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曾经是姜维的主簿,在《三国志》中对姜维的评价如何?

作者: 小凡读史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8-18 17:25:00 浏览:235496 次

陈寿曾经是姜维的主簿,在《三国志》中对姜维的评价如何?

余烬丶雨落无声:
姜维数次北伐,打的仗赢多输少,属实是军事上的天才 可惜他不善于内政,在加上蜀汉派系过多,内斗不止,他没办法大权独揽,在加上有潜力的武将都在夷陵被败光了。 诸葛亮北伐时候大将是汉中太守,军事素养极高的魏延等姜维接手就剩下廖化张翼这样的老头子了

【回复】不是不善内政 一个魏国降将能完全控制住军队已经很不容易了 还怎么控制朝政
【回复】回复 @维垠的梦 :姜维内政没法管,丞相是直接军政一统,姜维降将怎么可能和丞相一样开局就军政一统,蒋琬是支持北伐,但是蜀汉内部斗争很厉害,董允和蒋琬同一年死的,黄皓很怕董允,董允和蒋琬死后黄皓就开始弄权了,再加上费祎不支持北伐,就算北伐也要限制姜维,等到费祎死后姜维上位可以继续北伐的时候已经黄皓专权了,陈祗又没有董允那种限制黄皓的能力,相反为了自保更多时候要当个老油条互相平衡,之后黄皓想让阎宇替换姜维,所以姜维才拥兵去沓中屯田避祸,再加上国内谯周这种投降派占领舆论高地,内部昏庸导致内政不行蜀地民有菜色,曹魏内部不稳淮南三叛等利于北伐的时间上蜀汉其实要么在内部整合要么后方各种拖后腿,姜维一计害三贤的那封给刘禅的信也能看出他是真心继承丞相遗志的,但是天命不在蜀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回复】也不是不善於內政,主要是他作為隴西降將,根本沒有地位,zz頭腦再好也無濟於事。 所以他才數次北伐,就是為了轉移矛盾,讓自己在軍事上能立功,應對朝廷的文武百官。
天魔乱舞一念之间:
正史中姜维北伐十一次,在没有一流大将情况下,胜多败少,真的很不容易了 对比下丞相六出祁山时的武将和内政问题,姜维只能用惨来形容了,武将仅剩廖化张翼两个年龄七十以上的老将,内部还有黄皓这个阉人作祟,能赢才见鬼

【回复】姜维真正掌握大权的时候确实没啥人了,唯一一个能打的夏侯霸还是曹魏投过来的而且也战死了后面
【回复】要怪就怪刘备,断送了二代一批武将,从此蜀汉迟早完蛋
【回复】回复 @奥尔不良少女贞德Alter :问题是姜维北伐时,蜀汉文武不和,武将主战,谯周黄皓都是主降派,邓艾打成都,这帮人直接投了
kenwoo5:
姜维的军事才能不在孔明之下。孔明前中期,有君主刘备协调各派系,刘备逝后孔明依然有自己的荆州与元老派等支持。而姜维只是一个曹魏降将。只能靠光复汉室信念来拉拢志同道合者,因此只能靠军功来树立。另一方面,黄皓打压只是个集合代名词,代表蜀汉各派系对姜维排挤,导致姜维要常年远离朝堂核心。姜维掌握军事之时,以前各地兵将早在夷陵等战场上耗光,只能在益州一州之地征集,兵将素质自然不如魏吴。但姜维利用这一州之兵将在战场上的表现可见其军事才能高超。但情况就是这样,姜维面对往往几路敌军,几倍敌兵,魏国输了一城还有一城,丢了十营还有十营。而蜀汉失了一寨一亭就会导致败撤。刘禅投降后,姜维明明可以改侍君主继续高官厚禄但偏偏要赌上身家性命来搏取汉室的延续。卻正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可见姜维是个忠义有信仰且高尚的人。

【回复】陈寿师从谯周,本就投降派中一员,不贬低北伐正确性,不抨击诸葛亮姜维的军事能力,如何能表现投降的正确,如何能掩盖季汉是被他们蛀空的事实,季汉末期人口减少,不是打仗损失就是被士族吞了
【回复】回复 @逍遥de梦想 :我坚持观点,孔明打的是能打的仗,有将兵多粮足后方稳,他手下有赵云魏延王平李严李恢马谡等都是统帅级,相比姜维手下,能调度只有夏侯霸张嶷廖化,霸是统帅级,廖化后期算亚统帅级。兵少没粮后方捅刀,姜维打的全是不能打的仗,所以他军事能力极高。他看似没规划无奈所迫,占城没人帮守,穿插没人合击,进军没补给,历史记录几乎只他一个攻分插挡守退,他实际是根据实际情况一直尝试一直改变(反正兵少),最后甚至想出请君入瓮的战术,实际就是想利用不听他调度的己方将领被动协防。可惜那将领一是诸葛瞻,二是蒋舒。
【回复】姜维军事才能是不如诸葛亮的,因为军事不是单纯的带兵出去打看,还涉及了战略,后勤,姜维北伐后面越打越迷茫,最后一次北伐更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打,我感觉姜维这方面挺像刘备的,就是缺乏规划。
机器人当然要上发条:
从不同方向看姜维可以看出好几种评价,诸葛亮都无法北伐成功,姜维能何为?不停的北伐必定是劳民伤财,百姓没有可能去支持这种做法,但以姜维不负诸葛亮的委托,又可以给他好评价,这就看你站在哪里去看这件事了,至于什么复兴汉室那都是扯,要是所谓汉室这么重要那就没有黄巾起义了,老百姓想要安稳生活,并非要卯金刀。

【回复】没办法,和平发育肯定比不过魏国。连诸葛亮都说魏何多士?只有拼,对百姓来说确实不是好事。
【回复】汉室确实就是那么重要,这东西本来就是精神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而且是绝对的第一梯队要素。袁术愣头青第一个跳反第一个被集火,曹操强势一辈子,实力早够了依旧不敢称帝,曹丕更是卖了他老爹曹操的理想奉迎士族才得到的支持当了皇帝瘾,刘备是曹丕当了皇帝才被迫为了政治要素登基的皇帝,孙权更是缩到了230年左右才敢登基,哪个敢跳戏啊。
【回复】复兴汉室代表的不只是恢复刘姓统治,而是文明的延续,汉室衰败后,魏的失败和晋的动乱其实都是整个社会礼乐崩坏的结果。史家着重记录帝王将相的道德史,无限推崇天下一统,把大一统的结果等同于百姓集体的期望,但事实上晋统一之后社会道德已经崩塌了,百姓对皇室中央的认同已经淡化了,这只会带来更多的战乱,百姓也没过上几年安稳日子
伏邪铁:
陈寿对姜维的态度很微妙,《三国志》以惜字如金为特点,但在最后总评姜维之前写了一大段郗正褒扬姜维的话,尤其是“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很值得玩味,陈寿借郗正之口说誉成毁败是凡人之谈,后面陈寿对姜维的评价就显得很突兀。

【回复】可能是身份问题,不好借自己之口去褒奖问题,但是可以通过自己去贬姜维,同时也指出姜维毁誉参半的特点
【回复】那个时候陈寿不知道假投降啊
赵小喵与吴小兔:
李靖很李世民讨论陈寿 李靖说一个书生岂懂军事?

【回复】二李军事水平,中国古今也没几个能碰瓷的,和龙城飞将俩、忠武侯、主席这些一个水平的
【回复】回复 @聪明的宇酱 :可是李靖是真正有军事才能,打过灭国战这份量键盘侠就别来碰瓷了吧
【回复】回复 @bili_455896750 :你可以用了冰箱,说这冰箱不好用。可是你不能看着师傅在修冰箱,你一个外行啥不懂,完了去说“师傅,冰箱不是你这么修的”
蜜雷冰城官方旗舰店:
陈寿的老师是谯周,带投大哥的徒弟对假投降主战的姜维评价能好哪去,肯定了姜维那岂不是在打他老师的脸吗?

【回复】回复 @扬粥炒饭 :廖化所言不虚。诸葛瞻嘛,诸葛亮对诸葛瞻的评价,难成大器[doge],后来季汉灭国之战被邓艾一波流推掉,他占1/3责任。
【回复】回复 @扬粥炒饭 :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郤正评价姜维 自一时之仪表也。诸葛亮传中对诸葛瞻有“美声溢誉,有过其实”记录,“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没有诸葛瞻对姜维的评价。邓张宗杨传“(邓芝)唯器异姜维云”“维议复出军,唯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廖化生平寥寥数字,没有廖化对姜维的评价,在宗预传记里甚至有以70之躯,要和宗预拜谒诸葛瞻的记载。姜维传记里陈寿对姜维的评价是“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可以看得出来,姜维人品是没有问题的,面对陈泰、郭淮、邓艾胜多输少,军事才能也是有的。诸葛瞻和廖化的评价我没找到,希望你能贴上。还有你所谓的一群人的评价
【回复】回复 @扬粥炒饭 :诸葛瞻也没什么能耐主要是 姜维可是军事人才 姜维一个降将能做到军事大统帅 亡国还想办法复国 怎么都不是这俩人能说的
阳阳和豆豆:
北伐穷兵黩武,不北伐就是等死,当时的情况没有其他路可走

【回复】回复 @BY茨菰 :你太高估自己的理解了,当时形势,远比你我文字中得出的更严峻,否则诸葛亮也不可能一直北伐
【回复】回复 @BY茨菰 :说刘备搞直百钱之前建议先去看看另外两家卧龙凤雏,孙权直接大泉当千,曹丕直接把货币玩崩了回到以物易物。诸葛亮时期蜀国百姓生活绝对是远超魏吴的。
_Athanasius:
姜维256年就升官当大将军了,陈寿那时才22岁,过于年轻了,而且如果采信《华阳国志》那陈寿在当这个主簿之前还当过好几个官,所以陈寿这个卫将军主簿不太可能是姜维的。孙盛《异同记》中提到《华阳国志》的作者从蜀人长老那儿听说寿尝为瞻吏,这和261年诸葛瞻出任卫将军是对的上的,但即使如此陈寿的升官速度也着实快了些。

【回复】这里的确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子衿青青御大风:
看看魏国大将都是怎么吹姜维的,敌国认证,必是狠人,单说打仗的本事,姜维绝对汉末一流,魏国各路牛人对上姜维没有不头疼的

【回复】而且姜维是一己之力,对面有郭淮、邓艾、钟会等等
懵懵噜:
姜维是东晋时考古才发现的救国信封、以前对姜维主流都是贬的,陈寿就属于那一批人

【回复】回复 @小凡读史 :因为他就是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是两个极端啊,再加上那封信被发现了他的复国行为让人唏嘘不已,感念他的赤诚之心口碑才有好转的啊,后世罗贯中把岳飞的模版套在了他身上他的优点才被无限放大,但是估计和他同朝为官的同事们除了卻正邓芝这种就事论事不偏袒的,和他在军队里类似赵广这样的拥趸,估计都烦他烦的要死
【回复】回复 @克里斯汀捏 :你的观点漏洞百出,仇国论的产生是姜维对段谷大败穷兵黩武打到民生凋敝的结果,而非导致姜维北伐失败的原因。仇国论写于257年,在此之前姜维段谷一敗打得朝野震荡。姜维被邓艾“斩首获生,动以万计”后来段灼为邓艾鸣冤也能佐证“摧破强贼,斩首万计”,蜀汉西北“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州郡降而复叛,陈寿在他老师的本传记载“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凋瘁”,完美匹配和对应仇国伦称“极武黩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谯周还担忧“夫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而且谯周给出的结论是“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故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意思是曹魏政局稳定,不能速胜,只能慢慢打,而不是不打了。粗暴的定义为投降派只能暴漏你没读过。
【回复】回复 @都来看看我家猫猫 :谯周投降派也能说话吗?邓艾夸口自己比姜维厉害,魏的官员们都嘲笑他。这俩人也能举例啊?而且你要是看过三国志,就会发现陈寿除了最后一段,压根就没贬低过姜维
卖草鞋的陈佩奇:
姜维死后,包括陈寿在内都以为姜维勾结钟会据蜀自立根本没人知道内情,有人甚至还说姜维啥事没干就不小心死于乱军,所以陈寿对他很贬低。直到东晋桓温发现密信才给姜维洗刷冤屈。

【回复】回复 @阿芙家的螺 :所有人都认为是他煽动钟会谋反导致成都被屠,直到桓温发现密信才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复兴大汉
【回复】可是就算真的投降了,也是后主让他投的,他不投就是违令,皇帝本人都投了,别人还能苛责臣子吗
【回复】回复 @阿芙家的螺 :陈寿是没说,但是他对姜维的评价很低说明成都被屠这事他对姜维多少有嫌隙。
想嗦周姐渿渿:
陈寿以及后来的东晋的孙盛的观点是“姜维能力有限还穷兵黩武”,但是诸葛亮后出师表就表示过“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回复】回复 @九锡猛犬 :虽然可能是伪吧,但是我感觉说的真对,蜀魏基本盘差距太大了,不可能比发育的
【回复】回复 @TianSora :诸葛亮北伐了五次;接班人是蒋琬费祎;蒋琬不是主和派,提出过和孙吴合击上庸(可行性不高);经济萧条,川蜀那地方诸葛亮加蒋费董等一干人才能经济富足,你让姜维时期谁去顶?姜维去执政得被益州派扒皮;固守割据,季汉人口只有曹魏五分之一左右,地盘只有三分之一且多山,兵力只有五分之一,国内还有黄皓乱政,拿什么养?不消耗敌方有生力量等着对面养好了一口气扑过来?
【回复】那是因为最后一点家里都被诸葛亮六次北伐败光了。诸葛亮在死前向刘禅推荐的继承人是蒋婉和董允,这两个都是主和派,偏向固守蜀中,割据一方。而放弃了主战派的胃炎。诸葛亮自己也知道在他末期,其实继续北伐已是无望,只能固守割据了,更别说还在他之后的姜维。你拿前期写的出师表硬套连年征战,屡战屡败,经济凋敝了多少年后的姜维时期?时空环境都不同了
坦克地板王:
姜维对邓艾,好比玩家对战疯狂电脑。让疯脑自由发展,只有一波被灭的可能。

【回复】回复 @小凡读史 :打仗拼的是后勤,战国到三国这种例子屡见不鲜,白起对阵赵括主要以后勤以逸待劳,王翦去对阵项燕依旧是采取以逸待劳一波拿下,武侯多次北伐,魏方也多有利用山险去固守,司马懿就很简单直接能体现出来,邓艾对阵姜维,他自己也佩服过姜维不敢贸然直面作战,明显也是想依靠国力去固守以逸待劳,剑阁明显也有钟会在针锋使得他有机会找到机会促成奇袭,多种机缘巧合而促成,而且魏军抗蜀名将文武双全也不少,郭淮陈泰钟会等人也都很不错,种种差距摆在姜维面前都还能出兵北伐为蜀国续命多年,你让邓艾去还真不一定做得到,这对多方面能力都有考究。
【回复】回复 @小凡读史 :所以,疯狂电脑是稳步推进的,只要发展起来,是不会给对手机会的。
【回复】回复 @清风曲景肆 :防守方几千人都能守好几万人,还是在山道的城池、姜维总共就两三万还有后勤、你告诉我这小优有啥用?攻城就那么点时间,时间一久粮草和援兵就到了、你放邓艾一样没用
一直很低调qq:
陈寿可是益州人,说姜维穷兵黩武也不难理解,你用本地的人去打仗,而且你是凉州人,益州人有几个支持的,包括邓艾打剑阁,还有黄球这样的益州人去支持反抗,打到成都,益州人都在想着投降,怕又来一个吴汉,蜀汉本来就是一个个集团,最后谁也不对谁有好感,姜维和陈寿分数两个集团的人,肯定互相看不顺眼

【回复】季汉是重用荆州派,东州派,打压本土派,随着时间流逝,荆州派,东州派后继无人,本土派抬头,所以用姜维,夏侯霸这样的投降派来制衡本土派。至于为何本土派喜欢带投,是因为扩张消耗本土豪强资源,但不一定有回报,投降只是和新的老板合作,收益期望高于损失[doge]
【回复】回复 @扬粥炒饭 :姜维自己都去屯田了,而且当时蜀地确实不能支撑大规模战役,我觉得姜维不北伐一样会被灭,益州本土的都在管自己的人,换完了就把刘禅一卖完事,你个外来的我照样卖了,谁来了我都卖掉,我自己的利益必须最大化
【回复】很讽刺的是,陈寿最后也不得不离开蜀地,蜀中集团的蜀人治蜀也一直没有实现过
Spica_tokai_teio:
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KK不明觉厉:
北伐是需要的,原因诸葛亮已经说过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北伐的根本是为了维护蜀汉政权的合法性,只不过北伐的频率可以控制下。

【回复】不一定,一定要打刘备集团本质上就是外来的军事集团,从刘备到姜维,蜀汉军权从来没给过纯蜀人,李严吴一都是东州兵,到最后刘禅用黄皓都不用蜀人,和魏军一到,蜀国本土的虫豸立刻跳这去请降就足以说明问题
【回复】回复 @奔马不背锅 :这是政治集团和阶级的问题。刘备没进川的时候是被东州军官集团压着,刘备进川以后益州士族上面又多了个荆州集团。有钱有粮有土地有人口的益州士族在季汉的统治阶层里面一直处于被边缘的状况,而北方的士族政权曹魏更符合益州士族的利益,因此投降是必然的。
【回复】回复 @奔马不背锅 :关键不在于刘备集团是不是外来的,关键在于刘备集团自认为汉室正统就不可能偏安于蜀地,如果偏安那么刘备集团的法理性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刘备集团明知北伐无望也必须北伐的原因,正所谓汉贼不两立,蜀汉可以和东吴合作但是绝对不可能和曹魏合作,所以即便蜀汉不进攻,曹魏也会来攻击蜀汉,可以参考后世的蜀地各个割据政权,基本蜀地政权不超过四十年,大部分都是十几年就没了,而蜀汉相对来说是蜀地国祚比较长的政权了,我认为这还是基于蜀汉的正统性和进攻性。
黑丝长发御姐控巧:
东晋时期认蜀汉为正统后姜维的名声才开始好转,华阳国志和汉晋春秋对姜维的正面评价就多了

【回复】回复 @打泥铌 :现在并没有承认谁是正统。。。。现在是把那一个时期称为三国时期,并没有官方说承认曹魏的说法啊
【回复】回复 @世界上v感觉 :承认曹魏的三个政权是西晋,李世民时期还有北宋,东晋南宋,辽金元明清都是承认蜀汉。承认曹魏的基本上是得位不正的
【回复】回复 @啊·啊啊·啊啊啊 :《汉晋春秋》的说法,以汉(包括蜀汉)为正统,西晋灭蜀汉后接棒了大汉的正统,而曹魏是僭越。
原来你都不要:
但凡陈祗晚点去世,就有人在姜维和黄皓之间和稀泥[脱单doge]姜维也就无所顾虑北伐了[脱单doge]估计很多人都难以想象陈祗这个和奸宦勾连的人,竟然是铁打的主战派。最关键是,姜维的主要战绩也恰恰是陈祗和稀泥期间拼出来的[脱单doge]

【回复】另一个阎宇也是神人,也是宦官的狗腿子[脱单doge]黄皓还想让阎宇替代姜维当军事一把手,但阎宇有自知之明,婉拒[吃瓜]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和稀泥
【回复】陈祗是能够办实事的人,别管他还不是和黄皓关系密切
【回复】回复 @小凡读史 :确实[思考][思考][思考]
查干湖梦游人:
有人统计过姜维11次北伐。其中9次是在陈祇当政期间,另外两次只不过是为了给东吴打配合,然后做的一个形式上的一个活动而已。这9次北伐,有三次是因为魏国本身的内乱造成的有隙可乘,比如说诸葛诞之乱,三次都赢了。有三次是配合东吴打配合,有胜有败,另外有三次是因为蜀国内部斗争压力导致的,就这三次都失败了。所以姜维不是乱动的

【回复】这么说显得姜维还是有的放矢的,而且凸显了陈祗配合的重要性

诸葛亮 读书 三国 文学 三国演义 历史 三国志 中国历史 姜维 陈寿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