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问道楼观》【全8集】1080P+

作者: 纪录片典藏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6-19 21:31:38 浏览:192757 次

纪录片 《问道楼观》【全8集】1080P+

BILICXYBILI:
第一集经出终南 先由尹喜隐居终南山,建草楼,观星象紫气东来引出老子,将老子祖上历任史官,但家境中落,幸遇老师商容,得蒙教诲,后就读于太学,出仕图书馆&档案馆馆长。 从希望周王朝恢复王权,天下恢复礼乐,到对周王朝失去信心,选择隐居,遇到尹喜,留下道德经

账号已注销:
尹喜仙师宝诰 至心皈命礼。周代真人,函谷关尹。幼研坟索,少习素易。能洞澈天文经讳,善推测阴阳变幻。雍州终南,筑结草楼。透观星辰,领悟恒道。迎紫气东来圣人,遇太上传授经法。楼观庐庵,传言五千。万法真宗,玄之又玄。开宗嗣讳号文始,载周记知认尹伊。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清上相。文始真君。金日古博济世开化天尊。

BILICXYBILI:
第二集 百经之首 写道德经对后世的影响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 做人要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孔子向老子求教周礼,认为恢复礼乐是唤醒天下的必由之道(礼乐也就是等级制度,所以这也是儒道后来被封建帝王所用的一个原因吧) 在上一集中,老子认为恢复周王朝的统治是拯救天下的道路,但是因为周王朝的衰落,最终放弃, 老子(恢复周王朝统治)孔子(恢复周礼) 老子认为宣扬仁义只会让世界越来越混乱,如逢时则一展胸中抱负;如不逢时,则应顺自然之理,不必以己之身强托于人 为人之子,别以为自己多么高明; 为人之臣,别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

【回复】整体来讲,孔子问道与老子,然后孔子创建儒家学说并发扬光大,儒家门生又系统吸收融合道家经典,所以说儒道互补,或者说外儒内道,外圣内王
【回复】回复 @BILICXYBILI :内圣外王
【回复】虽然荀子时,儒家思想对道家理论进行系统的吸收和融合,但是第一个为老子著书立说的人却是荀子的弟子韩非。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我记得韩非是法家学说创始人 老子是预测到之后五百年的动荡吗?虽然说老子讲究不逢时则顺应天理,但是中国有一种精神是与天斗其乐无穷,就算知道也要为自己理想去奋斗,可能我还是个年轻人吧
吟鱼千游:
第五集 国教为道 道家经历数次盛衰。 公元186年张道陵传道教“天师教”,道家变道教,楼观道形成。 公元320年,西晋灭,草原族入侵,大动荡时代到来,道教归于平寂,此乃第一个盛衰。 唐王朝建立,李渊颁布《先老后释诏》,极力推崇道教,楼教改名宗圣宫;玉真公主与延生观修道,李白于此写下《玉真仙人词》;李隆基以身表率推崇佛教,将佛教纳入考试范围,宗圣宫改名宗圣观。 黄巢起义,道教随唐王朝衰落归于平静。此乃第二个盛衰。 公元十二世纪,王重阳创《全真》;丘处机入世面见成吉思汗,全真教成为蒙古帝国国教。 重阳宫建成,世间多全真教徒,引来忽必烈猜忌,一场儒道答辩使道教又归于平寂。此乃第三个盛衰。(如果有漏的欢迎道友补充[微笑]) 总而言之,吾以为,国家发展离不开思想的指导引领,无论儒家还是道家的思想,符合统治者的统治理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便有其发展的机缘。盛衰可相互转化,思想的精髓就在那里,不同的人立场不同,读出来的味道自然不一样[嗑瓜子](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

【回复】个人愚见,道家一直都在,不存在道家变为道教,应该说,道家发展出了道教。先秦时期,纵横家鬼谷子虽以纵横著称,但也有道家思想的著述,故道家也认可鬼谷子的地位;而以儒学著称的黄石公所著素书也有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等的道家思想,故也可算道家。而明代王阳明虽不属道教中人,但王阳明却集儒道释三家之精髓成就圣人之位,其心学流派广义上也可作道家思想流派,但却不被算作道教流派。相比道教,道家更为广泛,只要对大道有所阐述生发,便可算作道家。
【回复】回复 @一剑平意 : 道家是哲学是思想,道教是宗教,有联系又有区别。
【回复】道教虽然和道家有联系,但请分开,道家永远是道家,不可能变成了道教,一个是哲学观点,一个是宗教信仰,别把道教扯到道家思想那么高的高度
火遂石:
记得楼观道最讲究华夷之辨,现在却是全真道场了

【回复】天命如此,不是你我之过
【回复】回复 @萝卜和萝卜头 :现在饭里加了咖喱
吟鱼千游:
第六集 大美无形 主讲道家美学的发展 1.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体现庄子物我两忘的境界。 2.嵇康身处乱世,与老庄哲学中寻求精神寄托,创《嵇氏四弄》,提出“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被司马家族搞死,临终前弹《广陵散》。后人称其为“竹林七贤”之首,创嵇琴追思。 3.王羲之书法受道教影响,飘逸洒脱,更是创《兰亭集序》。 4.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 5.朱耷在明灭后落发为僧,后拜入道教,以写意画著称。 道家美学一直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要求顺应自然,感悟天地之美。[脸红] 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自然,自然是天地间不变的法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乃是最高境界。 二.美在于体验,在于感悟,在于天人合一。 三.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至美之境正是有与无的相互转化。美不在于内容形式上的复杂转换,而在于观赏者能否感悟到无穷想象的意境。 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五.逍遥与天地之间,感受着大美的无形与永恒。[OK]

天机化科:
做家务和吃饭时播放来听,还没有太深刻的想法,就是听着很舒服,流逝的时间也变得有那么点意义了。

【回复】回复 @是许嵩诶 :那也是金铁木导演拍的?
太梦无真:
弹幕有人怀疑道德经是老子抄袭之作,这简直离谱,且不说当时贤者辈出,众位贤者皆博览群书之人,当着一众行家搞抄袭无疑自取灭亡。再说,周王室的图书虽流落楚国,但可没遭到毁灭,到了楚国也会有楚国的图书馆长,人家难道不清楚抄没抄袭?道德经作为道家思想的源泉早就经受住许多怀疑,至今也没听说有抄袭的嫌疑。怀疑是好事,但最少过过脑子,也别把太高估自己,别把古人当傻子。道家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大家,老子作为道家的开创人物,其思想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你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评价先人的思想,但想要贬低先贤圣人,至少你自己也得达到开宗立派的程度才勉强有资格吧!

吟鱼千游:
第七集 养生之道 主讲自然养生之道 1.唐朝皇帝和官员冶炼丹药求长生,寻仙者本身就带有过多的欲望,只能是与天道背道而驰。 2.药王孙思邈对唐太宗言“宁食野葛不服五石”,于终南山寻草药,隐世不出,探究医理,为人们寻求延年益寿之道,创《孙真人养生铭》,终年101岁。 3.太极拳属内家拳,对内追求身心平和统一,对外求天人合一,可四两拔千斤。 4.老子提出阴阳属性普遍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将气和阴阳结合在一起。 5.《黄帝内经》将天道运用于人事,宇宙为大天地,人身为小天地“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 6.在道家,钟声有不同意思,早上敲醒沉睡“开静,黄昏收敛杂念“止静”。 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二.风雨寒暑是天的四种情感,三百六十五天是天的骨节,春夏秋冬是天的四肢,圆形的星空是天的头,方的大地,是天的足。 三.大怒损伤肝脏之气,思虑过多,易耗人之精神。身心处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才是人养生的重要条件。如果修身养性并处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平常之人亦可达到本来应该享有的天年。 四.人在没有成为人之前,只是气,在死之后,化为了气,这是不可改变的天道,必须要坦然面对。 五.回归自然,简单朴素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懂得养生的人,不会追求物欲的享受,而付出自我本真的代价。“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六.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牵挂。 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与人为何会合一?” ——“万物源之于道,生之于道,天与人,各为万物之一,出于同源,其本相通,怎不会合一呢?” ——“天人如何合一?” ——“人要用虚静之心,来感悟天地的规律, 让自己的生命归复自然的根本,只有致虚极守静笃才能做到身与心的和谐相通。” “随顺应和,听其自然。我有三宝,一曰柔慈量力而行,二曰简约去贪去欲,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顺时而动。” 任何灾祸没有比不满足更大;任何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过分,知道满足的满足,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过多的美景让人眼花缭乱,过多的音乐让人头晕耳鸣,过多的饮食让人没有胃口,只有节制的控制欲望,才可以修养身心,不会背负太多的负累。 名声与身体哪个更可贵?钱财与身体哪个更重要?获得与失去哪个更有危害?只有知道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人的身心才能长久平安。

葵花真宝典:
老子的道德经是人类的最大的精神财富。

【回复】能够详细准确而又坚定的描述出道,又能一生遵行的,不容易
吟鱼千游:
第八集 道妙永恒 1.主讲老子留下《道德经》后的去向传说——青羊婴儿、秦佚三哭、吾老洞 2.王浮参与道佛辩论 3.宋代石恪绘《虎溪三笑图》,表明道儒佛三教相互融合,互相影响。 一.剑舞有人通雀圣海山无事化琴工此后一览秦川小不带传经意以空——苏轼 二.道主宰着宇宙天地,万物生命,它虚空杳冥,不可言说啊。 三. ——道在何处? ——道先天地而生,无处不在,云起云雾的交替流转,循环不已,就是道的一种存在。 四.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人世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慧,和合不同智慧的光芒,协调统一目标的步伐,消除引起失谐的锐利之处,排解造成失序的各种纠纷,便可造就玄妙的协同。) 五.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不将个人意志强加于自然。 六.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吟鱼千游:
第四集 以奇用兵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的军事思想被诸侯广泛应用。 “兵者诡道也。”孔武因此著《孙子兵法》,吴国用此句千里奔袭楚国,以六万大军完胜楚二十万兵力。 “圣战非礼不动,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白起以柔克刚奇胜轻敌的赵括。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唯有不争天下,才莫能与之争。”丘处机用道说服成吉思汗,为汉人发展赢得十年生息。 “柔可克坚。”流水塑千沟万壑之石便是最好证明。

夏天老師:
很喜欢这部纪录片, 但周幽王的名字是名宫湦 sheng(阴平),这样的错误真不该有[保卫萝卜_哭哭]

__晚庭:
小时候在CCTV9看过问道楼观这个纪录片 当时就觉得好好看但是因为上学没看全 转眼现在长大了能补刷了真好[打call][打call][打call]

放开贫僧的师太_:
很难想象,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湖北人是怎样跟一个河南人交流的[笑哭]

【回复】当时有专门的普通话,所有的贵族都要会讲。也就是雅言

传统文化 人文 历史 纪实 文化 道教 国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