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第2集 题解:般若

作者: 王德峰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6-28 18:00:00 浏览:68671 次

【王德峰】第2集 题解:般若

树下野猫:
参考资料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灵少LS:
人都会死还好,我高中看完 三体 到最后宇宙重启的时候感觉自己以前认为的留名青史这种存在的意义都没了直接哭了,迷茫好久 最后得出过好当下,自己开心就好,世界末日早点晚点都一样

羽之19:
建议看完哲学导论,能具体理解休谟问题的意思再来看东方的哲学,就明白其内生意义,是真的讲不出来的,最后只能归咎为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是易经的的开宗明义。不然总是用自然规律,世界的本源这种非常空洞的言论就概括道和空。这2个本质是完全不同的,道是道,空时空,道在万事万物之中,不远人不远物,在事在物,无处不在。但是也只能在事和物中显现。空是空,是对待事物的智慧,空也是在万事万物中的,但是佛教讲的空,是为什么要对待万事万物要空,因为因缘际会,缘起则聚,缘散则灭,世界万物都是生生灭灭的,就像你的爱情,他终将逝去,所以要看开他,空,但是不能完全不在乎,还需要空空,去珍惜这段缘分。如果缘分已尽,放开也是需要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他是整个世界的必然,他讲的生灭的根是缘。万事万物的纽带是缘,物质世界的纽带我们讲的是因,因是比如你和一个女的表白,所以你们在一起了,这是因果,但是缘分不是的,缘分是你们两个原本就是应该在一起的,你不向他表白是不合理的,是你没珍惜这段缘分,对于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这是根子的区别。但是呢,时间足够,缘一定会散,这是跳出了时间轴去看缘分。这些基础的不懂听心经太早了。这种讲经都是越听越舒服,疑问越少的。

年少追梦往前飞:
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对空的领悟 波罗:彼岸 蜜多:抵达 修行是为了得度,当下涅槃,

新人不是新人:
我很小就知道人会死,但一开始对此没太多的概念,差不多到了小升初阶段,逐渐明白人死是怎么回事,多少还是有点担忧和恐惧的。死了,那我怎么办?还怎么参与世界? 再到后来,我逐渐就觉得我就是一团元素组成的,石头树木都是如此,我作为人,具有一些“活性”而已。死了后,我降解为分子、元素,继续参与大自然的循环,很正常的事,宇宙亿万年来都是如此的,我很能接受。想对抗大自然的规律,那输的必然是我,如果看开,那我就融入或者说成为了大自然本身,生生灭灭,不断变化

【回复】跟我想一块去了,等我肉身毁灭不过又是进入下一个轮回而已,比如我的肉身腐败化为泥土我滋养植物化成果实,鸟儿吃去化为精血,那我成为鸟蛋是不是就成了一只小鸟呢,如果我化为一颗鹌鹑蛋让人吃去赶巧又会不会化身为人呢[笑哭]
一個人板着臉的眼:
哲学家是由監督人的人、懲罰人的人、審判人的人、管理人的人、意圖想支配人的人所組成,你可以將他們理解成監工,就是監督別人工作就是他們的工作的那種人。他們從來都不是勞動者,後來都不會進行任何生產,他們是管理者、協調者、組織者,他們的本性促使他們關注勞工,試圖將這個哲學家的他者(勞工)重新回到他應有的位置。他們本身就是官僚機器的制造者——就是由少數有組織的人統治其他所有人的那個機械——,然而這一點太少人進行強調了,同時也太多人不清楚自己的社會性的性質了,一切都被搞混了,就像打了死結那樣,沒有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

芥子游一: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生死,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

wils519:
编程语言里1和0表达有和无,null是空,还有undefined和never,新兴的语言在尽可能消除空,因空导致的bug常见难防

明月当空HL:
顶礼膜拜,王老师的心经讲的很好,对于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还是不要强调到彼岸。所谓的彼岸其实也是此岸,如果真有个岸在即非佛法。[保佑][保佑]

香草薄荷之夏:
去年最难过的时候听了王老师以前讲的心经,很受益。谢谢王老师[喜欢]

叔不在乎:
中国上古时代就有天地两界的概念,从西水坡墓葬星图可以看出来。我们祖先上观天象定分时,测影定位,知道一切都是天道运行,知道了自己身处何时何地要做何事,做事主要是种田。佛教这个我始终没搞明白目的是什么,看上去就是忍受,然后将来到时候就不再有苦难,那没有了苦难岂不是快乐也没有了呢?佛教看上去像是古印度地区的躺平思想,是由于生产力极度低下缺乏资源以至于无法存活更多人口的产物吗?宗教的产生大多是为了结成团体,使整个团体能在各种竞争中生存,个人在野外竞争很难独立生存消亡会很快,纯粹的暴力强权很难维持长久团结,必须要有精神世界的支撑。以这个标准看的话佛教很难说是宗教,宗教通常伴随政治统治。中国的佛教更像是不从事生产活动寄生群体。

退役船员赵小凡:
玄奘晚年最后五年全部用来翻译600卷《大般若经》,其中《心经》也是他最自鸣得意之作。Wonderful版《心经》讲读进入第二集:般若。#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保佑]

【回复】《心经》讲读系列视频-目录 第1集 《心经》的缘起 第2集 题解:般若 第3集 题解:波罗蜜多(上) 第4集 题解:波罗蜜多(下) 第5集 《心经》主题 第6集 经文:序文 第7集 经文:以“六义”说空相 第8集 经文:说“六遣”(上) 第9集 经文:说“六遣”(下) 第10集 经文:释“究竟涅槃” 第11集 经文:三世诸佛的佛力之源 第12集 经文:“揭谛真言”之为颂咒
尽心见性:
补充:般若,用汉语需要译成一个概念体系,如:般若包括但不限于“根本智慧”等含义,还需要继续说清楚何为“根本”(包括但不限于人和世界的本源),何为智慧(包括但不限于坛经:定中生慧,定慧一体,…), 净土宗的念佛,南怀瑾先生曾提醒:注意真正念得好的,可能会很快去到西方净土,在此世住世的时间就会…(具体参考南怀瑾选集),此点不可不知(很多跟着修行净土宗方法的人,尤其基层偏远地区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此点), 注:净土宗,念佛,是要念到一心不乱(参考坛经: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如逐渐做到一心一意念佛乃至无心(无心心即是真心的“无心”,借鉴忘我,无相)念佛, 但这样真正有效果的念佛的附带作用,就是上边提到的,建议要充分考虑清楚,真正从内心发起大心愿(正如南怀瑾先生多次强调的,学佛,是大丈夫事,(智勇仁一体三面不可分割)…),不要糊里糊涂,…。

虾司令:
佛教“空”的概念是指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在的东西,可以说是道家“有”的概念里的一种异变一种形式而已,根本不是“无”,至多是具有虚无的形式,徒有其表。雅利安人迁徙入侵印度北部打败当地土著融合当地信仰开创了婆罗门教,之后亚历山大入侵印度北部打败雅利安人留下一小部分西亚人北非人与雅利安人共治这部占领军为了统治借鉴婆罗门教开创佛教,所以佛教属于婆罗门教的变种,西方哲学并不高看婆罗门教和佛教思想因为在语系上都属于印欧语系一大类,他们有很多相同相似相通之处都属于唯心主义。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找人翻译《道德经》就是因为作为此之在的存在者对存在的领会的差异,需要东方思想的“道”弥补西方思想中关于上帝解释的不足——“道”远比“空”更根本,包含了“无”“有”的对立统一,是一切现成事物的根源属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朴素唯物观。两者天差地别。

【回复】关于海德格尔翻译《道德经》,并非如你所说,详见这个视频 【海德格尔与道家渊源之:翻译《老子》,多维度介绍道家系列第七讲。-哔哩哔哩】 https://b23.tv/0vQHrVy
【回复】你理解的也差点意思,“有”“无”并没对立,同出而异名罢了

哲学 传统文化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教 佛学 般若 心经 王德峰 王德峰的哲学课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