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说】鲇形目:数值怪的养成之道

作者: 芳斯塔芙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3-12-01 17:52:09 浏览:2245531 次

【鬼谷说】鲇形目:数值怪的养成之道

发癫Nemo:
补充几点,比较新的很多研究显示鲇形目最近的亲戚是脂鲤目而不是电鳗目,最近甚至把脂鲤拆成两半,琴脂鲤跑出去了,然后和脂鲤目夹着鲇形目,相当于鲇在传统脂鲤内部。另外鲇形目的电感应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可以像鲨鱼一样感知浑浊水域或水底泥沙中的生物发出的微弱电流从而完成捕猎。所以也不止电鲶一支类群演化出了放电,胡鲇(塘鲺)、歧须鮠(倒立鲇)和项鲿等鲇也拥有弱电流能力,可以进行种内信息交流。另外在中生代,淡水还是存在不少基础形态软骨鱼的(须鲨形态、犁头鳐形态等),但白垩纪末大灭绝加上鲇形目的全面扩散彻底剥夺了淡水软骨鱼的基本盘,现在淡水常见的软骨鱼只有把底栖觅食点到极致的魟类和偶尔进淡水养个娃的大型真鲨了。

【回复】另外鲇形目因为上颌骨特化而退化牙齿是完全错误的,硬骨鱼可以在嘴里的任何骨头上装牙齿,上颌骨不能用还有前上颌骨、腭骨和犁骨啊,视频里给的鲶鱼嘴巴里面都是砂纸一样的齿板。并且淡水鱼中第二强的切割牙就来自鲇形目(南美的鲸鲇和锯颊鲇,仅次于同区域的锯脂鲤)
【回复】然后一个小提示,南美并不是所有鲶鱼都属于甲鲶亚目,丝条短平口鲶、红尾鲶等鲶鱼所在的油鲇科就是后来返回南美的鲇亚目成员
【回复】回复 @发癫Nemo :哦还有鲀形目没算它
咚呲哒呲233:
感谢鲶鱼,把刺进化得这么少,虽然它可能不是最好吃的鱼,但绝对是吃起来最方便的鱼[星星眼]吃别的鱼都小心嗦刺,吃鲶鱼直接大口炫

【回复】回复 @咚呲哒呲233 :与其说点名批评草鱼,不如直接批评整个鲤形目[doge]
割耳朵-银白万-罗杰:
你永远都可以相信鲶形目,没有细刺的鱼都是好鱼。

【回复】[doge]好不好吃那是做法问题,没有细刺才是王道
【回复】不是所有鲶都可以在粪坑的,那种粪坑大概率是埃及塘鲺,大部分鲶还是相当不抗造的,甚至可以说是脆皮
【回复】回复 @Fancats :实际上人工养殖的都没那么脏吧,野生的普遍寄生虫巨多,一条海鱼身上都可能有超过3000种寄生虫
Leonland水族馆:
说到淡水鱼,我可就不困了 南美不止是中生代淡水段位最高的大区,目前也是,现在鲶型目在南美的科数量,加点方向,生物占比和绝对数量也是一骑绝尘

【回复】另外补充一下,鲶型目很多的硬棘有机械卡扣结构,自己不放下来的话,就只能用蛮力破坏,所以养过鲶鱼的话会经常遇到捞鱼挂网的情况
【回复】鲶目前很多种类皮肤也具有感电能力,南美的很多大型掠食性鲶也会一定程度上依赖电捕食电鳗目 鲶大部分下颌是4须,这4条须才是主要的感受器官,上颌的须通常为嘴角2根,一般更长,但是对水底的感知不如下颌,有部分科的须更多或者更少,也有分叉演化成树突状,甚至密布嘴边形成辐射状
【回复】不过鲶不能说是数值怪,绝大部分鲶还是小型到中型的物种,很多个科的鲶最大体型都在50cm内,一些有巨大物种的科平均体型也不大 靠吞的鲶也具有细密的牙齿,完全没牙的鲶鱼反倒是非常罕见
节能の猫:
弹幕有人问为什么湄公河巨鲶吃水藻能长这么大,因为食草动物普遍比食肉动物体型大,在食物链中,能量在每一次传递时,都会产生大量浪费,营养级越靠前的生物越容易长得很大

【回复】他们更像是对水藻有误解吧,以为是那些小的看不见的水藻,其实是和海带紫菜一样的很大的水藻。
【回复】回复 @郑_是在下 :巨鲇是中上层鱼,滤食的,吃的就是那些小得看不见的水藻。
【回复】回复 @御坂1973 : 没错,所以我说普遍而不是绝对,只是植食性动物的体型更“容易”长大,肉食性动物长大需要更多的营养级来付出
XAstray:
那塘鲺是不是已经具备上岸的核心条件了,未来有可能有一支进化到陆地生物?

【回复】只能说具备上岸的基础条件,可能可以,但是陆地生态位羊膜动物早就占据了亿年了,而且辐鳍鱼类那鳍也难说怎么演化成腿,只要羊膜动物还在就竞争不过,和两栖类弹涂鱼竞争一下还是可能的
【回复】完全没有生态位啊关键是,这登陆其实没那么难,但保证自己登陆后不被先发优势者赶回水中可就难了
【回复】主要问题是现在的生态位是满的
梦醒时分丶cc:
感谢鲶鱼的进化能让我便宜吃到豉汁鲶鱼[打call]

【回复】不止,还要感谢渔业专家和食品学专家。[滑稽]
【回复】广州这边里面很多非常臭的鱼塘的鲶鱼贼大一条了。要是上面一个厕所,你往下拉一坨一群鲶鱼过来吃
【回复】我觉得黄辣丁更好吃一些,大鲶鱼还得是蒜烧的好吃
足坛非知名右边前卫:
我养了几个鲶鱼,每次做饭切肉边角料就喂给它们吃,其实鲶鱼这玩意对水质要求挺高的,有时候肉扔多了它吃不完,水刚开始变浑,它就翻肚了,浮在水面呼吸,半死不活的,我就赶紧给它换水,都是直接换自来水不用晒,换上清水它就又恢复正常了。养了三年了,从手指头那么长养到四十多厘米了,我没喂饲料,感觉长得很慢

【回复】他们说脏水都能养的是外来品种 中国本地品种都挺吃水质的
【回复】看鲶鱼的须,八个的是外国来的(印度还是非洲来的),生命力惊人,污染的水里都能活。本土一般只有四条须。
【回复】回复 @琉璃夜舞 :非洲鲶鱼什么都吃,就是不能过冬,到了0度左右就要冻死,我老家鱼塘养过,这种鱼是黑色的肚子有点花白,耐低氧,耐死水,耐高温,长得也很快,就是不耐低温,过不了冬,重庆这地方的冬天都不大过得了,大部分都冷死了,只有少数能存活。肉质难吃。不好吃,还不如草鱼,鲤鱼。腥臭。
互联网集体记忆名录:
你永远可以相信鲇形目 相关视频: 鲤形目:BV1sx4y1A7ZD 电鳗:BV1cG41157hx 比目鱼:BV1R24y157oF 酸味觉:BV1nx4y1N7qf

鲯鳅君:
你要说非洲三湖的鲇鱼,那我可就不困了,补充一点有趣的东西。除了寄生慈鲷类的杜鹃一样的歧须鮠类,商品名各种“豹皮,反游猫”。还有经典的反向操作大师的“保姆猫”,南鲿,他们刚好反过来了但更为复 首先,南鲿(Bagrus meridionalis)是少有的和周围的慈鲷一样选择口孵化的鱼类,准确来说应该是鲿科里的唯一种,而且是双亲口孵。P3 它们一般会选择雨季时进行繁殖,亲鱼会合力在沙质湖底挖出硕大的碗状巢穴,幼鱼孵出后,就聚成团在巢穴中,由双亲共同看护P4,比较震惊的是,很多时候,亲鱼除了保护安全外还提供半消化的猎物,雌鱼更会产下未受精卵给幼鱼当鱼粮P5 以弗氏鬼丽鱼(Sciaenochromis fryeri)P6“阿里,蓝色闪电”为代表的各种斜间和岩栖类慈鲷会在亲鱼转身的间隙,偷走暴露在外的鱼卵和小鱼,几乎三分之一的鱼卵在孵化阶段就被吃掉了,所以亲鱼在繁殖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守卫巢穴。P7 高渗透压的盐水环境,沙地巢穴,双亲育幼,幼体集结,这和他们远房表亲海鲇已经趋同的诡异了。 然后最诡异的来了,南鲿的主要食物是各种慈鲷,他们在夜间捕猎,利用胡须捕捉在石缝来里睡觉的慈鲷。但随着幼鱼的成长,雨季后他们的鱼巢周围的慈鲷苗反而越来越多了。P8 大群的马湖剑沙,波利浅群鲷靠近鱼巢以寻求南鲿父母的庇护,南鲿也确实不吃这些小鱼,还把弗氏鬼丽鱼等肉食性慈鲷赶跑,实事证明不赶跑是对的,这些小慈鲷的存在,有助于南鲿幼鱼的存活,毕竟其他鱼来骗,来偷吸!的时候,优先牺牲的是这些慈鲷,死别人家孩子不心疼了属于是。 吉氏桨鳍丽鱼(Copadichromis geertsi)“布殊火冠”,P9就更过分了,虽然他们也会含卵口孵,但它们不会像其它大多数马拉维湖慈鲷一样看护孵化后的仔鱼,而是直接干脆将仔鱼丢给育幼的南鲿,由它们负责将仔鱼看护到成为亚成鱼,这些幼鱼甚至有时候,会和南鲿宝宝抢食那些未受精卵。。。。 南鲿“保姆猫”的商品名,由此而来。 这种过于复杂的育幼行为,这放眼整个鱼类世界那都是相当炸裂的[笑哭]。

【回复】回复 @鲯鳅君 :上次看到珍珠火口会照顾道氏的幼鱼让道氏长大后不会攻击自己,感觉慈鲷都好有意思,是不是智商高的缘故
【回复】https://b23.tv/BV1LM4y1N7p2 这里有视频
【回复】回复 @伏尔加河小小鱼 :确实是,个个鱼精(bushi)
她在我心里放烟花耶:
上网查不到,不懂就问什么是耳瓢型鱼类?

【回复】耳鳔派的椎骨有特化的骨骼结构(韦伯氏器),与鳔相连,用于强化听力
【回复】鱼鳔装满了空气,可以把鱼鳔拿来汇聚水里声波,靠特化的脊椎骨传听觉传感器里。 就是拿鱼鳔当耳朵,简称耳鳔
【回复】这个在鲤形目那一期简单讲过
学会游泳不怕浪:
你怎么变成月更up主了,每次点开你的主页都没有更新你知道我有多失望吗[doge]?[笑哭]

【回复】回复 @芳斯塔芙 :下期主题可以讲两脚兽幼崽[doge]
【回复】哎,照顾宝宝不容易啊,多多包涵啦
【回复】回复 @芳斯塔芙 :哦,也是,确实忘记了这一茬,很多时候大家只记得你up主的身份忘记了你也是一位父亲了[笑哭]

古生物 清道夫 演化 鲇鱼 鲇形目 鬼谷说 万物研究所 万物研究所·第11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