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拉康】焦虑是唯一一种涉及伦理行动的情感

作者: 鲸鱼沉睡格陵兰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4-21 15:24:47 浏览:23266 次

【康德&拉康】焦虑是唯一一种涉及伦理行动的情感

Asythero:
“在主体性的欲望中给出自己的善好”,也就是脱离大他者(生长环境、历史背景、文化教育等等),作出并非被教化的、主体自身的欲望的选择。拉康的理论或者哲学,和中国的庄子有相通之处,最后都是回到主体的自由和独立之上,而非任何他者体系和欲望的奴隶。

【回复】庄子和斯宾诺莎更像,都是前观念论但神似黑格尔,前观念论的巅峰了属于
【回复】回复 @异人70 :如果脱离环境进行讨论的话 是的 但他两唯一不相似的点就是所处的时代
【回复】回复 @异人70 :但是他两人的思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 庄子的思想没有斯宾诺莎的思想体系那么完备 大多算是离散的
鲸鱼沉睡格陵兰:
本期涉及到的资料主要是(1)Pierre-Gilles Gueguen的论文"Transference as Deception";(2)Zupancic的《ethics of the real》

拟得逆尘:
这期的内容我没办法把敬重-焦虑-最后到“愤怒”联系起来,up讲的真好,希望能多讲点[打call]

【回复】我也觉得[笑哭],但是后半部分真的精彩哈哈[笑哭]
AI视频小助理:
一、愤怒这种情感在西方伦理学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愤怒等情感实际上都是受到之前经历的影响而产生的表象。 00:01 - 讨论精神分析领域的伦理学,从愤怒情感开始。 01:31 - 愤怒情感被刻印在西方伦理学史中,支配公民追求荣耀。 02:50 - 弗洛伊德在科学心理学大纲中讨论了一个女性患者对商店的恐惧症。 二、康德和拉康在寻找一种真正的伦理情感方面的探索。康德找到了敬重情感,而拉康则认为焦虑是唯一关涉到实在界的情感。 03:26 - 表象是欺骗性的,我们需要找到真正的伦理行动 04:31 - 拉康最终把情感锁定在焦虑上,它关切到真实存在的东西 05:28 - 康德找到了敬重这种情感,是对道德主体自己的敬重 三、康德哲学中的先验主体和敬重情感,认为敬重是涉及到真实对象的情感,而焦虑和敬重是相同的,都是剩余主体的产物。 06:44 - 康德认为敬重是唯一真正涉及道德和自由行动的情感 08:13 - 精神分析故事:一个患者床底下的鳄鱼,代表因果链条之外的剩余物 09:55 - 安提戈涅扮演伦理英雄,与男性英雄角色不同 四、安提戈涅的故事,她不顾城邦的禁令埋葬了叛国的哥哥,展现了不顾一切的行动和伦理学的思考。 10:06 - 安提戈涅的决定非常匪夷所思 10:42 - 安提戈涅不顾城邦的命令,决定埋葬自己的哥哥 12:53 - 马克思认为伦理学是意识形态,只关乎不顾一切的行动 五、通过自己的行为从零开始定义了一个善好,主体自己定义的伦理观点可以为任何一种伦理观点辩护,康德伦理学要求行动的主体在一瞬间给出自己的行动。 13:32 - 定义善好:埋葬哥哥,其他善好都要以他为目的 14:01 - 康德伦理学要求主体自己定义伦理,但缺乏具体规定 16:12 - 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体现出自己的欲望和无罪态度,找到自己的伦理学 --以上内容由模型基于视频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bili_54150564194:
(单纯讨论一下讲述方式)在整个视频中,up主。经常用e或者嗯来连接句子。是不是把这些用沉默代替比较好(会显得比较游刃有余)。我觉得适当的停顿(沉默),可以让视频看起来节奏比较好,而且也可以让观众有整理,理解的时间。[脸红]

坔明:
这不也就是尼采的主人道德吗?自己为自己设立的道德。从“我应当”变成“我意欲”,即使是被认为是不理智的愤怒,或者软弱的哭泣,我意欲如此就足够了。如果我来把握,我认为关键是坚定,哪怕是一种像是自欺欺人的坚定也是好的。在我看来背负奴隶道德的人如果那个道德真的不如他愿,是不会有所谓坚定的感情的,而是半推半就的等待被解救,不愿意这样活,但又不敢放下包袱,怕被大他者抽。实际上大他者只是想要维持自己作为主人的幻想,是人把现实的寒风当成了“上帝之鞭”。我作恶不会因为别人软弱的批评而收敛,而我行善也不是因为这被称之为善,而是我乐意。这是一种主人道德。或者说我就真的认同现行的主流价值,我就是如此。有或者说我就是爱虚名,我就爱听别人夸我。这两种也是一种主人道德。这种“我知道,而我就是如此”的姿态就是主人道德的关键。古今中外所有被赞颂被冠以伟大的精神,无论其具体内容,其一定坚定。这种坚定的“内容”是可以变化的,比如我昨天偷东西,今天就开始当警察了,那我也是偷东西时真偷,当警察时真管。

随风-free:
哲学小白想问up一个题外话,因为最近在读康德[doge] 在康德那里,他认为自在之物无法被认识,那他这个“无法认识”的说法难道不算是一个认识吗?即:认识到“本体”本身是无法认识的这个认识,如果是真正的无法认识,那么连说都说不出来,语言根本无法捕捉和表达才对吧? 另外,康德的批判似乎是不可能的啊 因为当人类想要追求真知时,他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不可避免的要运用自己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能力本身的可靠性却是无法被完全确定的,那么他也许会尝试对自身的认识进行考察,可是对认识能力的考察就必然要使用它自己,这就形成了一个困境,即理性批判一切独断论,然而它自身却也是独断的,最有趣的是,这个困境也是通过理性所道出的,我要被绕晕了 [笑哭]

【回复】第一个问题可以理解为我说:“桌上的这个苹果”指涉的是一种符号,一种我对这个言语无法触及的桌上的苹果的印象,我确实无法言说这玩意本身,但我可以通过描述我脑中的印象把它符号化成“桌上的苹果”。无法认识指的是无法产生一个绝对的客观的认识
【回复】这个无法认识是指向物自体本身,然而语言可以不进入而去包裹它也就是界定它的外部,这也就是我们主体所活动的范围。你没发现”不可言说‘本就是被说出来的吗,这是一个经典的自我指涉的矛盾。然后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插个眼等大佬[脱单doge]
wqnmhhh:
很怪的一种说法 康德伦理学可以为任何一种伦理学辩护 那岂不是说康德的伦理学是视角主义的。但是康德明确强调了伦理学是一套universal law,而和主体的特殊性是无关的,它的统一性就在于主体所使用的理性是identical的。而为杀人犯辩护之类的,首先你没办法为杀人这个行为普遍化,其次如果说纳粹德国我也可以说这是错误的运用了康德的伦理学。在有相冲突的时候肯定选择更高的law,比如说不杀人。与其联系康德伦理学,不如联系尼采-德勒兹的伦理学,每个人因为自己的身体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因而都有自己不同的本体论和范畴,因此也有自己的独特的伦理学。这种独特性必然是本体论上的独特而非在同一范畴下的独特,否则又回到意识形态的问题上来。(个体性之所以称之为个体性,必须以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来显现) 焦虑这个现象这样看来也算是有其传统了。很相近的一点是海德格尔在做存在论分析的时候同样把焦虑(angst)当作揭示和召唤的力量,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有死性,并且以这个有死性唤起了Dasein对Dasein自身的良知,这个就很像康德的敬重。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到达的结论就是关乎authenticity的人类学概念,而authenticity又在identity and difference当中获得了本体论的含义。 看了up主讲拉康的几期视频,非常有意思。找到他在现代哲学谱系中的位置尤为有趣味。

【回复】然后就是 最后的那边 我自己的欲望就是我的欲望 一个超人形象呼之欲出 拒绝承认自己的失败 也并不认同最终的结局
Trap丶Lord:
离谱,我小时候经常害怕床底下的鳄鱼,以至于不敢把胳膊和腿伸出被子外面

【回复】回复 @鲸鱼沉睡格陵兰 :有趣的地方在于,我真以为床底下有鳄鱼,即使我小时候有段时间是睡在上铺的,中间是空的。。。我也还是认为下面有鳄鱼
7什么名:
后半段没听太懂 意思是焦虑是先验的吗?

中华丑鬼龙:
感谢UP孜孜不倦的分享。但是看完视频我反而更不明白“伦理”这两个字的含义了,究竟什么是精神分析中的伦理??是因为视频是分享给专业的学生们看的所以我无法理解吗?

【回复】伦理就是友谊,愤怒,正义这些,你搜搜Nicomachean Ethics的目录就知道了。精神分析就是说,这一些情感都是被“移情”的[笑哭][笑哭]

哲学 齐泽克 精神分析 道德 拉康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