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事不请不来,白事不请自来。

作者: 马辣烫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23-12-21 08:37:19 浏览:1068388 次

红事不请不来,白事不请自来。

正义速龙小队:
这些习俗最大的用处其实不是怎么样对死者,而是能帮助死者家属亲人度过难关,给予精神慰藉,这在城市里是千金难求的。

【回复】[喜极而泣]我就指望着我们村那帮人别给我添堵就好了,我们家十几年不在村里呆了,你猜怎么着,好多地都被别人占了,就这我还指望他们能给我精神慰藉,都不如我现交两个朋友来的热乎
【回复】回复 @硴辞树 :常年不在家确实就是这样,主要是没法维持那份关系了,其实很多都把你当做外人了。我回老家很多小孩已经把我当做外人了,我父母还代我维持着老一辈的关系,可是下一辈呢?无论在哪只能维持身边的关系,而农村又是一个小肚鸡肠与善良淳朴共存社会,没办法
【回复】回复 @硴辞树 :其实是两回事
那个纸船谁折的:
倒也没那么情深义重,虽然我国文化本就看重生死大事,但其实都是互相的。 我们当地这习俗是,要是谁家一直不会去给别人家帮忙,那他家老人去世了,也没几个人会去帮忙的。 比如近几年的打工人,常年不在家,家里老人去世了,回乡来办白事,没多少人愿意管的,人情已经淡了。

【回复】[笑哭]这跟人有关系,人在外打工,但礼不会差。人情世故是来往,不来往就无礼。
【回复】还真是,谁家老人去世了,之前关系再差也得上门,停馆那几天都得去帮忙
【回复】回复 @讨厌有风的日子 :在我们这叫换工,跟礼不礼没关系,别人办事你去帮忙是换得工,礼该送还是得送,下次你办事换得工别人就会来帮忙,要是人没去帮忙只有礼到了,那就是没换得工,但是换了礼,下次办事就没人帮忙得出钱或者去酒店,但礼是有的,别人会还回来
静静的孤独者:
丈人当了一辈子老师,整个乡镇都有名,威望很高。节俭了一辈子,钱都用来补助儿女,去世的当晚就开始下大雨,棺材在家待了七天,下了七天大雨,出殡那天早上天里面晴了,万里无云。门前是一条小河旱沟,多少年没有水了,下了七天雨河沟里的水流了好长时间。村里一个老人说节省了一辈子,去世了还怕浪费钱,因为下雨除了帮忙的其他的过来看看就走了,不留下吃饭

【回复】我爷爷节省了一辈子,去世前两天自己去骑自行车剃了头刮了脸,回来第二天就不行了。 去医院躺了一天,晚上就让拉回来了。 我还记得当时我问他今天怎么想起来去剃头了,爷爷笑着说死了再找人剃头得花钱[大哭]我还说他说丧气话。
【回复】我外婆去年去世的,夜晚守灵的时候有个老爷爷守了一整晚,我妈告诉我说,这个舅舅(辈分)年轻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一来我外婆家做客(蹭饭),我外婆就给他做一大碗面,一碗吃不饱又做一大碗,现在我外婆去世了,老人就来给她守灵,半夜里守灵的人走得差不多了,他还在守着,我家里人劝他回去,他也不回去,说是要“送孃孃最后一程”
【回复】我外公很像,也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出殡那天去的路上一滴雨没下,回来的时候倾盆大雨。家里面亲戚都说是外公人好,老天保佑🙏
-芝麻糊不糊-:
哎,这些习俗有温情的地方,也有残忍跋扈的地方……我远房亲戚一个婆婆,她只有一个养女,临终不敢把遗产留给照顾自己多年的养女,给了养女也不敢要,因为这些都必须由侄子继承,不然就闹事。这侄子甚至找到银行这样要求,人家都惊呆了。老人一走,侄子就开始收礼金,确实也是大操大办,但想想也是挺令人心寒的。

【回复】回复 @BOOK思议的果然翁 :这哪里是遗嘱的问题
【回复】回复 @明月温柔照我心 :这哪是怎么给的问题啊,楼主想说的是在那种习俗的禁锢下,老人不敢给,继女不敢收
【回复】回复 @戳爷是非法字符 :不是法不法的问题,是习俗的禁锢,是人的观念问题[tv_委屈]
流明的だじば:
印象特别深,我爷爷凌晨三点多在医院走的,那个时候爸爸和伯伯都在外地,从城里到乡下大概五六点,老家一个人都没有,全是村里人大早上起来搭的棚子和祭台,进村开始就一路放鞭炮,那是我那天第二次哭,第一次是听到爷爷走的时候。因为家里的男丁都没法及时赶回来,第一天很多事情就都是我这个家里最大的孙女去做的,这些事都是村里人一点点教我的,我一边哭一边被几个熟悉的大妈扶着一家家跪过去,有几家老人和爷爷关系好的还会给我一个抱抱,心里暖暖的

【回复】[拥抱]我爸去世我才17,人是我和我哥一个一个跪的,
【回复】回复 @小乐的BLUSE :初一,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那天刚好是国庆假最后一天,不然我都不在就真的会后悔一辈子
【回复】你们村还是有人的,我的那个村就几户人家,走的时候都是叫方圆几公里的生前认识的过来的[拥抱]
刑法少女圆律酱的狗:
外婆去世的时候,上山,一步一跪,回家三天,每天都在忙,想想真的悲伤啊!突然就走了,整个人就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明明身体很好,摔一跤,就没了

【回复】以前看过一个说法,很多老人家都是摔了一跤人就没了,其实因果关系反了,不是老人家摔了摔出毛病,而是身体本来就有毛病,走路(常见于上下楼梯)时病发引起的头晕目眩所以才摔跤
【回复】回复 @我家有一大一小俩宝贝 :因为老人摔跤很多都会容易骨折,骨折只能卧床休息,少则一两月多则三四月,躺久了,肺炎,压疮,血栓啥的都来了,这些才是致命的
【回复】老人摔不得,一摔的话就很难受。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纪越大了,摔了一跤是更不得了的。我曾祖母就是90多岁的时候摔了一跤,然后去世了,不然她有可能活到100岁,她是95岁的时候摔的好像,然后过了一年多就不行了。曾祖父的话是今年去世的,他都有97岁了,而且是身份证上实打实的岁数。他也是老了有老毛病了,然后也不是摔跤了吧,是自然去世的,但是他身体也有很多毛病,有一次一直发烧,高烧不退去了医院之后,医生都说治不了了,只能等他自己好,动不了手术,又不能用药,但后来奇迹般的好了,去世是自然去世的。
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邕:
小时候一条街的街坊我都认识,谁家的东西我都吃过,现在的我对门的邻居不认识,东西做多了都不敢送人。也许这就是城市化的代价吧。

【回复】城市里谁认得谁,大家都是早出夜归,早上出门时见面问候一句的心情都没有何谈情分
【回复】回复 @知天翼不知武技 :每天早晨出门基本都跟打仗一样,手机拎着包还有电脑还有早餐,有娃的还要送,回来上了一天班累的半死,加班的可能会更晚,谁还有心情还去打个招呼扯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StarDentisttt_不語:
死亡教育非常重要,现在城市里的人对孩子们多少有些避讳,应该适当的去引导下一代,去认知生命

【回复】中国一直缺乏三种教育。性教育,爱教育和死亡的教育,这三个概念分别对应着人的三个支点分别对应身体的完整,灵魂的丰沛,生命的价值
【回复】回复 @难熬终会过去 :爱的开始,爱的延续,爱的结束
【回复】甚至一首古诗还会被别人举报,如果人不愿意去教导他们的话,那指望着谁去教导他们呢?,听说一首古诗的一句话,停车坐爱枫林晚,还被举报了呢[doge]
牧云c:
前天才给老家的长辈举花圈送他最后一程,幽幽松树林里都是抬棺人呦呵声,前方领路人甩出的鞭炮声,人生啊,就这样去了

【回复】唉 我老爸也是前天走了
【回复】回复 @我爱官恩娜都不及愛你的哨牙 :抱抱[拥抱],我爸去年走的
【回复】我们这一代人还有多少人能够这样体面的走
孤独の鲸魚:
我记得以前人去世了,孝子会给去帮忙的人一个一个磕头,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这个礼了,尤其去年我帮忙,他家人已经不认识我了[笑哭]读了几年书,这几年又三点一线的跑,但我遇到人都是会叫,会打招呼的,这见到不认识给我整不会了,有些确实叫不出口,年纪比我爸还大,辈分比我小一辈不知道怎么叫,只能不称呼就单纯打个招呼,但他们小一辈的见到我就跟不认识一样从来不打招呼

【回复】遗体摆大堂中,孝子在侧边跪着面朝遗体前的蒲团,来吊唁的人磕一个头,孝子回一个头,现在住楼房的人多了,遗体都送到殡仪馆,老规矩也都简化了
【回复】回复 @猎猎雷风 :虽然是小区,但还是在旁边一块空地搭了灵棚,那天谢了礼好久,前几天雪最大的时候的郑州
【回复】回复 @KABAJI :我这儿习俗是第一天去世吊唁,第二天吊唁火化,第三天早上出殡后开席,晚上23点去世也算第一天,时间很赶,没大家帮忙是真来不及,我小时候村里老人出殡,我爷爷还去抬过杠,现在村里找不到年轻人了,只能改白色中卡运棺材了,棺材路过的人家还要在大门上拴块红布
IM顺子哥:
楼越住越高,车越跑越快,人情味却越来越淡。对于婚丧嫁娶这块,红事,你可以不到红包来到就可以,白事,人必须早到!能帮忙搭把手就搭把手!承认很多红白事是家族的人亲戚们现代生活中难得聚首的机会。但我真的非常非常讨厌!厌恶!在白事上不分场合嘻嘻哈哈说笑拉呱的人! 其实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请在自己父母长辈在世时多多近孝吧!不要你给多少钱,多见面放下手机多听她们唠叨会,多陪伴他们会,不给他们填心事,就是最大的孝道!

【回复】有种说法是喜丧,为了让仙逝之人知道家还没散。
【回复】说句不好听的,走的人不是他们家的亲人,而且人家是来帮忙干活的,不是打工的,你根本没办法管人家
【回复】以前我也不懂,后来经历多了才知道,都是哭着来的,都在劝,没人拦着那是越哭越多,平日里玩的好的得守一晚上,请抬棺的也得笑着请,得有人帮忙
三木爺爺丶:
我父亲去世了,大门前放一串电光炮,然后请长辈给我爸换上寿衣。邻居们,女性一般来帮忙给家里布置灵堂打扫卫生什么的。然后我在村长和长辈带领下,去到同村家跪请乡亲帮忙。头上戴的孝布还需要收起来,不能披着。有很多讲究的,最核心的思想还是互帮互助。

【回复】同四川,收孝布是一样的,但是我经历了好几个通宵打麻将是不会少的[笑哭][笑哭]
【回复】回复 @bili_98901559865 :我和弟弟妹妹守夜到两点过,然后我姑爹跟表叔守了后半夜,下酒菜和酒准备起
【回复】回复 @l老怪 : 人虽逝去,香火不断,我半夜点的那个大香,可以燃8小时+的。长明灯也在半夜换一个新的,可以燃12个小时,蜡的话,有那种很粗的大蜡,基本不用换。守灵的都是来尽一份心意
白白白白Aries:
老家整个村都一个姓氏,逃荒过来的,祖上都有点牵连,谁家有事整个村都会去,可惜老人这三年间走的没多少了。

【回复】我们村氛围就很差,因为人少姓多,同姓之间也早没血缘关系,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有人去世大家都是避之不及,也没有来帮手的传统,家里人丁少的话葬礼都是冷清从简。但我外公家村里都是同姓,祖上都带亲,抬棺都是村里青壮年帮忙。
【回复】回复 @以手持戈 :以后越来越多吧,城市化,年轻人都往城里走,老家的亲戚都不认识,逢年过节也不来往,年轻一代根本不认识老家的人,“断亲族”会越来越多。“社会原子化”在向我们走来
【回复】回复 @以手持戈 : 几代后同姓也有矛盾,人本来就是复杂的,没办法
不太行啧啧:
以前觉得跪拜是陋习,修祠堂没必要。忽然有一天意识到我的爸爸妈妈也会离开我。我会带着对他们的记忆怀念他们,可是我死了之后呢?我死了他们也将逐渐被人忘记。可是他们是很棒很棒的人,尽管只是普通人,但我真的希望我的孩子们能知道他们的鲜活的可爱的甚至出丑的事情。我忽然理解了祠堂的意义,甚至想做电子祠堂,一直保存下去[大哭]

【回复】我觉得跪不跪都行 强制跪下算陋习 但祠堂确实挺有意义的
【回复】看过一个说法人有三次死亡 自身肉体的消亡 遗留的痕迹泯灭 予人的记忆遗忘 你说的就是有点这个意思了
【回复】回复 @FPX不是放屁侠 :五服里的为啥不跪,你们身上还流着同样的血
张大牙大:
白事儿啊,在农村这个小团体里是互相帮忙的,因为这一个白事儿只靠自己家人办不起来,你家有事儿我帮,我家有事儿你帮,都是互相的。

【回复】人情就是农村最高的墙。你来我往,都要还的。
【回复】出点钱,请不了多少人帮忙,我们这边很多一条龙服务,来的人不多,三四万就能办下来。
【回复】现在火化有殡仪馆,埋葬有公墓,从穿寿衣到下葬雇人就行了。
伊似银河落九天:
我爷爷和我二爷打架打了一辈子,两家除了我爸和我二姑,其余子女也或多或少参与过,两个老头甚至进过局子,但是在我二爷出车祸死的那天,我二叔立马过去帮忙了,在这之前他十几年没理过二爷家[藏狐]甚至之后我奶奶和二奶的关系也好起来了[笑哭]

【回复】我大舅跟二舅也是,我从小记忆里他们两家都不说话、不来往,小学时,二舅家老表跟我去大舅家一趟,回去就是一顿打,这样30多年了,前年大舅妈去世,二舅二话不说就去帮忙操持,我大舅不懂人情世故,全是二舅在迎来送往,60多岁,熬了两天,回去睡一觉早上起来直接吐血,外婆90多岁,在旁边看了直哭
【回复】你二叔不去行吗,你二爷死了在农村理论上和他亲爹(也就是你爷爷)死了有啥区别,我爸和我三叔还打仗呢,我爸还跟我说,不管他俩怎么打,那都是我亲三叔,我爸活着他是我三叔,我爸哪一天去了,理论上他就是我爹,我爸还说,哪天他或者我三叔哪个走的早了,指望我们这群小辈没用,逢年过节能记得去上坟的,也就他们兄弟俩,一世人,两兄弟,不过如此
紫云冥师:
唉,我爷爷去的时候,也是各个亲戚来村里的各位来帮忙。唉

熊疯子A:
传统就在这些事情里,人情味儿满满,让人不禁就红了眼眶[笑哭]

【回复】更多的年轻人不理解,质疑还有很多不屑的。
每天只想闲着:
我奶奶去世的时候 在下午六点钟 我大爷 我爹我大姑二姑都在跟前 关系最差的三姑十分钟赶到的,我接到我爸电话整个人难受的开不了车 喘不上来气,哭的看不清路。大概六点四十左右在家里忙活的转向,邻居们就陆陆续续来了 殡仪馆的冰棺也到了 我们老家说的叫白事上的执事班子也到了,好多人 院子满满的都是人 一直还有人来帮忙 连街道上的二奶奶也来了 我奶奶92 二奶奶91,第二天来奔丧的人更多了 由于是疫情刚解放,村里还不能完全放开,村委会来人不让聚集,很讲规矩的单独给我大爷拉到一边说了情况,我大爷也表示理解。然后村书记交代完了以后 拿了孝帽子 恭敬的带着村里的人给我奶奶行完礼嗑了头就走了。最后出殡发丧的时候 整个队伍围着村庄走了一圈 然后就去了坟地里,好多邻居出来送,就站在街道两边,我大爷家的哥哥是长子长孙,打着幡在前面走,我行尸走肉一样在后面跟着。随着年龄增长,一直觉着人情味很淡薄,但是经过这次事件,我觉着有些时候 情谊并没有消散,只不过我们注意的重点转移而已了[酸了]

【回复】山东确实是那样的。出殡要走很远,然后在坟上也得跪着哭。我就是山东的。我记得去年我老奶奶去世,得将近三天了。现在在天津生活,感觉城市里流程真的快,有的时候看见楼下棚子弄起来,转天就发丧了,顶多就两天。
【回复】回复 @依然很拉风22 :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些区别
【回复】回复 @SunjieApinkIU : 山东临近城市徐州 我们这边好像是一儿不能停7天 二个儿子可以适当的多停几天

哔哩哔哩跨年季 用视频定格12月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