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黑塞 | 修行路上的同伴,寻找有限时间里的永恒境界

作者: 一枝昏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3-31 17:38:29 浏览:65344 次

《悉达多》黑塞 | 修行路上的同伴,寻找有限时间里的永恒境界

桐桐日记本:
“真正对自己思想负责的人是不会接受嗟来之食” “如果一个人扼杀了感官意义上的偶然之我,去喂养思想意义上博学多能的偶然之我,是不会寻得自我的” “我听遍灵魂与肉体的安排,去经历罪孽,追逐肉欲和财富,去贪慕虚荣,以陷入最羞耻的绝望,以学会放弃挣扎,学会热爱世界,我不在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对比,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回复】第一句是up主的话哦,其他是黑塞说的,荣幸放在一起[捂眼]
【回复】回复 @一枝昏 :可是我认为吃完在骂娘更好诶
【回复】觉者由心生律 真正对自己思想负责的人都要靠自己去领悟
枫林夜唱:
这本书就是借用宗教的壳,内核还是书写世俗的人的自救与自我升华。黑塞的《德米安》《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都是这类模型。但是我觉得《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黑塞最好看的作品,不仅内容比《悉达多》丰富,双主人公的形象更立体,故事也更丰富。黑塞仰慕东方文化,对佛教、印度教乃至婆罗门教、中国诗词文化(《克林索尔的夏天》)都很感兴趣。一个德哥作家能仰望万里之外的东土文学,真的很让人感动。

【回复】回复 @江上漫怡情 :就是歌尔德蒙与纳尔齐斯吧
汽油瓶军买大勺吃鸡饭:
简单,讲两句。首先其实我不大同意悉达多有什么真正的变化,结尾处的悉达多依然是开头的悉达多。他当然学习到了很多,但是如果他没有年轻时的疏离感,年老就没办法顺利地将自己从众生这个概念里剥离出来。年轻时的悉达多天资太过聪颖,以至于一般人只当他是普通的聪明。他从父亲的持戒中领悟到婆罗门的生活实际上只是对戒律本身的信仰而非对阿特曼的信仰,所以下定决心要破除这种障,用苦修来抹除“我”,这个up讲的蛮好。而后他与世尊的对话,让他领悟到自己的傲慢,因为“我”的消失代表着整个世界也消失了,苦修者自傲于自己的修行,实际上让自己脱离了人界,从而连信仰这种人类语句都没有了意义。在此之后他豁然开朗,见山川,见虫蚁,是用全新的我来广纳天下万物,所以有了后来他的入世,见迦摩罗,成为富商。而后他的堕落,我的看法带有了西方色彩的理解,他经历了自己的堕落,明白了人所携带的贪婪怠惰的原罪,自觉罪孽深重,于是抛弃了所珍视的一切,在船夫的开导下以自食其力的方式进行自我救赎,听流水,见众生,这一方面是了解沉静的伟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尝遍人的爱恨情仇。悉达多最终学会的谦逊是他的最后一课,他未必能像自己昔日的好友一样精通讲道,但是众生在他身上走过一遭,他便已经创造了一个世界,他自己的这个世界就是他最终领悟到的东西。简单来说,我的领悟是脱离戒律、脱离自我、学习规律、见众生、创造世界。未必有先后顺序,但最终的重塑众生面孔是一个终点,这个时候他已经获得了自由

【回复】他不再执迷于寻找,而是静下心来体验,让世界穿过自身,于是内与外、过去与未来之间再无裂隙
【回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回复】我最后说的重塑世界是总结,这也是最终目的。如果有创作经验体会更深一些,写到一定程度就回去破除人世间的一切事物,而后重新认识他们,并且在文字中赋予新的含义。这相当于是在自己的世界中女娲造人,而同时,他这个世界的根还在人间,所以也是能够被理解的
清情倾庆云梅子:
悟者,吾心自悟;佛者,悟者自觉[脸红]

【回复】回复 @Luanrence23 :您可曾听说过补光灯这劳什子物样?
【回复】回复 @五仁味恋蓉月饼 :哈哈哈
冰箱duang:
一点读后的感悟:悉达多最终将整片世界看做一个整体,我们与星辰,山川,洋流,草木,众生相连,与过去,现在,未来相连,统一,且圆满。原文:因此在我看来,世间存在的一切皆好。在我看来,死如同生,罪恶犹如神圣,聪明等同愚蠢。一切皆有定数,一切只需要我的赞赏、顺从和爱的默许。连接上下文所阐述的世界的永恒,与人的相连。悉达多对乔文达说:世界并非徐缓地行进在通向圆满之路,不,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世界已然圆满。我们其实已经在永恒的圆一之中,不论是美好的痛苦的,都是这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诞生于这片世界,用受赐的肉体与灵魂,去感受经历这份圆满,这就是世界对我统一且永恒的爱。

HY恒宇:
昏昏,我的昏昏,我本来想把车卖了给你充电的,但是收破烂的不敢要共享单车,我才知道原来我骑了这么久的车不是我的,喜欢了这么久的你也不是我的[大哭][大哭][大哭]

【回复】还是不要在这个视频下面发这种东西吧,up又不是那些网红明星,还是多看看内容吧
AssumpsiT_1:
这书基本上就是作者以悉达多之名加入个人的情绪化的表达!要了解佛陀还是看佛经去吧!

【回复】回复 @AssumpsiT_1 :黑塞不会简单接受任何一个流派的思想,但也不拒绝任何一个流派。他的方式是"六经注我",如果真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话,必然最终走向"六经注我",而不是做某个教派的信徒。人要完成认识自我的过程,不借助人类已有的佛法、道法、西哲的高度,直接从无到有地开创,那要不就是天才,要不就是民科。我觉得你是因为类佛教徒的立场吧,不接受非信仰人士对佛教经典的解读方式,因为他们会进行批判性的解读。同样的,王阳明,也是经历了佛道而后自创心学,用佛教徒的立场就是外道。我只能说,可以理解佛教徒的立场,但我不会拥护这种立场。不要试图把研读佛经的人都拉为"自己人",这其实是有损佛教的进步的。
【回复】回复 @AssumpsiT_1 :那我问你,请问马克思是谁?如果你称呼我们熟悉的那个马克思,严格来说,应该叫卡尔·马克思。那么澳洲动画片《玛丽和马克思》这里的马克思是否让人混淆?其实里面是马克斯·霍尔维茨。这里对我没有问题,如果对你来说有问题,那只能是我们知识背景的差异。我知道你是一个佛教徒,作为这个立场,特别是对佛法僧的尊敬,是不允许外部的人对佛名有冒犯。我只能说我尊重你的看法,但我跟你不会一个看法,我也不信仰这样的佛教,我也不认为每个人最终的解脱和觉悟都是归向佛的道路。没什么可说,你我就是信仰不一样。这里倒不关50年前的黑塞什么事,而是我的信仰里,我除了不故意冒犯佛法之外,我作为非佛教人士,不存在什么乱佛法性,那是作为佛教徒自己的内修戒律,比如我见过"百过格",我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是不必要去遵从佛教内部的律法。我提醒你,你在一定程度上把佛教的道德标准外溢到非信徒领域了。
【回复】回复 @Sanhiro唯一 :所以我很好奇,既然你认真的读过这么多佛经,最基本的五戒十善,远离贪噌痴,慈悲喜舍的基本理念应该都懂吧?为什么你还会有这样的恶心,说出什么捧臭脚的话来?为何呢?就算你不信佛教,最基本的为人处世尊重他人,基本的教养,也不应该说什么捧臭脚的带侮辱性质的话吧?
北醉一宿: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看书的女孩又漂亮,又有气质[给心心]

saltwine:
命运的曲折与螺旋上升的希望,让我想起看山是山的三重境界说,但我觉得,这本书重要的并不在于阐述的智慧哲思,不在于悉达多的人生经历,也不在于他所悟出的道究竟是什么,因为人们经历不同,对世界的体察不同,渴求的东西不同。我理解的主要“启示”在于通过悉达多本人所展现出的共同的人生姿态。 私以为up的题目是有点点宏大,我理解生命“意义”的探寻,并不是为了永恒/圆满/大彻大悟,只是求内心一份小小的安宁。这是一本属于渺渺众生的书,悉达多不是超凡拔擢不可触摸的圣人,而是我们在追寻(修行)道路上的前辈和同路人。每个有限而不完整的个体,都不会孤独,而更加抱有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吧。

【回复】回复 @一枝昏 :安宁之说其实掺杂了我的个人感受,算是我不小心夹带的私货。每个人都可以从悉达多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也很容易把自己的个人看法投射上去。我同意圆满与安宁于个人代表的意义是一样的,但内在的语境会向不同方向衍生出其他的暗示。 回看了一下之前看书的标注。圆满来自于书最后部分的描述,还有圆融、完满、统一、圆成等,我理解为这是他最后所达到的实际境界。但圆满很容易被理解成尽善尽美,类似于成圣,这高度有点吓人,就像你开头说的大家不要被吓住是一个道理。我不太喜欢,因为我们没有责任去背负一个叫圆满的东西。另我觉得,悉达多没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我现在不圆满,但我将通过各种历练趋于圆满。他并不是这样从容不迫规划的,他是急切的从一处到另一处,期望在那找到他渴望的东西。沙门,乔达摩,红尘俗世,河流,我想都是。当然在后面,随着经历的累积,他已不再像最初那样急迫了。我的内容更想论述行动目的,那就要去第一章看故事开篇青年悉达多的初始动机,可以看到“悸动不安、灵魂的焦渴“等所描述的困惑不安的状态。此为第一,即初始目的的不同性。 说到底可能只是视角和态度不同。我将悉达多放置在一个不完整普通人的角度上体悟,淡化宗教修行者的色彩,并强调这样的意义:悉达多他没什么了不起的(有点狂了哈),至少在开始的时候,与彷徨不安并疑惑于世界的我们,其实很像啊。我作为一个还不算太老的人,可能对这个既坚定而又困惑的年轻人更有一点共鸣吧。
【回复】回复 @一枝昏 :不纠结,圆满作为描述可能有点言犹未尽的意思,倒不那么"圆满"。但我想这其实就是现在的感触,以后经历到就会有新的感触和看法了。我觉得你的思路很清晰也很适合。至于猜错就猜错了呗。[2233娘_喝水]
【回复】回复 @一枝昏 :如果用一个动词的话,我选追寻,寻找与追求合起来。说追求是因为他好像有着明确的目标,比如阿特曼。说寻找是因为,他好像又不知道应该朝那个方向前行,到底是苦行、富贵还是别人的智慧或者什么。所以,这个宾语于我倒有点不好捉摸,或许自我这个词比较合适。从你说的内容看,圆满与永恒当然是没错的,但我揣测你可能受最后一两章的影响比较深,而我恰恰相反,我更想表达这个过程性的东西。我是在另一种角度下的思路,内容就完全不一样了。 建议就是:视频都发了,就这吧。
oze尾关梨香:
漂亮的解读[支持][支持][支持]。希望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上海加油

【回复】谢谢你!上海加油[拥抱]
【回复】回复 @一枝昏 :不用谢,病友之间不用客气[拥抱]
白枫静宇:
一头是黑塞,一头是纪德。中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酒神精神。所有生命本源,都归于拜伦。如火般炽热的生命(感)。木心先生曾说,爱与性一致,就是酒神精神。

账号已注销:
种草了,记得之前阅读黑塞荒原狼的时候很震惊,部分情节仿佛如预言一般发生在我身上让我不寒而栗,后面越来越觉得赫尔米娜与帕博罗都是哈里自身的一部分。 今天看了几集人世间,真的不错[大哭]

【回复】是哇,黑塞的这两部作品都很震撼我,字字珠玑的感觉。想看他的更多作品啦。我觉得《人世间》看到后面更加感慨,从里面找到点能量也是好的
【回复】回复 @YUTAOAABB :不算悲惨虽然坎坷
【回复】回复 @一枝昏 :最近上海疫情形势严峻,昏昏一定要多加注意!
野草farley:
喜欢昏昏在讲生命之圆时眼睛里透着的坚定,关于人生是螺旋上升的圆的观点,我十分认同。人生的奋斗就像行走在暴风雨中的孤影,有的人甘愿在大自然中搏斗即便遍体鳞伤,有的人可能走走停停停靠在避风港,有的人可能就是远远的看着并不愿踏入那肆虐的狂风,不管哪一种都是人生,都是选择,既然走一遭不若多经历风雨,不断奔向那远处的绝景。

わたしは辉:
少年的憎恶、藐视世人;中年时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老年时接受并爱世间的一切。这大概就是每个人的一生!

pokbe:
这本书写的就是我,悉达多的经历跟我思想经历太像了,我现在基本到了他痛恨堕落的那里,最近经常难过的无法自拔,浑浑噩噩,这两天正好看到了这本书,真有一种鹈鹕灌顶的感觉。我无意需求解脱,但至少了解了一条与自我和世界相处的新路?

鹽焗鷄:
老实说读书读得少,全程专心听up说话了hhh 感觉up主在谈论自己的感受性见解的时候有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恰到好处的文静举止下有种溢于言表的,极大的轻盈感。有几个瞬间就感觉心里像开了花似的,比如1:07那里“时间的永恒,生命的圆满”,up说这句话就像是在轻声咏叹一样,太好听了 up太可爱了[保卫萝卜_笔芯]

原创 读书 文学 哲学 悉达多 佛教 宗教 黑塞 解读经典 历史人文档案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