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论性别身份和跨性别主义 | Slavoj Zizek — Gender identity & Transgenderism

作者: 秋本忠義不要偷懒啦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1-01-28 20:59:55 浏览:44341 次

齐泽克论性别身份和跨性别主义 | Slavoj Zizek — Gender identity & Transgenderism

我是一只懒马:
我看见很多人不了解/误解了齐泽克的意思,他是在评击现今西方流行的“流动性性别”观念,这种观念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的分支,其重要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人先存在,性别是后来加上去的,而男女概念並非在人的概念之前确立或同时确立,所以人应该出生后自由选择性别,甚至可以不断更换。而齐提出了其实大部分变性人进行手术并非自由选择性别的结果,而是“恢复本来性别的身体”的必须性,并非“存在先于本质”赋予的自由,而是“本质的错位”而造成痛苦,因此必须经历漫长痛苦的手术和过程来达致身体回归本质,而“流动性的性别”概念不过是一种天马行空,引人到错误的道路上去。

【回复】齐泽克没有认同一个根本不变的先验本质,在他眼里本质也只是一种建构。他在这里指出的是身份的自由选择是一种激进的自由,这种自由决定了我们如何建构自身,因此必须被经历为必要性。他批评的不是性别的流动性本身,而是基于性别流动性的理论而产生的对于性别变换的浮躁理解。
【回复】回复 @我是一只懒马 :你所说的底线是和齐泽克的看法相反的。齐泽克这里正是把这种先于意识的决定视作自由的最高形式,而非人不完全自由的证据。他怎么看待本质的概念在这个视频里确实没有展开讨论。
【回复】回复 @Enlilstan :您这,已经属于老早的观点了。是先存在性别这种“话语”,随后“生物学基础”才被对应在这种“话语”上。因为尽管存在身体差异,但是用这种生理差异却不能解释性别区分,因为这种生理构造正像不同人眼睛的颜色之类的一样,但是却没有人会按照人眼睛的颜色去构建一种如此强力的区分或话语。另外,你的思维方式又不是天生的
是我的海9:
昨天刚和一个学社会学的同学讨论过,基于我们生活和网络所看到的跨性别者的心理,感觉跨性别者实际上即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受害者,也是性别刻板印象的拥护者。 希望可以理性讨论下。

【回复】我是一个跨性别,我认为其实你表达的这个观点大致上没错。我确实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受害者,我也追求着这种刻板印象。但是两点,第一这不是全部,非跨性别难以理解那种生理上的痛苦,mtf痛恨自己的下体想要胸部发育这并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看法,不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是个女性,这是一种生理焦虑,ftm同理。第二,追求性别刻板印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当mtf出门,路人说“先生”“叔叔”“小伙子”,这是一种极大的痛苦。 我认为你和你同学还不能共情这个群体,把问题片面化了。
【回复】跨性别者的很多做法实质上在强化刻板印象
【回复】回复 @花之宫茉莉 :你想说的是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吧。我的理解里跨性别者就是自我认识的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不相符,所以他们(部分)会模仿他们所认同的那个社会性别的外在或者内在。 但据我了解很多人想的不是“我是男/女性,我也可以变成什么样子”而是“我变成(刻板印象里的)男女性,我才能是那个性别”。 所以我才觉得他们即是受害者又是拥护者。
坂道上的小豆子:
翻译里有两个词或许有更好的表达。第一个是immanent antagonism,不是“内在矛盾”,而是“内在对立”,对立或者说抵抗是阿多诺阐述个人与社会总体之间的分裂,意味着个人无法在社会总体中获得真正的同一。第二个是radical decision,不是“激进的决定”,而是“至关重要的决定”,齐泽克想说的是,类似变变身体性别做手术,有很多决定不是在ABCD里挑选一个,而是必然要那样做,因为那种选择是一个自我选择和自我定义的攸关大事。它不一定必然是激进的,虽然对于性别认同这类决定是激烈,但是关键在于它是生死攸关,而不是浮于表面,无关痛痒。

【回复】我觉得你补充了阿多诺的理解这点很好,但齐泽克这里未必就是在用阿多诺的概念。antagonism是个常用词,中文的几个对应词语也都是常用词,我没有看到有依照某个学者著作的译法翻译的必要。
xaseritir:
真正的lgbt 和 酷儿理论本身就是不相容的。 酷儿理论 说得是一个人的心理性别,可男可女,可自由流动,包括性取向。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性取向本身就是一个很难改变的稳定存在,并不是那么容易流动。 而跨性别会因为自己的生理性别,产生抑郁和自杀等情绪,只有通过变性和心理辅导 才能改善这种负面情绪。 这恰恰说明了,生理性别是会决定一个人的潜意识和意识的,而不仅仅由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你不仅无法决定你的生理性别,甚至无法决定你的心里性别,且并不容易出现流动。 而很多反同患者 反而会拿出 一些类似酷儿理论的论据来反同,例如“既然有女的,你干嘛要喜欢男的”“当男的不好吗?干嘛非得当女的?” 这就是典型的酷儿理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同 会随自己的主观意识的调控和改变。

【回复】回复 @安多恩上岛了吗 :他不管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的素养都极低。首先同性恋在自然界里很常见,动物根本没那个智商做出反应来“抵触同性恋”,而且也没有任何研究可以说明这是个“现象”而不是个“臆断”。其次“对同性产生依赖”的说法也是错误的,现在更倾向于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而非后天形成的。以及,能思考的人的意识,最起码恐同这种心理是由社会塑造的(你以为的很多“天生”都是如此),拉康派精神分析里认为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现实生活里恐同的男生往往对男同的厌恶多过女同,不能接受男性处在两性关系中女性“应该”处在的位置上,本质上是大男子主义。恐同当然不是病,只是你知识匮乏又不会反思而已
【回复】回复 @别怕我可是兆茗 :去意识形态看,不知道归属哪一种意识形态,十九八九是父权
【回复】回复 @怪物Druid :你要不再看看自己说了些啥?
账号已注销:
怎么说呢,用一下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能更好地理解齐泽克的意思。老齐并不是说,跨性别之类的酷儿行动是一种黑格尔式的,对自身“自然本质”的实现或领悟,换言之,在他看来跨性别也并不是对“错位本质、身体的找回”。但是,为什么他不赞成性别唯意志论?(顺带说一句,他的好朋友巴特勒的观点其实压根不是他说的那样)这是因为1统治的二元性别表现为第二自然,我们根本不可能逃脱出这一套统治的意识形态2因而,反抗也遭到了统治的“污染”,而常常表征或只能表征为对现存的统治秩序的否定。这种否定的过程由于现存世界的极端罪恶性,充满痛苦,因而反抗也不是存在主义人道主义道学式的主体的肯定性的自由选择(“我是xx”),而是被贱斥和遮蔽者对社会规范的沉声怒吼,而这种怒吼般的否定("我不是xx","大拒绝”)虽无疑是反本质主义的,但这否定却是所有反抗行为的“本质”与共相

【回复】回复 @Enlilstan :至于这个实验,其一它只是一个特例,酷儿也有很多。其二,这实验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吧?你如何确定起影响的不是环境因素——又或者,正是“进步”医生的自吹自擂才使那个可怜的孩子以找回自己的出生性别的形式进行反抗?可以看看巴特勒在《消解性别》里对这一事件的评论文章《给人以公正》
【回复】回复 @星丛及其不满 :问题的核心就在这里。LGBT 的大潮通过(对性别二分的)「去本体化」、通过揭示(性别二分之中)充满各种张力和破绽的偶然性 (contingency) 的历史构造,「解构」了标准的、规范性的 (normative) 性别对立,这些都是正确的。然而,这一大潮把这样一种张力化约为这样一种事实:性身份 (sexual positions) 的多样性被强行窄化为男女二元对立的规范性的约束衣(用来束缚囚犯或精神病人手脚的外套——译者注)。这里面就包含着一种观念:如果我们能挣脱这套约束衣,我们就能实现各种性身份(L、G、B、T,等)的百花齐放,而且其中每一种自身在本体论上都是完全自洽的。它预设了,一旦我们挣脱这套约束衣,我就可以圆满地将自己识别为男同性恋,或双性恋,或什么别的。然而从拉康的立场来看,对抗的张力(the antagonistic tension)是无可消解的,因为正是它构成了性(the sexual)本身。在分类上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并不可能使我们免于对抗的张力。 ——齐泽克
【回复】(我没有从视频中看出来齐泽克哪里有说跨性别者是对二元性别统治的反抗,齐泽克暗示了这种观点么?把跨性别者对理想自我的追求视作反抗传统,我以为这同样是对其原本诉求的无视,是彻底的傲慢,是对自由的迷信,”反对统治“成为了新的上帝。不存在被”污染“的”反抗“。反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思想解放并没有创造LGBT+,而是让人们终于能够认识他们。如果约翰曼尼的实验不是捏造出来的传说,那么性别认同就是先天而非社会构建的东西。)
账号已注销:
说实话zizek这样误读巴特勒我可真是没想到。老巴的性别操演与性别流动的酷儿理论根本不是好好先生式的自由主义式的,唯意志论的流动性别论或存在主义的假道学般的主体哲学,相反,老巴正是意识到了个体在结构前的极端虚弱性和无力性,因此才指出作为一种戏仿的酷儿行动的超越性和颠覆性

【回复】啊我翻着评论满眼都是你大段大段的补语定语,真的让我想到我导师对我多用长难句的无奈[妙啊]但是其实我不很认同你所说的相反~因为提出酷儿行动的颠覆性超越性事实上并不与她相当理想化的观点相冲突。齐泽克或许支持巴特勒的原则,但是大概率是不认为性别的操演是很符合现实要求和大部分情况下的实践可能性的。当然巴特勒在某一版的introduction里面有提到有些人把她说的流动性误解成了绝对自由或像以赛亚柏林所言最绝对的积极自由,但是就像性别操演是根据某种规范所进行的言语/行为一样,齐泽克所言酷儿群体assuming这种规范进行性别操演时所要经历的痛苦事实上不仅远远超出误解巴特勒并支持所谓的巴特勒的观点的人们所秉持着的绝对唯心主义论使得TA们选择相信的程度,也在某种意义上辜负了巴特勒所承认的将自己的论点付诸于行动的可能性,personally,我觉得齐泽克的观点是一种necessity对于有一定痛苦的性别操演行为(比如说变性手术异装等)而言是必须存在的,由此产生了某种矛盾点。 我其实蛮认同你所说的齐泽克和巴特勒对建构论持有相对相同态度的观点,就像以上啰哩啰嗦一大串已经说明的那样,然后貌似在楼上你也有和别的朋友辩论过生理性别的社会建构的问题(虽然你们跑得越来越偏最后谈到了身份和差异的矛盾性我已经不太清楚了hhh但是性别身份大概不一定是二元结构中的性别身份吧,确实任何身份都是某一种意识形态或者文化构建塑形的,但是性别的流动性这个命题),在一定甚至很大程度上语言文化规范了生理性别的差异,我猜那位兄台可能没有理解事实上男性的样子是什么女性的样子是什么这个话语是由社会建构的…?因为他讨厌的似乎只能是某种外形,如果male, masculinity, manhood等同的是干净娇小柔弱之类的stereotype,他可能就反而以男性身份为自己的定位了。 话说我很好奇,你是什么专业的呀~~~
【回复】回复 @星丛及其不满 :我也特别后悔……因为我显然使用了思维跳跃逻辑超级不连贯的语言[笑哭] 然后嘛,你说得对哈哈哈哈哈,我是英语语言文学的,我们主要从事文学文本分析方向研究的学生谈论到这种文艺哲学社会学交叉的复杂理论时都是尽量通俗表达,好做文学批评,要不然自己写出来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笑哭] 但是文艺学就不一样啦~~本身纯理论研究占大头的专业,真的处于文史哲专业的鄙视链最高端[笑哭]
【回复】回复 @DandyOscar :窝打算考研文艺学
凉宫晋子:
基于狭隘观念而造成的痛苦是真实的不代表狭隘观念的存在理所当然

刃甲一打五:
这个地方齐泽克实际上是在说变了性的人的本质主义观点,不能理解成他们本来就持有性别的本质主义,而是在说,这是一种回溯性的活动,变完性了以后回过头去对过去(也就是历史)做一个断言,主体性是这样发挥作用的。性别和性取向流动的学说其实是暗示上面这个把主体性暴露出来的活动是不可能的,在那里滑动的是那些女性性男性性这类抽象概念,它们自己在动。所以叫PURE IDEOLOGY(吸鼻子)

梦仙谪:
说的很清楚了,在多重性别问题上,如果是激进自由主义那种认为性别只是可选项的,完全由人个体的意识决定的想法,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当成主体,然后性别或者自身成为了客体可被选择,那是错误的。 性别应该是和爱情一样,是先于人的主观认识的,Less than nothing。

【回复】回复 @さようなら1998 :就像一台电脑,它可以感知自己的温度,感知自己的电流,这属于它的功能范围,但是它不能超出自己的属性,举个例子,你的电脑是英特尔的CPU。电脑再怎么牛逼也不能自己把自己定义成AMD的cPU。这个不是你能决定。是先验的,英特尔的CPU这个东西,在你这个意识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换句话说人的性别,是先于意识存在的。你不能自己否定自己存在的基础,那更不可能否定比你存在的基础还在前面的东西。
【回复】被你这么解释之后我才明白他什么意思,受教了[笑哭]
【回复】回复 @梦仙谪 : 我们讨论的是“人”,你扯到人类文明出现以前?
账号已注销:
[鼓掌]所以说,那些做了手术的姐姐们,都是非常非常勇敢的

【回复】即便没有这些哲学上的思考,改变性别都是一件极为痛苦的过程,真的非常勇敢,与世界为敌
【回复】回复 @卡哇伊的青鸟 :努力挣钱呗,也没啥别的好选择了
【回复】回复 @小六崽仔 :我没有义务去了解你的个人状态
CocaCola_Jar:
结果LGBT+还是困死在经验的牢笼里,努力让自己符合某种身份而不是一些具体行为的集合(

莫肖曼独白:
我对变性群体,同性恋群体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想法。任何一丁点想法都没有。喔,如果真的见到了可能会说一句,牛批。

张三点水:
性别认同是随机的而不是本质的,但因为跨性别的行为是激进的,所以跨性别者会感到的必要感、宿命感,这是种最高程度的自由。官方LGBT意识形态说“性别不是生理的,而是历史的、社会的,是流动的”,其实忽略掉了选择某个身份的巨大阻碍,而跨性别者说“我的性身份是本质的”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也是在暴力的反抗官方意识形态中的随意性。

Dagoth:
性别角色有建构要素,但性别本身不是彻底建构的

CescY_:
'自由'这个概念真的很狗屎,还不如解构掉

【回复】呃呃愿闻其详。希望不要是典中典之“你要自由干什么”
【回复】回复 @我是一只懒马 :需要解构掉的是作为意识形态的”自由“,而非作为权利的”自由“。
【回复】自由如果能被定义,那就是一种不自由。 所谓自由,要求自由,就是追求自由这个过程本身,自由本体是虚无的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
可能是,LGBT认为自己的本质先于存在而存在,这就导致他们自己异化自己,但其实性别认同都不是主观的,而是社会对人的异化[思考]

【回复】感觉有点像楚门的世界,任何选择都在体系之内,还有就是人类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
强壮大狸花:
主动做出的选择总是肤浅的。最高程度的自由是你可以做你不得不做的事。

【回复】是不是说反了,没太看懂这里
游客7543:
跨性别是一种生理残疾。不是主观爱好的选择。类似于残疾双腿的人想站起来。不是我想有一双腿站起来。是我本来就有一双腿可以站起来。不是我想选择男或女的性别,也不是男或女的性别优势。是我本来就是。是本质的是另一个性别。

心理 人文 哲学 性别 变性 跨性别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