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140+】关于阅读理解, 抛去花里胡哨的技巧后,我想告诉你的一切。(做题篇)

作者: 229的学习日记分类: 校园学习 发布时间: 2022-01-25 22:22:49 浏览:31060 次

【高考英语140+】关于阅读理解, 抛去花里胡哨的技巧后,我想告诉你的一切。(做题篇)

night-owl拒绝拖延:
阅读理解 1.先看题目(勾画重点关键词-进入阅读状态) 2.直接看首段(题目和文章顺序匹配) 3.培养定位能力(首尾段最重要,其次中间段) 4.排除法 5.代入作者本身,作者说了算 6.不要改答案,写了就不要改 7.一定把所有选项看完再选 (进阶)8.边看文章边想画面

【回复】确实不能改答案,英语还是要相信第一直觉!
【回复】定位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切换阅读速度
涟心丶:
关于做阅读的时候先看段首段尾/首尾句,想在这里想做个补充。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文章的作者其实相当“奸诈”,他们并不喜欢开门见山的谈问题。他们喜欢拿一个东西,一种现象,来引出自己真正要讲的主题,或者通过批评别人的观点来引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就会出现有的文章可能第一段根本就没有讲作者的观点,可能只是讲了一个与主题相关的事物,而在第二段除了对前文内容做个评论或总结,而后才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样,对于同一段内容也可能出现这一现象。而这种现场的“重灾区”可能大量出现在一些关于科政治,经济类等比较复杂的文章中。所以,有时候出题人可能会出于“好心”的问你:文章中第一段,或者某一段的某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 是为了引出相反的观点? 承上启下之类的。 这也就告诉我们其实做阅读理解,一定要训练自己摸清文章中若干元素(句子与句子/段与段)的内在逻辑。其实有很多文章讲的内容是很专业的,即使翻译成汉语没有相关知识想要读懂也是极为困难的。所以出题人真正想让你读懂的,其实很多是逻辑问题。 最后就是强调概括能力,和转述的能力,很多难题其实就是这两者相结合。

【回复】回复 @FDK_ISI :这个和你美国大学生入学考试或者研究生入学考试那种逻辑题是不一样的。比如,让你区别文章中的main idea 和 supporting details. 还有cause and effect, 谁是因,谁是果(有时候文章中不会直接给你表示因果的词,你要读出来),以及两者的对比(出题陷阱一般就是把涉及对比两者中的一个给换掉)... 这就要求你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他们各自都在文章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回复】回复 @拉黑我的是我儿 :好家伙,庆幸自己毕业早[笑哭] 不然真的新高考越来越难...
【回复】回复 @涟心丶 :sounds a bit interesting()
Royao-:
细读的话害怕答不完卷,不细读还答不对,平时练习没耐心,单词背了总忘,错题不知道怎么处理,处理了好像没什么效果,不处理感觉自己白做题了[辣眼睛]

【回复】回复 @Sup229 :新高考真的越来越来不及了 就二十分钟左右写读后续写和作文
【回复】回复 @四季柚绿三重奏 :[笑哭]我也是二三十分钟写读后续写[酸了]身边的学霸霸们至少是五十几分钟[酸了]俺是江苏的,平时各种大市考试都好难,我迷茫了[酸了]高考会简单点吗
【回复】回复 @四季柚绿三重奏 :我写作文差 就留一个小时给作文[笑哭]
FDK_ISI:
如果想让英语成为自己的第二语言,那么第8点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像rubble,apple,banana这样具象化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图片来进行记忆。但是,对于像reincarnation,simultaneously,adversity这种抽象化的事物,我还不知道有什么可行的方法(但我还是记住了bushi)。 对于up说的词汇量,最好解决办法是Read as much as possible

【回复】absolutely right bro 对于抽象的事物在我的认知里其实是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是类似一种模糊的画面 比如中文中的 我干脆就出去玩的“干脆” 它是很难具象化的 但是你听多了 而且有人给你演示过这种“干脆”的感觉 你就有种对抽象认知的模糊画面了 这种画面就可以让我们在见到的时候听到的时候直接理解它的意思
【回复】回复 @Sup229 :可能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将这个表达出来
【回复】Definitely 我每次说就感觉那个重音就在和我说是肯定的意思
是鱼儿啦:
高考3500背了很多遍,四级背完了一半多,阅读看得懂却做不对。。。英语上次有133这次只有108.5 上次错两个阅读,这次七个,难度差不多 , 阅读正确率真的很奇怪

【回复】回复 @四喜就像你旋转木马 :我们老师把课本上所有的单词整理下来,从高一下就开始背这份单词表,高二上学期基本背完,我开始用手机背四级,背的差不多后,高三开始刷3500基本全认识,很熟悉[脸红][脸红][脸红]
【回复】我曾经也有一段这样的时间 抓主旨真的有奇效
【回复】请问你是直接背3500词吗?我一直在纠结是应该把选修不修英语课本背完再背3500此还是直接背3500词
痴情的生物小白:
英语技巧; (1)阅读: 主旨题(虚拟的)、细节题(找得到的) 先看题目(勾画)(一个是勾出关键词another one 帮你集中注意力)勾画哇后给题目归类(主旨题还是细节题) 先看首段尾端了解大意(最重要) 题目和文章顺序一定是相同的。 中间段优先收尾句(了解大意)(再看看是不是细节有关的,如果不是就跳过)(如果看到关键词,或者疑似的,放慢速度看)(适应速度的切换,不是每一句都要看) 定位词:人名地名机构名等。 排除法是最先的方法。 在题目里面作者说啥是啥。 不确定的选项就圈个圈,先放着,以免出现阅读疲劳(如果你继续看这篇的话) 不要过于自信,所有答案都要看。 进阶:看英文对应画面。

【回复】回复 @DAISHUILING :嘻嘻*^_^*
汐沐dolce: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一定一定不要用英汉词典。最好用英英词典一个个查过去。英汉词典对词意伤害实在太大了。而且多个词语对应一个单词的后果是,往往记得住少部分汉语对应。以偏概全,形成错误局限的理解,难以延伸出延伸意。一旦这个理解错误就极难改正。因为会下意识的把它和某个汉语词语对应[tv_思考]

【回复】没有用过英英词典,我想问一下用的感受如何?英英词典他给你解释的是这个词的本意也有延伸出来的,对吧
伊织诸:
抛出一个论题,我一直觉得学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翻译为母语直接理解或转换成图像,画面,正好就是up讲的最优解,所以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在背单词时不背那个词对应的中文而是去联想那个词对应的物件,画面是不是能够提高效率,更达到更高的学习境界[思考]

【回复】definitely 理解的时候插入翻译过程其实是低效学习和错误学习的开始[狗子]
【回复】回复 @Sup229 :原来是这样
薏筱:
果然不管什么语言单词都是基础,可我不管是日语还是英语,都只喜欢学语法[tv_抓狂]

【回复】哈哈哈那你跟好多人完全相反了 其实语法和单词有一个共同点呀 就是都是放在句子里解决最高效 其实你可以在学语法的同时用句子去记单词[狗子]
【回复】回复 @是九夜子啦 :一起加油补齐短板[热词系列_好耶]
【回复】回复 @Sup229 :好~主意,我有努力往这方面靠拢,在句子里记单词虽然记不住很多,但是能理解得很深刻,记住的时间也久[热词系列_妙啊]
Wennn佳:
up完形应该怎么提高,通过什么方法训练呢

胃不好狂炫茯苓膏:
如果我们在不同时空做一个固定好的动作,客观却可以理解成不同的意思,而这个固定好的一系列发生到结束的动作,类似于书面上称之为词组,所以词组有那么多意思。上述我个人理解[原神_欸嘿]

【回复】这里客观其实是别人的看法,也算是我理解的别人的主观😂看来得好好学学语文了
不要不糕兴:
高三党表示视频出的太及时了!!俺太爱229了呜呜呜[保卫萝卜_笔芯]

【回复】哈哈哈对你有帮助就好[哈哈]
卍学习者:
阅读理解 最大的技巧——词汇量 看懂的关键——主旨 题型的分类——细节题、主旨题 (违背主旨的选项一定错) 1.做题一定先看题目 1.1阅读>理解 1.2做题训练的是看题目找答案的能力 1.3阅读理解的核心——定位+扫描 1.4勾勾画画(有利于进入阅读状态、理解题意)记得标题型 2.直接看首段 3.题文同序 3.1首尾段认真全看,中间段优先看首尾句 3.2习惯速度的切换 3.3扫描分析,快速定位 3.4定位词 4.排除法优先 5.作者说了算 6.选了就不要改,不确定就不要选 7.一定看完所有选项 8.(进阶)看到文字直接想到画面(并非翻译)

路边一朵奇葩:
我的顺序有一些不一样欸,看完题目再读文章容易读着读着忘记题目的要求,回看题目效率太低,所以一般先看首段,对文章大致内容掌握之后去看题目更能把握题目与文章的关系且预判答案可能出现的位置;还有一个个人感觉很重要的点是每个选项不管对不对一定要都看一眼,不然容易漏掉更加合适的选项

【回复】I got ur point there 但是我们做题的时候实际上是以题目为导向去看文章的 也就是其实我们不是看完题目就把题目放下面直接开始看文章了 而是边看题目边看文章 边看文章边看题目这样的状态 所以我认为还是最先看题目是最高效的[哈哈] 还有你下面说的那点 你没有认真看视频噢[保卫萝卜_哭哭]
【回复】回复 @路边一朵奇葩 :definitely my honor[狗子]
【回复】回复 @路边一朵奇葩 :所以就是要结合自身啦~[保卫萝卜_哇]
降火老豹:
说了等于没说,我要是词汇量够,直接看懂直接选

知识分享官 学习 高考 大学 英语 高中 学生党 高中英语 高考英语 必剪创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