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会多门语言的人是怎么思考的?我将用一个视频告诉你语言的炸裂力量!

作者: 柴桑在摸鱼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2-07-26 18:33:15 浏览:558196 次

【颠覆】会多门语言的人是怎么思考的?我将用一个视频告诉你语言的炸裂力量!

Jesuisprometteur:
说到中国弱时态和西方强时态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渊源的。很早就有文学研究者研究中西方早期神话,发现中西方早期神话有很多相似的主题,如世界的诞生、造人等,但是在叙述上,中国是空间性叙述,叙述视角有很多地点方位的切换,强调某处有某物,而古希腊神话中很多是时间性叙述,强调事件的先后发展,有更加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早期人们对于神话的想象中就展现出了一种原始语言思维方式,而时过境迁,这种原始思维方式一直持续至今,没有改变,足以见得:如果这个世界一定要毁灭,那语言一定是最后毁灭的事物之一。[打call]

【回复】希腊语选手来啦[傲娇]现代希腊语有8个陈述语气时态:现在时、未完成时、不定过去时、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简单将来时、持续将来时、将来完成时,3个虚拟语气时态:现在、不定过去、完成,2个祈使语气时态:现在、不定过去,非常巧妙[害羞][害羞]
【回复】回复 @乱室佳人misato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回复】对对,咱们更偏好移步换景式的叙述方法
蝎Ann:
我个人觉得,语言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人的意识,但人与这个世界的交流媒介却不只有语言,还有音乐,绘画,声音,场景。我觉得很多人过于夸大了语言对我们的影响,从而忽略了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举个例子,即使是两个深处不同国家的人,当他们看到米开朗基罗在教堂穹顶的绘画时,让然会受到极大的震撼,从而陷入自己的情感漩涡中,而如果这时,他们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否说明了语言的局限性。我认为,除了语言,人类还有许多不受地域限制的共同思想,比如对美的追求,对美好音乐的共同体验等等

【回复】而且我总是觉得,过度依赖语言思考是个很无趣的事情[笑哭],用图像和场景有时候更能表达我的情感
【回复】回复 @FranklinQi :我倒是看过另一个UP的思考,由于现在网络用语的泛滥导致不少学生在和他交流的过程中居然不能做到准确的表达和逻辑的铺垫。我也认为,纯粹的、深厚的语言思考是有必要用一种强势的方式引导大家学习下去的(个人观点
【回复】这有点涉及到语言学的知识啦,其实广义的语言可不止我们运用的来表达各种想法的符号那么简单呀。[呲牙]
J子君:
举个例子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看一块正在改变颜色的色块时,颜色从亮蓝色渐变成海军蓝时,俄罗斯人大脑会有强烈反应,而中国人不一定有,这是因为在中文里我们认为这都是蓝,但在俄语里,这两种蓝是两个单词,他们就会认为这是两个蓝色。 同样,英语里lime,green是不同绿,粉色和洋红色也是不同单词,但中国人大多都会认为差不多。 还有很多语言中,粉叫做“淡红”,而蓝和绿是同一个单词,具体区分时叫 海_ 和 叶_ 。

【回复】其实在古文中有很多描写颜色的,只是我国知识体系传承歪了,明清时期重八股不重杂学,民国新中国重视科学技术不重国学,导致其实中国古代语言中有很多描写不同颜色的词语,B站好像也能找到相关的介绍视频,但是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不会用到,或者很少,比如黑色我们很少用“玄”,绿色很少用“黛”,只在说成语或者说古诗的时候用到,中国历史太长了,文化人不比欧洲人少,闲的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文化人也不少,所以中国的语言库描述性并不比其他族群差,可能描述雪的维度比爱斯基摩人差一些,但我们也有很多描写雪的诗词成语,我们可能更浪漫一点。
【回复】回复 @桑梓心痕 :确实,中文区分得很细,但问题在于历史时间长,概念总是会变化或者被遗忘。比如“青”可以指黑色、绿色、蓝色,现在指蓝与绿过渡的颜色,类似英语中的cyan。还有古时马也分的很细,每种颜色每种花纹都有一个单独的字,但很显然复杂难记所以没有流传下来。
【回复】所以我的意思其实是,我国的教育体系导致我们没有完整的加装汉语语言库,学过编程的都知道,代码前几行都是在加载运行环境和基本工具包语言库,这些东西就像我们的教育一样,我们学过很多年语文所以对传统文化有着基本的鉴赏能力,但不代表我们完整地继承了民族的所有语言库,学中国传统画的学生可能看到正在改变颜色的色块时,比俄罗斯人反应更强,而且出线更美的词。
毫无疑问是个星推啦:
准高一除了母语中文还有英语托福112分日语n1证书[打call]中考英语满分,文科五门课都是全市第一但是理科都没有及格,即便如此还是凭借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破格录取一中,虽然我一直学语言,虽然一直不被理解和支持但是对学语言的热爱永远不会减退现在在学韩语啦!

【回复】回复 @南工霸 :确实,会多门外语的话,学西方哲学很占优势的,可以无障碍直接读原著,很多哲学著作翻译成中文意思就变了
【回复】你一定有一颗浪漫的大脑[tv_doge]
學習使我快樂_:
會普通話粵語英語日語韓語葡語的路過…(實際感覺已經自己零國語言)……學的時候很痛苦,但想想還是蠻妙的,學多了看多了會覺得人類無論到哪都是相似但又多樣的。 我個人的感受真的說每個語言都有不同性格,讓我對自我認識也多面起來。語言真的很有趣!願大家都能感受語言之美~

【回复】回复 @學習使我快樂_ :屬於語言學範疇啦[大笑]因為世界上最厲害的人造語大師是J·R·R·托爾金,他是上個世紀牛津大學的語言學教授,特別癡迷於宗教故事和神話傳說,但發現英倫三島沒有屬於自己的神話體系(比如世界四大神話體系:北歐神話、古希臘神話、古印度神話、古中國神話)所以自己就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奇幻世界作為獻禮送給大英帝國[星星眼]也許你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但你一定知道「指環王」「霍比特人」都是他的系列作品之一[呲牙]寫「冰與火之歌」的喬治·馬丁老爺子是他的死忠粉——準確的說托老是奇幻小說之父,他對每個種族的刻畫最重要的一點正是設計了每個種族的語言文字,這些語言文字都有完整的語法規則,可實際使用,其中最全面的就是精靈種族的昆雅語和辛達林語(它們的字母特別优雅)🌹不過聯合國也曾經聘請語言學家創造了「世界語」以期消除語言歧視,成為全球的通用語( ・᷄ὢ・᷅ )但失敗了,因為語言是需要土壤的
【回复】不知道你對人造語敢不感興趣,主要是我太喜歡托爾金了😱比如那一句:「✨ Elen síla lúmenn’ omentielvo」星辰閃耀在我們相遇時🌹
【回复】回复 @學習使我快樂_ :回复 @學習使我快樂_ :什么世界语啊,什么克林贡语这种,我比你差一些,只会三外,其余的几门还在学/接触,个人认为学人造语也就图一乐 如果硬要问对学习其他需要我有没有帮助,那一定是有的。比如世界语的创造者是西语母语者,世界语相当于是西语的极简版,二者发音规则相似度很高(<极高<完全相同) 弊端当然也有,你肯定能想象得出来,耽误的时间成本很多,不如不用人造语来过渡,直接去学目标语言来的实在
雾落半枫:
对我来说,语言是在那个特定的地点,无所谓的时间,在你出现的一瞬间所调动的所有感官,在一刹那会有种窥探到当地的过去和未来的感觉。就比如藏语,在见到雪山的一瞬间脑海里只有藏语圣洁(懒得打出来),一瞬间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就拿汉语说,在故宫看到落雪的时候,在黄河边长江口,在起雾的渡口……我们会用语言来联系我们所感所思。

【回复】回复 @yjxkn :文学构成是和语言有强相关的(国外名著翻译成中文几乎相当于另一种创作)
【回复】回复 @凌皓安 : 是的,相当于自己创作了
Saku酱的猫薄荷:
学语言是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情,好像能从中窥见不同国家的性格和思维。 例如谓语放在句子最后的日语,让人不得不在说出口之前,就将整句思考清楚。似乎比起如何做,那个宾语,那个目标是更为前置的东西。 又比如说法语, vanité虚荣,vanter吹嘘,这些语义都从“空”里来。有的文化认为“空”即是“盈”,有的文化显然以为不然。 确实有很多可以探究的地方。

【回复】小语种专业的同学表示,学了四年外语找不到工作,只能用来听歌看电影
【回复】回复 @英伦风暴 :前提是能温饱。艺术和哲学这种东西永远是最闲得慌的人和彻底的疯子才能去探求的。
【回复】回复 @黄袍加身当人质 : 能充实自己,让自己获得幸福、浪漫[给心心]
北下_kitashita:
作为外语生,很有这种感觉,你学了语言后,能窥探不同的东西,自己的思维也会变得不一样,而且外国的作品,真的只有学会他们的语言再去看,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回复】確實( ;´Д`)譯本好不好看真的全憑譯者,如果一部好的作品遇上不太行的譯者真的很可惜
【回复】确实,英语硬翻中文也感觉不太理解,有好多也读不懂,真的只有在某种语言的环境熏陶下才能更加有所了解
【回复】非常同意!! 我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在外人看来是最没用的专业,实则不然,一点也不后悔学了语言[吃瓜][吃瓜]
青城修士陳曜一:
“中国拥有最美的语言”,也就只有在咱们国人之间说说。其实时间到了一定长度再长一点,也没多大差别。如果两个都给人感觉是无限的话。德国人肯定说德国的语言最美,中国人肯定说中国的语言最美,很主观的东西。之前觉得英语不错,但看了《发条橙》,因为它那时我觉得英语一点都不美。

【回复】所以说,外语是桥梁。承认汉语美不等于承认汉语独美、最美,这样有些狭隘了,汉语是很美的,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魂,但同时也要拥有包容的心态,去发现世界其他语言承载的美。
【回复】回复 @AASS殺 :如果精通其他語言,他們的文學作品也很美;我記得我的初中英語老師說,當你get到一種語言的笑話時,才算是真正懂一種語言╮( ̄▽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以為然,只是道行淺了
【回复】回复 @姑苏城下观山月 :说实话我觉得不能欣赏任何一种其他语言的人,也缺乏了欣赏汉语的能力,因为二者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阁下是不是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真的读懂了汉文化5000年的底蕴,还是只是喜欢这个光环呢?
不知该起什么名字好:
看着视频想起了我以前在外国人语言教育院打杂时候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相遇, 在一起学习生活几个月后被随机洗牌, 然后再与不同国家的人相遇 有趣的是 在1级班2级班的“告别会”上 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感性的人相拥 哭泣, 而在中级的3级4级班就少有这种情况 更高的5级6级班朋友分别甚至像老友记 后来突然想到, 1级2级班的学生词汇量太少了, 遇到世界另一端的共同语言, 却苦于没有“共同语言” 有太多复杂的情感与表现无法有效的表达, 也不知道对方能否理解或接受...而随着词汇量的增加, 情感的表达变得更有效 更优秀, 也就不会出现那种痛哭的场面了 所以我想, 婴儿动不动就哭是不是因为没有其他有效表达方式呢...

【回复】回复 @Syrcoco :啊? 大部分大学都有附属的语言教育院 语言班吧...就像预科班一样, 帮助外国人学生提前适应大学生活的 但是我说的这些都是前科罗纳时代了...那时候国际关系比现在好的多, 各国民族主义也没那么强, 感觉现在很难回到以前了
【回复】你想多了。真的想太多了,一个人如果第一次和亲人死别会很难受。但是一次一次的,人就会习惯。而且很多时候年纪大的人看一些小青年做一件事就很兴奋,他只会默默的说“年轻真好”你看到那些人离别不会怎么哭,很简单,见多了,知道有的人就是过客。相互轻松愉快相处就可以了。
【回复】回复 @mini贝斯花环 :就是现在的疫情时期啊...新冠 corona 科罗纳
古于白:
学外语确实有用,但也没有up说得那么夸张,这个视频不是很严谨,看得出来up主应该不是外语专业的。 另外,这个视频可能会引导一部分小朋友选择外语专业,我只能说千万要慎重,外语专业的学习和就业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想学外语完全可以自学,网络上资源大把

【回复】额,也有人科普哲学的浪漫啊,也有人讨论政治学的意义啊。 不同的学科都展示出自己顶尖的那个价值和意义给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参考吧。如果这都不能说服,那干脆都去学计算机吧。[热词系列_害]
【回复】其实我倒是觉得up说得蛮好,外语专业虽然不是那么好就业,但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学另一门语言,闯入另一个世界,真的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多元,看得更通透(虽然每每想起就业依然头痛,不过还好有生活中的一丝浪漫吧)
【回复】要等到思维也用外语除非移民
Aoi_Yagami二号机:
我突然想起来一个例子 就比如wink这个词 用中文直译叫眨眼 虽然意思差不多对了但是少了一点可爱的感觉... 这就是语码转换吗[doge][doge]

【回复】比如说buff,其实我很难把它简洁的翻译成中文[辣眼睛]
【回复】我觉得应该是wink被我们使用的时候附加了一些“可爱”的感觉。比如一个大叔眨了一下眼,我们不会去这样描述“大叔冲我wink了一下”。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中文里缺少一个代表“可爱地眨单只眼”这样一个动词
【回复】因为很多词句都不能直译来用,所以要翻译,也拿wink举例,机翻就是眨眼,汉化组就是抛媚眼
广东申留真: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啊!我们老师之前和我们说过,英语是‘重意’,中文是‘重形’。在英语单词里,会有很多意思一样的词,但是一旦查阅词典就会发现每个单词的程度和所用范围是不一样的,这就很神奇。语言不仅仅是沟通和信息交换,这中间可以让不同的信息文化,相互交融。这也是我喜欢语言的原因,真的很有魅力!而且学习一门语言不只是学语言,同时也会学习到相关背景文化等等,真的很有趣!

【回复】记反了吧,[tv_doge]汉语才重意合,英文等印欧语系的语言重形,意合也不是看一眼就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意合是说汉语是表意文字,很多汉字都蕴含着意思,但没法读出来;形合是表音体系的文字的特点,只看词能读出来,但是没法知道是什么意思
【回复】回复 @一个啊一个 :可能他的意是“意思”、形是“形象”,而你的意是“意境”、形是“形式” 。[doge]
【回复】回复 @一个啊一个 :hello~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里的“意”偏向于内容表达,形”则是表达形式。因为我们老师当时教我们的时候是说英语偏向于内容的表达精准,中文会偏向于表达的规格形式。就拿中文的古诗词翻译为例子,从中文的角度出发是具备一个内涵美与意境美,但我们转成英文的话,主要是将其意思传达出去。翻译的点在于信息传达~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哈!友好交流,若有错误虚心学习!(狗头保命!)Love&peace❤️❤️❤️
喻裴酒:
在记法语的周一到周日,又同时在看日本的月曜日那个节目(),想着要不一起记了吧,网上搜了下,才知道法语的一周七天和星球有关,周一Lundi 是lunar,周二merdi是mars以此类推,相对应到日文里就是“月曜日、火曜日、水、木、金、土、日”,是一一匹配的哎,然后英文很多词也是源于法语所以也是对应的。好神奇,本来完全记不住的,现在顺便记了俩hhh

【回复】英语当中也是的哦(^・ω・^ )(参考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不仅如此,中国以前也用七曜计时的 “日、月、星都称‘曜’,日、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摘自《新华字典》“曜”字)
【回复】但因为还是不熟所以在想法语星期几的时候要在脑子里默念:月火水木金土日…lunar…mars…mercury…Jupiter…哎草,金星是什么来着(
【回复】回复 @喻裴酒 :我一开始也经常搞混。后来发现mercredi是一周里最复杂的单词,然后周三又是一周里离周末最远的一天,心情最不好。然后就记住了[doge]
老村长萧牧寒:
感觉up主视频当中的很多例子很牵强,,,,,语言是思维的边界,语言可以塑造思维,但是并不是说现有了语言然后再有思维。 而是我们生活中遇到了某个新的具象的或者抽象的对象需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的时候,我们就创造了这个对象的名词。 是文化形态产生了对应的语言结构和名词,而不是由语言决定了文化形态和行为。 中国人爱存钱,是因为中国才成立没多久,中国现在还太穷了,老板姓舍不得消费,存钱储蓄是主流,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就过了极度贫穷的时代,在商业社会的宣传洗脑下超前消费成了一种时尚,一种生活的态度,你看现在的小年轻超前消费的还少吗?和你说的那个啥语言的强弱时态根本没有关系。 至于视频当中的中西医名词的理论,这个是例子就觉得更扯淡了,这整个的区别是中西医本身建立的方法论就不同了,西方的医学从现代化科学研究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就走的还原论的方式,而中医从建立的时候则是采用了太极营养,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表述人的生理运作规律。 视频当中可取的地方,但是感觉绝大部分的例子都太牵强附会了。

【回复】这在语言学中是有研究的,其实,这个视频的内容和我学习过的一位语言学家文章一样
【回复】是的,在语言学界萨丕尔假说也是有学者反驳和提出不同思考的,这个是没有定论的,但是目前看来完全抛弃这个假说的做法也不正确
【回复】同意!up有点倒因为果了,对着已经碎了一地的玻璃渣子,侃侃而谈为什么会碎成这副模样,因为今天风水不好。这样是不可取的,说中医的文字如何如何,可是要是美国人发现了这些草药体系,他们来发展,那自然会有一套非常细的外语草药体系“美医”,虽然同样的病,美医和中医都说你是脾虚,但是落到语言肯定不一样。建议up不要对着这个果,去侃侃而谈。试试思考深入一些。
Calicalii:
视频内有些说法并不严谨… 关于爱斯基摩那条,早已有文献指出错误。 首先并不存在所谓的爱斯基摩人,其次说爱斯基摩人对于雪描绘的词汇有上千多个,无异于是等同于说Office-Word的语言里对于描述字体的词汇有上千多个。(Geoffrey K Pullum, 1991, The Great Eskimo Vocabulary Hoax.)

【回复】披着科普外衣的娱乐作品,外行看个热闹… 但还是希望更多小伙伴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给心心]
【回复】同,作为科普是可取的,但具体的一些观点是不严谨的,所以看热闹哈哈哈。不过也希望大家能进一步来了解语言[惊喜]
账号已注销:
私以为 语言时态感强弱的观察很好,但它的影响应该不是决定某种具体的价值观念,而是深入到哲学层面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事物变化的幅度就要从人类的语言中找。语言把客观的存在转化成公共领域的抽象概念,这本身就是个提炼、归纳再演绎的过程。时态感的强弱可能在这种归纳再演绎的过程上加的一种限制。 关于语言的美感,我虽然很想说中国文化具有优越性之类之类的,但事实是英语里也有很让我震撼的作品。Jane Austine的犀利诙谐,泰戈尔的空灵浪漫,乔治奥维尔的残酷深沉,都直达人心。硬要说哪国语言比别国的更好,像是说哪个女生比哪个女生漂亮,总觉得很不礼貌。我觉得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在熟稔自家文化的基础上对他国文化能积极了解。可惜现在大部分人以为的是自家别家哪家都不学,只是打着热爱文化的旗号损人以抬高自己。其实摆态度、喊口号、做价值判断,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会。但沉下心来去了解事实,恐怕就很拿了。

Candy_Class:
最后举得例子一下子就有感觉了。中间对语言和思维方式的解读实在是牵强。 不过个人认为结论是对的:语言能深刻影响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因为人类的思维方式由先天的硬件条件、以及更重要的是后天学习的知识、三观、逻辑、表达等体现。人们的知识和三观用于判断和生成信息,逻辑用于整理信息,表达用于传递信息,语言看似只影响了表达,但其实人们在积累知识的时候是接受特定语言组织好的知识、形成三观时也是接受特定语言的家庭教育/文化产品所传递的观点、而人们学会逻辑思考,也往往是因为有人用特定语言教会了自己。这些学习过程由于使用特定语言,导致其在我们大脑里也先由特定语言组织而成,才会慢慢沉淀成一个脱离语言载体的概念,但这些概念早就是母语的形状了。 那么,母语对文化的影响就更不用多说了。毁灭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消灭其语言,在《波斯语课》《合金装备V》以及历史上我们都可以找到很好的解答。

林浅月Asatsuki:
语言为生活服务。随着社会发展,新概念产生,新的表达需求产生时,语言也随之更新。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地区,有描述雪的需求,才诞生了那些词汇。 语言确实也会一定程度影响人的思考方式,因为不同语言描述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语言本质上还是一个工具,没有必要过于神圣化,人类随时可以创造新的语言,只是没有这个必要罢了。

社会观察局 社会 文化 外语 冷知识 语言 科普向 人文 互联网 小语种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