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五千多字影响后世2500年,老子到底悟出了什么“道”?

作者: 文船长的奇异舱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12-10 10:39:28 浏览:359249 次

《道德经》:五千多字影响后世2500年,老子到底悟出了什么“道”?

Ich_sim四号信箱:
如果视频火了,我希望各位要分清道家和道教的区别,别偏了。 抄写过道德经全篇和翻译,也写了感悟。 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我不想好为人师, 如果老子出函谷关一夜写下这五千多字为真,那是理解透了,他飞升也是理所当然。 看各位如何理解我说的飞升了。[笑哭][doge]

【回复】抄书如果有用,打印机就该飞升。
【回复】回复 @翡翠冷一夜 :人有能动性,机器没有
【回复】我抄过道德经,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滑稽]
青年隐士:
我个人读完道德经的感受就是,道德经定义了可以定义的一切。定义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德,什么是圣人,什么是人道,什么是天道等等等等。在人文思想上的意义就好比某位科学家单独将理科所有公式,理论等等都证明出来了一般,这样的人如果存在没人会相信他也是人,所以我们称之为圣人。道德经就是定义了万事万物的终极规律为道。可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开天辟地,分开了鸿蒙混沌。使得芸芸众生,不再茫茫然浑浑噩噩虚度一生,一切都有了一个标准。我想中国人之所以和外国人不同,也有这个标准存在的原因。因为我们心中明白何为道德。

【回复】回复 @末来live :妙就妙在,老子并不是直接给出了定义,而是用比喻的方式来完成定义,比如水,比如婴儿等等。因为这种思想感受上的定义是没法像物理学数学一样可以直观的写出来的。只能是用相近的事物来比喻。至于能感受到多少原本的意思,就看个人造化了。
【回复】意思是一旦定义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善人。你就离他只会越来越远。 道这些不能定义。因为他一直再变。
【回复】回复 @末来live :直接给出定义的是孔子,比如什么是礼,什么是孝,什么是君子等等,都有明确的条条框框,很显然这种定义就经不住时间考验了。
隙渊:
很多人说老子是小农思想,您对老子的解读很新颖。我觉得老子的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就已经决定了以局限的时空下去解读他就错了。

【回复】诸子百家几百年,却把中国的哲学思想直接拉到了巅峰,两千年了也无法突破,即使这几百年西方很多有名的哲学家的理论也还是跳不出去。
【回复】回复 @霸弟 :要么怎么有说近代科学只是柏拉图的注脚呢,我们所能挖掘的现实从未凌驾于我们的思想之上,我觉得这是件好事。我觉得我们应当尊重现实,认清现实与虚妄的边界,但是这不代表思想应受现实禁锢。唯无限之思想方能入无限之世界。
【回复】回复 @Simon_Zhai :突破不了的,道就是规律规则的聚集体。你数学再厉害,最多是发现新公式,而非重新定义所有,这是爱因斯坦和波尔都做不到的。老子就是把宇宙规律自然法则全部纳入了体系,除非你超出宇宙否则无法突破。王阳明突破的是儒家的定义理论,不是道家的。
开心大冬瓜:
我们中华文化就是易经的文化,诸子百家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易经而已,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孔夫子从阳面,看得见的部分,智慧底下的人解释易经,老子从阴面,看不见的部分,智慧高的人去解释易经。 所以老子讲阴,讲柔,讲弱。 孔夫子叫我们要做一个好人,老子叫我们不要做一个坏人,其实都是易经的道理而已。

【回复】老子讲“道”,道生一,一生二,道家理论是万物本源自然规律,在阴阳两面之上。而且老子比孔子大的多,道家理论和儒家没有关系,反而孔子是拾了老子的一点皮毛,传说孔子见老子,老子张开嘴让孔子看了看,牙几乎全部掉光舌头还是好好的,孔子从而写出儒家的“中庸”理论,但是孔子只看到了舌头柔软没有看到"争"和“不争”,所以儒家最后就是各种假仁假义,“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里早就把儒家这一套骂了一顿,所以后世儒家一点一点把《道德经》改的自相矛盾
【回复】兄弟,虽然没有其他意思,但你对阴阳的理解是颠倒的。阴是有实体的东西,阳是无实物的东西。所以看得见的是阴,看不见的才是阳。而修行过程,就是阴阳合一,转阴化阳而去的
【回复】“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孔子是把“道”阐述清楚,让百姓知。
半步缔梦境:
现在我目前研究的混沌学说和老子的无出其右,万物皆为混沌,混沌中有最纯净真空,有最无尽的黑暗,万物不可强控,一时的稳定一时的乱相都是常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了解万物运转规律,跟随万物运作,以万物为工具而为利己态,逆运作所需要的不是双倍的能量,而是万物牵连间的庞大能量,顺其自然,顺其所以然

【回复】[微笑]真空就真的什么也没有吗? 时间空间物质只是人类意识的人为定义,三者很可能是同一种东西,这样就能解释各种力场为什么会在空间中传播。而且人类的认知主要是来源光这种电磁波的成像效果,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最终都会用可见物来具象化。所以人类的认知其实存在很大的漏洞。
【回复】前半部分理解的没错,拿万物利己这个错了,老子最主要想讲的就是“道”这个东西,“道”其实整个宇宙是一体的意思,人、动物、植物、世间万物、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一体的,不是让万物利己而是让自己和万物合并让自己消失,“我”包含了宇宙万物,但宇宙万物都不是“我”,一中有整,整中有一。其实这样讲也不准确因为真正的“我”本来就和宇宙是一体的从来没有分开过,从来没有出生也不会死亡,“道”也就是真正我,是不存在因果之中的,是绝对的,没有对立面的。老子释迦摩尼耶稣等等讲的其实都是这个宇宙一体论,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导致讲不清楚人们会一直听不明白。就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和释迦摩尼讲的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 。表达都是“道”、“般若”是超越一切的,当然也包括人类的语言,所以佛祖讲物不可得,法不可说。不需要顺其自然、利用自然,人类真正的“我”就是自然。
【回复】道德经最好是由有实修经验和修行境界的人解读,如果是书生作文学内容解读,反而南辕北辙,不能有真正的收获,道重实践不重文字,重行不重言,建议少看文学家和文字类工作者对道德经的解析,多实践
说客气话做规矩事:
那个时代的人真的很厉害,几千年前居然有这样的感悟,这真的是人生哲理,越看越佩服。不只是道家老子,还有孔子,庄子,墨子等。每一个都可以引导人类的发展,中国人太幸运了

【回复】老子那会儿就已经思考过这个世界以及外面的空间,只是那个时代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一个地球上,不像现在看不到直观的宇宙空间,但是他知道,即“吾不知其名,强曰其为道”!
【回复】那时候,同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西方如苏格拉底。他们就像灵魂种子一样,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回复】回复 @Vv古娜拉黑暗之神 :他可能有遥视能力。[妙啊]
不为圣贤则为牲畜:
大学里专门读了老、庄哲学的基本书,阐释老、庄的同与不同,还有对后世的影响。怎么说了,有些东西如果真的愿意去专研的话,真的可以找到很多市面上、普通人接触不到的一些典籍或者受众特别小的典籍……这些典籍吧,把有些东西真的讲的很透彻……

【回复】道德经最好是由有实修经验和修行境界的人解读,如果是书生作文学内容解读,反而南辕北辙,不能有真正的收获,道重实践不重文字,重行不重言,建议少看文学家和文字类工作者对道德经的解析,多实践
【回复】回复 @爱喝可乐花小七 :很多人是为了考试
wangjincai1234:
古代汉文帝最符合这个吧,看似啥也没干,但却啥都几乎都朝着好的方向走

【回复】冒昧,汉文帝擅长权术,对百姓无为而治,并非本人无所作为,建议您了解一下文帝时期宫廷里的政治斗争
【回复】汉初实行的就是黄老之学,休养生息
【回复】回复 @夏目丶貴志 :不懂权术怎么和这些玩弄权术的人斗?看毛是怎么样的。有人只对弱者下刀,对强者不敢直言一句。弱者道之用是明君的基本态度,所以常常被后世抹黑,因为破坏了强者的利益。毛一生的比如农村包围城市,农业应对工业,人民史观,三个世界理论都是弱也者道之用也的实证。没有对弱者的尊重,就像金字塔只有最高层没有最低层一样可笑。
魂归西方极乐净土佛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福生无量天尊![抱拳][抱拳][抱拳][抱拳][抱拳][抱拳]❤️❤️❤️❤️❤️❤️🌹🌹🌹🌹🌹🌹

【回复】可能是唯一一种不会招惹是非的评论。
【回复】无量寿福[抱拳][抱拳][抱拳]
【回复】回复 @漫漫道途 :有辩也就有所悟,对部分人也有益处。
b电视:
知我者稀。道理一讲就懂,做到的人千万不出一,我们总被凡尘俗世搞得疲惫不堪,守住自己的一份宁静何其艰难!俗世就像一个漩涡,拉着我们脱离不了,一般人斩不断自己的七情六欲,所以就理解不了老子的思想和境界,因为做不到,很多人觉得离谱,甚至是迷信,难道做不到就是假的?大道至简,但越是简单的追求往往越难,需要割舍的东西太多。

【回复】也不是斩断七情六欲,这个是慢慢来的,开始你不觉得什么,但是了解万物宇宙越多,了解规则越多,你就觉得人生亦不过如此,生死只不过是水月光中一场,始终你都还在这个宇宙之内,消散了有聚合,聚合又消散,始终处于熵增,月盈则亏,盛极必衰,先了解与但自身还是处于被肉体和下意识掌控,慢慢久了问心多次就可以摆脱肉体控制,做到知行合一,不要将自己当做人,当做第三者,当做宇宙规则来看待人,事,物,想想宇宙规则该怎么做,少抱有私心,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见的明了。
【回复】回复 @秋水难渡 :你竟敢[笑哭],可知道老子的崇拜者追求者都有多少,敢打老子出门可能就不能活着回来了[doge],再说老子是让我们追求一种无为的生活状态,知足常乐不要盲目的追求生活,过于追求美好往往并不美好,不是让你斩断七情六欲脱离人间疾苦成仙成圣。
白-影尘:
以前只知道老子无为,却不明白怎么无为,哎,现在总算是有点明悟了。

【回复】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其实是不妄为,不违反自然的道理。 无为而有为,遵循自然道理有是最大的作为。 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 老子的辩证法还是很精彩,天下以美皆美而憎恶。美丑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相互对立。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物质的有是其存在的根源而作用在“无”的地方。无并不是不存在,无存在但无形无味不可看见。如空间,如老子举例的碗,碗中心因为空才能盛饭,车轮中心是空的才能运输,房屋的门窗因为空的才能通过看见。 上善若水,水不争而利万物。说的也是大自然的事物只需要遵循自然就能达到最好的效用。而人确因为有智慧和主观能动性反而影响了结果的不确定性,所有才有那局绝圣齐智。 反者道之动,任何事物走向反面盛极而衰。 所以说凡成大事以小事做起,难从易,富从检。 夫为不争就是反者道之动的极致了
【回复】无为就类似于公理,天地就认无为,你只要做就行。至于为什么,请问为什么平行直线永不相交[藏狐]
【回复】回复 @秋水难渡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才就是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点,线,面,一纬-二纬-三纬创生世间万物。 道在数学上就是0,即参照圆点。0的完全对称且阴阳统一,0的无形但确实存在,无成为了任何事物存在的终极形态。庄子所说的心斋,老子所说的至虚极都在说明人只有去掉主观成见以及忘掉自己的存在,才能看见道。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统一。
蒲津防水工:
道就像水,装在哪里就是什么形状,却不会改变本性!欲望就像一团火,小火可以做饭,大火却可能带来毁灭。不受控制的欲望最终会变成滔天大火,让自己和依附于自己的一切灰飞烟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外如是!

鸡饥如立令:
南无阿弥陀佛,看过此视频惊醒梦中人,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南无阿弥陀佛![doge]

【回复】回复 @如果可以选择-你来吗 :佛也好,道也好,西方哲学也是,最终境界差别不大。
【回复】佛祖开悟的也是这个“道”吧
禾好:
遇到问题先不轻视,然后再从简单的入手,之后不过度自满,妥善安排其中的各项事宜不至于翻车,可以的话尽量形成闭环,让其中的事物自然运转,以免多生是非,从中宏观调控,遇到异端合适处理,感觉就是这样

【回复】回复 @Zoui朱 :我理解的是找到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他们联系起来
如月千早1:
道是一种思想,以道的理念来解释世界万物运转规律,围绕着道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道教,可惜后面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后也变得和世界三大宗教一样类似,都是神万能论

【回复】如果道能被统治者挟持 那就不是道 历史上那么多统治者兴起哀亡 长者不过三百年 然而道是长久的
【回复】回复 @一只浩然兔 :我们这些后来人,读前人的经典,只能读到一部分真意,就像道德经,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或删或改,或增或减,光是目前考古出土的道德经都有差别,想知晓老子的真意,很难了。
【回复】儒道佛都避不开,所以现在我们只能去读经典的原文自己去理解。
翡翠冷一夜:
易经乃群经之首,不管儒家道家都应去看看

【回复】回复 @蒋明新 :《易》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内容。 《易经》又可以细分为《爻辞》和《系辞》。 《爻辞》部分著作时期较早大概是周代商之前西岐几代周人的一些哲学和战略思想。 《系辞》的著作时期较晚,相传是周公姬旦(武王姬发的胞弟)为统一天下封建礼制所总结编撰的治国治民的一些哲学思想。 《易传》的著作时期为最晚,是早期各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对《易经》的解读、修改、注释的集合。 解读《易经》要把不同时期的部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理解,不能单纯的以字面意思用现代的逻辑和思想强行解读。等能够理解其中真意之后再结合现代逻辑和哲学思想创造出适合自己并符合现代历史背景的新理解。
【回复】道德经也是老子对于易经的一种阐述
【回复】确实 易经的阴柔部分被到家取用,阳刚部分被儒家去用
娜娜子莉莉:
岁数大了 才明白 老子孔子的道理 ,年轻时候不懂,哎[囧]

【回复】阅历、经历未经世有些是无法理解的,年轻也比较浮躁
青星内炼:
顺其自然。 清静无为。 求道者先明顺其自然,等待清静无为的到来。 得道者清静无为,便自然的顺其自然。

summer-华夏:
必须要点个赞,投个币,讲的通俗易懂,传播国学文化很好,如果所有人都把道德经读懂,并且按照道德经去做,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达到大同社会,只有所有人都变成无私的人,社会才会大同

回味童趣:
很棒,up肯定考虑过用什么样的语气叙述道德经的内容才是恰到好处的,配上悠扬的笛声bgm很不戳,很有代入感[OK]

知识分享官 读书 新人 文学 文化 原创 历史 学习 哲学 打卡挑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