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言陷阱 ?它为什么让人失去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作者: 小播读书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6-14 14:07:40 浏览:25402 次

什么是语言陷阱  ?它为什么让人失去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Kakaico:
说的太对了!把社会问题归结为“孔乙己的长衫”,“还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这些都是舆论陷阱吧。塔勒布在《非对称风险》里把不“共担风险”作为衡量标准,比如批评年轻人不进工厂的专家,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进工厂,比如天天教别人炒股的投资专家,自己不会亲自炒股,也不会为投资人的损失买单,历史上鼓吹战争的政客,也不会亲自上战场。等等。

【回复】对。 本来用“孔乙己”这个人物解释放下身段找些比较“低贱”的工作这个比喻就不恰当。孔乙己为了生存可是彻底放下身段干脆去偷了。 还不如直接说“现在就业难,有个收入先做着,先解决吃饭的问题。”更像是句人话。
【回复】回复 @写作业的鹤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里指出过,纳粹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等,其实只是一种表象的借口,人们借由理性的外衣掩盖非理性的真实意图。比如纳粹的狂热信仰者都是仇恨犹太人的财富和不公平的阶级地位,又比如民族主义者吹嘘自己民族的优越性,也是极力掩盖自己作为个体的渺小感和无能为力,借助民族的沾染荣耀效应获得安全感。这些非理性动机最终通过语言陷阱的工具包装出来,披上了所谓理性的外衣。
【回复】回复 @写作业的鹤 :说的没错,哲学应该扛起去伪存真的大旗,对一切权威祛寐,思辨,独立思考和批判,贯穿了人类哲学史。然而正如思想中的毒鸡汤,很多阵营也培养出所谓的“哲学家”给自己的行为正名,比如纳粹通过涂改尼采哲学鼓动群众,苏联通过日丹诺夫主义维持极权的正当性,所以要看人在这个过程是否被异化了,是否成为手段而不是目的。
新三合会非正式组:
所以我很久以前就开始认为语言和文字不仅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思想,而且是很有欺骗性的,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说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发展,而语言和文字反过来会影响人类的思想,甚至往往就是思维本身。

【回复】同感,那个时候就想到了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很多思想一旦语言表达出来就会伴随着歪曲,但是也一定会有表达清楚的办法,可是同时又会有新的误会产生,像一个循环一样
【回复】说直白点就是工具和本质的区别,语音是工具而不是本质。概念是抽象的,而语言虽然是工具但也是抽象的,就导致了难以区分
【回复】我们的大脑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进行思考,再将思考的语言用嘴说出,进入另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传输的信号,简单的内容不易出错,但复杂的内容有可能在接收时产生差错,信号需要检验确认是否正确,思维可能只有通过互相反复的确认,才会一点点消除。
書空:
语言陷阱,语言污染…在现在太常见了。

【回复】[doge]比如【梗】的存在,完全无视事情本质,结果硬生生扭转成一个毫无关联的符号。
【回复】[doge]再比如【周处除三害】本来是发人深省的悲剧,但是变成了互联网的狂欢,接近癫狂。
【回复】回复 @洋葱崎士 :现在想想“打工人”的原意本是先劳动人民的无奈自嘲,自从被主流价值观收编后就是去了其原来的嘲讽作用[吃瓜]
mangopen:
思维靠言语显现,把屏幕搞失真了,脑子也不好用了

花花弧光:
我的想法就是有更多的可能性,没有绝对的标准,很多人他可能会来一些片面的套公式,比如说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这样强加因果式的预言在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一种陷阱和一种污染,所以你只要考虑到说这样话的人,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处境,以及你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处境,看见真正的事实,而不是被所谓的虚无缥缈的语言所迷惑,我个人觉得这样就可以摆脱,可以慢慢地训练

五十万扛把子:
人有时害怕被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操控,而转向拥抱一种更狭隘的意识形态。

此账号在代理服务器36:
会不会语言封闭会导致自反性。因为没有了语言翻,就不愿意去甚至是消灭语言。而已,没有没有了相关的语言。人们就会变得失去智慧智慧进一步,导致这种自反性

【回复】回复 @井冽寒泉食 :语言是外在交流,还是需要的
【回复】相比心灵感应,语言简直是一种障碍
【回复】回复 @雞伲冭羙 :心灵没了支柱,行径离了道义,才会导致语言成为障碍
joanDest:
你不仅不会得到成功和幸福 你还失去了定义语言的能力 将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操作 操作主义

夜聽秋雨:
想想你玩三国之类的战略游戏,那些对俸禄不满的将领会怎么处理?[吃瓜]如果属性高的将领,你可能会给更多! 如果是渣将会直接踢了,甚至给咔嚓了!包括忠诚度很高和开局就有的那些将领![doge] 问题是出在游戏规则让你踢人或者咔嚓人不会有大损失,如果踢人成本太高,你就不会因为几个小钱踢人、刀人

【回复】现实更复杂,比如刘邦封侯雍齿
法理有渡:
有反,有正 让人具备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肯叔Kennys:
关于“工资太低”这个点,有没有可能这并不是问题,而是某个时代或群体存在的一个现象。现象无法像一个具体的问题那样,有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时代面前,一个现象的出现,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单一作用可解决的。从这个角度说,把一个泛现象转化为具体的问题,不为一种解决策略。因此,个人认为,用“工资”这个例子来说明语言陷阱,不是很严谨。

东方曜日2333:
当社会的价值观定义理你的价值观的时候,你的价值观就像被困住了一样,批判和超越变得困难,批判自己的价值观,兴许有助于我们从套子中探出头来(仅代表个人观点[脱单doge])

【回复】探出头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至于头脑发昏[doge]
bili_92166884187:
不只公司,太多人都这么水[doge]恶意曲解,便宜占够说你格局太小[呲牙][呲牙][呲牙]越不想搭理,说得太明白离远点,越得瑟,便宜没占够,必须来你眼皮子底下。典型不只自己半斤八两,刷存在感卖乖

夏夜的雨124:
很有趣,真的是有趣的概念游戏。把所有的问题仅仅限于概念的这个维度里去思考。呵呵 再举的例子当中。工资偏低,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吗? 不是的,它是一个社会性的,在辩证和矛盾中产生的一个指标。 简单的说,这个指标本身就是劳动者和发工资人的一对矛盾冲突的体现。 有一个低的向度,这个低的向度就是收到工资的人最终无法压制,对于工资低工资的不满而反抗的时候。 因此,不能说解决了个别人的贫困,就解决了特殊性,因而,就消灭了提出工资低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可能只用这种方法就能够解决的呀。 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拿到纯粹有文字概念游戏中去,变得神神经经的。

【回复】顺便说一下,我所指的那个低向度。低限度指的是工人最低能接受的,可接受的水平。 而高像度指的是发工资的人最高能够接受的水平。 在斗争的过程中,双方都在博弈。当然谁要看谁具当然,谁要看谁具有主动性,谁更有潜在优势和话语权。 通常来说,发工资的人绝对不不可能赔本的。H公司的人I觉得不可能连基本生存保障都无法维持。

文化 哲学 语言 马尔库塞 思维 语言陷阱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