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实录 |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作者: 未名心世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5-31 15:26:38 浏览:42110 次

高中语文课堂实录 |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愿你此生乃少年SMQ18:
我还记得有篇诗也是女性主体,秋瑾那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也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锋。

【回复】秋瑾在这一套教材里没有噢,不过作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代表应该要讲的,我下次补充!谢谢!
【回复】这首词在初中阶段就出现了,可以说其实初中阶段孩子们就已经接触到女性先锋了
山有嘉卉歌一:
老师的课讲得很好,我听得好投入啊。但是为什么说礼教让人更像一个人呢?什么叫一个人呢?我觉得人的定义还是应该用现代的定义来解释,因为社会文明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当然是向往更先进的那种文明。现在我们说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是应该物质上、精神上都是独立的,自由的,是觉醒的,想反抗的也可以反抗的。礼教在古代对于大多数来说,还是一种压迫,不止于思想,更是行为。比如,梁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礼教发挥的就是一个把活生生的人逼死的作用。三纲五常,已经规定约束了一个人的人身自由,这还能说礼教让人活得更像一个人嘛?儒家思想中的部分礼教确实有教化作用,规范人的行为,使之文明、得体。但这些对于一个社会中的个体来说,就是一种束缚呀!(个人看法)

【回复】自由一定是有边界的。脱离边界谈自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礼仪从来不是束缚人性,礼仪约束的是人的兽性,从而让人活得更像一个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具备超越本能的精神更高处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需要礼来约束的(您可以再倒回去听听红楼梦中的秦钟和秋灯锁忆两个故事的对比,可能可以更明白我要表达的是什么~)。可是,当礼教成为上位者对下位者实施控制的工具的时候(比如后面提的贞节牌坊),就可能成为逼死人的刀子,可刀子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握着它的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封建的不是礼教,而是人心。(我也是在发表个人看法,讨论的前提是思考,很开心能有这样的交流~)
【回复】回复 @未名心世 :是的,我懂得不太多。但我略知黑格尔曾将人的意识分为自然意识和自为意识。自然意识是人之欲望,如性、捕食等,这些是一种消耗,是对欲望的满足。自为意识,是“陶冶”的,也就是产生的意识,是对欲望的延迟满足。人制作工具,则摆脱了自然意识的,而成为了自为意识。 在此意识中逐渐“外在化”,也就是逐渐意识到“独立存在”,达到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的直观自身导致人摆脱了本能性和自然性,从而发现了自己的主体性,也就是标题所言的一定含义。 成人世界的规则对还是自然存在的孩童,对孩童的个人意识,也就是主体性的诞生,起到了潜在而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人之文明的起源了,人的主体性(自我认识)导致了人的精神的诞生,也就是促进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主要一点了。 所以这样的礼仪让人得到主体性,从而在一定层面上推动了人的进步。
【回复】回复 @fengmiaoxin369 :老师讲的礼教是正常部分,你说的是封建礼教,这堂课的主题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而不是礼教,你歪题了。
窝里喵:
高中就讲女性主体意识了吗,太赞了吧[拥抱]

【回复】太棒了!我们当年都没有的
【回复】回复 @DaliZYY有只猫 :我现在高三刚毕业,也没讲过[酸了]
【回复】哈哈哈哈我初中 就给学生讲了 只可惜 他们也听不明白
电子金鱼卡罗尔:
哈哈哈哈哈这种课自己作为语文课代表,在老师请假的那一节,自己讲了一节课的女字旁汉字中的性别问题,可累了但也很高兴。要是我们老师也上这种课就好了

慢七十拍:
真的很棒啊[鼓掌][鼓掌][鼓掌]听语文课从来学的不只是文字词语句子,还有对整个环境的认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学的是思辨的能力也是人文的关怀。听一节课只觉受益匪浅[打call][打call]

月缺处明:
英专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语文课真的很棒呀!后面的学生都很专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这样的语文课才是启迪和思索!

【回复】加一 我也是英专生 [doge][妙啊][妙啊][妙啊]
horacia:
(写在最前面:还没看完,仅针对开头的三分钟引入部分;老师发起这个话题很好,触及的话题讨论深度也超乎我的想象,是我所不能及的。)在此我想发表我的一点异议。就「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的对比而言,我个人非常认同要将「主体意识」和另外一个东西对比,来更细化其具体内容和指向,但将二者的区别和结果直接归咎于东西方的差异是很不严谨与不合理的。不知道老师您是如何和学生具体讲解这二者的区别的,就我对于思潮史的了解,西方对于「个人」的价值最为推崇的时期应当是浪漫主义时期,而这种对个体精神极致发扬的结果,却是「国家」这个概念的诞生——一个人怎么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乃是回到集体之中(浪漫主义的内核是对完整性和无限的寻求,它的抽象对应物是万物彼此关联的宇宙,而具象对应物则是人群、集体、国族)。这意味着,首先,个人与集体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存在,其次,前面这一论断(和包括被老师您概括为「集体主义」的理念)也不是我国的独有品。在西方文明里它也有比较源远的人文传统,追溯到希腊文明,可以看到我们高中历史都学过的人的价值在城邦(集体)之中的实现(当然,的确这时候的「人」并不包括奴隶和女性),追溯到希伯来文明,人和人的关系是以人和神的关系为基础的(换句话说,集体之中人需要遵循的伦理规范基于他个体的独立性和独立价值)。这些文明传统非但不否认人对他人的「责任」,反而对此表示了高度的关切。而要说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我想可以追溯到孔孟时期,当时孔子所讲的「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也遵循着一种从自我认识推及对他者之认识的思路,某种程度上和西方文明可谓殊途同归。

【回复】看了半节课觉得这个容量、节奏以及和学生互动的氛围,可以说是b站搜出的教学实录中最好的了。
朱竹垞:
礼教那里感觉老师受欧老师影响![打call]

【回复】是哒是哒!欧丽娟老师是超级偶像!
【回复】回复 @未名心世 :我也!她好温柔好理性
长腿尼桑:
此刻一个看完视频的初中语文老师正热血沸腾跃跃欲试,转念一想,自己班的学生,哈哈,算了吧算了吧[笑哭]

【回复】为啥要算了呢,我觉得很好啊,也许学生也没有你想的那样呢,而且你迈出一步,就会有很多个学生能听到,影响更多的人。
初遇草枕:
[口罩]“鲁迅的文章一定就是觉醒的”别这么讲吧,真的太绝对的。

【回复】回复 @小人搞笑 :容量太大了,因为公开课的客观要求,我得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内容呈现完整,如果分成两节课节奏会更舒服。但我的定位这不是一节传统公开课的示范课,只是一种尝试,我跟学生的互动和默契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磨合的,我不认为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真的能有价值,如果为了形式环节完整我宁愿不做,但我把很多思考和探讨的时间放在了课外,从课后学生的感悟来看效果很好,从他们的思考中我也收获很多,我觉得教学相长是多环节交互的,不是在一节课上的“呈现”。当然,这些是我自己的学生,如果是更大平台的公开课或者参赛,我当然会重新布置课程结构。
【回复】回复 @陶一勺 :砍门槛是电影改编,原文没有。
【回复】谢谢提醒!一直都很谨慎地避免绝对性表述了,但是课堂临场反应不及还是会出现极端化的错误,以后会更注意!
Ash张:
我们公开课是不可能这样上的,评课的时候会说老师讲得太多,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微笑]

三分半的半:
老师讲的太好了[打call],这种课程真的很有意义,我们平时上课感觉没有什么深度【哭泣】

江糖奶茶:
47分钟都还是保持这么高涨的热情,没有一句废话,引经据典、发人深省,真的让我体会到了课堂的魅力,太精彩了

气泡雪花冰:
讲的好棒,在探讨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觉醒意识后又在最后与现实结合,好棒[打call][打call]

-七月风林:
高中就可以听到这样的课了嘛[大哭],现在的小孩好幸福。

【回复】回复 @李酩酊2754 : 看学生整体生情,你是具备这种素养,可是你的同学呢
【回复】回复 @MoonlitArtemis : 没错,整体生情决定了一切
【回复】回复 @李酩酊2754 :可能老师讲课也是看学校和学生的。我之前实习稍微讲深了点,就被带教老师说他们可能听不懂,别讲这么深。
不许跟我抢宝宝:
我已经是一名大三学生,但还是喜欢高中语文课……期待老师的更多作品

宿昔成秋:
真好,我一个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大学才慢慢接触这些文学理论层面的课程,老师的授课也是偏理论发展。我现在还在上西方文论,还不太明白该怎样具体运用这些理论[笑哭]

觉醒 女性 文学 学习 教育 公开课 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 历史人文档案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