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5分钟看清东汉长期存在的宦官和外戚专权乱政是怎么回事?

作者: 御史房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18-06-01 20:30:07 浏览:66990 次

【大历史】5分钟看清东汉长期存在的宦官和外戚专权乱政是怎么回事?

雪零沙:
宦官依附于皇帝,要是皇帝game over,宦官就ko了。但外戚,就算皇帝没了,他们照样活着。说到底,宦官也就是用来制衡外戚的棋子,只不过看皇帝到底要怎么用了。要是一着不慎,可能就真的被直接架 空,成为傀 儡( ´_ゝ`)

【回复】然而东汉的外戚专权直接原因是东汉皇帝大多短命,以至于年幼的继位者不得不重用宦官来对抗外戚,怪就怪位面之子把子孙的气运一次性花光了吧∠( ᐛ 」∠)_
【回复】汉朝外戚就没几个善终的…… 吕后窦后带了个坏头,王政君更是做到了巅峰……往后真的是络绎不绝……
【回复】汉代宦官和外戚的关键点不是皇权。是军权。双方都有独立的军事团体。宦官专权是东汉才有的。原因就是原有的西汉勋贵集团发展成为了地方宗族豪强。外戚一直是汉末的重病。对于军队的把控都是外戚集团的核心。王莽就是拉拢文臣豪强以后彻底掌握政权。东汉就慢慢出现啦,宦官这么个群体来分开外戚的军权。尤其是对洛阳的控制力。
雪零沙:
中国每个大一统王朝几乎在后期都会陷入党派争斗,然后就给耗死了→_→。哎……也难怪,别人要说中国史就是一部内斗来内斗去的历史→_→

【回复】不止是中国啊,西方的希腊罗马也都是内斗耗死的。中世纪以后我不了解,但也应该是内斗为主。中国人毕竟是农耕民族,不能像蒙古人那样打这个打那个。平常闲着没事又打不了别人,就自己斗呗。顺带一提,我觉得只有牛逼的国家才有资格内斗,弱小的国家连内斗的机会都没有。
【回复】一个利益集体如同一个面包房,里面的人越多,做的蛋糕也越大,蛋糕做大了就得考虑如何分蛋糕,但人越多分起来越麻烦,如果分的不好分蛋糕的就要完。 历史上分蛋糕通用的方法,第一个砍人,分的人越少分起来快,通俗说法叫内斗。第二个把蛋糕做大,大家都能分更多,通俗说法叫扩张。第三个抢别的面包房的蛋糕,通俗说法叫掠夺。可以多管齐下,也可以只搞一样,但都只能拖着,毕竟集体中的人会越来越多,做的蛋糕必然越来越大,分起来越来越麻烦,但分蛋糕的也是人也有他的局限性,要是最后引发较多的人不满那个分蛋糕的人就完了,要么再上来一个分蛋糕的,要不然就去别的面包店蹭吃蹭喝。 面临集体分配问题是所有集体都需要考虑的事,只是在古代中国周边环境扩张到一定程度后难以扩张,又不会搞掠夺,最后只能内斗了。
【回复】回复 @ベリア大人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
小于k:
东汉皇帝: 光武(31即位)刘秀开挂 明(29)章(19)刘庄、刘炟遗传光武,延续东汉兴隆 和(10)刘肇始无权后夺权 殇(30天)刘隆太过年少,死时不足8个月,无权 安(13)刘祜始无权后夺权 婴(8)刘懿,年幼,太后扶植,两百余天后去世,无权 顺(11)刘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宦官专制而皇帝无权,后宦官勾结外戚使朝庭上下更为混乱东汉也在汉顺帝年间开始哀败,无权 冲(2)刘炳,又一未满十岁皇帝,早夭,无权 质(9)刘缵,又一未满十岁皇帝,被人毒死,无权 桓(14)刘志,灵(12)刘弘,人不如其名,著名昏君,刘志先是权于梁氏,诛梁后由宦官掌权,贪恋女色。刘弘更是将朝政全部推由宦官,搜刮百姓,用于享乐,他们使东汉王朝开始走向灭亡 献(9)刘协,又一未满十岁皇帝,先后被董卓,李傕,曹操控制,曹**后,其子曹丕逼其禅让,东汉灭亡,无权 再比较一下西汉皇帝14名,除二少帝,哀,平二帝,其余都牢牢握住权力(且贤能之帝众多),再者西汉皇帝登基时大多都已成年,不难看出东汉鼎盛时间短于西汉的原因: 1,宦官,外戚当道 2,皇帝太过年幼 3,皇帝缺少实力,实权 4,中后期缺贤能之士

【回复】和帝老婆邓绥能力也强多次救东汉于危难中
【回复】回复 @小于k:一直都死都没有亲政过,连睡哪个女人都被霍光管住。就是傀儡,连陪葬的大臣都没几个。实在算不上有权力和能力。
xshrim:
其实宦官这个问题得分两层看,明朝以前的宦官只能算内廷官员,他们本身没有制度性的合法的政治权力。他们的权力靠皇帝临时特许或者依托与皇帝的特殊关系(亲近甚至亲信)进行曲线谋求。他们本身是家奴,没有文化要求更没有理政要求。本身没有政治权力的人出现了政治权力,那说明他一定使用了不合法的手段,这样的人本身就不会忠诚。他得到的权力没有法理支撑,是不受保护的,所以为了维护权力(同时也是维护身家性命)必然无所不用其极。像汉唐这样宦官权势滔天的现象正是非法权力泛滥的典型。至于党争亡国,这仅仅是表象而已。党争一直存在,现在更是将党争作为权利约束的正常手段(古代也有这层意思),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一直是土地兼并。王朝开端进行土地的重新分配,然后经过百十年的兼并,导致上层利益斗争更加激烈,底层生产问题严重,国家经济损失巨大,最终王朝无非承受,解体后土地再次重新分配,循环往复,这是封建王朝的宿命。而像英国这样土地兼并问题再次达到临界点,硬挺过去,暴力完成兼并,最终改变生产关系,才出现了工业**。然而欧洲那边商业发达也受重视,而中国的封建王朝从来没有正确的对待商业问题(地缘上也没有这个客观条件),自然无法强行兼并完成变革,那就只能解体了。

【回复】回复 @兮风岸 :西方贵族的优惠券是什么?
【回复】回复 @我要吃遍中国 :仅是谋利上的通行券,不是西方贵族的优惠券。
【回复】回复 @兮风岸 :你说的钱利是什么?
雪零沙:
东汉的宦官外戚之争,便宜了世家。唐末的李牛党争,便宜了军阀。北宋的党争,便宜了女真,明末的东林阉党争便宜了清朝。清朝的洋务派、守旧派争,便宜了日本。维新派和洋务派之争,便宜了民 国。国共之争,便宜了美国……( ´_ゝ`)

【回复】明明是美苏之争便宜了tg,先是苏联给工业体系,后是美国给市场体系,五十年弯道超车追赶了西方五百年的发展历程,堪称人类文明史一大奇迹。
【回复】这就太武断了。汉朝世家的崛起原因是汉朝的察举制度,唐朝军阀的崛起是因为唐朝的节度使制度,至于女真,北宋不内斗也够呛能斗得过。清末人家日本凭自己实力发展壮大的,和清政府的内斗没关系。维新派上台的时候洋务派已经破产了。国共之争不仅没有便宜美国,还把民国和美国签的条约废了。国共要开战的时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亲自来调和。不要把锅甩给内斗,只要不是石敬瑭那种吃里扒外式的内斗都未必是坏事。人家米国两个党内斗几百年了,让谁摊了便宜?
【回复】只不过,现在tg很牛逼(`・ω・´)美国也就别想来搞事了(〜 ̄△ ̄)〜
刘-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回复】这个用户名牛逼了啊o(^▽^)o
xshrim:
某些个睿智一看到宦官就黑明朝,疯狂暴露自己的无知。 人明朝宦官文化水平不比文官低,宦官机构是正式合法的权力机构,跟汉唐的宦官乱政有本质区别。 再说了,某些人一提到宦官就怎么样怎么样, 宦官少个部件就都是变态了?文官外戚就都是好东西?就从不作乱了?宦官还不是和文官一样良莠不齐,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只是睿智们只知道那些被别人刻意强调的,说到底还是自己无知。

马家小明:
帝孱弱而外将候势大,就会有中央离心力,则需要弱化将候的权力,降低将候的地位。 然后把权力收归中央,收归中央给谁呢?那些熟读儒家诗书的大臣,而大臣归贪污腐败,一手遮天比如严嵩。 那怎么办呢?把权力给自己信的过的人吧,那就自己的亲戚吧,但是同族又怕跟自己争皇位,就给亲家吧,但是亲家有可能有好几家,争来争去的,或者有野心的把自己家产给夺了,比如王莽。 那就给家奴吧,给太监吧,反**监做不了皇帝,也无欲无求,还没有子嗣。然后就有嫪毐这种,我直接当你爸爸,还给你生两个弟弟。开不开心╮( ̄▽ ̄)╭ 最后这些都熬过来了,终于知道要把权力掌握在自己,其他的人都不可以相信,结果就出来崇祯这种,疑心病太重,太固执。把自己整死了。 或者权力高度集中,皇帝勤奋有文化,权力分配合理,太监不得当政。这总没有问题了吧?是啊国内没事了,外国列强来了,还是药丸,比如大清。 所以兴亡自有天意,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外戚,太监当政那么简单

【回复】回复 @1ll5zz :集权有效的避免了党派纷争带来老三大问题,可是却过于依赖决策者本来的能力,加之清廷对于自身不自信过于控制自身及各方言论,外无法完全安抚汉地百姓 内无法解决满族贵族问题 虽在雍正时期想要大幅度改革最终还是被其子顺从各方改了回去 也是没办法 建国种下因自然有这样的果
【回复】回复 @逃跑鬼才赛文7 :看历史只会扣头衔和谩骂不如不看,历史是为了吸取教训寻求变革,而不是站队和记仇,不管元清认不认可是中国朝代所含有教训和变革都是该铭记的,而不是一口一个野猪皮一口一个酋长,初唐为何强盛因为知教训识变革,明清最后为何衰败因为知过错而不知变
【回复】回复 @1ll5zz :而且很多奴才也不是清庭政府属于满洲蒙古贵族的,他们也不允许政府这样做,而且对于那些地主和文人阶级也不喜欢明智过于开化这样他们也不方便统治和控制舆论
河洛出图书:
支持,顺着历史线讲,有一种追番的感觉,很有意思,就是每期视频太短了,详细一点就更好了

东方致远:
汉和帝凭借《汉书·外戚传》就扫平外戚势力才是最骚的[蛆音娘_滑稽]

Rose我心永恒:
皇帝短命的锅。皇帝短命早死。皇后行使权力。但是只有一个女人运转不了国家机器。就找帮手。帮手在哪找?自然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娘家人)。也就是外戚。外戚很多没文化。外戚掌权,贪威作福。民不聊生。(少部分外戚也可以) 皇帝早死后立新皇帝,新皇小时候权力由太后(外戚)掌管,长大后自然要夺回权力。外戚长期荣华富贵,岂能轻易交权,于是皇帝就只能力争,怎么力争?--找自己最信任的上帮忙。但是从小到大都是外戚的耳目,自己哪有信任的人?--宦官。宦官大多打小伴随皇帝长大,或者看着皇帝长大。而且在外戚看来,这帮太监能成什么大事?但是往往忽视的就是最严重的,太监们往往在宫内有权力方便行使(或者假冒),方便皇帝在宫中掌管兵符,传令圣旨等,最终致使头脑简单的外戚伏法。自此外戚被拔出,宦官势力又上台。宦官大多心理扭曲,上台后和外戚没什么区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等新皇帝又短命死后。这帮依附于前皇帝的太监立马没了靠山。立马贝各方势力剿杀。然后皇后又变为太后,又找自己的哥哥父亲等外戚上台。 周而复始。直至末年宦官十常侍和外戚何进同归于尽,董卓代表的军阀势力进京,后汉自此名存实亡(灭亡)。

【回复】东汉的外戚和西汉的外戚不太一样,门阀制和察举制的兴起,而且东汉兴经学,东汉后宫里的嫔妃基本都是非富即贵,出自地方大家族里的人 。比如梁太后,她本人是对当时研究的经学有一定的见解的,在她刚开始掌权的时候就意识到,东汉如果再不改革可能就要完了,但怎么说呢,一是败在她是太后,没法出宫,很多事不能亲力亲为,必须要依靠身边信得过的人才行。二是到她的时候,东汉已经走到中后期了,改革阻力重重,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的勾结,让她刚开始支持的改革一方士族 被挨个陷害 铲除或者贬职。到了她掌管的后期,基本就放弃挣扎了。任由外戚嚣张跋扈了。后果就是到她死后 东汉更乱了
【回复】回复 @生死撒旦 :武帝上位前7年没权力。由窦太后和王皇后代行。窦太后去世。窦婴田蚡退出舞台,武帝慢慢掌权。当然武帝很牛皮。摆脱老妈的干涉,东汉没几个皇帝这么硬。和帝也许可以。可以二七早夭。
【回复】回复 @生死撒旦 :汉武帝刚继位的时候一样被架空,而且命长
小急急急祥:
一群人真烦,看个汉朝历史一直说明清,你怎么喜欢咋不去啊

成风成浪:
曹魏限制外戚和宦官,打压宗室,结果被权臣给篡了。

【回复】曹丕为了登基,同意了九品中正制,这是向世家门阀示好以获得支持,这间接导致这一结果。
【回复】回复 @暮离殇寒 :王莽算外戚吧( ̄▽ ̄)
【回复】回复 @约翰史密虚 :田氏代齐,王莽篡汉的例子他总该知道吧
曾相识嗯啦:
东汉末年少主年幼的情况太多,面对日益强大的世家,作为皇权的衍生的宦权和后权自然要露出头角,于是皇帝抓权扶宦官斗自己太后,新的外戚又在后宫孕育,不断的斗争一直到桓灵后何将军被宦官所杀,董卓入京终结了这一轮回,可这时大汉已经时日无多了[小电视_哭泣]

山势尽与江流东:
看到有人吐槽后宫干政,问题是垂帘必然是“后宫干政”,然而太后垂帘本身就是皇权的变种形式…是常态,是常态,是常态,重要的事说三遍。皇后这个职位很多朝代就像美国副总统,平日里没事,帝死子幼自动会成为过渡性国家执政者(虽然也有人“过渡”个几十年),有些皇帝临死前甚至会专门托付的。试想一下,执政权不让渡给自己老婆,而是交接给某些不靠谱兄弟的话,还轮不轮得回自己儿子手里,就…呵呵,真这么做怕是嫌自己妻儿子女死得不够快。而外戚掌权,在某些后族强盛的朝代自然会应运而生。

岚山看星光:
明清粉简直刷下限,哪都有你们?这是汉朝视频,不断的大明大清的,有点素质没?要掐架去别的地方,污人眼球。

北斗艇击沉海蓝平:
窦氏这死的不冤,不是皇帝亲舅舅,还那么作,但是邓家是真的冤枉,亲舅舅,一心为外甥的江山出力气,结果还被猜忌

【回复】呃,但是邓家也不是亲舅舅,和熹皇后邓绥无子,和帝驾崩后,以长子平原王刘胜有痼疾不得立,迎立和帝少子殇帝刘隆继而临朝听政,殇帝一岁夭折,后立和帝兄清河孝王刘庆子安帝刘祜,邓太后死后,邓家兄弟就是死在安帝手中。
【回复】汉朝开国就有兔死狗烹、丹书铁卷了,这都不算什么。
【回复】回复 @到很晚才睡 :ε=(´ο`*)))唉所以说汉室不可扶啊,不是大气运的人基本都是落得断子绝孙,也就诸葛丞相家侥幸有几个后人
一团小小的雪花:
其实桓帝还是不错的呀……被出师表里为了押韵顺口 强行和灵帝组合了[蛆音娘_滑稽]

炮灰ion:
跟明朝不一样,明朝虽也重用宦官,但导致明亡的是东林党,是党争。东林党与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又很难铲除地方顽固势力,朝廷政策很难惠民。军事上长期文官掌兵,然而大部分文官确实又不知军事,但为了党争又来抓兵权。

日常 历史 人文 涨姿势 科普 趣味科普人文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