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 高盛元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11-22 19:09:09 浏览:880639 次

细读《江南逢李龟年》

青和群青:
看完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小时候读这首诗时,觉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故人重逢,喜悦简直溢于言表;听完老师的解读之后,就感觉,这也太悲了,也真的明白了老师说的那句“所谓重逢其实就是永别”。我曾虚设的美好碰上了诗背后的真相,落差太大了,一下子还接受不了[委屈][委屈][委屈]

【回复】我之前还觉得庆幸,失而复得,久别重逢,虚惊一场,最起码杜甫还占了一样。现在我后知后觉,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大哭]
【回复】杜甫的诗就没有几首不是悲凉的感觉,宋朝的词人也是一样,国破家亡,偏安江南,这种情况下怎么潇洒得起来呢,就像很多人都说苏轼豁达,结合一下他的人生经历,他的词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安慰呢
【回复】我一开始读这首诗就觉得有一种悲凉的感觉[委屈]
江南有梦未安:
“后来,我才知道这四句里夹着整个安史之乱,从开元盛世一笔荡到十室九空。 再后来,我才明白这轻描淡写里还有老杜整整一生。岐王宅里是前途无限的天才少年,江南风景里,是生命最后阶段的落拓老人。” ——知乎用户 读这首诗,很难不去琢磨,为何“落花时节”却是“好风景”。

【回复】李龟年流落江南后的经历让我想起之前北京有家餐厅。经常会请很多前苏联国宝级的演唱家来唱歌。每个人都是满头白发,为了温饱卖艺,真的让人不生唏嘘
【回复】回复 @楠之van :上学时,就听老师提到过一句话,李白从未老去,杜甫从未年轻过。谁还记得那个开口咏凤凰的天才少年呢。
【回复】安史之乱是大唐乃至整个华夏史的悲哀转折点 也是成就了落魄沉重但心怀大义的杜甫。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不器大人:
“你是如何意识到它结束了?” “也许是当你发现自己更爱过去的回忆,而不是站在你眼前的这个人时。”

【回复】“你是如何意识到它过去了?”“也许是当你发现自己更爱站在你眼前,而不是回忆里结束的这个人时。”
【回复】当你站在我跟前,我却满眼都是过去的回忆。我们就已经结束了。[雪花]
【回复】回复 @装茶的酒杯 :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
影魔三连:
老师现在的课适合30岁的我听,16岁的我坐在教室,听到这样赏析诗词,我会觉得很美好——古人的感春伤花是美好的,离别与重逢是美好的,相思回忆也是美好的。而那一份感同身受的情绪只有在我经历时才会淡淡想起,眼角也自然会流下泪来。

【回复】好多诗词都是学生时期死记硬背背会,十年后恰逢某种心境才突然理解
【回复】但是你听到的每句话,看过的每本书,都在你的血液骨髓里了,或许你没有感受到的某天,某个时刻,它就发挥作用了[羞羞]
【回复】回复 @淞淞Amy :没事,现在听不懂没关系,种下一粒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
yingmi666:
热评说的很有感触,让我诗歌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能传下来确实有道理的,少年读书背诗喜欢韵脚,喜欢大场面,喜欢乱花渐欲迷人眼,喜欢北风卷地白草折,喜欢大漠孤烟直,喜欢落霞与孤鹜齐飞,可是人到了快中年,虽然大场面的意象依然读起来让人激动和震撼,但是生活的琐碎让人更能想起的是带月荷锄归,越贴近生活越让人印象深刻,也是他生命力所在

【回复】难道就我一个修仙的嘛[调皮] 道本无名神自主,莲台坐上又一人[笑哭]
【回复】回复 @过元君OL :这首记忆最深,练得身形似鹤形,云在青天水在瓶[笑哭]还挺喜欢这种类型的
【回复】我喜欢喝酒[笑哭]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哔哩是什么?:
讲得很棒!我来补充些背景吧。 杜甫在成都草堂度过了几年幸福安稳的日子后,在765年离开成都,开始继续漂泊。 770年,杜甫在湖南潭州与李龟年重逢,写下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同年冬天,杜甫病死于湘江舟中,这首诗也算是杜甫的绝笔之一了 杜甫死后,家人实在没钱,他的灵柩停在岳阳,直到813年才落叶归根,回到河南老家

【回复】而且结合他写的剑器行,丹青引,都是写的盛唐时期的艺术家,最后都因为安史之乱流落街头,巨大的时空穿越……如同大唐盛世的挽歌。以小见大,突出这种时代落幕的悲壮。杜甫诗真的得细细去品味……境界太大了
【回复】这么一看,“落花时节 ”真的唱和了本人,哪怕在时间逻辑上不是绝笔诗,也称得上是绝笔诗。
【回复】既是绝笔,就不要加之一了。既然不确定,就不要用绝笔二字了。
杨康1988:
大四刚毕业我看到现在这个视频,想到当时上课的场景,老师名叫谢菊梅,一个很温柔的老师很美丽的老师,当时她给我们讲这首诗,讲重逢的喜悦,讲落花美景,没有现在老师讲的这么悲情,当时也体会不到,但是当时她有种话在左边,欲言又止的感觉。 想来她也知道这首诗正真蕴含的意义,可是她没讲,也不愿意讲,七年级的我们活泼,单纯,根本无法体会。

【回复】那时的孩子,只会提问“当经历了这一切后,能再重逢不是更美好吗”,而面对这种问题真的很难回答,需要时间,当不再是孩子时才能懂
【回复】回复 @千葉海の鱼 :小学森,初中生,甚至年轻人真的无法理解这么深的诗的言外之意,无穷余韵。别说这诗了,小时候背项脊轩志,觉得也就那样。前年母亲去世,现在再读到今已亭亭如盖矣,想起母亲直接破防;偶然看到纳兰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也是直接哭到不行。
【回复】前面不要太苛求老师了,有些意义不是初中生能深入理解的,受限于认识水平和考试要求,老师真的不好说太多……
YeyinDouDou:
这个视频前半段,让我想到了《天下足球》讲亨利的文案 当时光的列车缓缓地驶过酋长球场 三十二岁的亨利就坐在那里 深情的目光望过去 都是自己二十二岁的影子 还是那辆列车 随着时光送走了匆匆过客 静静开往另一片大陆 三十三岁的亨利就在那里 深情的目光望去 依稀浮现着自己二十五岁的模样 远方的期许固然美好 而列车短暂的停留更好像岁月的美丽回眸 当时光奏出回家的天籁 三十五岁的亨利就在那里 深情的目光望去 勾勒出自己二十九岁的动人画面 渐行渐远的车辙默默带走了属于四座城市的喧嚣 却指引着一路跟随的人们去追寻那段逝去的时光 当岁月含泪 悄悄转身 三十七岁的亨利就在那里 深情的目光望去 试图回到原点 那个出发的站台 记起自己背起行囊时那十七岁的样子 杜甫见过盛唐,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才是真的悲伤叭,如果时间线反过来那就是励志故事,可现实是个悲剧

【回复】刀光剑影,梦剧场的时光!超级替补,球员亦或教练逃不过时间的灼伤。再见索尔斯克亚
【回复】回复 @白峪伊洛 :和🔒子哥没关系阿[doge],球员的🔒是好索,教练的锁,真的一言难尽
風过峰后:
这边的江南指的是湖南,唐帝国经过安史之乱不复繁华。两个老人相遇,李龟年可能都不认识杜甫,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两个老人都年迈苍苍,个人前途大抵是谈不上了,而国家的前景呢,安史之乱后盛唐也一去不返。如此久不相遇,照理应该有很多话去说,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过去的都过去了,一个五十九岁的杜甫,一个年纪更大的李龟年,下一次相逢也不会再有了。就是在相逢的这一年,杜甫走完了他的人生[大哭][大哭]

【回复】其实就是长沙,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回复】落花时节又逢君,行将就木的老人。颓然衰败的国家
【回复】回复 @悠唐大魔王 :是的,当时叫潭州
解思齐:
之前看过一句话,说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也写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时代的车轮倾轧而来,曾见过盛世高楼又亲历它的坍塌,太痛苦了

【回复】是的 多年以后当他再次“登高”时是否还会想起当年那个“望岳”的少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竟也是出自一个人之手
【回复】回复 @去看一看画里的西湖 :喜欢李白的人可能会不喜欢杜甫,但是没有人能不喜欢李白[脱单doge]
【回复】回复 @张吴氏☆ : 没人能拒绝李白苏轼辛弃疾这样的诗词
三年当成十年来花:
我好羡慕视频里的同学,也很兴庆自己在网上找到了高老师。很小的时候就搬去了外国,便没能继续学中文。现在的我时不时就会来这里看看视频。高老师的解说真的很不错,这里的视频就是我的精神充电器。[脱单doge]

【回复】回复 @福地好看 :看来确实是出国很久了[藏狐]
【回复】哈哈滑倒这组对话好可爱[调皮]
【回复】我就说怎么打了拼音还得一个字一个字的找呢,不应该是热词吗?qx,第二页,原来如此。ps.没有笑话你的意思。有时候文字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思是很难受的。
凌空LINE:
过去总是美好的,因为一个人从来都意识不到当时的情绪。它后来扩展开来,因此我们只对过去,而非现在,拥有完整的情绪。——弗吉尼亚.伍尔芙

【回复】故人相逢,而光景不再,抚今追昔,遂生感慨。好的诗歌一眼就能触发情绪的,因为它所承载的感情直观而真切。
【回复】感想:每处都在写乐,其实细想的话,现在的自己又何尝不是拿过去来交换的,而我又到底获得了什么……惊喜,思念,迷茫,强忍哀伤,继续
【回复】回复 @笑安此生 :简而言之,就是“回不去了”。
苏格拉底先悦己:
我现在是大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喜欢老师的这种风格。我以后也会努力成为这样的老师,把诗词的美用自己的观点更好地呈现给。

【回复】回复 @抱抱我儿熊 :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我现在高三 考不上本科 但还是会想学师范专科
【回复】我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一新生,我读的师范类就是冲着当老师去的[打call]我也很渴望变成这样老师,加油^ω^
【回复】回复 @人生海海0540 :别轻易下定论哦,我高三开学时才430左右,高考510多。(广东)加油💪,等你!
我爱看熊猫: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这首诗跨越了几十年的时代苍桑,社会变迁,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全诗情韵深厚,内蕴丰富,举重若轻,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

【回复】回复 @我爱看熊猫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
woodding:
“人在不断向世界索取的过程中是要牺牲掉一些东西的,世界是很残酷的,当你从世界获取一些东西的时候,你要相应地付出一些东西。想要满足肉体的欲望,你需要出卖你的灵魂。” 两年前第一次听高老师讲这段话,当时还觉得高老师看问题太过于消极负面了,两年后才知道,这就是人生的真实。

【回复】回复 @山寄明月 :不,我是高老师两年前的学生哈哈哈
见罗成把我的牙咬坏:
李龟年老师,你还记得我么?还记得我么?我们以前经常见面的,我在台下看你演奏,以前啊,在岐王府,在崔九宅,还记得么?那时候人太多了,可能你已经不记得我了,我那时候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你看,今天的风景真好啊,落花时节的江南,真好啊。。。 所有想说的,抱头痛哭的,难以回首的,兵荒马乱的,知天命的,将失去的,都无法开口,但是你一定知道我想说的就像我知道你的境遇一样,在我们人生最后最后的时候,我们只能相逢一笑,杯酒释怀了。 杜甫和李龟年都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这首诗写成的当年(770年),杜甫仙逝于潭州

【回复】好棒,情境的想象还原让重逢后从欣喜到失落感慨的心情变得合理清晰了起来。
【回复】李龟年啊,曾经我们在高官显贵官宦显达的地方多次相见,那时我为座上宾,汝为一时绝,享受盛世带来的美好。而今你我两鬓斑白居然又在这江南美景之地落花时节之时相遇,却已然物是人非了[藏狐]
尺素之鱼:
以前读欧洲文学时,关于一战的的很多诗篇都有大段甚至整篇对故乡美好回忆的描写,低矮的灌木丛,飘扬的风信子,沾满晨露的菜园,月夜下的莺歌,车站里相拥的恋人等等,当时读的特别酸楚,一切美好毁于旦夕。同样的手法,同样的情感,今天高老师的解读又让我回到了那些泡在图书馆翻书的日子,感谢!

【回复】回复 @淮淮及安 :风信子都是一簇一簇长的,欧洲乡村田边很常见,小孩子喜欢抓一把到山岗上坐着,然后猛吹起来,看着花瓣随风飘扬。
【回复】工作后,再听一遍,我又懂了
【回复】回复 @淮淮及安 :中国也有这种野草[2233娘_大笑]这其实很常见的一科(是这么说的吧)植物
爆甜小奶盖:
这个老师真的共情能力太强了,我好像就看到千年前那个两鬓斑白,满面尘霜的杜甫,扑面而来的伤感,重逢看到的不是喜悦,是一种深刻的悲。

【回复】这种文字的张力真的太美了
逆光i丶:
老师和老师的差距可能就是,一种是旁征博引给你讲历史讲人生讲政治让你有启发和思考,另一种是翻译成现代文并且背下。

【回复】明师难得是一回事。先背下也没什么不好,有些诗里的东西不是靠听能明白,先背下以后人生遇到类似境遇,一下就懂了。
【回复】回复 @旧年春江雪 :正儿八经的语文老师底子都是够的,我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有纯应试的,也有讲佛道教谈天说地的,想要在我们这个教育环境下那么紧的时间里两者兼顾很难,我自己的语文老师就是这种想法和能力,就算这样我也不得不说他占用了早读时间看《新月飞鸟集》和晚自习看《肖申克的救赎》做这种老师太难了
【回复】回复 @旧年春江雪 :你可能还需要多学一些语文,尤其是狡辩这个词的意思,才不会在使用中冒犯他人。我的观点一已经说了视频中的老师是难得的,并不是全国教语文的都能教成这样。观点二是一种在客观情况下的一种解决方法,仅对个人成长而不对上学时的理解和考试。

文学 历史 艺术 公开课 语文 唐诗 古代文学 知识分享官2021第九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