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还是去净土吧,魔当道的时代,这个最契机啊!

作者: 修心功夫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4-16 04:51:52 浏览:13292 次

修行人还是去净土吧,魔当道的时代,这个最契机啊!

清静莲心:
灾难临头要方寸不乱,要有信心,纵然是定业它也能转 我曾经幸福,然而脑病孩子的出生让人猝不及防,他不会走路说话瘫软在床哭闹打挺,我心力交瘁,此时队友却只想离开,我也爆发焦虑抑郁失眠心脏问题。 我想起小时候曾爬过一座山,和朋友抽签,自己是下下签,朋友是中等签。当时不以为然,后来朋友果然平凡顺利,而我现在遭遇的大难,难道就是我的宿命? 幸好最艰难的时候,我在善知识引导下开始修心修行。 师父告诉我们:时时要念念无常。就是脑子里要经常想世间没有长久的东西,没有长久的东西它就不是真的。世间本来就是无常无我,即没有长久的,也没有我,所以不要执著。 原来这个世界上,苦空无常才是真相。我拥有的那些事业婚姻家庭等,犹如梦幻泡影,一碰就灭,既然不长久,我也就解脱了心中的枷锁,勇敢面对人生的真相,接受了孩子的病情,爱他教育他帮助他。 师父说:我们在人间做一些事情能不能圆满成功,在缘而不在能。主要是缘分,而不是能不能做。如果想做一件事,不论你做多少努力,有多大的能力,也未必能成功。因为人间的福报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你有这个因才能促成这个缘。如果有一个正因正缘合成,那事情一定能成功。要记住:若想要让事情圆满成功,首先要仔细想一想你的因缘是否成熟,而不是你有没有能量和能力来办成或解决。 我在老公想离婚时,痛心疾首,想尽办法挽回对方的心。修行后我学会了随顺善缘,化解恶缘,设身处地理解了对方的痛苦,用智慧圆融了家。 师父教会我们改命的妙法:多做好事,许大愿,多布施,狂念经就一定能改变。纵然是定业它也能转,但是要勤于念经、学佛,不要求神问卜。学佛的人少占卜,要好好修,要相信菩萨能改变你的业力。 我于是拼尽全力念经放生吃素做善事积功德忏悔宿怨,明代了凡也是这样改变了他寿命短暂、膝下无子的宿命,最终子孙满堂,健康长寿。 而我的命运也真的在改变, 在我学佛的第三年,孩子学会了腹爬,第四年,孩子学会了四点爬,一个月后会摇摇晃晃地走路了,第五年,孩子学会了对话,第六年,孩子会做算术了,第七年,我收获了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第八年,孩子会串珠子了,第九年,孩子学会了写字,婚姻还在,我的身体完全康复,事业人际也越来越好。 原来,改变命运的基础是要有慈悲心。多想别人,少想自己,就能减少欲望,心灵清净;心不随境转,就能控制自己,主宰自己,做命运的主人!

【回复】事非经过方知难!您这才是真修行!火里生莲终不坏,释尊说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才是真理,只有痛苦和规矩才能让人们成就。
【回复】回复 @梁生0452 :非常感谢您的鼓励,的确苦难成就人。当一个人最苦的时候,是那种痛心的苦,痛到了他的本性之后,他真正的佛性才能出来,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
【回复】随喜赞叹[保佑][保佑][保佑]
愿道心日坚:
本来就是禅净不二,净土不是随便念一念佛号就能去上的。 对于“魔当道”这三个字,我真是越发有体会,人心已经变态到很严重的地步了,不是骂人,就真的好多都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到处都是大把的npd和npc,他们别说灵性,连正常人性都剩的比较少,几乎都是被资本、物质和消费主义异化出来的异形了,他们已经难以体会到正常的、平淡的、知足常乐的、本就是人类天性中与生俱来不需要太多外物的那种天然本然的幸福。

货呵货:
慧解脱,定解脱,太难了。 那就念佛吧,顺便做功德,改陋习,往生极乐,继续修行,比娑婆容易太多了。

【回复】戒才是最难的,没有戒也不可能有定和慧,所以虚云法师最后只说了一个字:戒。做到这个定和慧会随之而出。
【回复】《六祖坛经》言: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
妙音dsy:
念佛有妄念是可以往生的 前提是一定要有深信切愿 蕅益大师 灵峰宗论: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对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 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嗔痴者,即是中三品生。 念到事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明者,即上三品生。 至于“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发表观点前最好还是先验证一下古德原话以及上下文比较好 这两句话出自憨山大师的《费闲歌》 但原话是“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这里的“心散乱”指的是你信心散乱 而不是念佛功夫散乱 憨山大师的本意明明是说:如果你没有求生净土的坚定信愿而知道是在一句佛号上做功夫 那就算吧喉咙喊破也没用 因为带业往生是靠信愿感通弥陀愿力才得临终接引 而不是靠你自己念佛功夫有多高才能往生 可惜很多人根本不关心《费闲歌》的原文原意 单独把后两句摘出来以便随意发挥 结果就是以讹传讹越传越广 导致很多不明净土法门关要的人都跟着瞎引用 实在是贻害不浅 蕅益大师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 弥陀要解: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 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回复】回复 @揭露哥 :杨宁是邪师 地藏经说: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只有两种人能到地狱 一种是菩萨的威神力 一种是业力 她自称到地狱度众生 等于是说自己是菩萨 真正的佛菩萨 暴露了身份 一定会立即就走 不走的 统统是假的 首楞严经云: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 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经中说 真正的菩萨 阿罗汉再来的 不会暴露身份 都是“轻言未学” 唯独除了命终 暴露了身份就走 自称是佛菩萨再来 又不走的 都是惑乱众生的大妄语人 当堕阿鼻
【回复】回复 @妙音dsy :我说她是邪师底下还一堆人和我杠[吃瓜]
山猫自有喵计:
戒,是蜡烛 定,是火焰 慧,是光芒 是有先后顺序的,应该是这样。[妙啊]

【回复】交流方便,还是法华经第一义谛,实际上只有一个心,一个佛,一个念
妙音dsy:
印光大师文钞: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 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 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 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 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

【回复】回复 @随心自在465 : (2/2) 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 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逆顺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狱。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
明空悲:
顶礼元音老人![保佑][保佑][保佑][保佑][保佑][保佑][保佑][保佑][保佑][保佑][保佑]

不知道哪个昵称合适:
如果这些大师都修对了的话,为什么会有末法时代呢?还需要等什么弥勒佛呢?

【回复】大师修对了已经上去了,菩萨的愿力无法去除世人的业力,毕竟人时刻都在造业
【回复】法弱魔强 就起名叫末法 来投胎的众生业障深重 信邪不信正 信假不信真 眼前的明摆着的现象: 儒释道 被贬为封建迷信 能接触到正法的 很少 正法的影响力很微弱 都是崇尚竞争 争名逐利 道德有什么用 道德又不能挣钱 电视 网络基本都是让人堕落的 从个人的角度说 无修无证 所以叫末法 如果你要是闻正法 如说修行 往生极乐 那对于你个人来说 现在就不是末法 而是正法
【回复】主要是科技、经济水平在提高,人们又疲于追求物质生活,所以很少有人会一心修道了,即使有菩萨乘愿再来,也难以挽回世道人心了,因为诱惑越来越多了。这就是所谓的末法时代。
愿离娑婆往生净土:
个人理解,信愿具足是前提,是必须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只要尽自己所最大的力精进念佛,必定往生,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有所懈怠,怀疑等等,一心归命。

胡扯大师兄:
净土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凡夫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以带业往生。

【回复】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4808659/?spm_id_from=333.999.0.0
dong泥巴坦克:
诚心一问:临终前能念阿弥陀佛接引的占比有多少?

【回复】我听善知识说很多人真到了那个时刻,反而念不出来了
【回复】要在中阴境界也能不颠倒迷乱,想起念佛才行。
【回复】聽說有個死囚,行刑前用了三個月時間唸佛,最後往生了。
明空隐士:
取舍拣择时~空已不空,有已是染[保佑] 修行到一定程度,越来越“见异”绝对是修错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保佑]

【回复】觉,即了。 觉心,即佛性。 日常生活中,持五戒修十善,内修心性,于生灭境中,悟不生不灭灵觉之心。

哲学 冥想 传统文化 净土 打坐 佛教 修行 禅 开悟 元音老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