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记生物鉴定】沙漠蝗灾几大疑问统一解答(二)

作者: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0-02-20 11:46:53 浏览:1081461 次

【亮记生物鉴定】沙漠蝗灾几大疑问统一解答(二)

冷冷冷冷冷冷笑话:
给小亮提供一个信息,曾经我17年在哈萨克斯坦,当时闹过蝗灾,有人去吃,结果闹肚子,上吐下泻。 这群居蝗应该还是真有毒性的,有机会可以仔细研究研究

【回复】回复 @编号001-A :不是毒性问题,我个人认为楼主是想回应小亮“人吃了倒没有中毒的报道”提供案例。
【回复】确实有毒性,视频里讲了
【回复】确实有,蝗虫群居后就不怕一些生物碱,吃进肚子里它自己就成了毒物。
房子总塌不追星:
我刚刚很奇怪,昨天看了一个公众号跟你的视频说的文字基本一样,刚刚去翻了一下昨天看的公众号是博物……[笑哭]

【回复】我周树人抄抄鲁迅又有什么问题呢[doge][doge][doge]
没人认识犽羽獠:
说小龙虾的。。小龙虾也是吃的养殖小龙虾啊,野湖野河里长的谁吃,那些才是真生物入侵者,你盘子里的根本不算

【回复】那些人什么都不懂,小龙虾从长江中下游入侵到其他区域也叫生物入侵,云南元阳就是靠药物控制梯田里的虾灾的
【回复】21世纪初还有专门治理的部门,他们啥都不知道,就以为吃没了
【回复】刷小龙虾的人,那种肯定的语气说的好像他们有相关研究论文证明中国小龙虾野外数量的变少了一样
优秀毕业生小黑:
每次看见有人说放中国人吃,用压路机压我就来气[无语]

【回复】美国的鲤鱼,还有北欧那边的螃蟹,澳大利亚的袋鼠。都能见到这种吃的言论。
【回复】回复 @王神xyz :不会真有nt拿天灾调侃当梗还觉得很有趣吧?不会吧不会吧?
【回复】回复 @炸-锤 :袋鼠确实能吃[妙啊]澳洲各大超市袋鼠肉和牛肉一起摆着。不过听说袋鼠肉酸,我也没去买。国内进口的袋鼠肉好像也有。
你闻起来像春天:
中国的蝗灾并不是靠吃能解决的,当蝗虫遮天蔽日的时候,吃能解决什么问题?中国现在不再蝗灾泛滥靠的是科学的治理。在古代蝗灾甚至能影响一个朝代的兴衰,易子而食的年代,谁又没有想过吃蝗虫?事实上吃也解决不了。回顾近2700多年的历史,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前707年,唐、宋时期平均2至3年发生一次,明、清和民国时期几乎连年发生。1929年,全国11个省的168个县遭受蝗灾,损失上亿元,当时江苏下蜀镇的蝗群将铁轨覆盖,致使火车无法通行。1943年,河北黄骅县的蝗虫吃完了芦苇和庄稼,又像洪水一样冲进村庄,连窗纸都被吃光,甚至婴儿的耳朵也被咬破。旧中国每次蝗灾的暴发,常造成“飞蝗蔽天、赤地千里、禾草皆光、饥荒四起”,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治蝗减灾工作非常重视。1951年朱德同志亲自批准人民空军出动5架飞机,协助河北、安徽、湖北等省在荒无人烟的蝗虫发生基地灭蝗,写下了中国飞机治虫史上的第一页。50年代初期,由于缺少药剂和施药器械,各地主要是动员、组织群众进行大面积捕打蝗虫的活动,在蝗虫连年大发生的情况下,制止了大面积蝗群起飞。1952年,我国提出了以药剂防治为主的治蝗方针,每年药剂治蝗面积达80多万公顷。与此同时,广大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深入蝗区的荒滩湖洼,对蝗虫的生物学习性和暴发成灾的规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改造蝗虫发生基地,根除蝗害的措施。从6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的治蝗工作走出了一条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改治并举、根除蝗患的成功之路。到1966年,全国已有66.7万公顷的蝗区变成了良田。到70年代末,全国内涝蝗区、湖滨蝗区、沿海蝗区大部分得到了改造,基本控制了蝗灾,治蝗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干旱气候、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使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害反复,蝗虫的大发生频率上升,危害程度加重。1985年天津蝗虫跨省迁飞到河北,1995年和1998年黄淮海地区蝗虫大暴发,1999年哈萨克斯坦等境外蝗虫迁入我国新疆造成大面积农牧区受害。 转载

【回复】看到一个比喻觉得很有意思:洪水来了人能上去喝光吗
【回复】回复 @死神的手风琴TJ :不不不,有的人是当真了[doge]很多人不清楚蝗灾的危害,也不知道治理蝗灾的方法,只是因为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就想当然了
【回复】回复 @死神的手风琴TJ :不,真的有人信了这种自嘲性质的话
橘西忙:
看过不只一本写古代的小说靠鼓动民众吃蝗虫解决蝗灾[tv_白眼]还个个都成功了,可能因为有不少类似于这种的信息误导,导致人们对蝗灾有轻视感吧

【回复】有人创造梗,有人玩梗…… 最后不明就里的人把梗当真了…… 也许一开始并没有迷信,但是无知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迷信。
【回复】古代吃蝗虫是因为没有食物吃,吃蝗虫降低饿死率。可能原来十个人能死九个人,抓蝗虫可能十个人就变成了死七个人,存活率提高了。
【回复】苯乙腈的味道加粘糊糊的昆虫观感,就算贝爷那种练过的,吃类似的东西时好像都有翻车的。。。。。。
烹人大师:
希望up能和罗王两口子联合一下,多做几期关于仿制入侵物种的视频。顺便锤一波营销号,帮人们建立起对治理生物灾害的正确认识。有些人整天就是吃吃吃治理,给他们科普还杠的不行。[无语]真是无语了,同样的人为什么有一些人的智商就这么让人捉急呢。

【回复】回复 @asleeprub :不知道你是哪里来的喷子小号,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人家节目说得没错,在预防和有成灾趋势时进行生物灭蝗确实环保而且有效。人家还说明了蝗虫是生物链的重要一环,是要控制而不是灭绝。大范围高强度的人家也说要用无人机喷药,并且在当年做好预防避免第二年继续发生蝗灾。有理有据的,没毛病啊
【回复】回复 @asleeprub :你了解,请问你看过多少?你知道你所谓的让人吃虫放鸡治蝗的录节目地区在哪里吗?口口声声说致穷,说上面说的不对,你知道多少就来抬杠?有本事说错误,有本事说出来正确的怎么做吗?
一花凋零一花绽丶:
我寻思说靠吃的就离谱,怎么不说发水灾靠你去喝呢[tv_疑问]

【回复】到旱灾的时候再尿出去是吧?ヾ^_^♪
【回复】最近广西桂林暴雨成灾,都淹了,让键盘侠快去喝吧
【回复】你说的对,我这就带着碗去舀水喝
编号001-A:
无知的人会有一种不知名的盲目自信,真当吃能解决一切也是有够好笑的

【回复】回复 @蚩尤梦川 :不止,还有以中国人什么都吃为荣的,我寻思被当垃圾桶看待没什么好光荣的吧,只会让人觉得原始未开化
【回复】蝗虫能吃的谣言不知道谁先开始传的,后来真有人信了。 希望这种科普视频大力宣传一下
【回复】回复 @要笑00 :这依然暴露了其无知的特性,这次肺炎怎么来的?野味吃出来的,17年前的非典怎么来的?也是果子狸吃出来的。不要老想着吃,完了害人害己最后落得一个【优质垃圾桶】的刻板印象
小哥的小黄鸡内裤:
我国治理蝗虫是多方面发力,主要是防而不是治,蝗虫成灾后很难治理,喷药还担心他们下代抗药,我国现在还不时有小范围蝗灾……说这些就是想表明,虽然社会主义很优越,但也需要付出很多人力心血才可以,别说什么蝗虫来了就吃光的话,不仅暴露自己智商还无视为了治蝗付出的人

【回复】这些其实也是安慰群众,没必要恐慌
【回复】高中生物书上调查种群数量还有一张调查蝗蝻数量的图
朧Oboro:
键盘侠天天饿鬼投胎,宠物区刷吃,泛滥物种也刷吃。 没办法,他们不学无术,不能做贡献,但是不贡献也不要秀智商吧。

【回复】你说的是本土物种,本土物种在原产地都有天敌,有相应的自然条件限制其数量。入侵物种就不一样了,拿澳洲野兔说吧,其他地方的野兔在狐狸猫头鹰等一大堆天敌的捕食下,在其他草食动物与之抢食的情况下,数量不会成灾。澳洲没有野兔的天敌,澳洲本土吃草的动物都是慢吞吞的有袋动物抢食抢不过兔子,野兔才能在澳洲成灾。
【回复】回复 @从此白piao贵站 :你说的都是中国原生的动植物,跟入侵物种不能比啊
【回复】回复 @从此白piao贵站 :得了吧,小龙虾好不好吃?就在中国家门口,吃绝了吗?
毛里昂:
我内蒙人。小时候确实有蝗灾,而且感觉比较常见。看完本视频学到了,原来会飞的叫群居型蝗虫。。我一直管会飞的叫牛逼蝗虫,不会飞的叫普通蝗虫[喜极而泣] 再回想小时候闹蝗灾的情景,那蝗虫的数量真是极其多,非常密集。。。密集到什么程度呢,就整条路上铺满了蝗虫,好几层那种,零二零三年左右吧我们小县城出行都是骑摩托,我爸载着我骑摩托碾过去我都感觉打滑。。。非常恶心的体验。。。。 当时和小伙伴在随便一处草丛里抓蝗虫玩儿,不需要挪步,就蹲着原地抓,分分钟就可以把一个瓶子装的满满的。常见的有黄色的、棕褐色的、绿色的,还有颜色比较浅的,亮哥视频里那种黑色的我好像没见过,可能也见过但一定很少。 最近几年在县城里不特意去观察基本都看不到蝗虫了。。。戈壁、野地里还是比较常见的,但也不多。

【回复】牛逼蝗虫hhh不过群居型确实更厉害啊hhh没毛病
【回复】回复 @jdjdwidjfbfur :不知道,好像后来自己就很少了,也可能治理了但是我不知道吧
算是个自负稻地友躲藏:
我就遇见一个傻子非说靠吃来解决生物入侵,还说人类应该灭掉所有物种来换生存空间,你永远不知道有些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惊蛰不惊-:
正经的知识增加了[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热词系列_可以]

早乙女饕餮:
我有一点好奇的,蝗灾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生态的常态吗,就是说如果排除人为干扰,蝗灾是一种经常或定期出现在自然界的类似于鱼类洄游一类的生物习性吗,如果不是,又是怎么出现的?(本人比较外行,用词可能有不当,在网上没搜到答案,所以想来问问[笑哭])@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回复】是自然生态的常态。在人类形成文明之前,蝗灾一直在生物多样性少的生态系统里面存在。到人类文明形成之后,人类在大型河流流域形成了广袤的农业,使得这些河流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所以人类的农业一直伴随着蝗灾。在人类文明的农业时代以及以前,主要治理是等蝗虫吃完那里的东西,然后迁移到比较湿润,比较不适合它们生存的地方。所以蝗灾一般都是局域性的灾害。这就相当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蝗灾肯定不是类似于鱼类洄游的生物习性,你可以去网上搜一下生态系统的正反馈。小亮很少看B站的评论区,再加上这个视频是很早以前的,你可能需要私信他。
【回复】回复 @我心向前66666 :谢谢谢谢
【回复】蝗灾的出现,干旱是前提,干旱蝗虫才有大量繁殖形成蝗灾的条件

知识分享官 蝗虫 蝗灾 沙漠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