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P+ISTP】Ti演变史(下)-不同学者Ti描述大不同

作者: 骨哥说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6-20 19:15:16 浏览:15709 次

【INTP+ISTP】Ti演变史(下)-不同学者Ti描述大不同

彩红煲暴风雨:
ISTP得支棱起来啊[笑哭]别让INTP把你们都代表了,判断型里S人对比N人几乎都没多少讨论空间[笑哭]垦请多多表达

【回复】emmmistp我虽然很喜欢看这类视频但总是看不太懂[笑哭][笑哭]可能拿几个具体的事例我自己悟一下才能懂。否则就是疯狂举自己的例子聊实际的[笑哭][笑哭]我自己本身就是个晕文字的人,私密马赛
【回复】我也想看se讨论,虽然感觉istp不在意这个[笑哭]
【回复】Ti-Se与Ti-Ne轴我觉得差别很大的,虽然Ti人都是非常注重搭建逻辑框架本身,但是搭建方式不同,Ti-Se是通过搜集外界信息来优化与搭建自身的体系,Se收集有用信息及时反馈变化,Ni快速抓住规律与窍门,两者辅助Ti搭建出一个高效准确的体系,这也是为什么istp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原因。不过因为Ne与Si在阴面,把自己理论表达出来会比较麻烦,斟酌用词的时候你需要想各种意思相近的词汇,思考自己各种可能的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对方可能的回复这都需要Ne,别人难以理解的话需要举例说明这又会用到Si,大量使用阴面功能这会让istp不舒服,istp喜欢简洁的直接的。然后istp的理解方式倾向于和实际进行挂钩,太抽象确实会影响istp的理解,但是有类istp喜欢抽象,就是一三功能循环Ni野蛮发展的istp,这类人喜欢把事情研究非常深入,但是Se被抑制动手能力会差些。
凌月太守:
现在网络上对ti的印象似乎都是ti+ne组合的结果,如果一个人的表现属于ti的话一般会默认intp,忽视istp。

【回复】回复 @巴啵儿布 :可能因为大部分istp懒得打一长串字把事情说清楚(
【回复】是这样的,我还想过为什么,也许是网上INTP们的冲浪强度更高一些?[笑哭]
【回复】回复 @cgm_23 :我个人反正会的,还会反复修正,尽量严谨,但是打完很大概率会删掉,因为觉得和傻13说了也是白说[doge]
TogAMinE:
关于“过度准备”这点,这个用词就让我茅塞顿开。 看完视频之后就和J人朋友聊了关于这个,一开始朋友表示“我也会过度准备”,但仔细推下来会发现我们二人之间的“准备”有截然不同的反馈∶ Ta的准备并不会影响当下的行动;而我的准备就像为了把车倒车成功,会停下来下车观察仔细,再推断可能需要的角度,在“停车”的过程中停留下来,停止行动进行思考,再行动。 当然,我不知道这是否能够吻合这个话题,严格来说,实际的例子里,我与这位与我仅有J/P之分的朋友,在“准备”时存在的一个差异是,同样都是需要斟酌言语进行社交的场合里,J人朋友会以一种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完然后自动按照对应的项目进行; 而我会在进行之前,首先思考这个行动我可能需要提前准备什么的1234567,再决定要不要做,要怎么做——然后,又会思考行动时的1234567。 这些内容大多涉及一个内心的“自我勉励”。 我认为这可能多少有点认为自己无法充分发挥,于是提前打预防针避免受伤的因素,而这些准备工作实际上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必要的,甚至是不可理解且影响行动效率的。 再举例的话,我最近为了写一个东西,按理来说本该是有了想法→动笔,这样简单的行动路线。 但我实际的经历是∶ 有了想法→思考角色名字→为了设定符合心意的名字翻阅资料,在设定角色名字同时决定角色命运→为了能够对照角色命运,设定角色的关键剧情→为了能运用关键剧情,设置剧情大致脉络→为了大致脉络能够安放在最开始的想法里,捋脉络的逻辑→为了保证逻辑通畅,进行相关资料的细致查找→为了对于资料能够有更好的收集和阅读吸收,开始了写读书笔记——最后,就变成了暂时搁置,进行知识补充。 与原本的路径对比,可以说是在他人看来完全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从众多路径里寻找能够让我更加顺利也更加舒适地抵达目的地的做法。 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种“并不效率的做法”,也许就是一种“过度”。 而除此之外的种种类似的“多余的计划”,在我的生活中又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难过],以一种极度影响效率的方式,填补了内心的一种执着,达到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成果………

【回复】感觉“内心的自我勉励”说得好精准!写东西的例子也很有共鸣欸[笑哭]
【回复】也许可以结合辅助功能来解读理解?因为外倾的感知功能本身就会在信息收集层面大量接收信息,以此来完善个人化的价值评估和运用,这是IP人的共性。
玉玉玉玉玉子酱:
intp,我也不觉得Ti是搭建框架。就我个人而言,调动Ti功能时更像在认真辨别、理解相近事物中的细微差别,和不同事物中的共性。因为深刻意识并理解事物中的差别与共性,所以在外人看来就像有一套理论体系一样,但我并没有在干“搭建”这件事。与其说“搭建”,更像是“分拣”?

【回复】回复 @木鱼花花花花花花花 :一般主导功能不可能被察觉不到,可能是误测了
【回复】回复 @霜打的咩 :如果比较容易推翻重建的话,“框架”的存在感就没那么强了。(结合个人经验)这样的话更像是脑子里装了一些使用比较熟练的思维模型,遇到问题会习惯性的用它们辅助思考,同时也会不断完善和增减模型。
【回复】使用框架意味着把自己思维中的一部分拔起来,让它指导、规定其他部分的运动,而被拔起来的“框架”作为更根本的规则不得不是更僵化、更不能加反思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ti。
esraj:
本istp表示确实会过度准备,一度以为自己是某j人……说到底就是不想犯错嘛,因为一犯错就得修ti框架,好麻烦的

【回复】确实,预先准备只是不想让脑子里预设的坏结果变成现实[笑哭]我会提前准备,直到我“脑子里预想的坏结果我能承受”的程度,感觉做起来心里更有底一点,反正再坏也就这样了,我能接受,那就放心大胆去做[笑哭][笑哭]
【回复】回复 @esraj :握爪[脱单doge]一些菜鸡3位ni的魅力时刻[笑哭]
【回复】一样[笑哭][笑哭]过度准备只是为了偷懒()
洛泱瞻:
类型学专家对Ti的描述,会不会也和他们的类型中Ti的位置有关呢?比方说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虽然使用目的一样,但角度却完全不一样?毕竟Ti是主观的

【回复】回复 @骰子与意志 :所以大体上能感觉到是在描述Ti,但与真实的Ti又感觉到偏离。大概只有少部分人才明白吧
草莓牛奶蛋黄酱酱酱:
霍普那段个人认为更符合intp而不是istp,我身边几个intp朋友确实都呈现出了“过度准备”“搭建框架”等特点,尤其是表达情感方面的过度准备,急死istp的程度(),首先肯定是ti-si loop的影响,其次盲点se的intp对现实当下信息的接洽和处理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处理事物尤其是陌生的事物之前倾向于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和预想以弥补临场反应的不足。而istp在这方面其实会冒险(莽)很多,比较依赖于临场反应,经典先大致预想准备一下,然后抱着“到时候再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交给你了到时候的我”的心态摆,一种战略上的怠惰和战术上的积极()。至于情感那一段,emmm我个人比起做大量准备更倾向于彻底逃避,总之在要么上要么逃之间粗暴地二选一,不喜欢卡在中间,没有确定的路线会很烦躁。不过intp确实很符合描述,不确定是否具有普遍性,但我认识的intp们真的都很能暗恋。。靠。。 奥,最后,关于荣格描述的“ni型”ti,其实我个人还蛮有代入感的,istp的ti-ni联动起来确实有那种感觉,作为阴面si,我个人并不具备intp那种清晰的框架感,而更源于一种无意识的“意象”,平时是隐形的很难意识到它,但当触及到时又会清楚地显现出来做出相应的判断。 istp倾向于寻找共性-提取规律-初步得出结论-加以验证-完成内部理解,而最后被清晰意识到的可能只有某一“普遍真理”结论,前面的过程很多时候本人也可能会忽略或者是忘记,而这个被意识到的结论是笃定而理所当然的,过于理所当然以至于觉得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当然也觉得解释很麻烦懒得解释(),个人认为这是istp话少且不爱表达的主要原因。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葛城美里的PenPen:
啊?上一期Ti没觉得有在批判啊,或者说并没有好话不好话的感觉

【回复】上一期,别的不说,我个人觉得还蛮真实的。
【回复】回复 @云间藤 :我也倾向于认为上一期是有问题的,掺杂了太多intj对自己第六功能的理解,把一个我印象中的阳面功能说成了阴面功能的样子
【回复】回复 @云间藤 : 你可以理解无意识在ti中的运用吗?
溯朱:
我觉得Ti不是没有搭建框架的过程,而是这种搭建框架的过程是“不自知的”,在一次次追溯源头和分析时自然而然构成了自己的思维逻辑框架。换句话说,我并不知道自己有个框架。 Ti大概更偏向解构。我只是习惯性地把A和B比一比,再把C拿过来凑一下,再看见一块新的D,再拆再比再合,等到我觉得拆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发现我拆得很有章法,手里也有一个不错的拼图

【回复】解构和搭建是一体两面,我喜欢你的表达。也许这关系到主导功能就是会有一定程度的不自知,就像我知道我每天在呼吸,但特别去意识如何呼吸时容易诱发呼吸不畅,同时也很难描述,就像鱼难以描述和解释水是什么。
【回复】完全没觉得说Ti的部分有什么不好的——某种功能具有这样的特性,和“好坏”并不能扯上关系——大概所有的功能也都是这样
【回复】确实,搭建框架可能是对混入ne作用的一种误解,但即便是intp也很少主观能动地去“搭建框架”(有任务需求另说),单纯是觉得能把AB连起来很好玩(ne),连多了就成了网,网越大越好玩…是一个很随机的过程,不是认真的框架…
祀菜一汤:
还没看视频,看了评论,有评论说让istp支棱起来,本istp来发表观点了[脱单doge]。 istp的思维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没那么难理解,istp更擅长通过动手操作去认识世界,一般脑内有想法了(接触外界时对外界的好奇、探索之类的),把东西拆解重组盘一遍(这个是ti,ti向内思考,内化一切,回归本身),接着考虑如何实施,就需要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是se) ti:认识、拆解世界; se:验证,收集外界信息,证明想法的对错与否。提取正确的,扔掉不对的,再逐步搭建自己的逻辑框架(所以有人说ti人的思维像是搭建筑) istp最常用的就是ti+se,所以外在印象给人感觉说话少,动手能力强,善用工具的工具人,并且由于se得跟外界接轨,istp一定程度上想的东西会比intp更容易落地。但se不仅仅只是刻板印象的“工具人”那么简单,而是应用一切对自己有用的工具。 换句话说,如果是个厨师,他就会对外汲取一切可用的知识,包括食物的肉质,生产地,生长时间,不同品种有什么区别,他都会尝一尝做几道菜对比区别,这个过程是ti+se。 如果是画家,那么他就会多看多练,用不同的绘画工具,画不同的东西,再总结出自己适用的一套逻辑,这个过程是ti+se。打个比方,istp画家的思考方式可能是:我不想照搬别人的方法,我要亲自动手尝试,从他人的方法那里提取对我有用的,最后变成我自己的方法。又或者:今天看了一幅画,很有趣,我也想尝试这么干(←ti+se)这一连串反应体现出来的就是istp动手能力强,但不是因为动手能力强,而是他们必须用这个方法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不然就会觉得前方模糊一片,他们大概率想着:与其我在这想,不如我亲自试试看,试了才知道。 se可以说是辅助ti帮助完善逻辑的一个工具,为了完善逻辑,完善思考方式,为了解答那个“为什么”,istp必须依靠se去动手尝试。 最可以描述这个思维方式的一句话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刻板印象中的,istp会修电脑、敲代码,修理器械,这是错误的,这个所谓的“工具”不仅仅是跟器械有关的东西,而是针对istp个人,他们认识外界时需要的工具,换句话说,如果是医生,那么他的工具就是医疗知识和手术刀,但是对于电子设备方面的知识他可以是一窍不通的,而如果他是个学者,那么他的工具就是书籍,专业相关的概念知识,如果他是个画家,那么他的工具就是画笔和颜料。

【回复】而istp的ni更像是一个保险措施,在istp想要冒险做某事的时候,ni的作用是提供洞察力,起到警示作用,比如:你要小心了,如果这么做很有可能会摔一大跤。但因为ni有时用得不是那么好,发挥不好的时候,反而会让istp瞻前顾后,甚至会往负能的方向偏,容易钻牛角尖,比如:糟糕,这个现象表示我最后一定会失败,完蛋了。并且因此陷入内耗,但实际现实可能根本不是想的那样。 三位ni正常使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用我自己的例子说就是,我本人是画师,我画图的时候其实理论糟糕得一匹,像什么高光这个光那个光根本搞不清楚,但因为se观察了大量东西,所以se:从别的地方看过一般这个地方是这么处理。但你让我跟你讲这是哪一块的知识,我就压根讲不清楚,并且在画画的时候我的ni:虽然不确定但总觉得这个地方不太对,直觉,感觉应该得在这个地方再加点什么。(但是用福尔摩斯的话来说就是有时直觉只不过是经验累积导致想法先一步冲出大脑的结果,我自己也有思考过这种所谓的“感觉”到底是ni还是只是我ti+se的经验)
【回复】顺便评论区有位网友说的临摹的问题,我想说可能还是因人而异,并不是说istp不会创新的意思,但是确实,istp创新的前提一定得用se观察,也就是所谓的“临摹”,通过“临摹”刺激想象,再举一反三。就比如我自己是学动画的,跟同学想剧本的时候就需要去头脑风暴,刺激想象,发展自己的联想力,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会导致我的ne偏高,有时会测成intp,但我又的确只能通过某一点再发散思考,比如:需要通过0,再发展到1,再发展到2。单向思维,做不到那么跳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0,我可能就联想不到1和2。平时做人物设计画立绘的时候也是,如果没有参考图,我就根本无从下手,是必须得有个“原点”一样的东西才能激发我的思考,而se好用就好用在这了,比如你看到一棵大树,那么你就可以开始创作角色了。
【回复】回复 @钻姐钻世界 : 是的,概念理论方面如果没有具体的案例istp就根本搞不懂这个理论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见过很多istp都有类似的感觉,都说必须理论结合案例,包括听别人说话也是,如果不打比方有时会get不到对方想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シータ_:
看到评论区让istp支棱起来的我来支棱了[笑哭] 我是istp,了解八维很久了,我感觉ti+ne和ti+se差别是真大,处理信息的方式(ti)是相似的,由于偏好原因接受信息的方式(ne,se)真的天差地别,我和我认识的另外几个istp对于抽象的东西真的摸不准一点,我尝试过使用ne,盲点真的是盲点[笑哭]那种感觉真的像瞎了一样,完全摸不清,思维无法散开,而且我对于ne发散出来东西真的感觉好莫名其妙[笑哭] 虽然se都是偏好感官,但差别也有,从具体来说,se使用者使用se时擅长的地方都不同,比如有些擅长掌控四肢,有些空间感好,有些擅长视觉方面,有些擅长听觉方面……我就是擅长视觉方面的,临摹对我来说简简单单,我很擅长”拆解”我看到的事物,并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表达”(耳熟吧很像拆东西又修东西的过程),我喜欢欣赏美丽的结构,颜色,走在路上我会被姿态优美的树吸主眼球,并且树的形态结构会逐渐在我眼前”散开”,我会弄清每根枝丫的走向,等等等等(描述不清了),最后一棵树上上下下的结构在我脑子里会特别清晰,它的每一个美点是怎么构成的我都知到,而且我有很大的欲望想马上动手用笔在纸上画下来,来检验我理解的是否正确 这是ti+se在我临摹上的表现,处理其他用se接受到的信息差不多都是这种形式,而且我用的临摹而不是画画,因为画画包含了很多比如创作,我不知道是不是由于ne盲的原因,我创作能力很差,想不到什么,只会一味的临摹[辣眼睛]

【回复】同样istp,二位se给我的感觉是能观察到身边流动的各种细节,出门散步能从声音和看到的景象察觉到各种异样,明明没有刻意观察,但人们的谈话内容我却一清二楚,而且二位se给我一种类似被动的感觉,很难关,举个例子就是太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了,会感觉很吵[笑哭]
【回复】感谢这为数不多的istp的长评让我多了解了一点istp[给心心]——爱来自🍟
【回复】我滴个乖乖,se人眼里的世界是真的丰富多彩[思考]我的眼里树跟树只有造型上轮廓上的区别,我也画画但是很难深入细节,废了很大劲才搞清楚要怎么去“细化”
波江_:
难得看到有人想看istp,这里先占个坑。看看我明天有没有心情再提供一下关于istp视角下的ti自己se在istp身上的体验吧。

【回复】支持一下钻头哥[脱单doge]
Arita许愿不再做咸鱼:
难得评论区有在cue ISTP的,N年钻头哥来理一下 2nd Se对我像个超大号现实信息库,设想一下你成为了一个监视你身边环境的摄像头,所见所闻都是存储在其中的素材随时随地都可调用,我经历了什么,谁谁谁曾经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在回忆里也依旧栩栩如生(和si的区别在于:回想起的往往只是个纯粹的画面,没有衍生的感觉),经常被我朋友调侃你是否有什么超忆症(。)缺点就是因为五感太过敏锐偶尔会有些神经质,在非屏蔽的情况下真的很容易走神(所以我工作的时候都要戴耳机调高音量不然真的干不进去一点orz 和评论区一位钻哥相似,我也喜欢临摹类活动,尤其是从形式上拆解他人的文字风格做复刻,用别人的风格表达一些我自己的东西,但是往往写不了很多,感觉脑子要被烧掉了。 在Se的帮助下Ti和3rd Ni就像是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找到了一种可以依托的支柱,Se提供数据,Ti是从数据抵达“真理”的分析本身,Ni负责提供一种难以言喻的Vision,在Ti的控制范围之外提供了展望和判断(要么假大空,要么极其消极,搭配Ti:我这就遁入空门),至于最后的Fe则时不时支棱一下,配合前三者决定要不要把一些论断说出去分享给他人(而往往最终都是我自己被堵得很难受orz。中学时代的Ti Se体现在推导题解背后的原理,先刷题→刷着刷着自己悟到了背后的关键点→着手大规模推广,比自己先看题解逐字逐句想要效率的多得多,现在喜欢收集正反双方的言论一起做批判,爷就是理中客JPG

【回复】五感敏锐导致有点神经质+1,大学不得不宿舍生活让我精神状态崩溃很严重,因为我认知里应该属于我的空间不可避免的会有别人的声音和气味,有物理和精神空间上的被入侵感,感觉自己生活被严重干扰了。。。但是室友的行为并没有出格的地方。。。。我只能感谢降噪耳机
【回复】回复 @telula啦啦啦 : 我是讨厌被来自室友的噪音或者其他物理影响打乱自己的节奏,这会直接搅坏我内心的平衡感,从而很可能变得暴躁没有耐性
【回复】[微笑]我认识的isfp也有超忆症,看过一次的电影他就能记得插曲,而且是在两个月以后再次听到的时候他能说“这不就是那个xxxxx吗”…[微笑]intp嫉妒得想杀人
昕魁:
1.荣格所面对的都是没有辅助功能的极端的Ti人。 冯.法兰兹认为的Ti: 想把思维里的秩序带到现实生活。 和荣格描述的,似乎有一点不同。 荣格认为的...

流墨Molisa-:
我也觉得霍普的理论其实很贴切。尤其是过度准备这一点,在我看来,一方面是intp会有ti-si的loop,另一方面,这种“过度准备”也是潜意识在保护自己ti的措施:因为ti类型会在ti-fe轴上发生内在冲突,所以为了让ti(得到的结论观点)更稳固更有说服力(避免受挫),在实践这一验证过程之前,ti人会加强功能运行让ti尽可能的完备,从而减小可能遇到的验证失败给的挫败感和fe冲击。

【回复】所以网络上会出现喜欢叠甲的intp[doge]
【回复】回复 @111无脑战神 :互联网是这样的,要么点攻击,要么点防御,不然你怎么守护住自己的双亲[doge]
LZKUY:
其实我感觉Ti比起搭建框架更多的是一种下定义,这也是之前我跟我朋友聊天的时候他提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的,我自己是没怎么意识到,可能也是我并没觉得我平时做的行为在进行明确的分类,但是无意识自主就做了。。 虽然许多理论都说Ti是在搭建框架,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其实对这种逻辑框架并没有很深刻的意识感觉,更多的是对事物的一种分辨与归类 。也可能是通过这种过程逐渐地堆积,最终就形成了一种在外人看来是框架的东西;使得Ti在外界看来一种搭建框架的过程,但是我感觉这种过程Ti人自身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也可能不会称之为搭建框架,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 而且我觉得Ti作为内倾判断功能其实不是很在意评判他人逻辑的对错,很多时候我只会询问事情的原因与经过,最终得出这件事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我就能理解事件中人们的动机与整起事件的合理性,如果不合理没法进行理解,可能Ti人最多的是表示尊重祝福,然后远远跑开了。。。不会对整件事和人物有过多的评价,某种意义上我感觉是跟Fi有点共性的,但我也不是Fi人,无法具体判断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主动进出评判,我感觉往往是魔鬼功能大爆发没法忍住了,或者Fe爆发觉得别人在误导子弟(( 同样的我也觉得Ti其实不是很在意他人评价自身逻辑的对错,因为总是觉得自身是对的(不是,但我也不会去一定要说服你,你要觉得我不对,可能只是在你的角度你的逻辑也是对的,比起逻辑的对错,更看重的是逻辑的合理性。 当然也可能是我INTP判错了,或者其实我不是INTP!?,总而言之,我想说的就是个人觉得Ti这个功能其实不是一个很主动去搭建框架的功能,更多的还是在做分析理解,分类判断。

林野Vicky:
INTP,个人对“将无意识意象清晰化成辉煌观念”的描述是符合的。我近年的“高峰体验”大量集中在对Geist时代精神的“顿悟”时刻,当然顿悟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因为不是从无突然到有,而是在持续的学习和了解过程中,它清晰的轮廓终于浮出水面的一个个时刻,更ti的说法是:对它清晰的描述终于能要被用语句组织起来的时刻。上述感受不知道是否与我对艺术和历史(思想史,科学史)的偏好有关。 至于这是纯ti的结果还是ti+批判ni的结果不确定,我倾向于主要是ti,毕竟是持续的而不是顿悟的。另外对ni我不确定的部分是:ni是否和“画面感”有强关联,或者荣格对ti描述的那句话是否和画面感有强关联。啊我觉得吧……虽然我个人有时有抽象的画面感,但比例真的不算特别高,真的好奇ni的visioning是非常频繁地在用吗……总的来说如果这真是批判ni在辅助,我也觉得主要都是益处,在其他生活和决策方面也是如此。 Structure和reasoning的部分,我小时候是前者居多,甚至似乎小时候也是“画面感”更强。对此我的ntp朋友表示感觉很多人童年都是这样。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材料来ti吧。亦或者我真是二十岁时被创成intp的intj……(more likely no haha)

【回复】回复 @你说的又寸但是 :那和我的描述就很符合啦
【回复】Ni是直接接触和传递意象本身的,就是以画面的形式让意象进入意识,如果Ni占据得十分严重排挤其他功能,那么这个人就会沉溺于无穷无尽的幻觉中,既对自己的所处的外在世界以及自己的物理状态一无所知,又无法通过任何理性的表达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回复】回复 @溯朱 : 此处翻译有误,更准确的翻译不是“光辉理念”,而是“清晰理念”,与“模糊”“晦暗”的意象相对应
雕花镜子:
我觉得Ti和Ni其实是很像的,都是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追求,只不过Ni是“感知”到的,而Ti是层层推理,一步步分析得到的。 逻辑是获得真理最常用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只要能让我“理解”任何方式都可以,包括Te式的归纳总结都是适用的,只是觉得有时候仅仅是归纳总结不达根本。 我觉得Ni很“作弊”,因为它不需要苦思冥想,耗费脑力,轻轻松松就“知道了!”(当然也需要经验的积累) 我自己(ISTP)是相当依赖自己的Ni的,Ti在证据不充分的时候就无法继续下去了,或是可能有漏洞,出现错误等,但当Ni出现的时候我知道基本上它是对的。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直觉很准,直到我后来知道Ni人是怎么一回事,就像骨哥之前说的“一直以为自己Ti很厉害,直到遇到真正的Ti人”[哦呼] 确实对逻辑敏感,可以轻易的判断出别人的话哪些是有逻辑的,哪些是没有逻辑的。对于没有逻辑的会归类为“蠢才”,小时候觉得怎么有人可以这么笨,现在知道其实他们只是对于逻辑链条没有感知或感知薄弱。 至于INTP和ISTP,我觉得只是一个定位于抽象世界,一个定位于具象世界而已。对于抽象概念ISTP会觉得看不见摸不着抓不到很难以理解没有实感,只能明白个大概(举个例子就会好很多),而INTP则对于现实世界没有体察(忽略),一个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概念,一个将概念应用回现实。我觉得ISTP是将INTP那些理论在现实中炸开花,创造出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的人,当然ISTP也会创造理论,但是偏向于应用层面的理论。 Se嘛,我觉得是五感敏锐,观察敏锐,听力敏锐,味觉嗅觉敏锐,反应敏锐,比如我可以光靠尝的分辨出掺了糖的假蜂蜜,明明就是不一样的味道,但是身边人就是不清楚。就很福尔摩斯的感觉是不是? Ne盲区应该是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足,让我做发散思维训练发散不了一点,其实我是比较好奇Ne是什么感觉,比较期待骨哥讲Ne Si的缺乏应该是记不住过去的记忆,好的坏的都记不住,也不回忆过去,永远向前看,爱冒险,爱找新鲜事物,爱找刺激。说过度准备那个就很INTP,因为我以前都不准备,现在学会适度准备,过度不了一点[笑哭]

【回复】回复 @雕花镜子 : 原来是网络NPD鉴定家呀,真是失敬,是我低看了您审查人类心灵的能力啦,像您这样的神人连NPD都能在网络上揪出来,对心理功能的定义理解怎么可能有误呢🤣🤣
【回复】Se也不是什么感官敏锐,而是一种对现实物理影响的体验和把握,并最终上升到感官审美,例如一些品鉴师、调香师,他们正是通过现实产品带给他们的细腻丰富的感觉体验来确定其品质的,能够很好地领会实物材料和体验感之间的关系
【回复】Ni也不是什么“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规律”,而是一种对意象的直接观察和传递,而意象本身才象征了现实事物可能的发展趋势,例如对于身体健康的恶化和病变,Ni优势者不会直接发觉自己状态有些不对,而是会看到“一盏笼罩在自己身上的灯越来越暗”的幻觉,这幻觉其实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状况
最好的芝芝宝贝:
istp和intp在情感模式、社交模式、外显气质上还是很相似的(毕竟同为劣势fe、魔鬼fi)。不同的主要是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一个喜欢ne、一个喜欢se)

心理 今天也要爱自己 MBTI ENTP ISTP INTP mbti istp intp 必剪创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