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兵仙起步就获得“A+”真的是靠什么暗度陈仓吗?

作者: 渤海小吏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5-25 11:00:00 浏览:2327093 次

深度|| 兵仙起步就获得“A+”真的是靠什么暗度陈仓吗?

BLAze-OP:
章指导:这个天下比我会打仗的就两个人,还全让我碰上了[笑哭]

【回复】想到易继风,天下能胜过你的不出三人,结果就跟那三人打[笑哭]
【回复】想到鸠摩智,全天下他打不过的就那么几个,结果出来几趟全碰上了[笑哭]
Jo豆浆粉:
萧何推韩信讲了一个道理,推荐能成功靠 1自己本身很行 2有人说你行 3说你行的人很行

【回复】回复 @小峰峰峰li :抛去第一步呢? 1有人说你行 2说你行的人很行 马谡
【回复】很多人一辈子卡在第一步
【回复】回复 @爱吃柠檬酱的巧粉儿 : 马谡要是放曹操那儿还是行的,毕竟参谋和统帅差别很大,出主意的和亲自下棋的不能比,要是有马良,你看丞相要不要马谡[笑哭]
守护幸福ing:
就算三秦没被刘邦打,也会被秦人撕碎,秦人对三秦恨之入骨。 为何三秦要出城和刘邦野战,就是因为民心不在三秦而在刘邦。三秦无法坚壁清野,反而是刘邦和秦农民包围了三秦。不出城野战,连逃都没地逃。 项羽把三秦封在秦地也是用心歹毒。

【回复】是项羽和章邯在巨鹿交过手,项羽觉得只有章邯才有能力把刘邦封锁在汉中。项羽打仗从来不考虑人和,所以他压根想不到三秦王已尽失秦地民心。
【回复】章邯不得秦地民心,不怕割据;军事才能又高,堵住刘邦没问题。至少项羽是这么想的
【回复】回复 @aa君须记 : 我反倒觉得,其实他很考虑人和问题。 项羽这个人很有一种古典民族主义气质。 他的基本盘是江东子弟,手下全是楚国人,定都要在彭城,尤其喜欢放纵部下屠秦城,部队听楚歌就能崩溃...... 甚至我怀疑他在鸿门宴放走刘邦,是不是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刘邦也是楚人[藏狐][藏狐][藏狐]
薄暮尘烟:
刘邦:徐州地方,商周以来大小战役千八百次,是非曲直,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决定了多少诸侯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兵近彭城,仿佛这中原古战场对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就在一年前,我从汉中踏上征途,开始了北伐,三秦之地遂归于一统。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半年之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成为我们的葬身之地了么? …… 无论怎么样,会战兵力是以五十六万对三万,优势在我!

【回复】韩信:Strange tales,foolish talk[doge] 刘邦:大将军,你在说什么呢? 韩信:我说,大王高见[doge]
【回复】回复 @青铜教父白银王者 :沛公确实高见[doge]
做题家可可-:
很多人讲韩信没有情商,其实这是一种惯性思维。毕竟eq这种东西也是舶来品,那个时代没有这个东西。 我们即便以现代人的角度,也能发现韩信不仅有情商,还超越常人。 首先他能侍奉两个君主,还都能得到重用。其实执戟郎中相当于首长警卫员,这是能接近权力核心的职位。你敢说那些退休写回忆录的警卫员,不是社会精英吗? 其次,他在刘邦那里得到了核心将领的信任,灌婴樊哙都是刘邦心腹,与韩信私交公事都相当不错。有这种社交能力,明显是人中龙凤了。其实他得罪的,主要是后期张良吕后的太子党。 再次,韩信对普通人的态度,不仅不傲慢,还相当亲和。胯下之辱,一饭千金都反应了他的妥协和交际能力,也侧面说明他在老家有不错的口碑。 很多人想否定韩信的情商,以此证明他不足以成为楚汉时期第三诸侯的力量,必须依赖刘邦的平台才能有所作为。但是,人是会成长的,作为军政天才,韩信的上限是李世民。我们永远不知道50岁的韩信会是什么样的。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回复】这是超时代的神仙级别人物,普通人跟他比是不能比的。这种百年级别的神仙,最近一个也只有四渡赤水的那位爷了吧[OK]
【回复】韩信的“士为知己者死”,决定了他会坚定地作为刘邦的支持者和其军事的最大杀招;吕后集团拉拢不成,谋害韩信,如断刘邦其臂
【回复】非常认同你的观点,韩信就是牛B在没有短板,还年轻, 秦始皇刚去就出来个项羽吧秦送到故纸堆 刘邦看了看自己60岁的年纪.又看了看小年轻韩信 韩信不挂,刘邦自己能忍么
-君芒艾恩-:
我的想法是,刘邦已经六十大几的人了,恐怕没几天活头了,但韩信才几岁(刘邦可是五十多创的业)。刘邦自己在的时候,韩信感恩当年拜将封爵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当然不会反。但刘邦死了呢,无论刘盈刘如意,他们一是年轻没见识,二来和韩信不熟,既无恩惠又不是“知己”,韩信的忠心绝对要打上一个问号。三来就是就算派韩信去打藩王,打匈奴,立了功还能封他什么呢?所以刘邦听到韩信死了才会感到喜。 但韩信毕竟立下了大功,也没什么反贼行为,而且如果韩信能忠心为刘家所用,那大汉无论边疆还是内部,都至少可以安稳好几十年,而且韩信在朝廷内部朋友都没几个,又无派系,又无势力,追根溯源还算是刘邦嫡系,有可能成为制衡吕家的一枚重要棋子,所以高祖才会为他感到哀怜。 一点小小意见,请各位批评指教[思考]

【回复】正确的,死在了年龄上,刘邦62死的,韩信35被杀。刘邦怎么也得让韩信死在自己前面。如果二人年龄是像刘秀和云台二十八将那样,刘秀30岁开国登基,云台二十八将年龄不会比他小太多,所以能全部善终
【回复】首先,奖励不止有封爵(地位),金钱美女身份荣誉,联姻,荫子等等 其次,不熟可以处熟可以拉关系,拜个师,认个亚父(刘禅—诸葛亮)什么的,没有恩惠可以让儿子施恩,当时都监在长安了,让儿子特赦就可以施恩。 其次韩信代表朝堂的一股政治势力,这股力量没有肆虐,必然有其他势力制衡,换句话说,这股力量的存在也是为了制衡其他势力,很明显的例子接下来刘邦一死,就是吕后主政。 最后,樊哙后边都是不听刘邦命令了,刘邦是不是喜可不是亲吕军功集团说了算。
【回复】那时候掌权的不是刘家,那是吕家,韩信没兴趣归顺吕家,吕稚杀韩信的时候刘邦不在家的!
72049593495_bili:
刘邦在古代评价一直很高,历代帝王将相历史名人对他的评词就是证明。近代以来,刘邦的形象变成了“纯粹的小人和丑角”,哪怕新中国之后,文艺作品影视小说以及民间氛围下,刘邦都是随便嘲讽的“丑角”形象,近几年才开始好起来,up的楚汉系列多年前写的,当年那种氛围下他对刘邦评价都算客观了,所以一些网友不要指责这一点了

【回复】回复 @空-_-白-_- :刘邦这个老板也不错啊,除了想s樊哙,其他没谋反的一百多位列侯全部没s,而且陈平要钱直接给几万两黄金,事办成了剩下的钱是你的,替他s的纪信找他后代封侯,而且现在黑的主要就是刘邦s功臣,问题是他也没s几个,还没李世民s的多
【回复】回复 @空-_-白-_- :但是我军最高统帅对刘邦的评价也很高啊,还说刘邦是最厉害的封建皇帝呢[思考]
【回复】回复 @空-_-白-_- :我还觉得一些网友挺双标的,古代那些封建帝王,论私德就没几个能上台面,屠城杀降,逼父杀兄,搞人殉的,霸占儿媳的, 一日杀三子的……这私德和刘邦不相上下了吧甚至更严重,怎么就只有一个刘邦被骂小人? 更冷笑话的,刘邦再对不起他爹他老婆他儿女,他这些亲人至少都活下来还掌握天下至高权力
大简木炎帝:
韩信:彭城谁最能打? 刘邦:当然是我,难道项羽啊! 项羽:我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人! 刘邦:能够和寡人打成平手的,世上没有几人! 项羽:取我方天画戟! 滕公:你打赢就算了,还想取人性命。你是不把我大汉车神夏侯婴放在眼里![doge]

【回复】回复 @an94 :哈哈哈哈,项羽赢着赢着就自刎了,刘邦输着输着就打到了项羽的首都彭城。
【回复】回复 @笔楼的大哥 :转进如风,退守山东[笑哭]驰援千里,会战徐蚌[喜极而泣]畅通无阻,胡家窝棚[滑稽]王师北定,定居高雄[歪嘴]
【回复】太史公:赢了又如何看我把你写得比输还惨~[妙啊]
大大大猫爷:
这样看丞相的北伐难度太高了,韩信的还定三秦虽然也是载入史册的军事行动,但是相对来说真的是ez模式,一个可以走漕运,一个只能翻山越岭,一个是历史排的上号的政治家刘邦无条件信任韩信,且内部无大士族掣肘,只有部分质疑,一个是历史有名的庸主(昏不算但是庸还是称得上的)虽然信任但是能力不行,内部三个势力集团明争暗斗,一个面对乱世,不稳的三秦,一个面对稳定的北魏,太难了

【回复】而且对面等于直接把项羽给你调到关中坐镇顶着你了
【回复】从武都大地震后汉家天命就被改写了[大哭]
【回复】人才也是一个问题,武侯一个人得干萧张韩三个人的事
独上清楼-:
韩信的微操指挥让我想起了粟裕,都是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倒是真正历史上能做到的没有几个,只需这种天神下凡的项羽,天赋太高,当然自大傲慢,也是必然。

【回复】粟裕大将是很喜欢优势作战的,可惜他起来太晚,资历太浅,一堆老资格不听他的,比如只想打第七纵队结果打了七个纵队,因为其他人没撑住
【回复】粟裕有电报机啊,韩信那年代离开村10公里以外能不迷路就不错了。
【回复】粟裕大将还是比较谦虚的,教员给总指挥自己却只要副总指挥,可能也和早点打游击有关系,吃的苦也太多了,次次都是死里逃生,相比要一个假齐王的韩信还是不一样的
狐闹的狸:
感觉张良对刘邦其实并不是特别看重,中间能离开刘邦两次(我相信刘邦肯定不止一次挽留过张良),刘邦去汉中时,已经50左右了,在古代已经是知天命年龄了。张良还让他烧了栈道,休养生息。以待天下有变。其实有一种投机主义心态,我的战略没有问题,剩下就看你的寿命能否等到那天。

【回复】不用感觉,《史记》中就有答案。 人家张良五代为韩国相国,人家的老大是韩国国君啊,人家是韩国的贵族,不忠于自己的国君,难道还要特地来效忠刘邦? 他一直都特别欣赏刘邦,但仅仅只是欣赏而已,他有自己要辅佐的老大,之前跟着刘邦,是因为韩国国君把他借给了刘邦,而不是他自己跑来跟随刘邦的。 至于后来张良为什么跟着刘邦了,这你就要问项羽了,问问他为什么好好的,就把韩王给杀了,直接断绝了张良的毕生心愿,只能跟着刘邦了。
【回复】张良一开始就是想着复国的,当然不是死心塌地跟刘邦干,后面彻底复韩没戏了,这就彻底跟老刘和项羽死磕
【回复】张良的核心任务在复韩没戏之前一直都是复韩,没戏之后,那就把项羽弄死
炎炎夏日233:
所以我觉得后来韩信造反是被冤枉的,是吕后等人趁刘邦不在趁机弄死的,因为他们想专权,打仗是打不过韩信的。而且韩信自己在朝堂没势力,军队也不效忠于他,早的时候手握兵权不造反,被囚禁在都城,明显被防着的时候造反吗,他的城府做人又不如司马懿,而且汉以前造反篡位的先例不多,建议看一下卡纸大寨主UP的关于韩信造反的分析,我觉得很有道理。 韩信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性格,是下不了决心造反的,前半辈子他已经功成名就,获得作为一个士能达到的很高的荣誉了

【回复】我也觉得韩信是皇党 所以才给吕后除了 刘邦回来后也无力回天只能默认了
【回复】回复 @文刂亻寸 : 我认为韩信死后,刘邦窃喜且忧是史书的美化,韩信已经背囚禁在首都了,吕后势力太大,刘邦控制不了不敢乱来,只能任由吕后将戚夫人弄成人彘,如果不是有恃无恐,吕后怎么敢这么干,韩信死于公元前196年左右,戚夫人死于公元前194年左右,说明正是由于韩信死了,吕后的胆子更大了,韩信造反最多换一个刘氏子孙做皇帝,他会遵守白马之盟,吕后造反,天下就不一定姓刘了。所以韩信死了,刘邦平盘回来应该是首先去责问吕后为什么这么做,才有吕后狡辩说韩信后悔没造反,史书美化是因为功臣集团都团结在太子集团,所以间接团结吕后势力,而史书记载是士大夫阶层所写,为了美化自己的阶级,自然不能让人从史书中看出功臣集团尤其文臣和吕后合谋冤杀韩信。
【回复】回复 @资本主义总想害朕 :我是说韩信死的冤,给他扣上造反的帽子冤,被自己的亲岳父萧何害死冤,就是想给他翻案和打抱不平。我觉得他也可以算得上忠臣一个,一个梦想建功立业的理想主义者,一个从始至终都未违背为臣之道的可怜人
反诚:
汉中对最积极的意义就是给刘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为什么往往大多数人不能忍受蛰伏这一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因为没有目标和方向会让一个人的精气神涣散,他会在一天天的无聊中开始胡思乱想,然后作出以上帝视角看来荒诞无稽的决定。 先有了内驱力,人才会绞尽脑汁去制造或寻找外在力量的帮助。最后看起来一个人的成功的路上往往遇到了很多贵人和天运,但实际上最重要的应该是你那一份原始的行动力 不以天下看,只看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应该也是这样。当然,作为平凡人,首先要让目标是好的有益的,如果缺乏制定目标的能力,至少选择一个不算太坏的目标,有了这一阶段,才算是在成功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回复】回复 @春霆 : 的确,但是刘备也从隆中对之后,整个人生开始焕然一新,从一个狼狈的小军阀到三分天下,只能说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回复】隆中对 是丞相为刘备的谋天下的战略,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丞相没算到袁绍那么快崩塌,没有算到关羽的败走麦城,没算到老刘最后不听劝。
【回复】回复 @春霆 : 也没算到吴那边真得那么SB 这是最主要的
那糖果:
项羽分封的时候就想到这一点,现在先给大家一点甜头,各处埋雷,就是让他们打起来。项羽年轻且战力第一,以后慢慢收拾,然后逐个击破,最后统一,,,有时候年轻就是最好的资本。只是不知道这个战略没执行下来,连离自己最近的小弟都反了

【回复】对,我觉得项羽不是没有自己的大战略。他的战略很可能是嬴政的翻版,想像嬴政统一六国那样自己来一遍。
【回复】本来项羽直接称帝好好干没人能拿他怎么样,非得搞倒退搞分封,虽然刘邦也封王了,但吕后保证了历史进程没有倒退,虽然手段不耻但对文明是进步的,相比之下到最后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是帝王而不是楚王的项羽段位差太多
【回复】回复 @资本主义总想害朕 :他没资格称帝,包括秦始皇也没统治合法性,秦始皇开创了太多了,意识到秦朝制服的那几个,项羽压根就没这个想法,包括刘邦也没统治合法性,汉朝的统治合法性是儒教给的,中期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时候汉朝刘性才有统治合法性,秦开创了封建时期的制服,是后面武帝时期儒家上位后面成了儒教皇帝才有统治合法性
滴嫡打的哒:
所谓的“武都大地震”和“汉水改道”的说法出自2010年周宏伟的《汉初武都大地震与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复且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杨霄提出了质疑《武都大地震与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之管见:与周宏伟先生商榷》,以下是该文的提要: 由于存在地学意义上的某些证据,历史地理学界存在一种观点,即今嘉陵江上游原本是古汉水上游,直到秦汉至六朝时期才因地震或河流袭夺导致古汉水上游流入今嘉陵江。近年周宏伟教授在对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提出西汉初年武都大地震引发汉王山山崩阻断古汉水,在略阳一带形成堰塞湖”天池大泽”,并最终通过溢流侵蚀使嘉陵江袭夺古汉水的观点。本文借助河流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历史文献考订与实地调查再次审视这一案例,发现分水岭一带海拔高出嘉陵江江面约200米,汉王山与分水岭一带岩性不同,分水岭不是汉王山山崩所形成,历史文献中对天池大泽几处位置的记载也不包括略阳,因此西汉初年地震引发山崩形成堰塞湖并发生溢流侵蚀导致嘉陵江袭夺古汉水上游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回复】另外周那篇发的是北大核心,中文期刊里最高一级,杨的文章发的连期刊都不算,是辑刊,影响因子低很多。不过学术研究这东西,最后还是证据说话,数据高因子高不等于就对,只有时间给出答案了
【回复】关于武都大地震研究的论文其实也不多,知网只有几篇,万方似乎只有周宏伟的那篇。不过单单周宏伟那篇的下载量和被引量超过了持反对意见所有文章的总和的好几倍,从这里或许也可以看出学界普遍还是支持武都大地震一说[笑哭][笑哭][笑哭][辣眼睛][辣眼睛][辣眼睛]
【回复】《高后纪》: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汉书·地理志》:武都(县):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水……天池大泽在县西。”说明武都在东汉水附近,东汉水发源于氐道县境内,而且武都西方有一个天池大泽。然而现在并没有,说明什么?消失了。 然而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迄今为止的长江,包含嘉陵江附近根本不存在任何的湖泊,大泽之类,这说明古汉水,包括古武都郡(县)的地形曾经应该发生过巨大变化,虽然可能和地震山崩没必然关系,但意义是一样的
微风拂过树梢:
韩信是必须要死的。 1.韩信会不会造反不在于他会不会,而在于,只要韩信造反了,基本没有人能制得住,威望太高,能力太强。樊哙见到韩信都要叩拜,韩信都不屑于与樊哙为伍。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2.忠臣也是有时候的,这个时候忠,能保证明天还是忠臣吗?司马懿三朝老臣,辅佐曹操,曹丕的时候,多忠诚,在于他有机会,有能力造反的时候,还是造反了。司马懿造反谁能制得住?对于臣子来说,能力太强,威望太高,本身就是一种罪,必须要死。

【回复】韩信不是必死的,但是汉朝的太子刘盈过于暗弱,那么他就必须死了,不仅是韩信,所有开国懂军事的军功集团都要死(吕后也是这么干的)。 你想想,如果刘盈在刘邦取天下的过程中出了力气,并且立下军功得到开国军功集团拜服,历史就不是那样了。 可惜那段历史不知道为啥没有记载,按理来说,刘盈在刘邦争夺天下时已经十二三岁了,按照古人的年龄,完全可以上战场了。但刘盈一直没有
【回复】回复 @kv300000f : 真不是的,1.首先并没有实际证明刘盈暗弱 而且汉初的权利核心并不是皇帝而是吕后,2.并不是懂军事的都要死,如果都死了,以后要打仗找谁呢?3.真正要死的是那种能力太强威望太高的,只要造反,就绝对没有人能治得住的才必须要死。4.军功集团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你不能把他们想象成一个人,他们只是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他们是可以相互制衡的 5,听了这么多小吏的视频,打仗并不只是打的军事能力,打的是后勤和资源整合能力 汉初之人,韩信治军,整合资源,那是独一档的,他要造反,谁能制得住,刘邦都没有把握能整的过韩信,更不用说别人了,所以韩信不可能活的。
【回复】回复 @winch0708 : 太子,下一任的皇帝,不仅仅取决于刘邦是不是喜欢,而是取决于政治形势。 1.建国班底大多数都是刘邦的丰沛老乡,而刘盈还是丰沛人 2.吕后的兄弟,也是刘邦的重要支持力量 刘邦除了刘盈还有别的选择吗?就算能立另一个,这江山也坐不稳
果子攻气十足:
有一点要为张良说一下。张良做出让刘邦休养生息徐徐图之火烧栈道正是因为他看清楚了刘邦集团的战力。以当时刘邦的战力你让他要一口气不懈怠冲出去打,那和送死没区别。小吏你是忘了你在丞相终章时说过的么?当你哪哪都不如你的对手时,你要做的是等待,稳住自己别出乱子,休养生息等待项羽出错。张良的眼光毒辣,韩信看得出项羽的分封天下是埋雷,张良也看得出,所以他劝刘邦积蓄力量,等到天下大乱等到项羽出错,等待时机入局,活着,才有机会。这是他基于当时的时局判断,这是没有错的,他只是不知道这世界上会存在另外一个能在军事战争上跟项羽掰手腕的人,而这个人,恰好在刘邦这

【回复】刘邦手里没能跟三秦快速对打ko的人,出去只会被三秦围殴加外部援军平定,那时候的项羽有刘邦这个“反叛势力”自然能一统华夏。 韩信能一个月平定三秦在古代所有路都要腿跑的是神速,打哪个城不要小半个月,他打退章邯都用不到10天,打一半大部队还能分出去打司马,就这个指挥力度都很不容易。 300个小学生出操都浩浩荡荡,他10多万兵说退就能退[打call]
【回复】回复 @一字宣白 :我甚至怀疑韩信是不是预判了局势的发展和对手的行动,提前做出了命令,不然以那会的信息传播速度,他是怎么知道一直是优势兵力打对面的
【回复】对,张良当时对于刘邦集团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因为刘邦集团当时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打得出去。
liuhan198427:
还有就是章邯军事指挥能力远在刘邦之下。他和刘邦打一仗输一仗。其实在刘邦定三秦之前,章邯就两次输给刘邦。 首先是东阿之战,这仗统筹的是项梁,前敌指挥是刘邦。这也是曹参的成名战。当时曹参所部直接把章邯军阵打了个对穿,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然后是濮阳之战,刘邦作为主将又把章邯打了个狗吃屎。

【回复】跟民心有很大关系,章邯早期就算带囚徒兵,也只是为大秦打仗,保护关中,秦地的老百姓都支持他;后来被项羽打败,老秦人的儿子、丈夫、父亲组成的军团都被项羽图图了,结果章邯一个败军之将回来当了秦地封王,他在当时秦地老百姓眼里说是人厌狗嫌都不为过。
【回复】回复 @星月诗 : 章邯就是早期带病,也被刘邦两次打败。东阿、濮阳两战他都被刘邦打败了
【回复】前期的沛公都打不过,后期的赤帝带着大兵团南征北战疯狂刷经验之后,章邯就更差的远了。 弹幕上喊着章邯比刘邦强的,就是经典“虽然我0-5,但我比他强”🤣
幸福地溜达:
很能理解项羽看不上韩信的策略。 韩信:大王你先分兵西边,扛住西边的援军,在东边多打少,然后等东边搞定,再驰援西边,合兵在西边多打少。 项羽:???我带队战斗力以一当十,直接撸完东边撸西边就完了,费那个劲干嘛。 然后,项羽,胜。 韩信:我下棋特别好,棋盘上所有的子都能算计到,各种兵种都能利用上,各种棋谱张口就来 项羽:我有十个车。

【回复】项羽手里也没几个独当一面的,英布反水,龙且打不过韩信,曹咎不听指挥浪死了,所以只能亲自带队反正他也确实挺无敌的[藏狐]
【回复】回复 @黎明FC :主要是项羽相当于亮剑里的李云龙,你让他自己带兵打仗行。但你让他当司令去安排不同将领进行战略部署,哪个佯攻哪个主力都各自安排多少兵等等真没那能力。但偏偏项羽是帅,不会用将,自己在厉害也只能打局部战争,这种没有战略规划的战争赢的在多也没用回过头一看手下将领都没了。[滑稽]
【回复】看到有10个车我实在蚌埠住了[笑哭][笑哭][笑哭]
墨有排面:
武庙十哲里实战最强的就是韩信白起李靖了 白起歼灭战第一。李靖基本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实践者,你只要知道他能一直平a打胜仗就好。 韩信强的是带兵,这个带兵...

【回复】确实我觉得不能简单对比,因为每位的国力和后勤都没法比较,打仗也不仅仅是个人能力,如果让韩信和诸葛对调你觉得谁又会成功
【回复】回复 @不求神丶 :王翦更像打呆仗啊
【回复】回复 @魏如纯质 :这才是韩信厉害的地方,相当于空降你去一个新的部门,新的公司做领导,没带一个嫡系,但是把业务翻了十几倍 工作过就会知道,这种人是非常非常的厉害,没超凡的整合能力,跟个人魅力,是做不到这样,随便给一些人能打造出这么有战斗力的队伍

项羽 韩信 楚汉 刘邦 萧何 楚汉争霸 章邯 暗度陈仓 三秦 正经的知识又增加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