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为什么消费社会的主流声音,反而是批判消费主义?

作者: 刘擎教授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3-02-27 22:38:03 浏览:215612 次

【刘擎】为什么消费社会的主流声音,反而是批判消费主义?

中流击水去上海:
我们批判的是互相攀比、夸张炫耀、浪费成风的消费主义。这些消费主义只是在最大化挖掘、利用和助长人的动物性来实现消费的最大化和利润的最大化,最终培养出的是极度自私的社会文化。 我们需要的消费主义是在保证供应充足,人人都衣食无忧的前提下,通过消费来满足个人对兴趣或者事业的热爱(我喜欢萨克斯我就会买很多种不同的萨克斯来玩)。人们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子我们国家的工人才会越来越优秀,工作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种良性的、可持续性的消费能实现消费与生产的良性循环。 最近几年,我们面临着一个供给过剩的处境,凭我们国家的生产能力和基建能力,做到每个人都能衣食住行和生活无忧肯定是完全没问题的,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的消费管观念仍然停留在第一种错误的观念上。 总之,我们不希望消费主义把消费者培养成一头头只有各种欲望的野狼,而是希望消费主义能让所有人都安居乐业各有所得。

【回复】回复 @白山布水 :衣食无忧绝无问题,主要是头部甚至中部都在浪费,也绝不给尾部,或者成本不允许给
【回复】哦 供给过剩应该指的是结构性相对过剩——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以消化已有的投资。绝对的过剩或许也有,但这种过剩再严重也不会让“每个人都衣食无忧”。
【回复】你说的就不是消费主义了。比如你喜欢萨克斯,消费主义就是不断刺激你去买越来越贵的萨克斯,并且形成萨克斯小圈子里面大家互相攀比谁的好,哪个牌子好,新出了什么限量款,之类的,然后大家就竞价加价买,最后每个人家里有几十几百个萨克斯。这才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的内核就是不必要消费。
东楚散人:
因为反消费主义本身就有很高的消费价值,后现代的悖论之一。摇滚乐嬉皮士的被归化为雅皮士就是经典例子。

【回复】消费满足享乐 而批判可以说是某种智性上的享乐 我批判了这个坏事所以我好像就能暂时摆脱那个像沉浸其中的自己
【回复】回复 @davidzwb :不是那么直接的关系,就类似短视频抢用户时间一样,都是免费的,用户用的时间越长,消耗的带宽还越多。但是要看背后是一个抢占市场占有率,培养用户习惯,增加用户粘性,为未来其他行为做的一种前置的准备。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说清楚了。
【回复】回复 @davidzwb :从大了说消费了流量,流量带来资本,往具体了说像蜜雪冰城这样因为“反消费主义”而爆火的现象让很多原本不消费奶茶的人喝起了奶茶,而原本喝喜茶的并没有多少因此改喝蜜雪冰城,总的来讲是促进了消费
今天再吃一块煎鱼排:
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比喻是极妙的。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鸦片除了会让人上瘾,更常用的实用用途是镇痛。消费主义也好,宗教也好,客观上都起了一定的社会作用。二者在其存在、发展的特定的历史时期,让一部分人在爱欲的迷宫里也能安心躺下而不是厉声啸叫。但资本的意志渴望异化一切,自然不会放过这样有超额利润的机会,事情才变得坏起来了。更何况发展的阵痛不是咽下去就能消化的,最后的局面就成了消费主义者一起和资本跳舞,一边笑一边哭。

灵虚之幽:
终于有人说这个问题了…… 说真的,我是很不理解现在的思想风气的,基本就是能拽几句的都在批判什么消费主义。搞得现在好像稍微放纵一点,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都成了...

【回复】但是,只从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消费主义其实就是资本控制人的手段。。用消费划分阶级,让人沉溺于无穷无尽的物质追求中,把符号价值奉为最重要的价值,把豪车名表包装成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消费物品的符号价值而非使用价值。你消费得越多资本越有钱而你越累越得费劲赚钱,越消费反而活得越累。消费主义和消费行为在我看来还是有区别的。我今年目标就是不吃不喝就要买下那个奢侈品包包(疫情前还是经常能看到这类借裸贷的新闻的),我用他人送我的礼物金钱来衡量他人对我的爱,送一些旺仔牛奶、旺旺大礼包就是扶贫、凤凰男、不爱我,送一个奢侈品包就是爱我。这是消费主义。正常的放纵是我今天给自己安排的晚饭钱只够去吃一顿大米先生,但是我今天心情不好,想去吃一次烧烤。[撇嘴]不过,硬要说这也可以说成是在通过更高的消费换取乐趣,我更觉得是因为烧烤确实比大米先生好吃,我通过食物获得了快乐。 我偶尔还在想,为什么那些开奔驰的就要看不起开比亚迪的,是不是因为比亚迪与奔驰一样都是四个轮毂都可以达到代步效果,这位奔驰哥花更多钱买了一样功能的东西成冤大头了,于是狠狠嘲讽比亚迪哥们。 我觉得正常的反消费主义,是不用商品符号价值衡量物品的使用价值、人的情感和我的意义。
【回复】消费主义是资本控制人的手段,资本创造需求让你沉溺于对物质的追求,这种消费是不理性的、非必要的、非本真的,是我们需要批判的;而理性的消费从自己本真的需求出发,且服务于自身,不需要批判
【回复】再补充个例子比如我和我爸。我爸经常问我你羡不羡慕别人的豪车别墅名表。我说不羡慕,一群冤种。他一定要反驳我说不可能有人不羡慕! 所以可能反消费这事也是信息茧房,我身边都没人提过消费主义这个词,大部分人就是支持消费主义的。。
Yhatman:
尝试复述视频内容:消费本身只是实现欲望的一种手段,只是在经济主体的社会消费就是最常规地实现欲望的方式。因此对普通人来说,在文娱产品都明码标价的现代社会,反消费就是反欲望,自然会陷入清教徒式的不切实际中去。因而马克思所主张的理想社会应当是自由消费,或者说是按需分配,实际上也是对实现欲望的肯定而非否定。然而消费主义矛盾痛苦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下个人主体和个人客体截然相反的价值渲染,作为资本主义下的主体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反消费、反欲望地积蓄、扩张财富才能获得资本主义语境下的社会认同个人价值实现和权利掌控,然而积蓄财富的方式就是鼓励客体的消费,通过他人的消费欲望来转化他人的积蓄变成自己的积蓄,来完成主体的最终追求。最终结果就是,普通人以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在精致设计服务人性的消费市场中屈服于作为客体的欲望,最后时刻承受着象征个人价值实现的主体期待不断被象征原始欲望满足的客体消费冲动以天为单位的反复撕裂碾碎,这种蕴含着失败韵味的怨恨就转化成思想上对消费主义的强烈厌恶和大量批判。然而事实上,这种痛苦的根源是资本主义下就消费主义而言个人主客体的水火不容,将个人价值实现以比教廷还要夸张的方式定义为反本能、反个人甚至反社会的实现方式。看了视频之后的一点思考

【回复】回复 @热情似火的夏天 :大概意思就是说反消费和本能的消费两种力量撕扯人
【回复】回复 @零界星穹 : 还好了 哲学那块的人写的那叫一个复杂 为了严谨和辩证考虑 chatgpt都能成咕噜轮子 将事物抽象提炼和扯犊子还是不一样的
【回复】不知为何,读起来感觉很像chatGPT写的东西
Floweyflowey:
看了教授的视频后有了些浅显的思考,教授在视频中提到的“旧资本主义”对于消费的抑制,我认为是恋物癖直接指向金钱所造成的,如同指环王中的龙病一样。而如今对于消费的促进则是因为符号化社会对人的异化,使得恋物癖不再指向单纯的金钱,而是指向符号,于是便需要用金钱去兑换符号。真正的消费主义,在我理解应该是一种完全自由的消费,是消除了人们去制造欲望的动机后的,一切归于个人的,面相自己内心的消费。我的理解很浅显,目前还没有拜读老师提到的那篇论文,欢迎大家指正。

萌新山藥:
论点很好,很新颖,又是一次逆转…… 但现实生活就是,那些走出消费主义骗局的人仿佛戒毒一样一身轻,而那些沉浸在消费主义里的穷人一边痛苦一边钩织着关于阶级、身份和幸福的梦想。 至于多数人说着“我要反消费”,其实也只是因为他们没钱、需要还花呗啥的而已。只要有钱,他们完全无视这句话,因为他们已经去外国旅游、买奢侈品并在朋友圈炫耀了。 所以,开头所说的那个矛盾真的矛盾吗?未必吧。 反正多数人早就为消费主义买账了。

【回复】回复 @SC枫璇 :那得看你认为什么是穷人了。如果是指低保户、脱贫户,那对“穷人”定义也太狭隘了。btw,我认为他们如果有钱就会去追求物欲带来的快感。
【回复】穷人的钱基本都在保证自己的生存上,没法去真正意义上的消费
讨厌雨天的晴天:
刘擎老师 能不能聊聊ai绘画 和chatgpt啊 最近有点焦虑这些东西 去年毕业 本来想从事艺术相关绘画的事业 并确定了人生发展的方向 结果这些东西出来了之后 真的太打击人了 人类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东西 结果被ai轻而易举的超越 有点找不到意义了 就会想刚毕业还没工作多久就要被这些东西给取代失业 感觉太难受了

【回复】ai只是更高级的工具,以前人去图书馆找文献写论文,后来人用互联网查找文献,以后可能就用ai筛选文献写论文了。
【回复】不如学学怎么更好地用ai绘画,怎么改ai绘画。
【回复】回复 @阿发本菲卡 :教培行业的整顿导致一大批人失业 疫情导致一大批企业倒闭 很多人失业 现在ai出来了又要取代人 导致一批人失业 前几天去了上海一个招聘会 人山人海 一方面企业想底薪招有经验的 一方面应聘者想找高薪的 不那么累的 虽然人很多 岗位很多 但貌似好像又互不匹配 那么大的地方 我逛了一圈 没多少适合自己的 而且很多岗位招聘出现了个矛盾点就是要招多年工作经验的年轻者 35岁以后本来是积累了多年经验 要大展身手的年龄 但很残酷 存在这一个社会潜规则 企业并不想要这么群人 很焦虑 本来确定一个行业想一直做下去也都不行 失业的焦虑 未来的不确定性 以及ai的夹击之下(不知道ai还不能取代什么行业)刚毕业不久或未毕业的年轻人 以及失业的中年人该怎么办
天选之人_official:
我讨厌消费主义是因为它带来了痛苦,不止是因为“没钱”又“想要某物”所带来的痛苦,还有得到某物后发现自己完全不需要它的痛苦。而且它总是痛苦的,因为这些消费主义中的符号都不是我真正的欲望,而且通过它也没办法达到我真正的欲望。这种感觉不需要经历很多次就足以刻入骨子里了,所以我想要逃离这种世界,而进行它的唯一方式就是批判消费主义。

【回复】回复 @魔幻掌控 :没错,你战胜了消费主义,现在你可以留出更多的钱来进行消费了,芜湖
【回复】回复 @Mr_Hudson :反对消费主义不在于反对消费,而在于寻找消费以外的意义
【回复】我这个大会员账户都是好几个人用一个[妙啊],消费主义想暴打我?只要够抠门就不可能
Ronin夕阳无限:
在我看来,和资本和娱乐一样,批判的应该是过度遵循消费主义导致的人的异化,而非纯粹的消费主义吧(不对就doge保命[doge])

爱学又贪玩的我们:
01:15 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消费主义(据称是意识形态)对我们的生活、消费、自我认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媒体、公共舆论中,特别是在学者和...

花雨旋律:
在我个人看来,我理解中的消费主义如今被批评,往往是因为消费行为与社会身份的绑定,这带来一种浮夸、表面化、景观化的社会现象,但这个弊端也是消费主义难以打破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身份认同在新社会被快速打破,像以往由血缘、地缘等因素建立的身份网络在如今被不断削弱,人们相应的就会寻找新的社会认同,而消费行为这一看似平等,易参与的社会行为则刚好填上了这个空缺,其他因素诸如多方面心理影响也渗透其中,让消费主义难以改变,我的想法是,目前而言,这一现状是难以撼动的,而其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点积极效果,新的道理还需要慢慢探索,没必要一棍子打死[doge]

有轶见的Kris:
只说明目前掌握的批判武器很有限,甚至是一种得到批准的武器。

【回复】杨老师的评论真是一针见血
【回复】抓到一个杨老师,很有意思的回复
曼妥思加冰可乐:
马克思认为,消费在资本主义中是长期不发达的,它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价值的流通和积累,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和欲望。虽然资本主义扩大了我们的需求和欲望,但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消费能力和选择,导致我们无法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糖水豌豆黄:
因为传播需要简单的名义,但简单意味着偏差。 反对“过份的消费主义”,简述成“消费主义”,就会有人利用这个偏差,用“适度的消费主义”来回击。

三把刷子:
资本主义的确是抑制消费的,在出口型国家这样的问题就更明显。抑制性的影响有收入的不平等分配、由资本决定的财富积累机制、最直接的还有消费品转为投资品,例如茅台和房子。

【回复】而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没有消费的经济毫无意义。
【回复】回复 @三把刷子 : 正常消费是没问题的,消费主义很多是资本主义包装了把,像长期植入一些广告,收礼只收脑白金,什么品牌象征什么身份等等。直播带货的冲动型消费
master无言:
消费主义把人与人的关系异化,把人与劳动的关系异化,把人与自己的关系异化,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都是生活在社会里的鱼,但这不是放弃反对消费主义的理由。

【回复】对于资本而言,人只有消费才配当人。
山中山中山:
挖坑:兰达如何论证马克思其实是用“消费主义”来批判资本主义

【回复】那就得去读读他的论文了
鸡汤哲学家:
无论是左主义还是右主义,都要遵从内心的理性需求做引导,而不是受外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甚至舆论,资本挟制

虞霁QAQ:
反消费主义不过是消费主义边界的一次简单延伸而已

哲学 知识 法兰克福学派 消费 消费社会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消费主义 兰达 聊聊花钱这件事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