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夜,大国博弈:张伯伦与绥靖政策【历史调研室09】

作者: 历史调研室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0-06-27 18:35:20 浏览:2187947 次

二战前夜,大国博弈:张伯伦与绥靖政策【历史调研室09】

稚嫩的魔法柿:
因为300年英法战争法国胜多败少,所以英国更警惕法国。 至少有一点英国做到了:法国6个星期投降,乳法成为世界潮流[doge]

【回复】法国老精明了,本来近代后,法国的人口增长就不给力,一战很伤,要是二战再打,法国真的没有未来了,至少他们能撑两百年,未来交由他们的后代,黑人重振法国
【回复】回复 @一院枫叶 :黑人能重振个p的法国?而且由大部分黑人领导的国家,还能叫法兰西么?
【回复】回复 @结合的 :但是百年打完,英国想要的法王王位没得到,英王以前继承的阿基坦和诺曼底也都丢给法国了,结果上说法国人赢了,英国人赔了夫人还折兵,可以说是输的彻底
伟苇玮炜纬:
当时西方的主流民意就是绥靖,老百姓打一战打怕了,一个比一个反战。政客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也只好尽量去迎合民意,这就是绥靖政策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希望德国先跟苏联打起来,好坐收渔利)。借用常凯申的话说就是:“和平未到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所以张伯伦的做法只是顺应民意而已,也说不上错,毕竟民意本来就是短视的。别说他了,就是罗斯福又能怎样。要不是日本头脑发热偷袭珍珠港,他能对日宣战?就算他想,也得问问老百姓答不答应。。。。。。

【回复】“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以个人牺牲事小,国家之牺牲事大;个人之生命有限,民族之生命无穷故也。果能和平有和平之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以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和平最大之努力” ——常凯申(KMT五中全会,1935年) 套话说得挺好的[tv_doge]
【回复】美国:战争财不香吗,打什么仗啊[doge][doge]但是你既然淦我了,那我也只能淦你了[doge]
【回复】37年帕奈号事件整死了美国公民罗斯福都忍气吞声...因为大危机带来的影响还没能消除,打起来了又要拼举国之力。欧洲也是在一战的伤痕里还没走出来又来个大萧条,法国是受灾最惨的,国内形势太混乱了,所以导致了二战的快速崩盘
打烂你的f键:
我是新人,看到b站历史讲的这么好,反手就把钉钉删了[doge]

【回复】老铁们,他做的对吗[doge]
【回复】既然无法成为热评,那就成为热评的热评。[doge]
你吃不吃小兔头:
有幸听过郑寅达教授的课,总结一下: 张伯伦自认为对世界各国领导人了如指掌,他上台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提高军费。 张伯伦的防务次序: 1.保卫本土 2.保卫贸易线 3.保卫海外贸易殖民地和自治领。 4.履行欧洲大陆义务:德国与意大利的问题 在张伯伦看来,要保护凡尔赛体系的方针,就要通过“疏”调整现存格局的方针,就是他愿意把受压迫的德意志人民集中在一个地方管理。 为此张伯伦曾经派人秘密会谈希特勒 首先,张伯伦允许德国建立大德意志国的要求;第二,在经济上援助德国;最后,英法在殖民地问题上做出让步,归还部分原德属殖民地。 总结就是:张伯伦一直以为希特勒想要恢复大德意志国家,殊不知希特勒本人的野心就是争霸欧洲,一路的退让让希特勒明白张伯伦就是个保全自己为主的首相。

【回复】回复 @大大大烂人 :不得不说死磕没好处,但是必须要有人死磕,一战的法国 二战的英国 都是死磕吃了苦头,一个和德国死磕一战后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导致二战直接拉库里,一个不接受德国的议和伦敦被犁了一遍又一遍 打完后给自己儿子当孙子了 而美国这个出最少力的,回报却永远是第一
【回复】一战后的英国没有能力再去进行一场新的战争 就包括现在来看 当初英国与德讲和 政治经济地位都要比现在高
【回复】回复 @无敌哒哒蛙 :德国本来一战战败就是协约国案板上的鱼肉,压制德国不需要打什么残酷的战争,光严守凡尔赛条约别的啥都不干也不会让德国翻身,结果英国二十年间连环松绑把条约大部分制裁德国的内容都取消或弱化了,怪得了谁[翻白眼]
上清真境玉宸道君天尊:
二战的起因是一战埋的雷,一个骄傲的民族,不能那么惩罚他,二战后面打起来还是那些国家,只是一战的奥匈帝国变成了德奥合并[doge][doge][doge]

【回复】德国:1940年,GDP:51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德国的矛盾是在于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不相匹配。
【回复】回复 @幻影维和 :二战之后的冷战德国都分裂了,西德德意志之魂被阉割了,东德普鲁士军魂尚在但是输了冷战与西德合并然后也阉了,现在的德国没了灵魂基本废了,连意大利都打不过[喜极而泣]
【回复】错了,是惩罚的不够恨,按二战那种惩罚方式,哪会有纳粹的事情?
中国上海小李达:
孙子:“爷爷!历史调研室是谁?” 爷爷:“好像是那个几百年前做历史的!”

【回复】做历史的自己成为历史[喜极而泣]
皇马会计萨拉赫:
正式宣战的消息传来,英国议会欢声雷动,一个议员发表演讲认为“所有的苦难和不幸都已经结束,英国很快就会消灭希特勒。”,不过张伯伦对前景感到相当灰暗,他说“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希特勒主义被从欧洲大陆消灭”,但是实际上他没有等到这一天,在第二年的冬天,已经下野的他在自己的庄园里黯然病逝,留下的是他曾经全力捍卫,但是现实中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大英帝国。

【回复】回复 @bili_96118117336 :还真扛不住,德国可以收缩兵力单线作战,此外,英军实力不差,手下殖民地军其他垃圾不谈,但澳新军团可是不输于德军的存在。 北非也可以空出手来,那时候苏联承受的可就不只是来自欧陆的攻击,英德联军可以狠狠地揍它的下腹部。 皇家空军实力很强,没有不列颠空战德国也能够保留更多的空军力量。此外,英意德海军封锁,苏联别想得到一点美国的援助。没有英国作为跳板,美国想隔着一个大洋直接兵力援助更是难上加难。 加上英国之后闪击的结果暂且不论,即使拖入持久战,英国也有广袤的殖民地供给物资,虽然少不了国家间的扯皮,但好歹是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物资来源。 太平洋方面,脑残队友本子再招惹美国,美国舰队也不能不顾忌大西洋皇家海军的存在。即使不能打倒美国,争取打败苏联的时间已经足够了——而事实上,太平洋战争美国最艰难的那个时候都还找英国要了些船撑场子。真要把皇家舰队算上……美国的处境还真有点难。 最终造成的状况就是,美苏联合也完全是可以逐个击破,倒不如说是因为美国海军的强大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让轴心即使想两线开战也做不到。 如果英国入轴……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但苏联多半是没了。
【回复】回复 @bili_96118117336 :第一,希特勒很喜欢英国,曾向墨索里尼明示过要拉拢英国,可惜丘吉尔不干,第二,德国很讨厌苏联,与苏联共同瓜分欧陆更是不可能的,从苏联索要东欧权益时希特勒光速入侵就能看出来,第三德国想要赢得二次大战,必须要联合英国光速击败苏联
【回复】回复 @不落之日ol :做梦呢,还想加入轴心国瓜分苏联?且不谈德国给不给你这个机会,加上英国东线就打得赢苏联吗?
树下啃面包:
历史从来就是成王败寇,因为他错了,所以大家往往不会看到他的正面。可事实上,能坐在那个位置上,本身就要承担的太多太多。

【回复】唯物史观—— 个人差异难以左右历史,该在那个位子的人,就一定是那种人。也许没有张伯伦,还有兰伯伦;没有希特勒,也有苏特勒。有的人承担了历史的重责,或留名千古,或遗臭万年。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演一台不同的戏,把种种因素转化为个人的喜怒哀乐,让人着迷
【回复】就像up主最后说,你握有整个国家最大的权力,就必须力挽狂澜,有忧患意识,而不是一再的妥协(并不是贬义妥协而是一再妥协)。只会妥协不就个傀儡吗。
【回复】只要开战,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导致日不落帝国的终结。 虚弱的英国只能靠着出卖边缘利益,引导其他强国互斗,哀求其他强国名义上遵循现原有的国际秩序,维持大英帝国的面子。
Yukosann:
从金融角度看欧洲各国的绥靖政策: 1933年希TL掌握了权力,他拒绝履行《凡尔赛和约》及其中赔偿条款。希TL敢于这般公然对抗战胜国,其背后是有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的,而这些金融资本又决定了各国的经济命脉。 为了维护国际资本的利益,各国的对德绥靖政策开始了,因为各国都不敢得罪德国和对德逼债损害本国的德国债券持有人利益。 所以在二战前对于德国的绥靖政策,根本不是由于这些国家领导人软弱,而是有更加深刻的利益背景。政治从来都是服务于经济的。 德国希TL的成功,源于对世界各方力量的系统分析定位,绝对不是我们所说的像疯子一样疯狂行事,同时瞎猫遇到死耗子,刚好碰上各国都是投降的绥靖政府。 德国成功地把国家间的负债转化成为对于国际金融资本的负债,把德国的发展与全球金融资本的利益统一起来,同时利用这些金融资本在各国的影响力,主导各国对德绥靖,为希TL创造了扩张的空间。 —— 张捷《霸权博弈》

【回复】回复 @岚风在吹 :以摩根银行为首的一些美国银行(另外还有纽约花旗银行、芝加哥花旗银行)和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国的中央银行
【回复】德国把战争赔款变成了债券,利用金融工具绑架了所有人
【回复】回复 @西伯利亚狗 :首先,政治服务于经济,这里说的是西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你说结论要给出论据来。光喊“我不这样看”,没给推理过程,那是没用的
OneOmega:
他逃不出当时时代的局限性,仅此而已

【回复】回复 @罗杰莱文 :对一位高位的人来说 他付出了一生的名声 为了保住他祖国的繁荣 就这点值得尊敬
【回复】回复 @btdy :如果你是英国首相,你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从神坛上滑落吗
【回复】回复 @btdy :上帝视角真好
phw23333:
张伯伦一代和平费拉不堪,黑衫军帝国联邦武德充沛[doge]

【回复】回复 @最后的Malfurion :国策:阻止欧陆霸权崛起[doge]
【回复】怎么,瞧不起我英式共产道路?(`・ω・´)
【回复】回复 @星空りんちゃん :国策:重新审视殖民政策[doge]
训练不那么有素的医生:
张伯伦继续奉行绥靖政策还有一个现实背景:20-30年代欧洲左翼势力的崛起。历史迷们也许听说过这么一个梗:工党误国,保守兴邦。英国工党在20年代上台,之后英国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的武备松弛的状态,军费严重缩减,就连对英国来说最为重要的海军都被削减了军费(举个例子在20和30年代间新服役的战列舰只有两条纳尔逊级),张伯伦上台时如果选择放弃绥靖强力阻止德意法西斯的扩张,英国的军事力量是不足以在维持殖民统治的同时面对德意的挑战的,可以看到在张伯伦时期英国的军备力量在迅速恢复,与其说张伯伦是不战派不如说他是晚战派,如果按海军舰艇计划的时刻表看,张伯伦的战争计划很可能是在1942-1943年前后(大部分新建主力舰形成战斗力,对应德国预订的战争时刻表是1941年前后),可惜1938年经济危机让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彻底引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另外绥靖不是英国一家之言,法国也是慕尼黑协定的参与者哟。法国也是非常不希望全面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政局不稳定,一战后左翼政治势力同样在法国崛起,然后30年代初法国国内极右势力也开始兴风作浪,1934年2月法国极右势力还发起了一次让人啼笑皆非的“暴 乱”(感兴趣的可以去百度,可以稍微了解一下法国极右势力和左翼势力的矛盾牵扯多大),别忘了法国可是一个有着浓厚革 命传统的国家[doge],一旦被卷入战争,本就不稳定的国内怕不是会像普法战争那样直接爆个公社出来。这次谁想当梯也尔?我觉得法拉第他肯定是不想的。

【回复】神tm达拉弟变成了法拉第,九宫格误我!
【回复】回复 @训练不那么有素的医生 :还有一点就是英国经济直到30年代近中期才缓过来,得以开展军备准备,鲍徳温和张伯伦两任内阁的军费是一战后英国最多的,作为传统财经人物,英国军备在张伯伦的主持下在不损害国内经济情况下得以发展是很强的,唉,何时能给这位牛逼人物翻案啊[怪我咯]
【回复】回复 @WERTYS :这个和工党反而关系不大了,铁娘子把大英最后的底子给折腾没了,之后只能在去工业化的路上狂奔,用金融业蹭美元霸权的边角料吸第三世界的血
三人上青楼:
有几点我的想法和up主不同:1.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不是他个人的想法,是整个英国政治界的共识,而且老百姓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绝不会支持再次战争。2.up主对于西方民主政权元首的权力的大小与界限的认识明显有问题,不论是英国首相还是法国总理,都没有绝对权力。和希特勒,斯大林完全就不是一个数量级!在39年3月前,就是丘吉尔在台上,叫喊着战争来了,他也必定会被所有人给哄下去。这个特点其实很像珍珠港前的美国国情,大家看看罗斯福,带领美国人走出大萧条;已经第三次当选总统,威望正盛;当时二战法国沦陷;苏德战争爆发;中日战争焦灼。就是这样的国际环境,他也得严守中立,更何况38,39年的张伯伦!3.张伯伦面对的基本就是个死局:德意已经一伙;中欧小国既不愿意让苏联过境,也更不想惹德国,所以英法想要与苏联联合都没办法,基本上只能被动等待希特勒出招。4.我也看到有些网友说到波兰的问题,它也有着自己的无奈的,它不仅要防范德国,更要提防苏联从东方插一刀,所以当法苏接触时,斯大林想过境波兰去捷伐,波兰当然不可能同意,近的苏波战争,远的三次瓜分波兰,大家都应该知道吧,如果苏联人来了,那就一定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这样,波兰的结果和苏德条约后没什么本质区别。5.也是我向up主提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在约80年后,站在上帝视角上,思考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都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搞清楚,有分歧和争论。更何况是当时就处于那个时刻的人?我们不能:“由果及因”。因为绥靖最后失败了,所以绥靖这个想法和政策最初就是错的,张伯伦等人能力就很差,丘吉尔就很牛逼(老丘当时没有公职,我记得好像就是个下院议员,当然敢张大嘴巴到处叭叭叭的讲),这是典型的由果及因。作为给大家科普的up,更应该明白这个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现在说绥靖是错的,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但根据当时的国内外情况,这就是正确,合理,适于执行,但确实略有些无奈的做法。

【回复】确实,很多人很喜欢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说法国打“静坐战”傻,但是法国人又不知道德法边境有多少德军,要是法国人知道德军主力都在波兰,法军会不进攻德国?英国人也贼能黑,明明是自己种下的恶果(一战法军本来是要打到德国本土,如果这样,德国就没有工业资本打二战了,但英国坚决要求法国和平),但搞的法国人很蠢一样。
【回复】回复 @橙色肥猫- :这不是支持,是他的历史本身局限性,站在那个时候看问题
【回复】回复 @-橙色肥猫- :非黑即白的看待历史和人物,最后只会导致极端而无意义的爱或仇恨
大卫社:
因为英国人民需要,所以说选择了张伯伦,就好像三体当中的人类选择了程心一样,张伯伦只是那个时期的英国人的思想的缩影

【回复】这种说法其实也有问题,因为张伯伦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避战派,他只是想要推迟一下战争时间而已(并且没有看到希特勒本人的野心),更重要的是,二战时期,英国的军事准备其实是张伯伦打下的基础, 张本人和程心不同的是,张的内政水准在当时的英国政客里是最顶尖的,他当时受到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担任卫生部长与财政大臣时的出色功绩,他不是最想逃避战争的那个人,但是当时他不能有另外一条选择可以做。
【回复】回复 @影子漠然如旧 :只是没想到希特勒那么疯狂,法国还跪的那么快…
鬼偶娃娃: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张伯伦是个中国人,还在想为啥中国人能在西方做那么大官[无语]

【回复】这还不是最大的,罗马有个叫李锡尼的一路当上了皇帝[笑哭]
【回复】回复 @末日的黎明 :这不得高低整个连统[doge]
【回复】我小时候从为鲁班、鲁讯是外国人[笑哭]
小猪拱拱拱:
人们选出一个国家领导人,并不是为了让他做出大部分人都会做出的选择,也不是让他向现实妥协。在风云突变的时代里,人们对领袖寄予厚望,人们希望他能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个要求很高,可当你握着天下的权柄时,就应该做到这些事。历史上有些人的确做到了,所以他们名流千古。 ——历史调研室

阳光开朗大爱音:
视频用的电影片段有哪些啊 希望up主能写在简介里面 谢谢了(・∀・)

【回复】顶你上去 《至暗时刻》《敦刻尔克》《模仿游戏》都有出现 但是感觉剩下的好多也很精彩
【回复】还有希特勒 恶魔的兴起
全能团子装药:
二战爆发还有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1936年法苏捷在事实上达成了军事同盟,有法国和苏联撑腰这也是捷克敢于动员准备对德开战的底气,然而在关键时刻波兰和英国拆散了。慕尼黑协定后顺带着波兰也出兵参与瓜分捷克斯洛伐克。

【回复】回复 @KelThezad :波兰这个国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将布尔什维克挡在欧洲之外,要不然英法美又不是慈善家,会突然让一个灭亡上百年的国家复国?
【回复】波兰自己被瓜分也是自找的
【回复】回覆 @KelThezad :这逻辑就跟捷克被波兰瓜分是自找的一样呢,毕竟波兰拿回的领土原本就是被捷克以武力掠夺走的
赛文老祖丶: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回复】英国:割的本来就不是我的底盘,不心疼,不心疼[脱单doge]
【回复】回复 @T-34_76A :齐国也是这么想的[doge]

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分享官 英国 张伯伦 人物 丘吉尔 绥靖政策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