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为什么窗帘是蓝色的

作者: 老宋不发疯分类: 校园学习 发布时间: 2024-05-16 22:24:12 浏览:802421 次

阅读理解:为什么窗帘是蓝色的

西风岂忍凋碧树:
比如……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希望白色代表纯洁,黄色发给我

【回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回复 @向上的Tim :你不许要[doge]
白潾:
改改题目就完事了,写【出题老师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大家都开心,标准答案就是出题老师标准化的答案(ಡωಡ)

【回复】明码标价,爱考不考,你不按我想的答有的是人这么答,良币驱逐劣币,长久规划,社会将来也会实现规则化标准化,逐渐向平稳性统一性看齐,积极施行“三不”条例——不迟疑,不忧虑,不反对,多好啊[doge]
【回复】回复 @不会取名啊-__- :所以我当年按你的答了,现在我不想让我孩子按你的答,我拒绝生孩子,你TM失业去吧[吃瓜]
【回复】我是很同意这样的观点的,当然也可以说的再委婉一点,比如“公认观点认为作者的意图”或者“读者能从中体会到的意图”。 最讨厌无端揣测作者想法还强加在作者身上的题目了
hanyunnnn:
还有谁记得那个“鱼的眼睛发出了诡异的光”

【回复】人肉到原作者,人家表示感觉结尾缺了点,就加上去了
【回复】回复 @阿伟啊啊啊yyds :巩高峰:“我本来是搞笑的,谁知道有这么一出啊。
【回复】那个东西我第一次读我是真没读懂居然能没吃到鱼,我以为是就鱼头蹦跶出来了,但是他要是直接说整条鱼都在外面其实还是挺能理解的。
LeeBouncing:
以前考试,节选了一个韩寒的文章。问,为什么很多前文出现的人物,后文没有交代了? 标准答案:表现作者哀叹生命虚无,世事难料,各种各样 韩寒:写着写着写忘了有这个人了

【回复】我想起了之前看到有一个网友说的,他做一个阅读,和美食相关,然后节选了原文其中一个美食的片段,问为什么作者在那么多美食中偏偏只写了这种,然后网友看过原文绷不住了,人家作者写了一整个菜谱出题人就选一道问为什么作者偏偏只写这一道菜[笑哭]
【回复】回复 @E使者 :[doge]先问是不是,再问有没有
【回复】这不就恰恰体现了生命虚无吗?从某种意义上,当一个人忘记某个人,某个人对于他来讲就死了(无意义)。
moommomoon:
虽然但是,封面作家虽然有一定建议权,但主要还是设计师的想法[笑哭]腰封那里就是不能放太多图,倒悬的水壶这个设计语言很明显是一种颠倒+危险感,即使做阅读理解,正确答案是1.避开腰封(实用角度),2.危险感颠覆感,这两个就能拿满分5分里的4分了,如果再扩充说3.年代感的日常物品的颠倒代表荒诞现实之类的,就能拿5分,但这个答案也是接近真实情况的,并不是说答案只有1,是都要答出来的,阅读理解已经进化了,不是以前那种死套路了,一般会有好多种答案选项,能答对其中的几个,按理解能力的深浅+总结表达能力给分的[笑哭]后面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但前面的引子是刻板印象拉

【回复】其实现在有的腰封会设计和封面一个图案,这样既不会挡封面的图也会感觉更加有一体性
【回复】回复 @吉他HERO_Mai :是的,有很多考虑腰封的巧思,设计一个封面要考虑很多方面,这是实用角度。余华这么讲只说了大家都认的实用角度,就不会抢了设计师的想法,也比较幽默,但不是只有这一个设计考量,拿这个当引子有点意林的味道了[笑哭]
【回复】回复 @苑湛清 :我只是举例一下三个点,现在阅读理解题有很多个点,比如七八个点,考生写了其中两三点就可以满分了,很少有考生能超出出题人给的答案范围,在高考阅卷时,老师觉得超出答案范围了但言之有理是会上报的(但那种只有一两个点的,除了基础客观题,比如什么手法这种,就是卷子出得太死了)
winter旬冬:
我到现在都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给我们说了个故事: 主角在给狮子剪头发的时候剪出了一个坑,为了不被狮子吃掉就去找鳄鱼拿鳄鱼的眼泪,用笑话让鳄鱼笑出眼泪,最后把眼泪给狮子让他头发又长长了 老师问我们主角再一次给狮子剪头发会发生什么,我当时手举得很高,老师就喊我答了,我想说的是主角又一次把头发剪多了,但是这次没去找鳄鱼,而是设计了一个新的发型,结果我刚把“又把头发剪多了”这句话说出来,老师就打断说:“不对,应该是主角不会再犯一次错,这次把头发剪好了,同学们说对不对啊?”然后其他同学一起说“对” 从那之后我就再也不喜欢举手,也不喜欢阅读理解了,甚至连语文本身都不怎么喜欢了,包括之后写作文,初中前都是要求按照阅读理解那种格式写记叙文,但我更喜欢写散文,所以更讨厌语文了

【回复】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来了个语文老师上公开课很多老师都去了,还录着相。课上的是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当时老师问问题,随机点人起来答,问的是关于感官问题,有一个问的是“听见什么”但我没思考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实在想不出几盆阳台上的花能让我听见什么。最怕的事情发生了,老师走到我身边点我起来回答,我只好紧张的站起来硬着头皮回答了一句“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全场哄堂大笑。 这个问题如果问现在的我,我也是答不出的。我觉得有时候不是题目的刁钻,而是掌握“正确答案”的人或讥笑或否定了想象,没有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从而扼杀了这种超出答案角度的思考能力
【回复】语文阅读理解可以说是当代八股了
【回复】回复 @bili_46587980 :人八股文还没标准答案呢[辣眼睛],只要你写的好,考官看上了就过
无心散卓笔:
很多作者都是开玩笑的,比如余华,能写出很多好的深刻的作品,他怎么可能思想浅显呢?采访时诙谐的回答,让很多人觉得余华和自己一个水平,真的大可不必。

【回复】不是,是作者在写东西的时候并不会怀着自己的情感来写,但写出来的文字在默默中就流露出了这种情感,但是他可能并不是有意流露而觉得自己只是叙述事物。这就是像是语法题,我们在学习之前根本就不晓得什么叫主谓宾,但是我们也不会把句子说的让人听不懂。
【回复】余华不可能时时刻刻,生活中的每个动作每个决定都有什么狗屁意义。
【回复】回复 @无心散卓笔 :封面又不是余华设计的,不同版本封面都不一样,你还要作者一个个设计?
POLAMY:
作品结束了,那就已经和作家失去了联系。作家变成了第一位读者。任何以作家视角进行的询问都是耍流氓

【回复】我觉得这么说不对,因为对于作家来说这可能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对于别人或者说他觉得的自然并不是真的自然,就像县委大院电视剧里展现的,对于熟悉的人,领导说了说一句关起门来说的话,大家都会自然的收起笔,可对于普通人来讲这是需要学习才会有这个自然的动作。同样对于作家来讲,环境描写与他情感的描写是一种很自然的表达
【回复】极端的解读作者已死的概念
【回复】回复 @2537小轩 :一种文学理论而已
有人夜里开车看海--:
所以说文学离开语文才美[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任何东西离开应试教育都会美,哪怕是理科工科,你出于自愿去学习去感受,比被逼着你一定要拿分一定要做对一定要高分得奖来的快乐舒服多了
【回复】所有文学都要离开应试教育才有美
【回复】考试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单调乏味和困难重重。就像考驾照,明明很多人喜欢开车,但考驾照同样是一件紧张忧愁的事。
有才和繁星:
阅读理解:为什么小香猪是迷人的[星星眼]

【回复】啊啊啊啊啊我还做过这道题,当时在心里默默说:“我又不是作者我怎么知道[笑哭]”然后还是老老实实地答了
【回复】回复 @南炎子 :一分钟就来当杠精呵呵
【回复】香,脆,酥,咬下去满口生香
Lucassio_Fitz:
真希望以后的环境能允许 出题人都能达到up的境界 我们需要更多像up一样 鼓励审美体验培养的导师[打call]

【回复】你以为他们不知道?但是如果没有统一的答案,那你怎么知道是对是错,不是所有的考官都是一个层次,a认为好b认为可能就不好,所以统一标准还是更重要的
【回复】你要不去看看出题人是哪些吧,不会真觉得她们不如up吧[哈欠]
【回复】可惜啊,环境只需要机器不要人啊[热]
空虚的子虚:
我倒是这么认为的,现在语文阅读的目的不是激发读者,而是试图去培养作者。它在试图教我们,我们作为一个作者我们可以怎么写我们的想法,同时为了避免我们选择最简单的方法于是使用了这样的方法绕了一圈。 但在后续的发展中,这个最初的设计目的被忽视了,变成了以出题人为中心的。这就变成了经典的骆驼粪洗车问题。

【回复】回复 @迪克牛仔子 :语文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思考,理解啊!现在的语文教材其实就是在讲一些历史,生活,社会的体验,只是现在的考试制度和语文学习有些冲突。但是现在慢慢的也有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出现在试卷中,
墟之律者:
题目:我家门口两棵树……。问!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直接写两棵枣树? 标准答案:这样代表了……突出了……表现了作者……。 实际答案:鲁迅投稿是按字数收费,这样能凑字数多赚几分钱!

【回复】这东西都是看自己当时的心情的(作者写时候的心情,你读时候的心情),作者写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你读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就不一定了。举个例子:你看见了桃花盛开,许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或者是“卧艹,好甜美的漂亮!”这就是看见时你的心情的不同而导致的,文章也是。还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如果是读的时候想到了可爱的女友,那么或许心绪就是欣喜的,认为是可爱女友❥(ゝω・✿ฺ)再和你在桃花林捉迷藏。但是如果想到的是可爱前女友(˃ ⌑ ˂ഃ ),那么你看见这句诗就有可能是落寞。
【回复】你说的是作者看到客观的景物,有感而发所写,然而你举的例子却是作者写的文字让读者产生了什么感觉,而且你的说法也有误,为了稿费凑字数的说法你是从哪看的,这句话出自散文诗《野草》中的秋夜 ,而《秋夜》最初发表于 1924 年 12月 1日《语丝》第三期 ,是《野草》的第一篇 。是五四运动落潮时候写的,鲁迅一开始就没想写作,他工资是教育局发的,钱玄同找他写文章时他还在寂寞地抄古碑装作丧志,并且鲁迅真要凑字数他写散文诗干啥,你啥时候见过写诗凑字数的?[doge][给心心][给心心]
【回复】其实是可以感到鲁迅的心情的
咩咩maniac:
小香猪老师说得好好[打call] 我本来以为这个视频要抨击应试教育,但是结尾也没有责怪应试教育的标准化,而是鼓励我们自己去探索去感受。 我是觉得那些阅读题是挺合理的,毕竟大部分意象和手法就是有它普适的对应答案——虽然我们揣测的是出题人的想法,但是我们和出题人都同样用着大众的思维。这样的阅读是一种锻炼,我们会在这种标准模式的锻炼中提升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固然有那种天生就有很高审美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天才,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应试教育是最简单也最好的培养审美的方法。当然,更广阔更独特的审美,还是要靠教育者和个人去鼓励和体会了。

【回复】没有抨击吗?说几句看似客观的话就是没有抨击吗?还是不能太好骗哦
Acielhou:
我认同弹幕里那句“不学语文才发现语言的魅力”!我本人是汉语言文学的,毕业了才开始大量阅读名著,而且都是自发性阅读,这几年读的书学到的东西,比过去都多!

【回复】可是语文教育是敲门砖,否则哪怕你以后有了灵感触发的时刻或者思想通透的瞬间,你都很难表达出来
【回复】说句实话,没有语文大部分人根本就发现不了文学的魅力
【回复】回复 @萝莉赛高百合赛高 :语文是教我们学习的,不是教我们魅力的,没有地基就想手搓摩天大厦,不理解不理解
小木木sq:
记得有一篇阅读,问外婆为什么叫作者为汉子。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作者叫牛汉

【回复】所以这不就是答案吗,作者姓牛名汉,汉子是外婆对作者的爱称,并且汉子也是北方一些地方对男人的称呼,外婆作为长者叫后辈汉子也包含着一些期许,同时也显得老幼之间活泼有趣[doge]
【回复】回复 @博文好学 :课代表是吧[笑哭]
方源别回头我是白凝冰:
记得有一个阅读是稻草人是什么,给的参考答案是稻草人是作者的父亲,作者直接破防了在微博上骂,你全家都是稻草人[喜极而泣]

江沁祺:
就应该取消阅读理解 多一点古诗词鉴赏 毕竟古代诗歌的意象还是比较统一的 阅读理解就给我全改成选择题

【回复】……你对古诗文的理解变成了另一种极端。
【回复】唐诗宋词是当时的考试 所以那个时代繁盛 考试古代的考试 干脆弄八股文最标准化

小说 窗帘为什么是蓝色的 阅读理解 阅读 许三观卖血记 语文考试 读者 余华 主观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