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莲花落和脱口赞 听听老梁的嘴皮子

作者: 架海金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5-14 19:39:53 浏览:80504 次

老梁:莲花落和脱口赞 听听老梁的嘴皮子

夏夜晚风微凉:
老梁是我唯一见过一个能达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艺人,郭德光都不行

鹊刀门传奇:
老梁除了博闻强识以外,在普通讲话过程中也是口若悬河,几乎没有停顿 组织语言的过程,而且没有废话。一般人是根本做不到的。

【回复】也是象棋高手,东北虎是他师傅[笑哭]
【回复】回复 @西大山翻斗车队王大锤 :有人学问比他还大 说话就没这么好听
【回复】回复 @徐静063 :是老东北虎王嘉良特大的学生,进专业队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干别的去了,不然就他这智商这想象力,拿个全国冠军也不是没可能的。
小路英语帮:
虽说造神,个人崇拜不可取。但是老梁的口才,肚中墨水,情商,这么多年过去了,对很多很多“高手”或多或少都祛魅了,但对老梁,还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回复】真的是太强了,而且不让人讨厌,没有嘚瑟说教的意味,比张口列为记住了的强多了
【回复】这嘴真溜,听着还舒服。不过崇拜就没必要了,听着舒服就足够了,
【回复】很多人其实是追星族的心态
抬头望见北斗星--:
难以置信,口若悬河信手拈来不带卡顿一镜到底,真是天花板的存在,我想问,还有谁?

【回复】人家说评书的,说闲白属于是基本功了,再说一位高手,四川的李伯清,能连着说一两个小时闲白
【回复】回复 @东哥大讲堂 :徐静雨算什么东西
【回复】回复 @sensenone :对的,并且李伯清的闲白基本上几句就把你逗笑一次。因为他用的四川话,说的也是云贵川渝才懂的梗,所以受众面太窄了,但是丝毫不影响西南民众对他的喜爱,他就是云贵川渝最大的腕[脱单doge]
Mars-Leo马尔斯雷:
名嘴见过千千万万,但是像老梁这种对着直播镜头,不带停顿的输出,真的强。从头到尾一口气。不信大家可以试一下,对着直播镜头或者公众面前,找你熟悉的话题,哪怕提前背过稿子,都很难做到。只能说这就是天赋

【回复】回复 @撑着油纸3 :做电视时间长的人多着,面对手机直播镜头做到老梁这般,不多。
【回复】老梁做了十几年的电视节目轻车熟路了
【回复】做了几十年电视节目主持人这点基本功都没做什么主持人,何况人家他以前学过评书
你好今天-12:
这比李诞那脱口秀强多少倍。。那个除了尴尬就是嘎笑而且剧本台词都提前编好的,这可都是临场发挥,知识阅历储备不够是真不行

【回复】回复 @忌辛辣益白饭 :有必要,很特摸有必要,往死里踩
【回复】他俩本身就不一样,老梁这是真正的脱口秀,talk show,李诞的那应该叫单口喜剧就是有剧本的(类似单口相声),国内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
【回复】老梁这啥发挥呀,就是随便聊聊而已,见过他的所有人都知道老梁节目上还是现实里说话都这水平
庄之蝶123:
个人观点、于谦郭德纲,撒贝宁,罗永浩,窦文涛,张雪峰,马未都等等一众舌灿莲花的人物和老梁比,老梁任然是天花板的存在,绝了[支持]

【回复】回复 @发个评论真麻烦啊 :老梁强在涉猎面广,记忆力强,他的可表演的东西积累很多
【回复】你说的这些我都佩服 最佩服的是梁老师 其次是张雪峰 张雪峰口条没有这么溜 但是逻辑很清晰
【回复】东北人个个嘴皮子溜,随便一个人拉出来都可演小品
画语之间:
如果这么多人围着我我早社死了,老梁是观众越多发挥越好[吃瓜]

蔡小侠:
听了老梁十几年一直样子没咋变化啊[doge]

【回复】老梁以前三十的时候找一个球友做采访[doge]球友管他叫老梁,老梁管人家叫小刘,小刘五十多[doge]
【回复】老梁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叫老梁了[笑哭],你看他年轻那会跟现在基本没变化
【回复】年轻的时候扮相老一点,到年纪大了也就差不多了[doge]
泠然御风:
老梁这简直就是一段单口相声[支持][支持] 。

儀嚄齃韌颦丶:
老梁说的这些我全会背,我还专门有个本子记这些顺口溜,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第七号面壁者:
刘国华别抢镜行不行?老梁说得好好的,你在后面比划什么?

【回复】人家也没有怎么样,能少点戾气吗
孟德孟德verygood:
卖东西那段小时候见过,以前卖东西还带卖艺,现在就简单了,“家人们,上链接”。

【回复】上链接还算好的,过分的还要骂你不努力,嫌人家买的贵。
宝相庄:
说话根本不用停顿,很少嗯嗯啊啊的, 各种知识信手拈来,也不用额外花时间组织语言, 而且还是直播,真牛哇[笑哭]

【回复】回复 @以绝望挥剑_ :别骂了,别骂了[大哭][大哭]
【回复】比起现在满世界的 然后,,,然后,,,然后 听起来舒服多了
灋自然:
确实当年星光大道听张帝就感觉每次最后压的都一样,编的调也一样

【回复】汉字传统教学中,发音韵母相同的字归为一韵,看韵母可以归韵,有平上去入四部分,从隋到清,慢慢从两百多韵合并为一百零六部。 十三辙这个属于个别行业把常见常用的典故字眼归纳总结形成的口授韵调规则,把十三辙代表字放到韵书去查就能找到所属韵部,如一七(i),入声四质韵;灰堆(ui),平声十灰韵。 韵书规定官话发音的标准,相当于识读字典,古代也没人去背诵,记住几个常见常用的,遇上不认识不知道的去查韵书就行。 口头艺人吃饭离不开文字和音调,所以就把一部分发音相近相似的常用字合并韵部,并进行记诵,相当于背诵音调字典,现代社会韵书都用的少了,也只有少数行职业用十三辙了。
【回复】另外说一下为什么这类调子听多了总会觉得雷同,因为其采用的就是一些基础韵字,说来倒去就是一些常见字眼,这也导致这类调子想要玩出新花样比较难。韵书不单单规定了韵,还有平仄;两个规则结合才能比较好的发挥汉字汉语的魅力,古代这种艺术形式叫做诗歌。
【回复】回复 @变态有所好转 :雷同是雷同,张帝是真一样,不是错觉

人文 社会 历史 文化 相声 艺术 小品 国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