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明明用耳朵听,为什么“听”字是口字旁?

作者: 李右溪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5-22 18:58:59 浏览:65929 次

我们明明用耳朵听,为什么“听”字是口字旁?

天堂紫光:
卜辞:妇溪今天被导师骂了么?妇溪今天研究出新成果了么?妇溪能发核心或者C刊么?

【回复】还要占卜一下反命题哦,右溪今天被导师骂了吗?右溪今天没有被导师骂了吗 ?右溪不会不被导师骂了吧?[大笑]
江南渔夫韩泰苏:
其实个人认为,汉字字形的择取,在书写性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就必须尽可能考虑“理据性”。而且这样的理据性是应该被后代负责的文化人守护。像元代兴起的这个“听”字,就算被用了几百年也应该被废掉(废掉个大家熟悉的字也不是什么怪事儿,大家去看看古代写本里那些不认识的俗字就知道了)。其实甲骨文中的听字可以直接写成“耳口”,也就是“聖”的上半部分。 也不是说简体字的理剧性就一定有问题,比方说“网”就比“網”更好。但是建国初期的第一批简化字很多确实是有点问题的:因为当时的人根本就不在乎理剧性,他们只是想要把笔画简写,然后让汉字过渡到拉丁字母化。所以其实当时简化过的很多字,现在应该重新检讨的。

【回复】我觉得民间的自然流变也能算理据吧,繁体字不也是自然流变的结果吗?
【回复】回复 @祺少1989 :是的他们不懂,否则不会出现狗皮膏药偏旁“又”了,各种偏旁用又代替,你的逻辑是认为领导一定是有智慧的,法官一定是公正的,警察也一定都是好人,不,世界不是这样运行的
【回复】回复 @海華斯Hayworth :对。 最大的错误就是方便你这个文盲在这里发言。 要是还像以前一样,书掌握在贵族手里。 最好把字改回繁体或者金文。 哈。 这网络可就清净了。
白懋父:
最初听字右边不是斤而是厅,元代用厅代替㕔,又用厅作聽的声部。而后厅字形混同于斤。

【回复】回复 @bili84200504661蓝 :目前不确定是否经过中间这步,元代直接从口厅声。
【回复】1.用“丁”替换“聽”,“厂”替换“广”,将“廳”简化为“厅” 2.用“厅”替换“㥁”,“口”替换“王耳”,将“聽”简化为“口厅” 3.“口厅”讹写成“听” 是这么个过程吗
【回复】回复 @bili84200504661蓝 :一个细节,聽的左下角不是王是,廷上面的部分,读ting三声,up有说,但这个字输入法打不出来,是挺的本字
56576548139_bili:
龟的简化很成功,但“叶”和“听”简化成口字旁,“盧”简化成户卢不统一的卢炉泸庐芦鲈,可真有点够呛。

【回复】回复 @备战高考_ :龟是俯视图,龜是侧视图
【回复】卢炉泸庐芦鲈,这一串字很魔性。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龟字还行吧,感觉比繁体的龜少了很多趣味,而且龟又不是什么特别常用的字,保留原有的趣味我感觉挺好的。
灰色象牙塔:
繁体字就很明显啦。(初中写作文用繁体字被语文老师臭骂……)[doge]

【回复】回复 @WhatEverJoker :这和忌讳没有关系,这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推行规范字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规范字是有国标明确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相关标准。
【回复】繁简混写本来就很忌讳,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很忌讳繁体字,全篇写繁体字你也不会呀[笑哭]。
【回复】学习的时候,要好好学。学好了。有兴趣的,可以再去用繁体字。你想想初中用繁体字真的是因为喜欢繁体字代表的文化还是因为可以表现的特立独行?
黄金套筒:
右溪的穿着体现出了天气的变化[打call]

蒲公英の心吹到天涯:
按甲骨文来是不是“咡”? 其实我一直觉得甲骨文的“耳”像个没有柄的斧头[笑哭]“斤”的本意又是斧头,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样简化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笑哭]

【回复】斧头旁边加个口,让我想到的是,刽子手行刑的时候在你耳朵边说悄悄话。[滑稽]
你的地瓜已上炕:
尿尿(sui)和㞎㞎的语音也是元朝形成的[吃瓜]

【回复】瑞其实读shui,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rui的
【回复】回复 @小蘑菇az- :瑞士和瑞典点赞[惊喜]
天狗之花:
为什么不能用“咡”作“聽”的简化字呢[思考]

【回复】有群众基础的简体字优先采用,生造字没有任何优势
【回复】元朝就出现了“听”的替换使用,到了建国初已经几百年了,已经有使用基础了,用“听”肯定比新造一个字型更好啊!
【回复】因为所谓的简化小组的终极任务是为了漢字拉丁话,你们的漢字简化得合理不合理人家根本不关心,或者说没那个本事关心 [嗑瓜子]
江南渔夫韩泰苏:
对了,不知道右溪有没有讲过“圣贤”这两个字?如果还没讲到的话,希望你以后能讲一下。我尤其想要通过字形了解一下圣贤这两个字在商周时代的原意(可能是跟“耳聪”“目明”有关系吧)。

爱喝咖啡的面叔:
喜欢看你的讲解视频。下次能不能讲一下为什么没学过繁体字,却一眼认识,是刻进DNA了吗?谢谢,打搅了。

【回复】①港台影视剧、歌曲影响,以及看某些漫画时只有繁体翻译版 ②大部分简化字没有改变大致结构,如:錢→钱、堯→尧、喬→乔、爭→争、穩→稳、尋→寻、壽→寿,兩→两……以及很多简化字只是有偏旁类推简化,反过同样能类推繁体,如:賭→赌、鍬→锹、紙→纸、飼→饲、問→问、詞→词、媽→妈、鳴→鸣、嗚→呜、搗→捣 ③联系上下文,我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并不是所有字都简化了,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推测是什么意思,比如“五年,五年!你知道這五年我是怎麼過的嗎” ④繁体字并没有完全退出内地,春联、书法、各类古迹上的文字等还是以繁体为主,不知不觉就可以认识一些
【回复】憂蘿鬱蔔[doge]來,說一說,這四個字你的第一眼看成啥
【回复】回复 @酥皮酥 : 忧郁萝卜我印象中也是直接认识。我印象中相差最大的是纔
随便就行别烦了:
所以简体字原来是没文化的人用的[doge]

【回复】回复 @浪浪山五虎之首 :呵呵,你能不能好好研究研究汉字再来发表你的高见。什么叫做繁体的壹?
【回复】回覆 @浪浪山五虎之首 :虽然但是,「一」的繁体也是「一」啊,「壹」是数字大写的写法。
【回复】语言和文字是交流,记录用的,简化也算一种进化了,没必要那么认真
常截屏:
右溪的吸引力又增加了(各种意义上[doge])

wmygenius:
所以我支持恢复使用繁体字,但在国家正式恢复前,我会继续使用简体字。

ZHHYZX:
省流:听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的成果。

鵪鶉哥台灣小粉絲:
灣灣想請問一下目前各位都是靠什麼管道習得或是對繁體字有所識讀呢(好奇

【回复】説真的,偶也不知道爲啥,就是能認得,雖然不會寫,但是確實能認出大部分常用的繁體字
【回复】所有字典词典都会在简化字旁标注繁异体字形。 所有书法作品都是繁体字形,包括春联。 很多古籍出版还会以繁体竖排,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港台影视剧的流行,甚至ktv里的盗版mv。 最后,区区两三百常用繁体字,识写本就不难。
【回复】没有正式学过,纯靠感觉,自带补丁包。。。毕竟简体字也不是拼空捏造,都是古已有之,古人简化的时候也是根据繁体字简化的,肯定自行相似或者相同规律。。另外还有上下文连起来也能知道一些不认识的字

读书 人文 甲骨文 汉字 国学 文字 听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