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学up主,我为什么说没必要少看日本文学?

作者: 张伊布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4-26 12:24:30 浏览:110951 次

作为文学up主,我为什么说没必要少看日本文学?

nar235:
“但是不读烂书,你就不知道什么是好书,在这个意义上,我十分推荐大家去读林少华的译本。” 结尾的这段话真猛

【回复】海大听过几次林老师讲座,他自己也知道外边诟病他林家铺子的说法,我觉得多少还是有影响的
【回复】回复 @59000039254_bili :豆瓣知乎早期很多译文对比的文章,我记得当年主流观点都是说林少华翻译得最烂,但无奈上海译文拿到的版权最多。
【回复】回复 @59000039254_bili :[脱单doge][doge]批判的论文估计都不少,想看你可以搜搜
白书筠:
本科日语教授直接给我们说,看不上林少华,果然哈哈哈哈,教授是北大博士

【回复】业内应该没几个瞧得上他的。
【回复】回复 @天下第一茗 :不是拉踩,只是陈述了个事实,知道翻译界的学阀吗,不懂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为他背书
【回复】这算哪门子拉踩[尴尬]一个译者,你花钱买他的译本,结果读起来很难受,其他译者的反而翻译得很舒服,完了他还摔碗骂娘,连基本的素养都没有,这种事光说出来就有鲜明对比的那叫拉踩?[尴尬]那我说国内食品卫生就是比印度好那也叫拉踩是吗[尴尬]
Fixshabee:
林视频里有个地方让我诧异:“莫言对森斯皮挠,余华对活着,我以为接下来要说“太宰治对人间失格了,结果是林少华对人的失格[笑哭]要和莫言余华平起平坐[笑哭]

【回复】他很狂妄的,曾经在文章里写要尝试写一篇《青岛的森林》,看得出他一直觉得自己也应当是和村上春树平起平坐的。
【回复】回复 @张伊布 : 好神经,模仿别人怎么可能成为“第一 ”
【回复】回复 @张伊布 :对对,我在某个采访视频里也看到林提到了“青岛的森林”[呲牙]
两仪与凑:
林在翻译里夹带的私货很多,一直以来争议就大,经常不懂专业名词就自己原创个名字。如果去看其他老师的译本,会发现村上的小说会很简洁流畅,完全不矫情和装。有的人讨厌村上,其实应该是讨厌他的译本...

【回复】正确的,出个村上译本只求不是林译[笑哭]
【回复】回复 @挚爱穗乃果 :去年年底赖明珠老师的译本在大陆出版了 可以去看看[给心心][给心心][给心心]
【回复】就像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我也不喜欢看陈德文译本的,拗口得我以为三岛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差别能有这么大
攸宁之:
不理解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连译者都抱有偏见的话,他的翻译过后的文字还能真诚吗。

【回复】回复 @嘉树吃了吗 :翻译得早、翻译得多,不意味着他就是正确的,只是时代不同,换句话说只是早生了几十年而已。
【回复】故在“读原文本”这一点上,学外语有必要
【回复】他的文字个人风格太明显了 这样的风格适合作译者吗
寺十四:
别的就不提了,感觉评论把我想说的都说了,就前面up谈到林调侃男生说你们艳福不浅那段,弹幕说喷这个无厘头有点过,我想说一点都不[OK]本人看到那里的时候极其不适,直接皱眉头,无论哪个性别我都讨厌这种调侃,他认为在说俏皮话拉关系,我只觉得油腻冒犯,当然有人会觉得无所谓,我很尊重你,但up发声至少说明了就是会有人不适,你认为的无所谓有人是很难受的,加上林老师各种让我皱眉头的发言,我能刷到up的视频是我的福气

【回复】也许对他们那辈人来说是个常见玩笑,但放到现在就是一个非常冒犯的调侃,我们就应该对此说不! “时代变了!老头儿!”
【回复】读书的本质就是读人,人都这样了,他的书可想而知。
【回复】他甚至还在采访中表示村上春树没有给他找艺伎陪酒很没义气
打工战士rika酱:
弹幕一堆你是?你是?的,跟尼玛弱智一样,一看就是畏威不畏德的奴才,急需一个主人来跪舔,普通人凭什么不能发表意见?何况作为一个阅读者有意见不是很正常?

【回复】所以呢?抬杠显得你清醒吗?你愿意相信名不见经传的人是一种自由,别人不愿意就不行了?他们走负一千步,你走正一千步,你们不都是同一种人吗???
【回复】畏威而不怀德吧,畏德是什么
kancolle19:
說到底林少華要年輕人追求所謂的“大”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一件事。中國人是喜歡大的,或者說是宏大敘事吧。但殊不知這種宏大敘事中很可能不包括作為小的自己,這種反差,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挺黑色幽默的。

【回复】宏大是要靠微小来襯托的,谁说中国人一直追求大,先秦到现在从来没有一昧追求大过,而且也强调“大”是见微见出来的,永远都有更大和更小,小大之辩而已。讲空话那当然是要追求大,因为细节没有,只有一具空壳,见微不就露馅了吗?
【回复】在否定自我的前提下聊宏大叙事,的确挺讽刺的。
zombie今天也爱学习:
不应该提倡少看日本文学吧,而是应该提倡多看各国文学[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聪明的他大概知道"日本"二字是迎合某些人某些情绪的流量密码
【回复】回复 @纱依的刀子 :结果巧的是爱读书的人与那群极端群体完全不重合,令他大失所望
张伊布:
日本文学,尤其是战后的日本文学的确相较而言更加关注自身,或者说是关注自我的存在方式,这也是为何中学生容易被日本文学所吸引,因为这同中学生首次开始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一意识的觉醒恰好相合。日本文学教会我的,是“我”应该如何存在,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如何看待我和他者的关联,必要时甚至可以从自我中抽离出去审视自我。中学生在面对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个话题时,也许正需要这样的文学来帮助他们捋清思路。 比如芥川龙之介以刻画人性之恶闻名,但事实上其作品中更多可见的是他对自我的探寻和对接纳自我的尝试;川端康成作品的日式美学其他回答也略有提及,日式美学的根源可以往前追溯到《源氏物语》中的“物哀”「もののあはれ」这一概念,这里就不细说。三岛由纪夫作品中的三大要素是“海、夏、死”,他则有通过告白来塑造自我的倾向;而另一位诺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则是在创作初期受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逃避暧昧寻求“确定”的存在方式的诉求贯穿其作品之中。另一位我个人比较喜欢但可能国内不如上述几位知名度高的作家叫安部公房,同样受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对于自我的存在与他者的关系这一话题的探讨尤为明显,与大江不同的是安部公房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更加浓厚。

【回复】日本文学的风格也是复杂多变的。林少华作为日本文学领域声名在外的人,不该强化这种偏见。如果我是他,我可能会考虑介绍日本文学中那些带有温情的、带有亮色的作品,去让大众了解更丰富的日本文学。
【回复】林是读过三岛的,三岛的书中就有非常明显的二元对立统一结构——美与丑,生命与死亡,圣洁与亵渎,罪孽和救赎等等等等。但他还能说出艺术就是真善美。不仅如此你说的这些现代派作家他是一句都不提。
【回复】回复 @博尔赫斯7号 :关键问题在于,林作为一名日本文学研究者并没有展示日本文学的全貌以及相应的历史语境,普通人看了会产生误解,文学爱好者看了感觉有失偏颇——学生确实不应该少看,然后呢?普通观众留下“日本文学普遍阴暗小气”的印象后便不会再去了解日本文学。 这个引导性论调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起作用——年轻人要少看俄国文学,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太阴暗;年轻人要少看拉美文学,因为略撒和马尔克斯的书有太多历史的残酷;年轻人要少看中国文学,因为红楼梦过于矫情……这不是很荒谬吗?干嘛把锅甩到书上呢?看了本人间失格就自视清高不是自己的原因吗?他林少华可以这样建议,我同样可以这么批评,老逼登别把年轻人当软柿子,不激进我还当个屁的年轻人。
风中花屑:
他被骂只不过是因为他有一定影响力罢了,一个普通读者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up和林一样,预设了听众的阅读能力,只不过林预设读者辨别力低下阅读量少,而up预设读者有和自己一样的判断力。 这个问题如果面向两个人,A是文学专业本科生,B是高二在读学生,刚刚对文学感兴趣。我或许会给他们完全相反的建议。“人很难因为读了一本烂书就变成恶人”,这句话是否公允,在我眼中是有待商榷的,特别是如果这个人读书很少,或者处境艰难,一本煽动性强的书能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回复】客观的,不过有的人对林少华的不满可是一直以来有的。这波开团刚好输出一下而已
【回复】回复 @泡夫Pauff :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我理解&尊重。我的判断当然来自于我的经历以及所见所感,篇幅所限没法展开说(也不需要展开)。①我认为书具有一切文化产品都具有的特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需求而已。②如果你不相信人是会被煽动的,那我只能说你说得对。
【回复】首先翻译是对文学的再创作,译者如果精神向上,译本也会被精神向上,很多人学会日语之后去看原著,通常都会感到失望,这点在日本文学上尤为明显,因为我的教授就是译者。其次,日本乡土文学就是有自我封闭性的,这点和日本国民性有关,有日语条件可以去研究一下近世的村方文书,可以快速了解近世日本村社会百姓的心理特点。回过头来,对于阅读日本文学,个人觉得要分清历史年代,分清作者文化背景进行选择,切勿盲目认为译本中的精神面貌就是原著要表达的精神意向。
tuuuugou:
亲身的经历。 由于工作原因,会有文案相关的外包,会接触不少日本的写手,也有很多国内的。 总结来看,很多日本作者,真的时很擅长在人物之间的细腻情绪,对话,打哈哈,调侃这些细节上发力,同样是两人的对话,日本写手能津津有味的写上二三十个来回,阅读体验还不赖;中国写手则擅长在事物的前因后果上进行写作,让人对整个过程,更能够接受,当然人物对白的质量也不差。 但是如果让日本写手或作家去设计因果,什么形成矛盾,这个矛盾背后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普遍差强人意。如果在更大的格局和尺度上去合理的构建一连串的矛盾,尤其在以规模较大的人群为主体进行创建,如两个企业,战争双方,国家与国家,就更难了。 相对而言,中国,尤其是年纪略大的中国写手在这方面就好很多,精挑细选的情况下还是能够给出让人信服的冲突依据,以及这些原因背后的客观的,时空和社会逻辑。至少感觉上中国写手在世界和社会的构建能力上,平均实力要优于日本。 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们从小受到社会学的教育都更体系化和结构化,思考方式也很遵循因果和统筹的合理性。并且我们不太能接受,创作者在处理较大规模的矛盾冲突中,冲突源头的主要部分过分依赖偶然的因素,即便再艺术。就像战争的原因真的不能是因为走丢了几个士兵这么简单,同样停战的原因也很难只因为一个总统被刺杀。 所以,理解下来日本书不是不好,但在一些格局上能力有限,如果他们强上硬写宏大叙事,就会难免尴尬。就像你可以现象,日本去写人性与思考,但你很难想象,他们去描写人类,民族和文明。当然优秀的作品肯定有,只是少,不好碰到,作品的格局确实偏小。 私下说,其实北边的毛子高低是有大国气质的,艺术和文学作品,普遍在线。

【回复】回复 @张伊布 : 大江大河,山海情,这种东西,日本是真的搞不来,不是能力不足,是没有那种历练的环境和基础的认知体系。
【回复】你这个逻辑和论述的说服力就比林强多了
蒸汽的快车:
他那个视频纯粹是在迎合反日情绪,吃流量罢了

【回复】回复 @zedmid :二极管?反中![辣眼睛]
【回复】回复 @zedmid :日本网民那边应该还好吧
【回复】回复 @纱依的刀子 : 日本网民网暴日本人还少吗,有时候我都觉得,日本人跟日本名人可能是两种生物。
伏见よよ:
up从读书层面上反驳可能会导致评论区一锅乱炖,我觉得林的发言属于对了一半的理论。 林说少读日本文学,不如说 不要只读日本文学 ,只读日本文学会异化我们的积极心境与情感,但少读日本文学也同样抹杀了我们取之精华,弃其糟粕的可能性。

【回复】日本文学的风格也是复杂多变的。林少华作为日本文学领域声名在外的人,不该强化这种偏见。如果我是他,我可能会考虑介绍日本文学中那些带有温情的、带有亮色的作品,去让大众了解更丰富的日本文学。
【回复】回复 @李在赣神魔-_-_ :物哀的确是日本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物哀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是“哀”的,这是翻译的问题。物哀的意思更接近于物“感”,是感动、感慨、感触,而不只是哀伤。我有一期视频专门讲过这个概念,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回复】回复 @张伊布 : 不错,这种身份就意味着你话语的影响力
死宅死的没救了:
还是那句话,我们的负能量,负情绪,灵魂的黑暗面,兽性都是存在的,不是只有某个种族或者民族才存在,你不能把目光移开然后就当作这些不存在

【回复】即使初火旺盛的火之时代,黑暗灵魂也从未消失
【回复】那视而不见就是最好了?这不是深渊,这是盛着强酸的厚铁桶,你不能因为桶壁够厚就无视掉,到时候桶壁被蚀穿第一个受伤害的就是自己
【回复】但是整天看这些东西除了让自己更加容易陷入其中,凝视深渊然后被深渊污染
停止猜笨谜:
林少华,村上春树文学知名二创同人写手。

读书 文学 日语 知识 日本 太宰治 人文历史 2024读书日 林少华 423读书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