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访谈:谈中美教育的差异 比如费曼 若生在中国要出问题

作者: YouTube精选字幕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3-15 10:38:57 浏览:116550 次

杨振宁访谈:谈中美教育的差异 比如费曼 若生在中国要出问题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我们的“文化”天然排斥“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必然会产生新的“观念”,新的认知方式,这会动摇世俗文化下的既得利益格局,稀释阶级利益

【回复】集体。一人犯错全班受罚。666爆笑
【回复】回复 @网上就是糟搞 :都说了这是文化了,很难改的
【回复】回复 @Mr岑先生 :伪集体主义罢了
NBTypeC:
我上学的时候最烦的就是语文,只有说教,没有基本逻辑,还不容质疑……相反数学物理,理解了基本定理公理后,你可以自己去思考,对错就摆在那里,是宇宙的客观事实,不是由老师说了算,不是弱势服从强势,少数服从多数的游戏

【回复】回复 @张学生啊 :确实,逻辑强到连人家原文作者都做不出来出题人出的题目
【回复】有点固化思维,什么阅读理解作文的审题都得按照出题老师的思路,明明有句话叫“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回复】我和你同样,上学是被赶着上的,太过匆忙,高中三年我的语文只及格过三次,高考也才87,不过我理综有270,数学英语都在130左右,不影响我上个好大学。结果随着年纪大了,好多原来的古文真就不用背瞬间理解那个意境了,很多诗词文言文太美了,就没搞清楚当初高中的时候为啥死活学不进去。上了大学接触马原后也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辩证法的内核也能体会到一点,总感觉自己应该是当年没开智[哈欠]
Voidcall114:
说的直白一点吧:中国不适合天生好动想象力丰富聪明,思维发散,用捷径(指自己摸索的效率更高的学习方法)学习的孩子。适合听老师话,极其刻苦努力,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也不会有怨言的(大概率)不是特别聪明的孩子(我过两天就去国际高中了[doge])

【回复】不知道你怎么看出来的,我感觉是唯分数论,只要分高哪怕不学老师都不管[doge]
【回复】错了,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合适的社会劳动力,如果基础教育不这么搞早晚要玩完。精英,天才的教育一直都存在,因为个别天才儿童引导舆论风气才有现在这种教育观
【回复】回复 @Woody_0w0 :你又没足够的中产岗位给人家,学那么好有啥用,人家一个天才能提升整个社会生产力
呼风唤雨驱雷掣电:
这些人放在哪个国家不得当宝一样? 萧光琰 (1920-1968) ,芝加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美孚公司化学师, 1951年回大陆。 董铁宝 (1917-1968) ,计算数学家,参与世界上第一代计算机研制, 1956年回大陆。 陈绍澧 (1925-1968) ,衣阿华州大学化工硕士,1950年回大陆。 周华章 (1917-1968) ,芝加哥大学数理经济学博士,1953年回大陆。 林鸿荪 (1925-1968) ,布朗大学数学硕士,1950年回大陆。 程世祜 (1918-1968) ,伊里诺伊理工学院力学博士, 1955年回大陆。 陈天池 (1918-1968) ,路易斯安那大学博士,南开大学物理二系创始人, 1950年回大陆。 姚桐斌 (1922-1968) ,伯明翰大学工学博士, 1958年回大陆。

【回复】回复 @啊哈九歌 :你以为都是68年去世是这些科学家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回复】回复 @啊哈九歌 :看时间
飞翔的bird:
问题是美国各领域的天才都很多,不仅是科研型天才,还有很多工商业天才,音乐天才,电影天才,美国的各领域都很强,学术成就(诺贝尔奖)领先全世界,美国音乐和美国大片向全世界文化输出。美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最强的,乔布斯,扎克伯格,盖茨chatgpt创始人这种辍学创业的在中国简直要被骂死。美国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决定了如果一个小孩念书念不到顶尖,他就去其他领域发展了,没准就成为其他领域的天才。

【回复】这个主要还是对于大学教育的态度不同。当你大学学费¥56w(汇率)/¥25w(cpi)/5w(美金)一年的时候你看看你还会不会突然不读书了,或者根本不读书
【回复】回复 @该账号已进小黑屋 :人家说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回复】回复 @ナナチ丶 :读个小学找个班上上吧真的,别让人以为你从来没读过书只会做乌龟[呲牙]
羊驼不会游泳ヽ:
谁都知道,谁都不改,一问都了解,一说要理解

【回复】这是90分以上的评论[滑稽][doge]
【回复】很多人不知道,美国私立中学一年要5.60万,这还是普通的,好点大学更别说,从出生上到大学要最少要1千500万,有公立学校是免费的,但是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锅巴--坏:
游戏应该教育人,电影应该教育人,动漫应该教育人,相声应该教育人,无伤大雅的个人文娱应该教育人。 但教育不是,教育一定要筛选人,需要让筛选出的人让他们自己脱下长衫。

【回复】游戏应该娱乐人,电影应该娱乐人,动漫应该娱乐人,相声本就是娱乐 娱乐没有其他多余的意义,如果一个事物他在一开始不是为了娱乐他人而创造出来,他就不会发展起来
贫盗本是捆轮磕:
中国教育传统是把读书当成阶级上升的途径,因为在古代,你只能读书考取功名才能做官,进入皇权体系。这跟西方完全不同,西方更多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探索真理的理性主义。

【回复】。。。要不是我在悉尼大学我就信了你说的
【回复】西方都是出于自己的爱好?建议你读一读科学哲学,西方古希腊时代是那样的,后面都是实用科学,科学跟科技是两个东西。
【回复】回复 @吊人14号 :你在悉尼大学也是混子,又不是那种90分以上的天才,毕业之后好好拧螺丝吧[吃瓜]
Astur1as:
保护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博士以下还是别跟风冷嘲热讽了。杨的90分跟你们学的不是一张卷子

【回复】没办法,一些人总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是“被大粪包住的金子”[doge]
【回复】你这是在质疑全领域一百分的网友们,大伙可听不得这个😤
【回复】回复 @E1879 :杨说的很清楚了,这种教育制度可以让考不了90分的孩子当一个有用的人。你一定要让他直说欧美平民都是费雾,还是说你自己想去当费雾
mtenxx:
那个女主持插话曲解杨老意思的样子真的搞笑 杨老:[思考][呆][哦呼][妙啊] 主持:[尴尬][吓][嘘声][点赞]

【回复】杨老德高望重可以直言不讳,她是体制之人不能信口开河。看我多会用成语[doge]
【回复】就主持人的情商,语言表达,应变能力真的是教科书级别。你觉得搞笑,我觉得她很牛。
二叉树下的约定:
重大的科研突破靠的只能是天才,哪怕是合作也是天才与天才的合作。再多的庸才合作也奏不出美妙的乐章

【回复】回复 @双休使我堕落 :父母基因和教育
【回复】创造力靠的天赋和热爱,还有努力
咸鱼者咸矣:
费马:这个证明太长了,我就不写了。 中考0分,游戏结束[doge]

【回复】是我我也这么干[doge]证明这么长写他干嘛,自己清楚,大概写个原理差不多得了,你看不懂那是你菜,你不服来找我给你证[doge]得加钱
【回复】回复 @鹹魚這件事 :不是,费马那时代数学基本都是搞得副业啊,人家自己随手写写跟现代教育肯定不是一回事,不过后续黎曼比他还重量级[笑哭]
【回复】回复 @oprsuper :费马确实这么做的[笑哭]
己称呼:
实不相瞒,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天才,牢房给我准备好了吗?

【回复】你是饿的没地吃饭吧[doge]
【回复】哈哈哈,我偷电瓶车的同事也总说里面个个都是人才
【回复】回复 @佛系弃天帝 :[热词系列_破防了][热词系列_夺笋呐][热词系列_锤]
账号已注销:
说客气了,实际上适合70分以下的。70分以上的接受西式教育基本都赚

【回复】回复 @_美酒加咖啡 :美国基本都是主动学习,因为大一大二没专业随便学,到了大三才自己填申请表申请专业
【回复】回复 @Cull_The_Herd :最近几年外国一直诞生各种新东西,可想而知产出太快了
硬币不够改名i:
没必要比较,中美差距太大了,经济不行什么想法都实现不了

【回复】发泄情绪罢了[doge],都是连视频都不看,直接在评论区觉醒的
【回复】确实,快乐教育的基础是强大的经济,没钱又大部分都不读书,谁来养活他们
【回复】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和亚非拉比[辣眼睛]
亻专_言兑:
刷题刷出来的分数压根不能代表这学生就一定天赋高。只能代表这段时间这孩子有花时间在学习上

【回复】大哥,你是从天才角度来看问题,你要是普通人,你就不会这样说,那按你的说法,那我们普通人久一点超越天才的机会都没有了。遇到那种又勤奋又聪明的人没办法,但是遇到那种聪明但不勤奋的人,我们普通人就是能靠这种东西超越他们,获得比他质量更高的生活。
【回复】都别说是天才,就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基本上都不需要刷题的,上课上完就会了,达不到这种程度还是老实应试吧。
【回复】我觉得以我的出生条件,在USA是没机会刷题的,估计就是在公立学校被霸凌着长大,然后毕业,进入社会领救济,可能还会伴随着一些黄赌毒之类的恶习。。。一辈子应该就是大抵如此。但是现在我靠着刷题考了大学,虽然从小只会刷题,大学毕业好几年了到现在其他各方面能力也相当平庸,但日子还算过得不错。
穹_悠远的天空:
西方式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中国式教育却更符合当下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切不可走极端非黑即白。

【回复】但还是要给天才特殊的渠道,不然大部分跑国外,那才是血亏。
【回复】确实,咱们搞不了精英精英教育普通人快乐教育,一是舆论肯定不支持,这切断了普通人打破阶级的一个有力工具。二是咱们大学还没那么多资源和实力,大学跟公司合作没那么深,搞了也不如人家产出效果好
tog_吖:
感觉自己就是个规矩的人。不知道是天生这样还是慢慢的变成了这样。

【回复】从小听父母的 上学听老师的 进社会听老板的 你觉得呢
【回复】我觉得是被培养训练的。
【回复】从小被大环境影响加上教育

教育 访谈 人物 美国 中国 物理学家 国际 杨振宁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