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康德】用罪责感思考自由意志

作者: 鲸鱼沉睡格陵兰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4-13 11:48:54 浏览:10771 次

【拉康&康德】用罪责感思考自由意志

静静的顿河上:
虚假的自由:在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真正的自由:反思为什么只有四个选项,是什么导致我们我们只有这几个选项。这个也可以用来讨论电车难题,不要拘泥于二选一,你完全可以把铁轨砸了,或者开辟另一条轨道。

【回复】你这也太庸俗了,视频你看完至少应该理解到,自由是我此刻必须紧紧地握紧道闸,让他创死某一方的人。
【回复】回复 @嘤鸣其声 :可是UP主给他点赞了啊……
【回复】德谟克利特也在面临同样的困境[热]
苏林夕雨山:
表面的自由是,玩这个游戏氪不氪金。其实,要不要玩这个游戏才是真正的自由

bili_66982546696:
说的好啊,我受自己选择的话语体系禁锢,并且犯下了诸多不道德的事,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退守到到一个不选择防御逃避的姿态里,道德良心应该是很高的东西不能说自己是受到了机械式的意识形态生理学上的行为做无罪的辩护,并且孱弱的推卸责任,自由就是发生在重新面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必须承认发生事实,忏悔。以另外的方式赎罪补救缅怀,否则再次由于主体的不作为鸵鸟行为,又发生了不道德的行为会更让人感到毁灭

六合明梦:
可是人凭什么能够成为这一整个因果链条的源头呢?人凭什么能作为真正的主体独立于其它所有客观条件自由地做出选择?因果链条无限回溯的终点一定是宇宙的源头,是关于世界起源,第一推动者的问题,至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人可以完全独立的,不受任何因素影响地做出自由的选择,我仍然认为自由意志不存在 关于罪恶的审判,我认为罪恶和善良本就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后天定义的,狼吃羊,雄性狼争夺交配权,都是狼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坏其它个体的利益,而没有任何人会去“审判”狼的罪恶,人只会出于自己的利益而选择是否杀掉狼。同样的在人类社会,没有任何人“应该”受到赞美或审判,因为在决定论的视角下这一切都非主体所能决定,他们只是被动地承受了行为的结果,没有自由就没有责任,也没有功劳。但是惩罚仍然存在,因为病态的个体的确会损害其它大多数非病态的个体的利益,因此惩罚应该是出于社会契约论的理由,社会不会在意是否有公平,先天的“美德”存在,只会在意你带来实在的物质层面的影响,残酷而又现实

【回复】不是這樣的,假如你用生化學/腦科學之類各種方法證明了所有道德、法律、美學等等都是虛構的,但這種“證明”不也是在證實這些東西的存在嗎? 你可能會說他們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存在;但並非物理卻還是科學的存在非常多,請問自然界中有“演化”嗎?這就是我們創造出來但確實具有科學意義的存在。 「一個人如果否定所有,那不也肯定了甚麼事嗎?」 你認為道德是不存在的,只是一個巨大結構下的細微結構;但就像分型無論如何細分仍包含自己一樣,「巨大結構下的細微結構」不也是結構、也是一種真實嗎? 那麼,既然存在不同的「真實」,那麼人就擁有選擇「真實」的權力:這個在存在主義治療叫做「態度的自由」。也因此他也就有了背負這種「真實」所帶給他“痛快”的義務。
【回复】这一种源头处的选择就是这一终极的因果论的开始实际上是不可证实的,或者说是可以被轻易证实的,只要你先信了,合理性自己会显露出来,因而实际上你能够自己选择如何去看待这些重重现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没有什么东西能保证它们的某一确定的意义的存在
【回复】回复 @草見系統 : 说句实话,我完全没有看懂你的这段话[委屈]
CrisLambert:
好巧,我这周的pre就讲了说谎者悖论的两种主体。看了up的视频感觉原来的理解还不够,尤其是先验主体能选择自己的命运,因而精神分析的“决定论”并不能让罪犯免于被审判。这里我联想到《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另一种解读。

颜山纣:
鲸鱼的几乎每个视频都振奋人心,让我浮想联翩: 1.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认为因果链的尽头必须有一个奇点,这个奇点就是人的自由。这个观点似乎被后来的观念论者如费希特、谢林继承了,比如谢林在《自由论》中说“人的意愿乃是原初存在”,人在某个先验时刻进行了一种本质性的抓取,而人就是这个“抓取”命运的行为本身,这个自由行为高于一切必然性。 2.两种自由:以赛亚·伯林把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免于……)和积极自由(去做……)两种,虽然他本人没有明显的偏爱,但谢林会认为以消极自由为基础的积极自由是更重要的,在一个人可以恣意作为的时代中,人去选择与神性的必然保持一致,或者说,人去承担自己的命运。

烨质明:
请问最后举的例子,性别认同障碍患者的这样一种障碍仿佛是天生的,并且这个人后来确实是这样一种患者。 但是是说这种认知障碍是可以作为其中一种话语体系可以被先验主体所自由选择的吗?就是说在过去有那么一种其他的可能性可以不认知障碍,对于先验主体而言。虽然这个认知障碍现在已经是发生的了,必然的。 可是这样一种必然性还是会让人觉得不自由,包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也是一种必然性。我相信当下的自由,但是总觉得那种当初的的自由,另一种可能性的自由是不可能的。按现在来说是不可能的。 而如果把时间也放在当时,又觉得对现在没有意义。

スペく:
我感觉这一期讲得内容和《守望尘世》这个美剧有种莫名的契合感

我是不知道先生321:
什么有罪不就是指的是内疚吗?内疚实际上是对自己。无法摆脱。不好的东西,比如懦弱、无能、无法改变的缺陷等等的恐惧和担心。 这种恐惧和担心不是针对那些懦弱无能和无法改变的缺点。而是担心这些懦弱无能和无法改变的缺点,将对自己造成的损害。或者他们。造成自己的无能影响到了自己的未来。 而对于这个结果的,自己的未来。才是这种恐惧和担心的原因。这就这也就是所谓的内疚了。 说实话,这和有罪八竿子打不着。这和所谓的自由,八竿子也打不着。 所谓自由感,也就是不被命运,甚至是不被糟糕的命运所约束。请注意,这里的关键是糟糕了这个词。 所以我说呀,这和自由这个概念八竿子打不着。

【回复】但是人为什么会内疚呢?一个完全的野人会内疚吗?人内疚不正是因为选择了一种道德话语体系吗?然后才会有个标准去评价自我。而真正的自由正是这种选择道德话语体系的自由,而不是说我选择要不要干这件事,会不会进步,会不会退步。
【回复】回复 @我是不知道先生321 : 好了我说完了,心情很不美丽的原因一是从彼此分立的短句之间试图找出逻辑和论点很头痛,二是克服接二连三的反问以及找不到逻辑但就是被骂的莫名其妙和窝火尽量平和地阐述观点也很头痛。假如我言辞有所不妥冒犯到你我先道歉,实在对不起我修为还不够,但一点建议是比起用一些突兀的负面结论评价他人不如多花点精力想想怎么更加精确和易于理解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别人吧,不然也没什么继续这个讨论的必要了。
【回复】回复 @我是不知道先生321 : “没有纯粹的野人这一说。只要是人,不论他多么原始,都存在宗教。所以你说的不成立。 其二。道德评价针对的是羞愧而不是内疚。两者有差别,但是不同。羞愧是由第三方职责的。内疚则不通,他担心的是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未来的影响。没有道德评价体系,就不存在一个好的人生和坏的人生了吗?那么他还为什么还会感觉到自责呢。注意这里是自责,而不是内疚。这有明显的不同。 自责的本质是他责。如果它是唯一的幸存者,并且外界连这件事情根本就不知道。就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那样。他不会自责。” 这是你的原话,第一句我认同,没有能脱离社会的主体存在。第二点就不对了,看你们都没说到重点上面,我能理解你的内疚是向内的,即评价标准来自于个人自身,然而你忽略了主体是被结构的,你预设了主体的“自由’,跟外界知不知道无关,你的第一句话让我以为你是明白人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建构,即你是被符号界所阉割得以注册成”人“的,但好像你只是粗浅的理解了。例子里的幸存者的扭曲”也就是有罪感觉,自责感“则在于他被固定住了,为什么是我幸存下来?重点在于”为什么是他?“,而不在于什么前途,未来这种东西上面,在他的无意识中,也即他所意识不到但被建构的话语体系当中,他觉得自己有罪,某种程度上我也同意是你说的他责。而你自身选择的体系好像完全无法带入这个例子?我能理解你所谓的不被知道便不会自责,那是因为你并不在乎,或者说不够在乎道德这件事情,简单点说你有爱么?这部不是诘问,而是一种共情能力吧,如果你不能共情或者你选择不去共情,那自然是不会理解自责,只能理解责。只是我主观理性分析一下,并不包含人身攻击。其实这个例子也就是举了一种情况,有的幸存者获救会更加珍惜生命好好生活,有的则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这个创伤陷入抑郁,例如PTSD。
暖风游人醉s:
精神分析真是救了我的狗命[微笑][支持]

四九令修:
人-主体是被话语、大他者结构的,但是人-主体也有选择大他者,选择某一个叙事的维度,而在这个维度上的自由才是根本的自由,也正是这个维度上我们有审判的正当性、合法性

暖风游人醉s:
当先验主体可以选择主体时才是自由[星星眼][星星眼][OK][OK]

京尼连画:
没有康德,现代就不会完成!没有爱因斯坦,现代就不会完结![OK][妙啊][笑]

孟教克:
这里先验主体性又成了新的大他者,那这个大他者的原因又是什么?

雪诉离歌醉:
这是公民的准则,但事实上,这是主体的自我防御机制,人是天生就会犯错的动物,在一种需要不断犯错的环境下,性别认知障碍者追求新的错误来肯定自己的正确,或者追求新的正确来肯定自己的错误,在这样一种假设的自由下,性别认知障碍者成功的出现的障碍,假如他能肯定的回答当下是正确或者错误的,那么也就是这时候又良心的你也在犯错,不过你没有假设,而是在思考自己的不完美,并试图把这种错误的逻辑形成一种链条式的运转,好让下次自己能够在这样一种链条式的前进之中得到正确般的错误,有些错误实际上也是正确的,比如正当防卫中的杀人,以及击毙造成具有威胁的罪犯等等,你的这种链条式的自我辩护其实就是一种正当防卫,也就是自我的心里防御机制,追求宗教才能避免犯下世俗的过错,这才是犯错的根源,人无法去做出思想以外的事情,符号化的机制也是新的话语体系,只不过是系统的自由罢了,在野外杀死保护动物或者杀死偷猎者你还是会选择这样的话语体系来为自己反思和辩护,因为存在一种道德和自由之外的某种力量在支持着你去选择自由和道德,这种力量才是你要掌控和认识道德,美德来自于对知识的奉献和诠释[笑哭][笑哭][笑哭]

AI视频小助理:
一、OK这一期让我们来讨论一个伦理学问题,那就是自由和罪恶感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这个问题我们能够看到自由的辩护。 00:01 - 讨论自由和罪恶感之间的关系问题 01:21 - 康德发现人在不可控的事件中仍会感到有罪 02:46 - 康德和当代自由主义者、反精神病学运动者的区别 二、康德对于自由和道德的思考,他认为自由主义者的自由观念和随意行为都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受到因果律的束缚。康德认为,主体选择了一整套的命运,存在着一个基点一样的基点。 03:00 - 牛顿机械力学图景下的自由意志 03:40 - 康德认为自由意志需要动机和事件解释 05:23 - 康德发现主体选择整个命运的自由,拉康的例子解释了这一点 三、拉康和康德对于自由的不同理解,康德认为自由意味着一场彻底的革命,而拉康则认为自由是主体选择的结果。 06:02 - 拉康和结构主义者分道扬镳的地方 06:34 - 精神分析中的选择的时刻称为the pass 07:58 - 康德认为自由思维最终意味着一场革命 四、齐泽克对于LGBT运动的反对,他认为自由应该定位在更深层次的话语和先验主体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最终的自由。 09:00 - 齐泽克反对当前的LGBT运动,认为让孩子们穿异性衣服的做法愚蠢 09:49 - 性别障碍患者被固定在命运上,被话语束缚,这是他们痛苦的原因 10:29 - 人具有某种自由,因为在根本层面上存在一个新任主体,选择了一整套话语体系和结构 --以上内容由模型基于视频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心理学 哲学 精神分析 齐泽克 拉康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