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出窍!一起看暴打美国鬼子和其仆从军队的53式重机枪!

作者: 军事博物馆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10-10 18:00:00 浏览:221040 次

灵魂出窍!一起看暴打美国鬼子和其仆从军队的53式重机枪!

源-夏汐:
老爷子什么时候可以做一次95的介绍呀,这几天看毒文案看不下去了,做一期让大家真正的了解我们的95吧[大哭][大哭]

【回复】回复 @军事博物馆小助理 :好哎!多谢up,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真的尊敬我们这把共和国的利剑,人民的守护者!
宇宙囚犯611号:
查了一下,53重那块护盾应该是苏联2П装甲钢,这是毛子最常用的轧制高硬度装甲钢板,这种经过热处理的高硬度装甲钢(HHA)比一般均制装甲钢(RHA)抗弹性能好的多。 因为小面积薄板不用像坦克战舰装甲那样还要考虑强度和韧劲,拼命堆硬度即可。普通弹一般都是铅芯和软钢芯,打到上面直接碎了。即使面对二战时期的穿甲弹(一般都是硬化钢芯,极少量钨芯)也能比RHA有更好的防护性。 我保守估计53式重机防盾(高硬度HHA+倾角)等效12mmRHA左右。 作为对比 7.62x54R B32API200米对10mmRHA 穿透率80%,二战其他全威力步枪弹穿甲弹应该差不多。 并且战场上大部分士兵用的依旧是铅芯普通弹,那是基本上贴脸也打不穿。 也就是说无论当年东线德军还是朝鲜战场美军面对向自己开火的SG43,只有三个选择 1:老老实实当缩头乌龟 2:呼叫己方重装备支援 3:头铁顶着枪林弹雨冲到对方火力点200米内用穿甲弹和对方中门对狙。 对了美军还有一个选择,几个人抬着一挺老干妈冲到上甘岭阵地前和志愿军中门对狙。

【回复】看过一期央视军事频道的节目,这块盾从95、81再到85狙,100米根本打不穿
【回复】回复 @宝仔1989 :用的还不是95突 是枪管更长的95班机打的[滑稽]这个小盾真实非常的皮实
【回复】主要是这玩意被7.62×54钢芯弹递进射击连坑都没有,这等效说是12mm但这表现肯定最少15以上甚至更高[笑哭]
岚狐EX:
我记得后来取消这一款还有个原因,就是这轮架上下山的时候不好控

【回复】哈哈,上山拽不动,下山追不上[doge]
【回复】回复 @百变老leng :哈哈哈哈可以想到到志愿军前辈追着这个机枪架子从山上跑到山下[笑哭]
【回复】轮架都有这个毛病,一个是重,一个是没弄好角度就容易把枪管杵进地里,还有就是两个轮子速度过快容易侧翻
序列号2057:
纪录片里还有防盾上写着“打倒苏修”的镜头,然后就是突突一梭子,摄影师非常幽默

【回复】回复 @追梦的-兔子 :是的,一扣扳机突突突,然后苏修就被打倒了……军宣的幽默感
闪闪发光大光头:
一听杨老说“美国鬼子”我就有共情,我父亲直到去世一直把美国人叫做“美国鬼子”,他是志愿军。

【回复】回复 @名字不改就不改 :八零后正好一出生就赶上了“中美蜜月期”和“韬光养晦”,我们那时候教室里可都贴着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根思的画像的。 抗美援朝对新中国的意义重大,打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我大伯是参加过抗战的国军,后来随部队去了台湾,1990年他回乡探亲,听说我父亲是志愿军,连连说“你们厉害、你们是真的厉害”,在国军的心目中美军是老大哥,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存在,能把美军打得心胆俱裂,当然厉害了。当然,“连美国老大哥都打不过”,也许心里也平衡点(我也不敢问他)?[笑哭]
【回复】我姥爷也做过志愿军,他管联合国军叫白鬼子[喜极而泣]
【回复】回复 @闪闪发光大光头 :我们八零后还是看上甘岭、英雄儿女长大的,随着近几年媒体的宣传,现在的孩子也会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先辈的艰辛,英雄的血汗不会白流[支持]
辣酱臭豆腐:
这个时期的苏式武器,特别是机枪都非常喜欢用鱼鳃式闭锁。SG43,DP和德什卡都是如此,甚至战后的RPD也是这个结构。

【回复】因为这里面几个机枪几乎都是捷格加廖夫的作品,唯一不是他设计的sg43,其设计师郭留诺夫在设计时还得到过捷格加廖夫不少的帮助,而众所周知,捷哥对鱼鳃板闭锁是真爱[doge]
【回复】回复 @柳兴和 :我们现在的重机枪是枪机回旋闭锁,鱼鳃板闭锁这种落后的结构早就被淘汰了
落樱飘散:
我对53重机那个护盾更感兴趣,那点厚度却能近距离抗住54R钢芯弹,连个坑都没有。很强了。

【回复】老电影上甘岭,坑道口拦截射击的时候大盘鸡太废人了,射手不停的换,这挺机枪一直在持续不停的输出,根本不用换。
【回复】回复 @资深吃饭能手 :带防护的弹链重机枪,守点无敌
【回复】回复 @资深吃饭能手 :步枪弹基本打不穿这块钢板的,除非是重机枪或者火箭筒
核弹头轰炸233:
今日军械:1953年式7.62mm重机枪 仿制自苏联郭留诺夫1943年式7.62mm重机枪,使用53式步骑枪弹 最早在志愿军部队中使用 特点: 1,外形协...

在知识的海洋溺水:
这个机枪的防盾堪称高达尼姆合金,比站有视频,根本打不穿,还说年代久远都不知道什么材料做的。

【回复】这盾救了无数志愿军战士[笑哭]甚至有点违反“机枪手死亡率高活不下来”的常识[doge]
【回复】回复 @豹豹AAAAAA :重机枪手很安全,没护盾的用轻机枪的机枪手伤亡率就很高了[笑哭]
谢苗-泽连斯基上校:
前苏联SG43机枪是中国53式重机枪的“母体”。这个“母体”不仅经受了二战的考验,也在朝鲜战争中大放光彩。53式重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二次供弹,能实施长点射和短点射。该机枪无论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且高寒、缺氧的中印边境地带,还是在热带雨林的越南山地,都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 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一次,为阻击溃逃印军,重机枪火力发挥了重大作用。敌“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部和第4连,共140余人企图向后方退缩,我边防某部配属的两挺53式重机枪架在距敌1000米距离的有利地形上,形成了绝对的火力优势,使敌动弹不得,为我方迫击炮占领阵地赢得了时间。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死亡的敌人中有30多人是被53式重机枪击中的。 53式的理论射速为600发/分钟,战斗射速为300发/分钟。良好的武器机械性能,再加上强大的射速,使敌人产生心灵的震撼,胆小一点的敌人当听到53式的怒吼时,立马精神紧张。 美中不足的是,53式重机枪采用笨重的轮式枪架,全重40.4千克,不仅士兵不胜重负,在山地作战中更暴露出不利的一面。有时为了在山坡上架枪,不得不由其他战士用肩膀架起一个架轮。

【回复】说实话,sg43,M1919,马克西姆都是一重遮百丑了。[笑哭]7.62通机有重枪架手感确实很好,而且更大的机匣射速能提升更快,但还是跟不上版本趋势了,更准更多都满足射速快压制猛的优点,更轻的话在炮击来袭时撤退更快生存性更好,而且复杂地形通过性和后勤更友好,携带弹药更多等诸多优点,更能玩成战术目标更符合版本潮流。[笑哭]
【回复】@军事博物馆 我记得,小助理有一期提到过郭留诺夫机枪…[doge][滑稽][笑哭]
比吕美JGWB:
我第一次认识这机枪是《兵临城下》里的苏联督战队扫射败退回来的苏军,讲真在好莱坞电影里苏军正面打仗物资武器装备人员素质拉的一批,后面的督战队武器精良杀伤高效,落水的士兵用手枪都能精确射杀[笑哭]

【回复】老生常谈的烂事了,法国导演把一战时法国真事套在苏联身上,甚至导演后来被骂到承认是自己编的。 苏联人又不是弱智,有机枪不拿来掩护进攻,真当NKVD吃干饭的是吧。
【回复】回复 @民心不可欺 :黑又尬黑,又不是真实的,反而把法军揭露了,当代自我介绍。[吃瓜]
【回复】兵临城下有点黑苏的成分
洛克希德-:
南疆:对越自卫反击战 北疆:珍宝岛冲突 海岛:解放一江山岛 高原:对印自卫反击战

天王星机长:
营用机枪,到底是怎么编制的?平时单独在一个机炮连吗,需要的时候分散加强到步兵连里?那为啥不直接就编到步兵连里呢?感觉气冷的中口径机枪也没重到如此地步吧[笑哭]。如果在水网稻田或者森林地带,机动困难,队形分散,这时候前面的连队要支援,岂不是很不方便?

【回复】营属重武器就是这么用的,通常跟工兵后勤单位一起行动,分散到连队会影响行进速度,弹药补充也没办法保证,需要快速穿插时是累赘,防御时又显数量不足,一般防御作战是选定几个火力点部署上去形成交叉火力,进攻作战是加强给几个连队作为伴随火力或者掩护火力,总之,配属营一级作为火力支援单位比较适合的。
【回复】回复 @一拳七伤 :这么一看确实无可奈何,太重了,不是营级编制后勤压力太大了,但是营级都有更好的迫击炮了。[思考]
一只不会蹦的兔子:
53式完美继承了苏式武器的一贯特点----结构简单上手快,傻大笨粗火力猛[脸红][呲牙]

【回复】回复 @想钱钱的宅男 :正版ak比m16更轻便,更灵活,人机功效更好,综合性能更优越,傻的和便宜的只是翻版。
【回复】举个栗子,毛子的AK47跟美国M16比就是傻大黑粗。M16精细到需要至少高中毕业的人学习两个星期才懂怎样维护保养。AK47则是拉个文盲来教,不用三小时就行,因为这玩意随便折腾都能开火,然后就可以把他扔到战场上了。
【回复】回复 @想钱钱的宅男 :但是生产正版AK47需要大型工厂,m16只需要小型机床。
タシュケント:
这东西退下来的最直接的原因应该就是太重。不然确实真的是好东西。

【回复】和M1919一样的问题,一重遮百优。[笑哭]
【回复】回复 @铜锣卫门2 :枪管固定栓一拉枪管就下来了,不要太方便了
【回复】进攻战非常碍事,现在我们陆军防御战需求还真不多
通辽唯一奇迹:
现在拉出来依然可以让美国鬼子灵魂出窍[滑稽][滑稽][滑稽]

志愿军 郭留诺夫 杨南镇 灵魂出窍 抗美援朝 重机枪 军事博物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