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系统而不是设立目标 | 一个将改变你生活的系统

作者: Echo_NebulaPKM分类: 野生技能协会 发布时间: 2024-01-24 20:00:00 浏览:160913 次

搭建系统而不是设立目标 | 一个将改变你生活的系统

波罗2018:
是的,从另外一个博主是这样表述的:完成每天跑5公里的目标和做一个爱运动的人,前者是设定目标,后者是建立系统。这样的表述是不是更通俗易懂一点?

【回复】(那我也试一下)一个人的目标是减重10公斤,然后每天跑5公里去达到这个目标。可是如果跑了一星期体重没变化就容易放弃,或者减重10公斤后就不继续跑步了,体重容易反弹。建立系统则是追求健康或其它,每天跑步3公里成为一个习惯,一段时间之后不仅减掉了10公斤,还收获了健康的体魄...
【回复】本质根本不是系统、不是搭建、不是管理。本质是找到热爱的事业、热爱是本质
【回复】回复 @阿照的杂货铺 : 我觉得模你说得对,根据up主的意思我理解的是你可以建立一个系统,可以把你的一切爱好目标就是准备做的事情加到这个星球里,然后通过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丰富你的星球,最终成体系化的连接,我感觉挺有意思的
HASO-DONS:
韩昌黎(韩愈)《医说》中的一句话我觉得挺适合这个视频: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

【回复】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也是这个意思。 天下安危是果,纲纪理乱是因。种善因自然不畏恶果
今天吃红烧鱼:
我有一套自己的系统,起初搭建也是基于obsidian的,但是搭建到后期,我发现软件越来越不够用,并且越来越别扭,研究了一段时间,发展其核心不是怎样利用软件,而是说如何抽象与管理《节点》,换句话说如何定义节点,如何去抽象,通过派生,进化出一整套涵盖目前我用到的所有知识点,甚至是信息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不依赖软件的...整个过程我觉得最有突破性的是要定义节点的《生命周期》,这个是很必要的!节点有生有长还有死,每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定义了死,才有能源源不断的更新系统,但是刚开始往往忽略了这点,一味的新增

苏林-SUSE:
很好的系统,但我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庞大臃肿的体积,惊人的维护成本,看过好多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搭建也上手自己弄过,简直就是时间黑洞。后来我发现把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修改为个人管理系统并不断精简结构,知识管理系统变成了缓存池,系统启动计划达到目标后凝结一篇文章然后清空缓存池。但要注意系统的目的是更好的实现目标并解决问题而不是更好的系统。

【回复】做加法是成长期,做减法才是系统化最重要的环节!
【回复】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我的处理方法是借助记忆宫殿和图数据结构的思路将知识关联并选择关键词或者图片等节点作为记忆锚点。熟练之后基本上思考过的知识在下一次遇到的时候都能想起来,顺便还能举一反三。 唯一的坏处就是在不提及的时候啥也想不起来,需要有一个触发点[藏狐]
【回复】对的 我的感觉是尽量可以最终生成一个模型来指导自己的决策
很急很急很急很急:
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技术为实践服务,千万不要只看不做,不断的试错是最快的成长方式,构建个人笔记反而没那么重要

【回复】同意,借楼给大家讲,up是专业做笔记的,想吃这口饭可以学,否则大家做的笔记自己能看就行,像up这样做笔记是纯纯浪费时间,最终笔记对实践的加成完全是负作用。
【回复】回复 @一念花_开 :以你的流量为生
【回复】个人想法:知识储备也是实践的一部分
骚气的小强:
正在读《微精通》,感觉和阿婆主的观点不谋而合,就是将你感兴趣的事情,用最小的循环不断练习,不断的实验改进,得到正反馈,最后达到PK状态[呲牙]

【回复】或许不一定局限于正反馈,而是通过反馈建立起逻辑闭环,以更优的脑神经结构完成对知识的吸纳与装换。
o0小雨知时节0o:
很高兴看到你的视频。好像一个人走了很久,路上空无一人。回头看,已不见来处,抬头看,那路好长,望不到头。突然发现前面出现一个小姐姐,说话声音还好听,真好[妙啊]。

【回复】让你搭建系统,你在那挺声儿呢?
侍酒师小田:
我正用js搭建一个AI系统构建小说情节的系统,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没人当真,但我做了半年了[微笑]

【回复】回复 @Echo_NebulaPKM :太感谢你了。我试了一下,Obsidian的以超链接为核心+注重层级的文本编辑功能,非常符合我的需求。以前我自己设计了一个可以替换模版中元素和模块的小工具,和Obsidian的顺滑相比,差太多太多了。今晚刚开始接触,还有很多地方不熟悉。请教一下:如果我新建了一个笔记《福尔摩》,这个笔记里的内容是福尔摩斯这个人物的参数,例如姓名:福尔摩斯,性别:男,年龄:36;职业:侦探。然后我能不能将这些参数——例如“职业:侦探”这个参数,都设为这个名为《福尔摩斯》的笔记的标签,然后将我所有人物中侦探职业的人放入一个列表,Obsidian能实现这一点吗?如果在Obsidian里能实现,就能直接在这里实现一些数据库的功能。
【回复】回复 @北冥有鱼炖不下 :这个构想主要是利用类型小说、网文的元素、情节模型的数据结构(同类、不同类元素、模型之间的关联),尝试用机器辅助人工进行类型小说情节构思。它需要拆解分析大量类型小说和网文,并进行很细化的数据分类,以及情节模型可视化。选js也是很巧合的事,因为我发现html、css、js的语法结构很适合展现小说情节结构,就用了js做了元素、情节联动的装置,数据库构建还是用python。目前数据库规模还很小,只能做到给类型小说作者提供思路和灵感,以及一些整体或局部的情节模型,叙述方式模型。
【回复】回复 @66盐 :我用DataviewJS、Execute Code将Obsidian和之前的数据库衔接起来了,让ob作为一个数据采集、呈现、模型调整平台。效果还挺好。
_行百里者半九十:
原来我的系统是少了正反馈这一块,怪不得这么奇怪难以坚持[笑哭]

【回复】这个很重要,尤其前期难得成长期阶段一定要有正反馈阶段才能轻松继续投入
一墨游:
人总是被表象所迷惑,问2个问题: 一、up主,一个完成的系统由哪几个必备要素构成? 二、能用一个具体而简单的解释来描述系统吗?

【回复】回复 @鳕鱼片儿 :精力,时间和理解[doge]
【回复】[doge]个人感觉就三个 执行力 记忆力 反应力
【回复】回复 @一米六六六二 :UP说的不容易懂,但是相关探索,或者相关想法的人,那他基本说俩字就都懂了
想要捉一只:
想看看文件分类和标签分类,感觉自己分类总在变,标签也建不全

【回复】现在用标签替代了文件夹了
棋手阿尔敏:
太牛了,前两天第一遍看的时候不以为然,刚刚清晨出去散步的时候突然醒悟,才发现原来自己当下的状态正在从追求目标向搭建系统过渡。以往我追求目标是在用力,现可以在搭建的简单系统中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感觉像是在享受生活一样。因为简单,系统才更容易开始运行起来。因为舒适,系统可持续性才会更高,意志力大概是消耗品,至少对于我来说,靠意志力做一件事难以恒久。所以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设计得尽可能舒适一些,会更有助于持续下去。搭建系统而非追求目标,看似很小的转变,但给我带来的感觉真的就是天亮了。散步的时候就回想起姐姐好像说过要做系统而不是追求目标,回来看了第二遍。感觉姐姐讲的真的很好,直接粉了,这下不投币都不行了[脱单doge]

【回复】天亮了 这个形容绝绝子,也是我内心的感受~哈哈哈
悄悄的魔法书:
up好[脸红],刷到你的视频时有些小惊讶,早在约2年前,我就有建立星系结构的知识体系的想法,但由于当时自己技术水平阻力,搁置了。可能也不太擅长找东西,没有在网上发现这样的工具。 我也看了《刻意练习》《掌控习惯》等书籍,其中一些想法和up介绍的类似,如体系与目标的观点。我自己也受其中一些想法影响。 up关注的是知识管理。我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制力,有自我提升的愿望但一直难以在行动上坚持,与up有所区别。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可视化,本身也可以成为持续的激励,我觉得这很好,但又对我不够,因为模糊。 后来我又产生了一个想法,搭建了一个简易(或者简陋)的网站。我的设计中,关注点是时间投入,并想以此做一些可视化。基本功能就是待办事项,但记录每次的用时。然后在此基础上,后面也可以将这些任务做一些体系化的整理。 每次做点什么就在上面提交一个任务,这可能显得麻烦,但每次都可以提供一份满足感。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习技能而不只是知识。比如想成为编程高手;比如想在人前说话时淡定自若,而非紧张发抖。技能的形成靠练习和重复,因此时间有其独特的意义。 之前还写过一篇博客:https://blog.csdn.net/m0_63238256/article/details/135120158 我自己也喜欢写很多笔记和想法,确实管理有些散乱,感谢up的分享,会尝试一下的[OK]。平时一些小想法喜欢直接写在小米手机自带的笔记软件里,因为它足够简洁流畅。但如果我想同步到电脑,又会比较麻烦。

丨米饭丨:
建议根据目的分区,不要做大百科。知识大百科产生不了价值。

【回复】所以up主说了是根据项目迭代的,项目就是目的吧
还是泡温泉吧:
我的方法比较简单直接,我有两个知识库文档,一个是分类了人文社科和数理科学的(每个大类下面设置分组),面向我想系统化学习的东西;另一个知识库我称之为“杂学”就是我想到什么感兴趣或者不理解的就直接去查资料学习然后整理下来。我发现其实你不用花太多成本管理,只要你第一次学的时候真的理解了,大脑会自己做整理融合

珹南花已开:
想看看你的标签树,文件夹树,感觉自己建的不科学,好像有交叉

忆瓶:
我反而觉得最重要的是设立目标。 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东西”为目标,否则有着好的方法,越努力反而越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意义,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所以选错了目标的人是到达不了“顶峰”的。 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目标,即使你再攀登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东西”,你也很有可能会因为在攀登当前山峰的过程中付出了太多的时间与成本,不愿意“埋没成本”;或是因为生活的压力...会有太多的困难阻碍你选择新的目标。 所以选错了目标后是很难再选择新的目标的,除非你再“错误的道路上”没有走得太远,或是“正真的强者”。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系,很难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东西”。

【回复】目标也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在路上发现的,有些迷茫的时候,可以多做一些广泛的尝试。 我们其实更像走在一片山脉里,一山更比一山高。爬上途中的一些山可能像是浪费,某种意义是却又是必由之路,是眺望远方的机会。 我们期待更好的选择,却有时因此选择了不做选择。走起来叭!脚步可以停顿,但别停下。[脸红]
【回复】就像还没搞懂游戏规则,就进入最难的关卡,活到二三十岁的时候终于通过踩坑搞懂规则了,却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回复】个人观点不同,实际上你也无法论证真的存在这样一个教育体系能让人找到终生目标,哪怕是其他因素忽略不谈的前提下。另外,即便抛开教育体系不谈,事物永远是变化发展的,哪怕今天甚至今年你认为长期不变的终生目标,也可能过不了多久就改变了,未来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实际上只是认知和适用性的问题,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方向
吟游诗人水晶蓝灵草:
梦想和目标,中间要做的事情就是流程化,就像WBS,搞完后跟着自己的计划做就能达到目标。

Are星:
赞同up观点。up的笔记看起来庞大复杂,实际上是分门别类后的思维宫殿,而且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几星期 几个月 甚至数年积累下来的知识体系。 如果你是个经常总结经验的人,你会自然而然去做属于自己的笔记网络。 另外 我自己做的笔记有时会附加图片。

【回复】是的,而且我的总结笔记基本都是可视化笔记,有助于我思考

第二大脑 生产力 PKM Obsidian 知识体系 个人提升 个人知识管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