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其实是一种索取,而不是给予,知道这一点对“改善讨好”非常重要 讨好型人格

作者: 润风心理成长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5-16 13:33:09 浏览:17528 次

讨好其实是一种索取,而不是给予,知道这一点对“改善讨好”非常重要 讨好型人格

SEAN17:
看似把什么东西都给你,其实,完全是一厢情愿,也没有问过对方需不需要,而且做这些其实也是有期望的,而且这个期望往往是对方无法实现,这时候又要失望,伤心了,好像自己被辜负了一样

【回复】对的,我虽然不会随便讨好人,但对于别人对我好,感觉得出来他们是想要我的关心我的爱,我会直接表示,不用在乎我不用对我好,我可以自己做,我自己有钱能自己买,拒绝接受别人自以为是的情感绑架勒索,包括父母, 有人会说,别人对你好,要感恩啊, 我??我从来没有主动要求你对我好,都是他们在自以为是,以为我需要,我真不需要,我一个人自由自在
SEMEWE:
我前阵也才真正理解到自己讨好这个特质,因为自身没有稳定的内核,下意识地向外求,那么向外求的时候必定会带着“我要获得回报”这样的潜意识去进行,这其实是一种索要过高的情绪价值。一方面会使得对方下意识逃避这种索取,另一方面也使得自己的平静交付到了别人手上,别人的回应牵动着自己的情绪[笑哭] 总之就是,向内生则生生不息,向外求则求而不得。

【回复】回复 @东东东吉 :先回归自己,爱自己专注自己吧,分享付出都是基于自身充盈的情况下才能去给到别人,那个时候才能不在乎别人的“回报”。 但其实,付出之后没有回应会失落也是正常情绪啦,不要太过于紧张,只是说别让这种情绪影响自己太多,尽量让自己抽出来。要明白我付出是我自己的事情,别人的回应是别人的事。如果因为别人的不回应而实在难过,那就先把对这个人的付出收回吧。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还是会难过,会在乎这种回报,但没关系,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然后慢慢这种别扭可能就会越来越少。不过我也还在纠正,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回复】该怎么改变呀小姐姐,我也觉得就是我讨好的时候是希望她同样回报我的,希望对方也把我当成好朋友,也会对我好,但是总是没有,没有得到就会很伤心,然后就会恨对方,觉得自己付出这么多,一点回报都不给,长大了发现,友谊就是看谁有价值,不像之前就是喜欢这个朋友就交了
【回复】向内生则生生不息,向外求则求而不得。[支持]
爱拿铁的五月:
姐姐说的对,爱是两个人用自已溢出的能量去滋补对方的过程,自己都没多少能量,又如何去滋养他人

【回复】爱会流向不缺爱的人,缺爱的人,只会索取,哪里能给自己的爱出去,甚至贱男贱女,本质是在用没用的自己去要别人拥有的
【回复】回复 @励磁定子 :聪慧人[tv_doge],爱自己当真的做出来,执行出来,还要爱的够深,传统教育老讲正能量做好人,弄得大家好到都丢失,爱自己这个技能了
【回复】我感觉,这个溢出大致是范围是爱自己程度要深,如果爱自己不够那有可能呈现向外抓取的状态,遇到“爱”生怕跑了下次遇不上了,如果这种情况受伤的是自己,爱自己越深越好直到溢出,状态也会轻松自如,因为我不缺呀
春从冬至:
太对了,不仅讨好型人格是这样,还有很多接触的时候特别热情特别愿意给予别人小恩小惠的人,其核心也是索取,索取未来的报偿。

【回复】社会如果都不给予帮助别人,各自做自己的,没有社会联系,这会有温暖吗。你这理解不对吧,小恩小惠。那别人的热情本来就是本来想做的,没有舍哪来的得。讨好是让自己委屈给予自己能力之外的,如果没有换来回报是会产生失落的,那就是讨好;如果是给予自己对于的就不是讨好。希望不要乱理解哈
【回复】热情得到对方的回报被你理解成索取也是牛的。
什么馅的大西洋虾饺:
(一点拙见,杠就是你对)讨好型人格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缺爱。没有一丁点养料以及如何自爱的示范,是很难凭空学会自爱的。讨好型人格的困境在于,一直在讨好,从未被回报。这一看主要还是因为交了不合适的朋友啊。如果合适的朋友不就是互相交换友好吗。 那么思路打开,如果讨好型人格的宝们互相交朋友,互相讨好,互相给出爱互相温暖,也能够让双方人格都逐渐健全,从而有能力开始培养自爱。 无非是筛选一下朋友,如果这个朋友不爱自己,那就不让他成为自己的朋友。因为人跟人是相互的啊。 但一般讨好型人格的成长路线是【讨好了很多年,没有得到回报,失望了,再也不相信别人了,极度绝望,觉得没有人爱自己也没有人会爱自己,黑化了,决定再也不爱别人了只爱自己,学会了自爱,非常自爱,觉得自己懂得了如何谨慎地爱人,结果一爱又超过了,又习惯性对别人超乎常人水平地好了,又受伤了,再次循环,再缩减对别人的友好程度,增加自爱以及自利程度,成为大多数的正常人】。 这就很可悲啊,本来这类人都超好的,其实很善良,我会认为他们是“真诚值超标人”。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跟人是相互的,本来就应相互匹配互惠互利。我能提供多少爱,我就交能给我提供多少爱的朋友。如果是单箭头只能说明不合适,要么不是一个级别,对面爱别人的能力不够;要么对面没那么真诚,没那么爱。总归不是一路人,换人就好了,没必要内耗。 想要得到爱并不可耻,成长环境不是自己决定的,只能后天逐渐自我培养,而这需要过程。而且关键在于,这类人有能力提供足量的爱,并不是空手套白狼。 暂时还没学会自爱自给自足也不可耻,这一条又有多少人真的会呢? 自爱可以慢慢来,但筛社交圈可以现在开始。可以从现在只交真诚值匹配的朋友啊,离开不合适的朋友,马上就会有合适的新朋友。 既然给了,那就大大方方索取,既然索取了,那就大大方方筛选能回馈的人。如果发现没人能回馈!这不也挺好的吗,这下只能自爱了,一下就学会自爱了,属于逻辑闭环[doge]

【回复】同时,由于“讨好型人格”是一个出圈词汇,被广泛使用,那对“讨好”的定义也是一个关键。 有一种会被认为是“讨好”的行为,我觉得不如称之为“控制”,它的主要表现在于:在拒绝撤销关系的同时,【企图改变对方】。(例如在发现B就是不会安慰自己时,不仅对B更好了,试图感化ta,还企图用情绪迫使对方安慰自己) 而更广泛存在的可能性是,A对BCDEFG都非常好(甚至很长时间),然后发现BCD对自己没那么好,所以表示理解,选择默默淡掉关系,【并未强迫对方为自己改变】,而是与对自己更好的EFG继续维持关系。 真正糟糕的是,有人拿【对别人好的程度】来判定是否是“讨好”:A随手做一件真诚的事,就有可能被B误认为在讨好/索取。好像真诚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例如“真诚是有限度的啊,你过于真诚就等于绑架!”)。 然而这只是因为两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需求不同而已。不同,则不用再处,就别互相伤害了。不管是A还是B都不应该被某个词定义,或者强迫/被强迫作出不符合自身天性的改变。 一切的前提就是:自爱/公平/不伤害他人。 所以,我认为判断是否是“讨好”的关键,不在于【对别人有多么好】,而在于【多没底线】。改变“讨好”/自爱的关键,也不是【以后对别人冷漠点/学会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别人伤害/不尊重我了我能不能及时撤离关系】。 喜欢对别人好,可以。但不能降低自己的标准。可以给朋友划分圈层,根据对方能接受/付出的程度,少量付出。把自己的全情付出,留给匹配的人。没有匹配的人,就多社交,多认识人,肯定能遇到匹配的。简单来说就是【别跟不匹配的死磕】
【回复】牛逼啊兄弟,你说出来我最近想到的理念,就是热情没有错!只要找到一样热情的就好了,讨好也是一样
乐善好施滴神:
赞同,我曾经就因为自己不爱自己,但是内心又极度渴望爱和关心,只好一直盲目对别人好,为别人自以为是的付出,但这样我始终是不满足的,是容易遭受别人伤害的,我对别人好就意味着我希望别人也对我好,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和付出。 只有自己好好爱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认可自己的优点,不自卑不自恋,就能获得自给自足的爱,这个时候我再对别人好,出自的就不是乞求和卑微,而是我自己本身的意愿做出的自由选择,我乐意我不怕失去所以我才这么做(或者你本身可以拒绝这种行为,只要你想)

Makings--:
希望不要用这种两极化的词汇,为什么不能既是又是呢?大多数人总是沉浸于词汇的正反两端,而忘记了了这种所谓的感受、行动都是一体两面的,然后不断的陷入纠结状态,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只会让你的头脑变成一团糟,仅仅需要感受就好了,不需要评价对错,也无需相互比较,一切感受对于当下的自己都是最适合的,一切都会过去~

大喵约修亚:
对的,主动讨好别人是潜意识认为对方对自己来讲有某些价值。如果不对对方有所图有所求,就不会向对方讨好,因为没有啥交往的价值。

【回复】有的是因为恐惧,觉得不讨好,任何人都会伤害自己
【回复】回复 @大喵约修亚 :不是,一个是索求,一个是PTSD闪回,主要影响因素不同,两回事。
【回复】回复 @至尊祖宗爷 :那也是一种索取价值,索取降低自己恐惧感的价值
取名字了没-:
你讨好别人的时候,别人其实是能察觉到的,TA知道你并非真心,自然也不会买你的帐,不会同你建立友好真诚的关系,所以讨好百害而无一利。

di_JMJP:
非讨好型视角来描述下为什么和讨好型相处会让人不舒服:一个朋友是讨好型,有次和她出去玩定好我选餐厅,她挑电影,结果那天她觉得我挑的餐厅点的菜好吃,而她挑的电影是部烂片,过后就开始疯狂向我表示歉意,我已经和她表示过不在意看烂片,但这种歉意甚至延续到了下一次出游她还在提这事。后来我仔细想了下,我认为不做功课临时挑电影本来就有概率选到烂片,我同意这么做的同时就默认自己要承担这部分风险了,所以看烂片这件事上我甚至不需要对方产生任何愧疚感或出现“谁负责”的心态,所以我朋友这种道歉对我而言属于凭空多出来的负面情绪,它并没有让我感觉良好,反而变成了我的包袱

【回复】因为讨好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索要过高的情绪价值,也就是要求你要去给予她的东西其实超过了你俩之间本来应该有的水平。就,很麻烦[笑哭]虽然我自己也是讨好,我在努力改了
【回复】回复 @月半橘想要蝴蝶翅膀 :感觉我这朋友平时为人处世就是这样的,可能真的把讨好当成一种应对外界的生存策略。她第一次找我出来就执意要请客,我坚持到底最后才勉强AA,她说她对所有朋友都是请客的,但其实她自己的经济状况并没有特别好。她是我前同事,出来吃饭的时候还和我讲自己离职的时候执意要请我们前领导出来吃饭但领导没同意,我反正一整个大震惊[笑哭]
非常妖异的聪葱:
姐姐你太好了,这能给我省多少心理咨询的费用啊

地狱魔神valaka:
可老觉得自己像乞丐一样,别人对我好不是,对我不好也不是,已经断绝社交了,心里好受些

Estohwo_Raccoon:
说的很对。不仅觉得没必要讨好别人,我也不喜欢被讨好。因为这不过是预付费。[笑哭]相当于花自己的钱给自己送一个对方选择的礼物

莉莉丝094:
讨好没有得到预想后的结果时会有一种愤怒,我都已经这么低姿态了/这么做了,你怎么还跟我想的不一样,当然我觉得这种讨好跟另一种讨好父母照顾父母情绪以免父母发火伤害自己是不一样的

【回复】有些人两种都有(比如我朋友)
发光光的桃子:
昨天晚上我刷到一条视频,说怎么从一种胆小懦弱的状态到一种自信的状态。然后我可能在无意识的思考这件事情。我突然意识到自卑偏向于悲观的这种情绪状态。他是一种负向能量的控制 在我身上体现到的是一种隐性的控制,我希望别人对我的感受是好的。希望别人对自己是认同的。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一些事情。是可以有回报的。哪怕是言语上的认同。甚至是欣赏。甚至到达了一种只要我做,我就希望别人给我一些好的认同的回报。这好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让我很紧张急迫。在我做事情之后,我就希望别人给我一些好的回馈,如果没有的话,就觉得自己哪儿做的不好。还需要提升什么的。但当我意识到这就是一种隐性的控制的时候,我突然明白别人为什么要赞同我。不赞同不可以吗,怀疑有疑虑不可以吗,有时候过度的依靠他人就是让他人为自己负责。且不说他人为什么要为你负责?别人还有别人的事情。当我把自身的权利责任交给他人的时候,我是无法控制这个结果的,因为我没有在运作这个过程。那好的坏的我都要接受。既然好的坏的我可以接受,为什么我自己不去做呢?这其实就有一种网上所说的去魅,过度欣赏他人,然后觉得自己不太行。就像有人崇拜权利,有人崇拜美貌。这根本的也不是一种自信的行为。一种盲目的迷恋。 这是一种既损耗自己,又去搅扰他人的一种行为。且这种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卑劣。自卑和自负经常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这都是一种消耗型的一种是消耗自己又消耗他人,另一种是针对消耗别人。而自信是一种我自圆满的状态。是一种我自己有我自己运作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就像每一个细胞都是单独存在却又相辅相成的作用。不卑不亢是我能想到的自信的状态。既不会因为别人比自己优秀,觉得自己很不好。又不会因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很多去看轻他人。又是自立自强的状态。

阿古钰:
“很悲伤的索取”“空心的状态”……

threebananas:
我也是讨好型,我觉得我的讨好是我觉得我不重要,其他人都比我自己重要。我需要通过不断讨好别人,通过别人的反馈,来决定自己的价值。我索取的是别人对我的高评价,来满足我内心想要获得高价值的需求。

【回复】而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很大的问题的。别人如果心不善看出我的这种行为模式,就会压榨我。正常的人会觉得我脾气好的没有原则。跟另外一个讨好型相处,感觉能相互理解,也会为对方付出。但是两个讨好型在一起倒有一种有边界感的感觉,可能觉得对方给的反馈无法证明自己是高价值的,觉得理所当然,因为对方是对所有人都这个样子。

心理学 创伤疗愈 爱自己 自卑 讨好 不自信 个人成长 讨好型人格 认知提升 讨好型人格如何自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