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文工作室】浙江:云和山的彼端(五):绍兴“三大缸”和义乌“鸡毛换糖”

作者: 卢克文工作室分类: 社会 发布时间: 2024-04-27 21:24:04 浏览:98799 次

【卢克文工作室】浙江:云和山的彼端(五):绍兴“三大缸”和义乌“鸡毛换糖”

多喝开水水水:
冷知识:世界的义乌,亚洲的横店,中国的永康,浙江的金华[喜极而泣]

【回复】诸葛八卦村也在金华[笑哭]
【回复】所以金华是属于皮薄馅厚
一只小无咎:
我也吃过杭州的麦当劳,还是好吃的,居然和其他地方的味道一样

【回复】回复 @-智能路灯- :小笼包?西湖醋鱼?本帮菜?
【回复】回复 @Cuber_xueyandy : 杭州美食荒漠,没别的好吃的了
kfz190:
我奶奶是义乌佛堂人,我爷爷是山东藤县人,1960年浦江义乌两县合并时我爷爷是义乌财税局局长,1967年分开后转调浦江财税局局长,改开前浦江条件要比周边条件好,原因是浦江西北向北翻个山到建德或者桐庐就可以走钱塘江出去,中南部直接走浦阳江顺流而下经富春江进钱塘江,你去浦江或者义乌可以看见很多地名都是以某宅命名,比如曹宅、黄宅、郑宅、后宅、前宅,原因是当地很多地方是地方大族发展起来的,像星光村其实就是一个大宅子,当地一家人祖孙三代连中了三个进士,浦江还有个村自恢复高考起村里的孩子高考很少落榜的上大学在这所村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村里会认为如果那家孩子高考落榜了那家就不行,浦江不管种地还是出仕都有前途所以就不用像义乌那样苦哈哈,所以老辈人中有很多媳妇都是从周边嫁过来的,所以浦江人中当年在民国政府中身居高位的也不少,教我毛笔字的就是一位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的退休老人,他退休前是浦江公安局长,浙赣铁路就是因为当时有浦江籍官员认为中日开战在即如果直穿浦江需要穿山并且征地费用过高而从义乌走,结果抗战时期占领杭州后日军顺铁路南下义乌受了很大伤害,我奶奶家虽在佛堂但日军经常出来扫荡没少躲甘蔗地。我奶奶家在佛堂地方大户是赵家,佛堂的条件方解放前也是要比义乌镇好的,以前的佛堂老街是我小时候闭着眼睛都能走,我奶奶家因为分家后太公投资砖厂49破产勉强供养我奶奶读完初中,49年底金华解放我奶奶报名参加工作之后就被分配到兰溪当报务员,50年时和复员专业去兰溪做党委书记的爷爷认识之后就有了我们家的故事。

【回复】回复 @小柴不是doge :抗战胜利后长江以南的根据地全部放弃了,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军队和干部全部北撤了。山东是老根据地,解放战争打到后面自然由老根据地培养干部去接管新解放的地方
【回复】回复 @小柴不是doge : 山东南下干部很多都是晋冀鲁豫解放区南调的干部或者是东野转业军官。
【回复】回复 @出来逛街的撒 : 是的,我外公也是,过世前是浦江县林业局局长
近鼠老皮:
本义乌土著给大家科普一下鸡毛换糖的部分地理知识:义乌的纬度其实已经接近甘蔗种植最北地理界限了,所以再往北就基本上没有甘蔗种植生产,拿蔗糖出去换东西就有市场[吃瓜]。哦对了,我们本地制糖的是一种叫“糖梗”的绿皮甘蔗,我们这紫皮的才叫“甘蔗”。小时候我搞不清楚啥区别,只知道绿色的又硬又甜好吃但啃不动[脱单doge]。

【回复】现在种水果店那种绿皮的甘蔗又脆又甜[藏狐]
【回复】我们萧山农村种甘蔗自己吃的挺多的[OK]
【回复】回复 @娇羞筱樱的万世宝宝 :对啊对啊,做出来的红糖叫义乌青,就是说当年新制的红糖溶水后是红褐色略带青色[微笑]。我知道这个就可以正宗度和新鲜度的
bili_29002199726:
义乌是世界小商品美食之都。从韩国菜日本菜到东南亚菜印度菜叙利亚菜土耳其菜等等在义乌都有,总有一款适合你。

牢比-布莱恩特:
柯桥现在基本都是江汉平原的湖北人了,柯桥本地人干纺织的大多数都是染厂老板,很多湖北人在柯桥干苦力,不知不觉我爸妈都在柯桥干了十年了,养活了我们一家,非常感谢这个地方能给我们家不说富裕至少也不愁吃喝的环境,我爸妈也很喜欢当地政府的办事态度和效率,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环境还是领先我们内地太多了。

【回复】湖北的办事效率在内地也算高的了[脱单doge]
【回复】安徽人和贵州人表示不服,哪怕是老乡人也要比湖北人多啊[笑哭]
【回复】回复 @不要说话丶 :我不觉得我搞笑啊,我在宜昌办事效率确实高啊[脱单doge]
天真无忧凯文:
杭州美食,只剩下麦当劳[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我当时看了也愣了一下,反应过来笑喷了[喜极而泣]
沈亢本人:
浙江福建是对台前线,改开前国家是投入大工业的,基础建设也很少。改开后,这反而成了优势,没有大国企压着,微小型乡镇企业就可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开始的技术依托,都是到上海去请国营厂的工程师技术员周末过来干私活进行指导。没有上海这个最发达城市的工业技术,浙江的民营经济就起不来。另外,浙江人是真的勤奋,远远超过北方。

【回复】来了外面发现,江浙人真的卷!哈哈哈
【回复】改开前国家不投入大工业
【回复】回复 @不要怂干龙头 :没错。
言卖言寺:
长三角经济圈是江浙沪皖大家相辅相成,不是上海对其它省份的产业转移。还有作者把湖南和绍兴对比那段,浙江也不是每户人家都开厂,湖南也不是每户都务农。拿成功者的经历和大多数普通人做对比,这是不确切的。

育碧上海工作室:
绍兴人喜欢吃酱制食品不是因为天气热难保存,事实上酱鸭啥的都是过年前才会做,吃也是过年的时候吃,天气热的时候根本不好做,然后醉虾你的视频里也不对,醉虾、醉蟹醉的是活虾活蟹,浸泡一段时间后生吃

【回复】回复 @混迹绝情 :现在也是,酱货都是冬天做,你平时吃的都是冬天腌制的,酱货脂肪会氧化有时候会有股哈喇子味
【回复】现在有熟醉了,针对不能吃生食的人
me3gege:
苏杭宁?想说苏州杭州南京,还是苏州杭州宁波,如果是宁波,那就是苏杭甬

【回复】你说的确实是这样的,我一个宁波人小时候就问我妈为什么宁波的缩写是甬而不是宁呢就因为那个甬江嘛,我妈也不清楚。如果不是江浙人不知道这个知识点也正常 作者说的是长三角,那就基本排除南京了 沪上是苏州下是嘉兴杭州,港口靠宁波,南京离沪太远了,基本脱离了核心区域
奔跑的椒盐排骨:
这个我觉得我这种就在他们隔壁的最有说服力。坐标宁德福鼎,我们镇(沙埕)上都有一半的山是浙江的。小时候跟我爸在很山沟沟的小学读书,都能看见换糖的温州人[笑哭],93年左右吧,很山旮旯的那种,我到现在都很佩服隔壁省这种一分利都肯赚的精神,至于我们这,只能……了。另外,隔壁省富起来之后,就两件事也照样把我们比下去了。一个是12年左右,向对面的两个镇,闽这代课老师工资不足1500,对面3000。二是我们家咸丰光绪时修的老坟,同时路过闽浙段,闽段是天然原始的路,浙是水泥路,那段已经没居民了(朋友圈找到图了可以贴不出来)

AutoSnowShen:
我们浙江以前就是书本上典型的资本主义小作坊原始积累期,刚开始大家就一起干活,有些人完成了原始积累就成了老板,有些人就继续打工

HBHY:
义乌的传统应该是当兵啊,戚家军士兵就是在义乌招募的,明朝政府特别喜欢来义乌招兵,特别是义乌矿工

【回复】大多数都是赤岸的,当年穷的掉渣,然后天天跟隔壁兄弟打群架,抢矿。[doge]
【回复】义乌兵和处州兵最多,不过处州兵不好管
要当太阳不当闪电:
巧了,我绍兴同学喜欢吃宁波的腌泥螺

【回复】陆龙兄弟牌,我爸很喜欢
【回复】[笑哭]我之前在宁波没见到有人吃,但是我妈确实喜欢
【回复】泥螺好吃是好吃,就是有时候会中奖吃到臭子[doge][doge]
瑶瑶的华华:
鸡毛换糖其实浙江很多地方都有,只能说是义乌成功的精神,但不能说是原因,这个说法也是最近十年才有的,属于岁月史书了。义乌真正成功,是因为上世纪末温州造假风泛滥,也有著名的烧温州皮鞋事件,自那以后全温州开始严厉打假,于是导致非常多的家庭工厂出逃外地,当时温州交通不便,这个up也说过,想去其他城市必须坐车先到金华或者义乌,才能再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再出国。于是义乌成为很多温州家庭手工厂外逃的落脚点,义乌当时包括现在对于制假贩假可以说是完全不打击,也打击的很少,再加上浙江中心的地理位置,商品原料运输成本低,所以义乌接纳了很多轻工业工厂。我外公外婆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从温州来到义乌,经营文化用品生意,一直到现在。义乌本地人其实很少做生意,但只要是做生意的基本上都是超大老板。

【回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毕竟鸡毛换糖说穿了就是穷疯了,只要能活下去就啥都干。包括后续都一样,别人不愿意做的我做,别人嫌少我不嫌弃,制假贩假你温州要树立名气我义乌不需要呀,我干,小商品别的城市嫌弃低端我义乌不嫌弃,有个便签就不错了,我做。至于后面的没想过也没精力想,先填饱肚子再说。当年为了点银矿和永康打的比日本战国还刺激。至于你说的地基基建啥的都是客观事实是没法反驳,但是啥时都要人干,如果义乌土地再多点,能吃饱饭,说不定就没那么拼命干了,也留不住温州来的产业
纯天然甲氨蝶呤:
当年去义乌商贸城,我一个60伏的电瓶车跑没电了都没逛完[吃瓜][吃瓜][吃瓜]

【回复】传统就是这样,就和皖南的徽商一样,上千年都是出门做生意,为啥?全是丘陵,哪有田地阿?我老家是皖南的,定居杭州,这杭州有上百万安徽人,做生意的很多很多,没办法的,种地能饿死!像比亚迪的王传福,蔚来的李斌,还有很多,都是老家皖西南的人,传统就是做生意,不比浙江人差多少,
【回复】我去年去,两天各走了9万步[吃瓜][吃瓜][吃瓜]
【回复】回复 @若初爸 : 其实还是不太一样,由于光头的原因,浙江就没什么国企,浙江民企发达就是因为没国企

历史 文化 人文 义乌 经济 绍兴 浙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