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辩证法?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的哲学之路

作者: 幽灵漫游指南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1-10-04 19:25:51 浏览:627636 次

到底什么是辩证法?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的哲学之路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象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森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 因此,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使实际的资产者最深切地感到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的,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这个危机又要临头了,虽然它还处于预备阶段;由于它的舞台的广阔和它的作用的强烈,它甚至会把辩证法灌进新的神圣普鲁士德意志帝国的暴发户们的头脑里去。 卡尔·马克思

【回复】预设这段话是你写打时候,开头几句吓死我了[吃瓜] 甚至觉得此类猛士应该多来点
【回复】第一反应:九十年代我们这有流行过黑格尔吗? 第二反应:等等,这段话有点熟悉。。。 第三反应:他这段自带翻译腔的话是手打的还是直接复制粘贴的,为啥我感觉我穿越了? 最后:焯!(然后滚去复习马老师著作[捂眼]
【回复】吓死老子了,我还以为是马老师本尊,原来真是[捂脸]
六鸦啊啊啊:
本视频最大的优点:是一部通史 本视频最大的缺点:是一部通史 [doge][doge][doge]

【回复】叶秀山先生的哲学史不通杀[doge],但又几个能全部读完。读完又怎么样,过两年又忘了。学哲学的人,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读不相关的书。[doge]
【回复】回复 @对酒当歌1234 :好家伙,现在随便一个人都敢说别人英国剑桥的哲学教授没懂哲学了吗?[阴险][阴险]B站真人均哲学王了吗[阴险]
【回复】回复 @不让沙币说话 :有一说一那本学术版哲学史意义不大,科班学生大多都不看的。 简史配合原著才是正道。╮( ̄▽ ̄)╭
byd混动事业部奇瑞分部:
一边跑步机一边听 也不知道是跑步机太累坚持不下来还是up做的实在难以下咽,听了半天就感觉突然,天上掉下来了个黑格尔, 黑格尔其实是很肯定谢林 费希特的种种努力的 而且黑格尔把他们的认识都融了进去,自我辩证运动那解释的也很干瘪,不管黑格尔的本体多么的运动,甚至上升到了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但是这种绝对精神本质上就变成了一种绝对形而上学。保守的部分也很厉害

【回复】太强了吧,我聚精会神的听,都得反复后退再听[笑哭]
【回复】黑格尔的哲学实际上确实还是很形而上学的,我非常认同黑格尔把自我的本体和外在的客体统一起来的观点,他们本质就是一个东西,但是这个统一的世界依然没有跳出康德所划定的界限,实际上康德的哲学虽然看似把自我与外在二元化了,但实际上如果再深入理解一下的话,如果我们把自我与自我所认识到的视为一个整体(就像黑格尔所做的那样)那么在这个认识世界的整体之外是否还存在所谓的“物自体”这个问题本身依然是不可知的,甚至说倘若真的有那样一个物自体的存在,他的本质也依然是无从认识的,毕竟人认识的与探索的世界并不一定是整个世界,甚至于一切的世界所探知的世界也未必是全部的世界,或许康德给出的解释是最容易给人接受的吧
【回复】回复 @随便留个昵称 : 黑格尔哪里激进了呢?在它那里 仿佛历史 革命 进步这种形态都是形而上学里面已经包含了 请问哪里激进了?
张泽平锦:
看了点哲学史 有看了不少up 突然想起来初中时候有个好像苏格拉底的同学 他就掌握辩证法 和我争论什么时候一直给我补充问题 那时候什么哲学一点都没了解 说一点共同爱好就是我有一点鉴证他对历史有点爱好 还有高人造语言 那时候我也就为了完善和得到什么就一直和他孜孜不倦的对 最后得到我们双方都认可的 有点怀念那时候的日子 可惜他是外省的 中考比我高三十多分还是被分流到职中了就在刚刚看up的视频开头 说到苏格拉底我就想起他 他经常谦虚 说自己不足 但是因为我比他成绩还差 我就不允许他如此 经常营养他 但是现在看来确实 他的谦虚是有道理的 因为我现在是普通生考入学校 转了美术班 美术班成绩都差一截 我看来很多同学 哎 真的 我有时候也在往我那个同学靠拢 有点怀念他 虽然qq有联系 但是始终没有在学校时候和他争辩时候快活

【回复】这是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在转成中文?
【回复】确实,我高中也有个一起聊哲学聊政治的好朋友,后来他考了全班第一去了清华,我们交流就少了,现在还很怀念当时的日子
平渊CZM:
虽然估计会有争议,我想看up讲海德格尔以后的现代哲学[tv_调侃]

【回复】江海德格尔还早得很呢。不过下期海德格尔会作为彩蛋出现。
【回复】海德格尔是真的难啊…… 光说他杜撰的专有名词,我都看得晕∽
三点水xyz:
这么短的篇幅是不可能讲出什么的,就算是部分也肯定没有。对学习黑格尔的人来说没有帮助,没学习过的人则只会一知半解。但就以一种启发兴趣的角度看,那这视频还是很好的。对于读者,也一定要以这种方式看待,如果花心思看完这期视频为的只是逃避真正的内容,那倒还不如不学它。泽克五个小时的黑格尔讲座比较好,也能让初学者少走很多弯路。

【回复】回复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 宣传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你不指望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能学到什么东西。但你让人知道个康德知道个黑格尔其实就很不错了。总比让人沉浸在小姐姐跳舞、吃鸡、LOL、脸上长摄像头这种视频里要好吧。
【回复】回复 @一粒沙花 :说实话,不如直接跳过导言从黑格尔逻辑学第一章存有论开始看,黑格尔讲的都是大白话。
【回复】回复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不能因为量子物理的出现而全面否定经典物理吧?经典物理错吗?错,但日常使用足够了,更何况绝大多数人,日常都不选择用西哲。
feellings:
学习哲学的也那么卷的心态么,这标题取的。哲学白学了。

【回复】在你说“哲学白学了”的时候,本身就预设了一种“学哲学的人应该是某种符合你判断的姿态/样子”;在你对标题的理解上升为对视频制作者“学习哲学境界”的推论本身也是没有恰当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果按照你所认为的却有一种“哲学白学了”的哲学学习者,你应当是当之无愧的。
【回复】回复 @克莱登大学在读研究生 :当你问一个哲学学者,什么是哲学时。他的答案就是他的研究方向。预设有什么不对。我不明白你反驳别人的在什么地方。另外,中马就是被一些人天天盯着辩证法的人搞坏的,他们就是黑格尔说的胡乱使用辩证法的“蠢子”。最后,学哲学卷不卷,就我参加的几次哲学年会来看,卷。
【回复】回复 @阿创_啊 :自以为从vmz那偷到了点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就在这装大尾巴狼的小鬼殊不知他本人无论是直播还是课程中从来没有表达过“矛盾论是僵死的”这一观点。不过有的人碍于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通过他经常微词你所谓的"中哲"从而臆测你仅仅能够了解的些许官哲都可以评价为"僵死"。可以说多少有点让他本人都会觉得你可悲了,学又没学到东西还是这样一副搞知识话语等级制的嘴脸。
_走错位:
自然哲学的初衷:找一个不变的东西来支撑这个变动不拘的世界 它自身不动,却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推动者 哲学是从怀疑开始的,你必须先把未经审视的东西全都悬置起...

在无声处:
up有没有考虑发不出来的内容可以建个群发文字稿[脱单doge]

【回复】回复 @Uk2Lili :https://b23.tv/jJmtsqw
天街雨客:
其实讲辩证法也应该说说康德,因为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是第一个应用辩证法的(虽然是用消极辩证法),然后费希特试图把康德的消极辩证法改造为积极的辩证法,试图把康德的静态体系变成一个相互推演的发展过程,这对谢林和黑格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复】确实该讲,可是篇幅也确实有限[笑哭]以后看看单独再做一期
【回复】回复 @赤色幽灵指南 :加油!支持哲学同道
赫拉特皂皂:
听完up的课程真的感觉如沐春风 给我一种淋漓尽致的通透感,短短30分钟基本捋清了近代哲学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我之前也是一直在b站看各大老师的讲课,各种公开课,勉强能听懂各个知识点的含义,但我从来不具备能把哲学史串联起来的那种提纲挈领的能力,而我一直也在寻找能帮助我这样做的视频,很幸运,我找到了,谢谢up(已4连)另外想对评论区的一些筒子们说点话:何必去咬文嚼字管它是不是最硬核呢?你的关注点应该放错了位置,在这个娱乐性这么强的领域,用点小小噱头吸引一些真正想学知识的人真的是太理所应当了,毕竟现在语言词语在贬值,如果平平无奇的标题加上不合主流的长度, 怕是会湮灭于无形里,那可真是令人惋惜了(仅代表个人看法)

4-ECHO-2:
我个人的世界观,目前停留在“排列组合”上: 设想此时有三个物体ABC,将他们一字排开,总共有几种形式? 排列组合会告诉我们是6种。但问题是同一时间(现实)下,只存在其中的一种形式! 这就是核心问题:精神(意识)可以认知到超越当下现实本身的可能(同时认识到6种排列组合)。而当下现实却只能是切实可能性中的一种(同一时间只能存在一种形式)。 因此我假设了一个“包含一切可能的存在”称为“真实”,对“当下的某一种存在”称为“现实”。 而人的“精神”是处于“真实”与“现实”之间:石墨与金刚石是“碳这种元素”的某一种“现实”,而“碳”这一概念的自身是包含于“真实”之中的。而对于“碳”这一概念的认识是“精神”上的(认知的有限)。因此精神即表现出类似“真实”的“不完整的全然性”,也表现出“现实”上的“超越现实但仍然有限“的”有限性”。从形式表现的可能性范围来说:真实>精神>现实。 而人对“自我”的认知,是处于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真实>精神>自我>现实)。而因为“自我”的范围是大于“现实”的,故个体会因为“自我与现实的差异”而产生痛苦,以及改变这种痛苦的能动性。 目前就只想到这些~[捂眼]

【回复】你得理解何为差异也就知道这种主客的对立可以简化成自身的差异,而同一可以理解成整个世界,因为世界之外只能是还未展现的,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就是这个意义,而存在让自身存在的过程就是本体论,你这种预设时空中有东西本身就很有问题。
【回复】探讨一下,你应该想想你的“真实”是什么,“真实”如果是本质的话,那么“现实”应当被认为是我们感性认知的一种表象,那么“精神”应该是我们的理性归纳。所以就有真实大于精神大于现实这样一个包含关系。如果认为“真实”是一种形而上的包含了一切真理的绝对正确的话,那么“现实”就当是我们观测到的一部分真理,而精神就是部分真理的合集。看看你是哪种认知。
遊城丶雪愷:
正在准备哲学考研 想以教代背,找个听友 有想听中西哲学史的小伙伴吗?附赠哲学考研笔记哦 只有一个条件 完整听我讲完

【回复】回复 @遊城丶雪愷 :错过了错过了[捂脸]我只是想听课哈哈哈哈哈我不太懂哲学
【回复】回复 @小李在想你 :我们讲完啦(°∀°)ノ但是群里有讨论
虚无闲:
“知识本身从对话中产生出来",这句话的精妙真的深有感触,而且是极少数容易实践的哲学概念,就比如我和同学走在路上,我想向他解释一个我颇有感触的概念、知识,为了让他容易听懂,我不断地转换形容,通俗地讲例子,没想到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所讲出来的内容比原先要讲的内容更丰富更精彩,而且显然触碰到更大的未知使得听者感到恐惧,放弃听我扯

张泽平锦:
得看过哲学史才能看懂一二,如果是头次看真的挺吃力

哲学 知识分享官 硬核 古典哲学 黑格尔 苏格拉底 康德 辩证法 德国哲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