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阿弥】几分钟看懂卡夫卡的《在流放地》“奇怪行刑机器的故事”

作者: 狂阿弥_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18-04-11 21:21:04 浏览:59637 次

【狂阿弥】几分钟看懂卡夫卡的《在流放地》“奇怪行刑机器的故事”

企鹅椰椰:
很庆幸可以关注这样高质量解说电影的UP主还有根据其他反面都能感觉到UP主文学素养之高

【回复】听了不下一百遍,但是,好像,阿弥不更这样的视频了[委屈][委屈]
【回复】回复 @不羁封尘 :凉凉的月儿呀
狂阿弥_:
该视频当中关于“命运论”段落的观点,参考自评论家杨照《永远的少年》中第六章“生命痛苦的意义”中。

【回复】如果你们是对的,你能表达出来就证明这次你的表达能力已经超越村上春树了。[点赞]
【回复】有一篇方所“村上春树的浪漫与强悍”的杨照评作者
鱼Fishman鱼:
军官说时候到了,应该是旅行者意识到对命运的新思维开始取代旧思维了,他在最后给自己定下“要公平”的罪名,而他和旧司令官一样代表着无所谓公平的命运,这等于他对这样的命运进行了自我否定,如果说这台机器就是无所谓公平的命运,那这台机器就在否定中自我毁坏了

salor:
我觉得是反讽,是隐喻。 司令官为什么要以自己做例子,但因为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罪名。 所以机器坏了,同时跳过了在背上刺罪名的步骤。 非公平是这台机器的象征,坏掉也是重获公平的象征。 犯人在机器刻完罪名后却释然了,最后被处死。 这是非逻辑化的,非常规化的,非常抽象化的东西。 它可以是能想到的所有有东西。可以是命运、是体制、是‘常识’、是定理 人们往往也喜欢这些‘机器’,所以会有很多人围观,明明这也是他们也在面对的东西。 (个人理解,)

【回复】“可是一到第六个小时他就变得多么安静!连最愚蠢的人也感到茅塞顿开”在小说里犯人算不上释然,因为在这种秩序中他并不知道原来机器的定罪并不就代表罪本身,机器取代了我们常识中的定罪的效力。在这种体系中机器即是公正本身,而这套体系如果没有外部介入是绝对自洽公正的
【回复】这些人永远不会认为有一天他们会躺在机器上,但新司令官相当于是冲击了之前的那种不合理,个人想法
【回复】捕捉乃团饭!!(写得好好啊)
权权也是小甜甜:
这几天经历了一些让人气炸的事,看到阿弥更新了,心情好一点了,而且是讲卡夫卡。我也很喜欢村上,博尔赫斯和卡夫卡呢。觉得以后阿弥也会讲更多我们都喜欢的作家的

【回复】回复 @风华燃尽leo :为了纪念
乐乐琪琪克克:
相信我卡夫卡的魅力只有读了才知道,看解说只是宣传

【回复】读了,没读懂,读的第一篇《一次斗争的描述》就给脑子冲懵了
【回复】至今我只读懂了变形记和这篇[笑哭]
蛋黄派品鉴大师:
咳咳首先吧看着这种用心程度播放量还这么低肯定就是作品的了冷门了。 我想发表我自己的看法,不喜忽视 为什么卡夫卡要最后毁掉行刑的机器? 个人认为,老司令官死后无人问津,原文说还得搬开商店的椅子才能看到,这也暗示着理性主意终将击垮命运主义的现实。机器的毁坏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为什么军官会死了呢? 在新司令的思想看来军官是流放地这个旧社会进步的必然牺牲品,他也类似套子人别里克夫暗示时代思想的灭亡。 在老司令命运的角度,犯人经历了莫大的痛苦才能有意识的去猜罪然后去理解,而军官的牌子是他自己写的,意味着他预知了命运,而预知命运必然是痛苦的,便导致卡夫卡把他“写死”了。 手写,哪里不对改哪里✌

一脸色气の福:
每个人心中都对文章有着一些理解 用我的理解就是 那个巨大的机器代表着命运 而命运在我的理解中 分为三个阶段 过去 现在 未来 代表着过去的老司令官死去才会出现 现在的新司令官 而行刑者代表的是我们所知晓的信息(过去和现在) 当行刑者死去时当旅行者逃走时命运跨入了新的阶段未来 而未来是无法预测的 所以小说再次结束 在命运中代表着残酷的刑罚和不平衡的法律被命运的机器摧毁 代表着过去的老司令官的坟墓被遮盖是指有些过去的历史难以解开 代表现在的旅行者跑向未来 至于以前观看行刑的人不就是在说我们吗 我们看着小说里的人物 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无法预测的未来小说结束了

【回复】我觉得也可以这么理解,机器审判的过程就像宗教审判给人指向一个彼岸,当然现代的这种彼岸可能代表的是某种绝对价值、理想主义、必然性,没有彼岸的人生是恐怖的,因为我们要直面自己的不确定性(即当下的命运),通过机器审判过程刻字,犯人回溯性的找到了自己被刑罚的原因,也得到了自己被审判的结果“确定的罪名”,犯人就已经在一个完整的确定性中(他的命运被写就了),他就在已逝的过去和写就的未来中死去了,辩护和定罪的程序则代表的是当下,当下是充满随意性的、不可被确定的,这种当下实在的体会到的不确定性就是痛苦的来源,暴力机器和绝对价值、宗教一样是奴役自己但令自己“幸福”的彼岸
【回复】而我们很多活着的人,其实也背着这样的机器,向过去回溯性建构起规则、文化传统证明自己,期待当下的自己苦一点投向那个确定的彼岸,活着但是“死去”了
娜捷塔: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想得到快乐就要体会痛苦

无有人:
厉害,太厉害了,up主讲解得真棒。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博尔赫斯和卡夫卡很像,因为它们都关注同一个主题:命运。

hgkj:
“命运论”只是对机器的部分解读 而不是对这个故事的解读 包括流放地 旅行者 军官 新旧司令官 行刑过程吸引人之处 都没有被包含其中。但这样的解读也算是很有启发性的了。

不看不学不会:
看了视频感觉讲的更像是社会对人的压迫什么的… 首先这个刑罚是不公正的,没有证据也没有程序,然后被刻的针就像是社会强加给个人的责任和约束,一开始人会痛苦地反对,但最后会开心接受这赋予自己的东西。刻下的罪名就像是这世界在用一种不公的方式定义一个人的价值,而出于人的本性,最终受害者会欣然接受。吃的东西可能就是为了苟活做的妥协吧[2233娘_喝水]

六月汽水:
卡夫卡的小说可解读性太强 每个人都可以读出不同的味道 揣摩出不同的隐喻

人体冲浪者:
我觉得:1,这台机器被发明出来不是为了公平,而是为了让受刑者理解”人生所要经历的的痛苦“的意义并且接受之。所以会有前六小时的痛苦与后六小时的幸福,最后行刑官是知道明白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用jojo中的话说就是“觉悟”,所以机器直接跳过过程,直接出针。2,旁人之所以围观,是因为他们很难接受“无意义”这件事,人活着总需要意义,但他们看到受刑人在获得意义中幸福地去了,才会更加坚信自己所行的道路。3,这台机器是不辨是非的,它像是命运毫无来由的苦难,而法律、道德、科学这些,只是人们用逻辑与因果建立起来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必须有法可依、有迹可循的。

【回复】旧司令官代表宗教,用自成体系的精妙结构解释了这个世界,让大多数人类群体在迷雾荒野中生活了下来。最后行刑仪器毁坏,旅行者离开,象征法律科学冲击了宗教,看似更加精准地解释了世界运行的规则,但是却没法解决那个宗教一直以来回答的问题:“意义”。
这厮不像个好人:
会不会是这样 军官同样是犯人“前六小时”说的是老司令对军官洗脑时军官十分痛苦 “后六小时”说的是军官放弃希望和挣扎沦为机械的崇拜者 旅行者的到来意味着“临近十二小时”最后的“两根长针”说的是二次《审判》 或者是唯一一次公正的审判 判处器械和军官死刑

【回复】我一开始也在猜是不是军官也是犯人哈哈
有白熊:
理解能力不行,但是看两次就理解了,对卡夫卡和村上春树的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感谢

有白熊:
想说很多无奈胸无点墨,我该多看书来充实自己了

【回复】回复 @HibariPrincess :有的[脱单doge]
【回复】回复 @有白熊同学 :[热词表情_哎呦不错哦]
鲁滨逊拳打镇关西:
最近在看村上的《海边的卡夫卡》,感觉隐喻实在太多,尤其是中田杀猫那一段,让我有点云里雾里的,up可以讲一下这本书吗?

文学 书 卡夫卡 狂阿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