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之战为什么是古代最惨烈的战役

作者: 胖哥扯淡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2-09 22:05:28 浏览:492214 次

香积寺之战为什么是古代最惨烈的战役

皮卡多的球大爷:
香积寺之战其实非常简单,这场冷兵器巅峰战役的过程简单到令人发指。就是中军互砍,你说为啥不攻击两侧呢???大唐军事水平发展了一百多年,怎么就巅峰对决就变得这么简单呢??? 因为大家都懂啊,都是精锐部队,不是虐菜,双方都是军容整齐,站队都非常的符合唐军的规范,展开之后包抄攻击两翼都会被对方给打退。高手过招,整个过程两边破不了招啊,最后没办法,中军怼上去,大家硬对硬真就互砍。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正面硬推。

【回复】两军宽度都摆满了……南侧临山,北侧临河,再绕就得跨山跨河去绕了……
【回复】回复 @Aier艾尔方斯 :到不了,后勤跟不上。人员也不想去。
【回复】亚历山大成名战 就是包为侧翼 中军落败了
印青山:
数十万职业军人还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老兵,在边疆都是打野战的好手,曾经在唐朝西南边陲作乱的吐蕃,在玄宗时期直接被打的向唐朝俯首称臣,往西一直打直接打穿欧亚了,可惜全都用在内耗了[怪我咯]

【回复】回复 @哎呀好气啊啊啊啊 :安禄山说到底只是一个引子,真正原因还是河北被压榨得太狠了,民众苦不堪言,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其他人,唐朝自起就一直忌惮河北,河北军事集团出力不比陇西军事集团少,但好处只能拿陇西的一半,这不反都不可能,只能说时也命也
【回复】回复 @你好路明非z :隋唐起家就是北周的关陇,对于北齐的河北世家肯定是严防死守的。关陇贵族提防后者,河北世家瞧不起前者,整个唐朝时期都不是一条心。
【回复】回复 @芜狐翻车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河北三个大家族,范阳卢氏,安史之乱以前只有唐高宗唐玄宗时期出过一个宰相,安史之乱以后连轴出了6个。荥阳郑氏,安史之乱以前一个都没有,安史之乱以后连轴出了12个宰相。清河崔氏,安史之乱以前只有武则天时期出了3个,安史之乱以后还是连轴出了8个宰相。你不能说这种传承千年的家族没文化了,只能说明在安史之乱以前,连这种五姓七望的大家族的上升通道都不通畅,更别提其他普通士族了。本质上唐代起家靠的是北周关陇,对北齐的河东士族还是没留上升通道[滑稽]
天水羽林郎:
唐军重质量,所以你能看到安西四镇两万四千人能威慑整个中亚,甚至抽空还可以跟阿拉伯帝国过过招,安史之乱之前,唐军打仗很少有超过五万人的,叛乱发生之后,双方动辄十万人会战,所以说,安史之乱让帝国流尽了血。

【回复】两万四千人在农业时代很多了,清军灭准噶尔汗国也就三万人,张仪潮两万多人,董卓乱京师几千人,初唐李世民李渊全部老本就八万,清军入关的兵力也在十万内,李自成老营三到五万。
【回复】唐军的军户制养出来的是几十年职业训练的专业军人,和那种临时征召或者训了十几年的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这种制度下的军队是全方面的稳又强
【回复】回复 @上天入地无门 :那他妈是吐蕃[辣眼睛]
混沌邪笑:
弹幕里面有一群不懂数学的,15%这个数说的是单位崩溃或者至少丧失进攻能力,这玩意现代战争依然适用。给大家举个算法例子有一百个人的单位去和敌人进行学术交流会开完之后这个单位可以没了三百人,寄率300%但是他们经历了30次交流(每次交流完都有补兵)那么他们每次交流的平均损失数是10按照1:3寄伤比也就是还有30个人受伤(这里指的伤是需要专业医疗支持的那种,蹭破皮不算),但是一次了解损失15%是什么概念呢?一次性损失了15个人,按照伤亡1:3的统计就是45个人受伤了也就是说你有大概60个人没法参加战斗。你来告诉我这个情况你要怎么样发动进攻作战?

【回复】淞沪会战桂军组织六个团约一万人敢死队反攻日军几乎全部阵亡。整个体淞沪会战下来桂军四个师总伤亡超过5/3。吴兴阻击战桂军两个师阻击日军第十军团一个星期最后存活2/1
【回复】上次看一个乌克兰撤退的老兵说的原话:我们一个班来到这里,已经死了两个,伤了四个,我们不想死在这里,这里的每一秒都像是生命的最后一秒。 乌克兰一个班是十个人,那能承受的极限其实也就60%伤亡
【回复】回复 @每杂绞 :首先,3/5读作五分之三,5/3读作三分之五
东天子:
省流:大家都是同门,实力相当,破不了招,结果打成了纯消耗战,两败俱伤

【回复】都是一个师父教的,破不了招啊
【回复】回复 @天津麻花狗不理 :望月平衡
晋高祖宣帝司马仲达:
你记错了,回鹘屠杀的是洛阳不是长安.......

【回复】回复 @陈雨陈SSS :事实是唐军也在抢,回纥总共就到了几千人,几千人当着几万精锐唐军的面抢劫?唐朝百姓可是有刀的,几千回纥兵能打的过十几万洛阳百姓?朝廷没钱犒赏军队,只能默认
【回复】一开始要屠杀的就是长安。皇帝觉得没面子。就改成了洛阳。
【回复】哦,对,我也忘了,确实是抢的洛阳,抢了三日还受到表彰就特么离谱,投一次见这么找外援的
lemon打上花火:
这二十米万精锐要是能拉去扩张,完全可以再打一个灭高句丽这种级别的战争,甚至在有李靖这种级别的将领的带领下,把后突厥灭掉也不是不可能

【回复】安西军2万人灭了多少西域小国…打阿拉伯仅输了一次(还是阵营内有人反戈),20多万的精锐大军(正正真真的精锐大军啊),打内战全死了…
【回复】后勤啊,在家里打和跑上千公里打差远了。不能只看人数,粮草兵器马匹这些在远征时都做不到就地补充,对封建王朝来说负担很大很大的
【回复】崔乾佑这种人才放朱元璋,李世民手上都是能进开国元勋的,可惜放在一头胡🐷手里
Asce丶丶丶:
王忠嗣不死,都不会有安史之乱。高仙芝不死,安史之乱估计也就小打小闹,哥舒翰不出关,长安就不会被攻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他吗的李隆基。王忠嗣高仙芝太可惜了[委屈]

【回复】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别人,河北被李唐(大隋也是这么干的)压制打压太久了,唐代的河北有钱有人有马有文化有粮食,要啥有啥,可在政治上却没有话语权,义务和权利不对等,起兵是早晚的。
【回复】他们都活着一样会有安史之乱,就算安死了也会有其他人举旗。安史之乱的核心问题是不给上升通道
【回复】安史之乱不只是安禄山要反,是河北也要反,李隆基一方面把河北当军事重镇,另一方面却疯狂压榨河北,仕途没有出路,经济层层盘剥,大唐的繁荣惠及不到河北
美丽的明天双倍幸福:
虽然我也非常讨厌回鹘人。最后他们集体死的也挺惨的。但这雇佣兵说句实话。反噬的比我想象的要好一点。假设这一波雇的是后来的辽人或者是小日子。恐怕他们就赖着不走了。回鹘愿意回去。洛阳来说肯定就是见鬼。但对于唐肃宗来说。还真是有用的。皇帝又不会管屁民的死活,他所掌握的大局,只要实现战略目标,他就什么策略都敢使。从他后面算计老百姓的盐税。就可以反映出那时候的政府就是可执行的,竭泽而渔。在这一点上汉武帝也挺那个的。

【回复】因为当时唐军还有实力,镇得住
【回复】进入长安的回鹘兵才5000
【回复】当时是郭子仪亲自和皇帝申请的,前线总指挥自然之道回鹘人最能打,以至于后来邺城之战回鹘拿够了松懈了,其他唐军根本无法与叛军一战。
liaihehe:
古代王朝家天下,他们更在乎他们能不能永远的拥有权利与富贵。秦始皇封禅不是有句话,我为始皇,一世二世三世传之无穷。现在不少人与古代皇帝共情我是不能理解[笑哭]

【回复】回复 @多读书少发言 :你说的对,但是你没有考虑一个问题。乱世风险大,但是机遇也大。有那么一句话乱世出英雄就像三国多少名臣猛将。现实中不存在完美的办法,古代和平年代老百姓也是如草芥。我记得历史书记载过刘秀的一件事,刘秀的姐姐家的一个仆人杀了一个老百姓,当地官员都不敢管这事,但是有个官员就不畏强权当着刘秀姐姐面抓了那个仆人并杀了他。刘秀姐姐立马娶刘秀哪里去告状,刘秀立马就把那个官员抓起来抽鞭子[笑哭]
【回复】回复 @莫凡先生123 :你要感谢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先烈,而不是感谢封建帝王,忘本的是你
【回复】回复 @於菟lo :对的,明君梦 武侠梦之类 代入感了
你好啊小b:
安史之乱打了八年,属于精锐打精锐,国力急剧下降

【回复】安史之乱说白了属于关中河北两大利益集团的战争, 而司马家的八王之乱那才叫热闹。
【回复】回复 @紧紧裤腰带 :也够乱了。。。中国三大政治板块两个对上了,要是江南再掺和进来就是大乱世了
【回复】唐军战略是,用东南的钱粮招西北的兵,打叛军。而叛军虽然取得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却没有切断唐军的运输线,然后坐困。
光纤入户:
说白了就是大唐西北边防军对决东北边防军。

【回复】[辣眼睛]问题两边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一边要争取生存空间。一边要保卫皇帝
【回复】军队是这样,但是涉及到朝堂,就是边境对中央。河北对关中。
书生唐宋元明清:
每次看到这个战损比,我都怀疑安禄山是不是给叛军均田了,不然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士气。

【回复】府兵制早已崩溃,土地兼并严重朝堂又连着出奸相,皇帝醉生梦死,上下腐烂,说实话和叛军比谁更好还真说不一定
【回复】有人压阵吧,唐军一度也要溃败,被李嗣业挡住了,对面应该也有人压阵,两边互有胜负才能打的下去,更别说安史军本来就是精锐,潼关之战崔乾佑以少胜多,完胜哥舒翰二十万人,里面大多是河西军陇右军,有可能当时几大藩镇里面还真是范阳军最强,不然无法解释,河西陇右怎么一碰就碎
【回复】严格来说这是两大士族集团的大决战,肯定不死不休,为了自己的利益
休伯利安号战列巡航舰:
不是简单的叛乱,双方实力相当于:荷鲁斯之乱。

【回复】回复 @小小琳7 :唐宪宗基力曼。郭子仪泰图斯。
【回复】确实算是荷光头大拜寿[笑哭]
刘世江山:
冷兵器时代所能承受的战死率在百分之十左右,我记得好像是一个谣言,看着有点久具体的我忘记了 但我记得大概好像是跟他们的武器和他们当时战斗形式有关[笑哭] 反正说百分之十伤亡古代军队就崩溃了,这个真的是无稽之谈,因为就连我知道的就有川中岛合战 武田家1万多军队,伤亡了近万,近80%多的伤亡率,也没有崩溃啊,要知道他们那个里面是有很多所谓的足轻啊[笑哭]

【回复】回复 @DeusLoVult丶 :最容易导致崩溃的是短时间内破坏队形造成大量杀伤,这也是为什么往往一次成功的骑兵绕侧绕后就能一锤定音
【回复】回复 @DeusLoVult丶 :这个伤亡导致的崩溃又不是士兵看的,而是一个普遍统计结果。10%阵亡往往意味着还有30%负伤失去战斗力,在冷兵器时代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往往意味着大量士兵看不到自己的伍长什长和百人长,临近部队也没法及时收编残兵,指挥系统就乱套了,即使个人有决心继续作战也没法统一行动才导致崩溃
【回复】这结论纯粹就是以结果推原因,古代战场的士兵哪来的心思和能力去算自己这边死了多少人,战损率是多少,然后再决定要不要逃跑的。
妈妈壞生我帥:
搁现在,相当于米帝第一二三四五舰队和第六七八九十舰队在西海岸放手一搏,鹿死谁手,为未可知。

【回复】回复 @红色死亡救赎普六茹鑫 :其实他说的也不无道理。虚无主义一点,就像第七舰队和第三舰队互殴起来[滑稽]
【回复】搁现在就是西部军区和北部军区互殴
热心市民刘先生7211: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这场战役的士兵都忍受这么高的战损率还没溃败呢

【回复】回复 @纵使我们不再相遇 :据说唐军有一些科学人性的管理方式,比如士兵可以选择跟随哪个下级军官,当然军官也可以选择哪个士兵调入自己旗下。所以军官不好没兵,兵不好没军官要,人品太失败的(军人人品首要大概是不怕死、顾兄弟)肯定个个排斥,因此在同一个队伍的官兵凝聚力比较强,进退一心。
【回复】因为大唐整体尚武,武德充沛,也靠军功晋升,士兵当然不怕死。而且当时都是唐军精锐,战斗意志不坚定怎么能叫精锐
【回复】因为这场战役中,参战双方都是大唐精锐中的精锐,装备好,组织度高,战力极强。这支部队拉出去,那都是碾压的存在。
天水羽林郎:
这场仗两边打过侧翼突击,结果两边侧翼突击的部队正面撞上了,侧翼也打成了正面决战,最后唐军骑兵跟回鹘骑兵增援侧翼,冲垮了叛军侧翼,叛军开始崩溃,正面战场这场没啥说的,就是叛军先出击,被唐军打败,然后叛军预备队上,唐军被压下去,唐军预备队再上。其实说白了,两边质量、战法都差不多,那里战斗以外的东西已经起不了作用。

【回复】大家的招数都一样,只能硬刚了。
【回复】安史唐精锐损失殆尽情况下,那些搅扰五代风云的黑云都,横冲都,落雁都,拔山都,决胜都等,再加上骄兵悍将的牙兵,那真是铁碰铁,肉砍肉,食人如儿戏的大乱之世,比之五胡尤甚!
【回复】回复 @我爱喝香槟 :都是一个师傅教的破不了招呀[脱单doge]
哪里来的小妖:
古代战争别看战死率15%部队就溃退,不是所有部队同时投入战场。首先投入战斗的部队伤亡率肯定是超过15%,部分部队的崩溃不仅使战线出现缺口给敌方突破,还会让未参战友军心理破防跟着溃逃,产生连锁反应,真实参战的部队伤亡率绝对不止15%

【回复】以前看军事视频提到过这个 战死 和战伤是两个概念 战伤指的是受伤的部队 到后方休整以后 是有机会再打回来的 战死和受伤的比例 1比三左右吧 就是一个死 伴随着2到三个人受伤 这么算下来 战死百分之15确实很高了
【回复】回复 @今天你涨芝士了嘛_ :还有就是,古代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香积寺这种纯精锐,大多数情况都是三分之一左右的精锐剩下的都是戍卒,这种情况下十五的战死很可能就是六七成精锐没了,剩下的少量精锐跟大量戍卒是顶不住防线了。 比如所以古代很多人喜欢带数万精兵作战不仅仅是后勤轻松,还有就是这数万精兵很可能把精锐的比例提到了五成以上,短期的作战能力完全不弱于一二十万常规大军,缺点就是兵力太少打不了拉锯战跟消耗战
【回复】回复 @广东咸鱼十多年 :噢噢原来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一个部队有100个人,其中死了15人伤了45人就只剩下40人。只有40%的人那确实打不了
龍语-团子大人:
安西的确强,主力精锐都调去平叛了,唐复国后没能力恢复西域,安西一直也没得到补充,后期的安西军是真的没办法,被舍弃了。

【回复】剩一万孤军还能镇守近半个世纪,太强了
【回复】回复 @鸿炎 :其实应该不断发展的

历史 古代 战役 香积寺之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