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清朝人日常交流都是用文言文吗?看完真实录像才知道真相,原来都是一脉相承

作者: 晓晗探秘馆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10-01 15:00:13 浏览:375663 次

以前的清朝人日常交流都是用文言文吗?看完真实录像才知道真相,原来都是一脉相承

_兔__兔_:
[思考]你看明清小说不都是白话文嘛,那交流肯定也是白话文啦,有些用词和现在不一样而已

【回复】回复 @赤木凛沢 :《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注意现代
【回复】其实从历史上来看,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你现在看的大部分明清小说其实是后人翻译过的
【回复】哪个是白话文?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是鲁迅的《狂人日记》,明清时期顶多就是半白话,还没学历史吗?[辣眼睛][疑惑][思考]
尼古丁-纯真:
其实不只是因为竹简,另外一个原因是文言文比较稳定,口语变化太快了,如果用来记录,后人很难看懂。

【回复】感觉您说的有一定道理,口语确实变化快,就像以后的人看我们现在说的yyds、耶斯莫拉等也会看不懂
【回复】回复 @彼岸花凋人亦散丶 :现代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而文言文存在大量之乎者也这样的虚词,是典型的屈折语。这两个就是不同的语言,只不过都用一种文字书写罢了,你看不懂是正常的,古人不经过学习也看不懂文言文。就好像你会说英语,但不代表你会拉丁语。
【回复】回复 @彼岸花凋人亦散丶 :你去网上搜简体字的尚书,春秋什么的,看看你能看懂多少。。。。好多词别说跟现在,就跟汉魏相比,意思都不一样了
草莓山药王:
文言文,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的文章,“文言”是啥,翻译过来就是“书面语”。所以,甭管古人日常说的是啥话,也肯定不是“文言文”啊[狗子]

【回复】朱元璋发布抵御海蔻的圣旨中写的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喜极而泣]
【回复】文言是以先秦两汉口语为基础的书写体系。白话是以唐宋以后口语为基础的书面体系。二者都是书面语
【回复】回復 @木影星云 :清朝的皇帝審批大臣呈交上來的公文時,看完之後都用朱紅在結尾寫一個“知道了”
硅与神经箭:
文言文本身就是文字的文字,大字都不识几个的,想之乎者也也没那脑子啊,[笑哭]

【回复】回复 @物为之何 :据说朱元璋还是朱隶他们有些圣旨也是用的白话文,朱隶甚至平时不自称朕
【回复】回复 @晓易沐沐 :皇帝私下生活可不不说朕 老朱前两辈的文化水平不高 圣旨大都都是那样就和元朝皇帝的圣旨似的 但是祭祀这种大事一般自己搞不定的会让人代写
【回复】回复 @我是Alone小陌 :先秦到唐宋肯定文言文呀[呆]白话文随商品经济大规模流动化和社会发展才产生的
ZacharyTefik:
所以我们为什么现在还要学文言文呢?[tv_流泪][tv_流泪]

【回复】[doge]没有文言文,你可能不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也可能不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还可能不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更可能不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等好多人生哲理!!!
【回复】[嗑瓜子]文言,诗词可不会做,但是语言之美,值得欣赏。
【回复】五千年的文化可不能丢,同样是文明古国,你看看印度,老想着自己是英国人。
壬申杏仁:
文言文其实很规范和统一!白话文问题很多,尤其用在描述复杂事物的时候导致长难句很难理解!汉字和文言文的优势就在于字句凝练!比如美丽,美是美,丽是丽,美丽混淆,导致我们理解的少了,参差不齐的参和差,白话文常常一堆废话而不达意,而文言文以汉字本意为出发,每个汉字的意义深刻理解,理解汉字,加上文言文语法就可根据需求自己造词成句!我们现在学的白话文和少量汉字,严重制约我们的知识范围和理解深度

【回复】[妙啊]文言文规范统一?古代连文言文语法都没得。废话多不多取决于说的人,而非是否文言,文言,乃至于更为凝练的诗词也可空泛堆砌,苏轼笑秦少游,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人骑马楼前过。文言最大的弊病在于与口语相差太大,根本无法让普罗大众彻底掌握并以此互相交流,说是文人之间的专用工具差不多,在过去还可以,在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有接触和掌握知识的权利,白话文上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说什么白话文使用严重制约知识范围和理解深度,不过是文人、伪文人的一厢情愿罢了。你说这一大段用的不过也是白话,你倒是文起来啊
【回复】回复 @壬申杏仁 :请你扔掉手机或电脑平板,请飞鸽传书,看皮影和走马灯,也别用天然气煤气,改烧柴,车换马,电灯换煤油灯,水笔换毛笔,衣服也得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别剪头。你这是把方便看作偷懒,但文言文就是为了更方便,在纸出现之前可以减轻竹简之类质量,纸出现之后可以减轻造价。随着纸的价格下降,白话文的兴起是必然的,因为可以让更多人看懂,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传播起来也更方便,兴国兴民何乐而不为
【回复】是欧化汉语造成的,白话文有许多不必要的从英语那边整来的被动语态和…的…的…的
Day--day--up---:
文言文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河南一带的白话文,尚书则是商周时期的河南一带的白话文。把文言文固定下来是为了语言稳定人人都能看懂,无论过多久

【回复】回复 @zackdesky :秦朝都城西安牛皮,咸阳都不如西安有资格当秦都城
【回复】河南宇宙无敌,西周在陕西,秦在陕西,用得着舍近求远用河南的语言,诗经里很多都是描写陕西。
【回复】回复 @这个懒人死了没有名字 :文言文就是当时的白话文,白话文就是书面语。懂?
嘉然今天吃喵酱的花椒:
文:书面 言:语言 文言:书面语 文言文:书面用语的文章 白:浅显,日常 话:语言 白话:日常用语 白话文:日常用语的文章 所以文言文有古今之分,法律条文就是现代的文言文。 白话文也有古今之分,木兰辞、四大名著就是古代的白话文。 先秦文白不分家,尚书亦文亦白。

【回复】回复 @游客耳 :第一个“文”字,为“纹”,修饰之意。“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就是修饰过的语言,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账号已注销:
古代長期文白分離有幾種因素: 1.大众文盲率過高。導致書面語長期是貴族旳壟斷物。 2.中華長期保持旳復古思想,以至於影響了書面語旳流變。 3.在當時技術受限,書寫成本較高,採用詞彙更爲精煉旳文言文以節省成本。

【回复】回复 @侷外亻 :造纸成本低廉,古代并没有想象地那么落后
【回复】回覆 @撞壁熊 :雖然東漢末年就熟練掌握了茅紙,在趙宋又掌握了活字印刷。 但畢竟不如現代技術成熟後書寫成本那麼低。 所以還係有點影響之。
【回复】其实我个人觉得原因应该只有前面两点。古代的造纸产业其实蛮发达的嘞[呲牙]
亖枼艸:
要不是旧时代竹简容字量少、没有纸、资源珍贵。能简化的词句尽可能的简化形成了文言文是吧?

【回复】就像几十年前的电报文一样,都是时代产物。
【回复】绝对不是。好好读读《论语》,里面孔子说话带的语气词特别多,根本不怕字多。说明当时语言和文字基本是一致的
古文写作的小趴菜:
清朝人不一定会文言文,包括学子。为什么呢!因为我看过几篇清朝文言。完全就是白话,到不是说通俗易懂,毕竟通俗易懂的文言也有许多,而是有些字的语义是唐宋中古汉语,然后加一些时语。并不是正经的文言文(上古汉语)。也就是文言格式的古白话。真正的文言文少之又少

【回复】文言文本来就是格式,哪怕就是秦汉唐宋明清日常交流也不是用文言文啊,这就和书面语和口语区别一样
【回复】回复 @奥娜力给 :我没说过唐宋日常是文言文,我是上古汉语是文言文,包括秦汉晋三朝。六朝唐宋是中古汉语期,也就是早期古白话。
【回复】回复 @奥娜力给 :文言文就是以上古汉语写的文章,我另一条评论也说过,文言文中不会出现哪些字的举例。我再比如文言文不会有用来当时间词缀,和以著作为词缀使用的情况,因为这是唐代才有的,疑问代词不会用甚,什么,怎,啥。。。,文言文第一人称代词不会有咱,俺。第二人称不会出现你,侬,第三人称不可能不以远指近指代词表示,不会用他,渠表示第三人称。因为某些字或语义都是南北朝到唐代才有的先秦到晋代一至没出现。
神秘的猞猁:
字面意思罢了 文言就是写作用语 白话就是说话时候用语 一是写起来简便节约材料 二是让习文断字更困难 突出文化人的与众不同 只不过现代统一了而已 不再使用文言 但是写作的时候一些日常用语写进去还是不那么得体

【回复】总结一下你的意思,装逼用。看起来很有文化。
赤木凛沢:
1934年新文化运动都结束了,当然都是白话文了[呆]

【回复】回复 @你會費解嗎 :红楼梦用的可是白话文。聊斋志异用的才是文言文
【回复】新文化运到要求的是书写白话文,平时说话当然是白话,文言雅语一个是书写文字一个是官方语言。文言文就像近代的电报文一样属于时代产物,你现在发短信还用几十年前电报文那样简洁吗?

文化 历史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