。 误区四:过度关注外界而非自己 建议:一天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关注自己每天的注意力在何处,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我有益的事情上而不是周围人的琐事和媒体琐碎内容上。 最后:以上内容实践,动手去做

【回复】1.学会借鉴,遇到不同观点想法,不要着急批判,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专注于目的,而非手段,每天要花十分钟梳理那些事情是服务于目的,哪些事情是自我感动。 3.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专注如何让自己更精神,更高效,生活,更丰富而非专注一些偏离个人与目标的营销号,短视频上。 4,过度专注于“克服困难”,而非达成“目的”,回归第二点,先有目的,在规划学习路径。
懒仁糕:
自己踩坑的例子 1.过于追求克服挑战 前段时间搭建影刀机器人,有两个捕获元素的方案,理论上都是可行,但是实际上操作的时候方案一一直失败,然后死磕了一个多小时,但其实我的目的只是搭建影刀机器人,让它能正常跑起来,我只需要换个方案就行了 2.执着于“证伪”,而不是“借鉴” 公司有一位同事,大家讨论出方案,甚至是平时聊天聊AI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性的说“哎呀,不行的啦,我们的情况balabala,balabala有多复杂!”(也许是习惯性否定?!),问题点在于同事否定完之后也拿不出个解决方案,或者提出的方案和现有讨论方案~“半斤八两” 3.混淆目的和手段 这个坑经常踩,比如,前段时间目的:处理多张excel表格,手段:power query,但是pq我不太熟悉,想着先学习一下,于是不知不觉的目的变成了找优质的教程或者书籍(这里指陷入找资源的漩涡中) 4.自己的注意力被别人牵着走 我目前遇到的问题是,我正在和A交谈,A正在说的时候,B来找我交谈,我回应了一下B,于是场面变成!B在对我讲他的事情,A也在对我讲他的事情,我左耳听A讲,右耳听B讲

【回复】我现在就是第二三的问题
liebeJay:
谢谢鹅姐的分享 顺便说一下 我直接缓存了你的升职谈薪的视频 然后在面试之前反复观看 路上坐公交也看就怕忘了 然后成功啦!不仅收到了新的offer 原本的公司也给了我+30%的offer挽留我 真的很感谢分享 靠我自己一个23岁的没什么谈判经验的人 根本没有办法想到视频中提到的方法[给心心][给心心][兔年][兔年]

摸鱼的刺刺君:
四个容易踩坑的误区 1.过于追求“克服挑战”,而不是“达成结果” 2.执着于“证伪”而不是“借鉴” 3.混淆“目的”和“手段” 4.过度关注外界而非自己

【回复】别省流了,最好还是听听鹅姐结合具体例子展开讲讲的内容吧
【回复】回复 @摸鱼的刺刺君 :是滴。具体的阐释,远比“一句话的省流观点”更重要
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啊:
1.花十分钟梳理一天有多少事是在帮我们达成目标,有多少是自我感动 2.新观点,不着急否认。找寻自己能借鉴的点 3.需要1h以上做的事情,花五分钟我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我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的吗 4.在心情和注意力被他人或营销号影响时,关心自己,想想这个时间和注意力应该放回到自己身上哪些方面。 哪怕坚持一个行动,坚持至少一周

长指甲的婆娘不好惹:
晋升那条是真的很有用,我之前的误区是我要考证,考到了就晋升了,其实根本不是。整理思路,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想办法让自己从人群中被注意到。抓住了一个到外地派驻的机会,很多人不愿意去,我主动去了。事情结束回公司就升职了[微笑]

辣椒苦瓜:
一小时前看到有人省流就没打算看,现在闲下来了认真看完,内容真不是省流能概括的[打call](没有说省流不好的意思)

【回复】是的。“省流”剩下的,是极度抽炼的话,往往就成了“正确而无用的道理”。它修剪掉了太多的隐性信息,就没啥触动和启发啦
糯米圆乎乎:
三连了 虽然我已经30+了[保卫萝卜_哭哭]

深青___:
鹅姐的几个观点和我的一位老师曾经提到的观点不谋而合,算是再一次警醒自己。很有帮助[打call]

娃娃仔仔:
1.执着于“证伪”,而不是“借鉴” 这个我真的深有体会,我给朋友推荐一个综艺《百万富翁谷底翻身记》。我觉得里面的那些经验都讲得很好很感动。 然后我朋友和我说,综艺这些都是演的,他不信。 我真的瞬间很无语,记忆很深刻,记了好几年了。

CHANGhhhhui:
期待老师继续更新视频,刷到老师学到了很多👍🏻

萨姆蕾米:
鹅姐,我想多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目的是,总结人们的通病来减少内耗,同时积累更多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为以后遇事做参考。除了多交流多经历并做总结,有推荐的书籍或者视频看吗

知识分享官 职场 人生 公开课 工作 经验分享 互联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