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渔父》:无名渔夫点化孔子,一个“真”字蕴含妙道

作者: 文船长的奇异舱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8-15 08:38:26 浏览:72839 次

《庄子:渔父》:无名渔夫点化孔子,一个“真”字蕴含妙道

龙易先生:
高人追求的只是逍遥二字罢了。万物于我何加焉?

【回复】道可道,非常道,高人追求的道哪有什么言语词藻可以解释的呢?我认为,人只有纯真并能够一直保持纯真本性的人才能最接近于道。人世间俗事繁多,诱惑纵深,常人往往会陷入其中,而庄子仿佛像一直保持纯真之心的老者,所以他所悟出的道出于纯真,而表于纯真。我也更认为出于纯真而悟出的道更近于至理,而其他学派的道论亦有其理,但他们更在于论物,论心,论天下,而非出于纯真而不论。(鄙人己见,若有与诸位所悟不同,还望见谅)
【回复】回复 @漆黑的温蒂大人 :君子无所求,但也要吃饭才行。
叶良辰爆掉福尔康:
所以内篇才是庄子思想精髓,外杂只能是后世学庄的续作[打call]

【回复】先不论内、外、杂分别之真伪。 学之于常人仍须循序渐进,即渐修。能顿悟者几何? 所谓内、外、杂者,无不是精髓。可论其进退之序。岂可论其高下之分? 近现代学者无能,只会攀比争论,或牵强附会,听他何用? 不如行之。
【回复】世人受影响最深的就是外篇和杂篇。内篇等级太高了,一般人看不明白!
【回复】你在对比内外篇,说明你还没有齐物。
岩伍:
……很难说是在讲孔子还是在讲庄周自己。 他明明看得开、想得通,能够逍遥一世,却要劳废笔墨,留下那么多谏言故事和蹈虚道理。一个出尘之人,如此入世,其实和孔夫子并无区别。

【回复】另外就是,庄子笔下的渔夫是一位“道法自然”的高人。他认为,“我”也是人,只是在做渔夫,“你”也是人,只是在教书,我们的身份不同,可地位和人格是平等的。 而庄子笔下的孔子则重在尊仁守礼,借其弟子之口,庄子不阴不阳的点了一句“夫子犹有倨傲之色”。因何“倨傲”呢?庄子觉得,孔子身为礼仪纲常的代表,会认为自己的身份地位比诸侯大王要高,因此“倨傲”。 这也是庄子文章的一种风格,他不会一味的贬低驳斥其他学家思想,而是将他们摆出来,再小小阴阳两句。 比如这篇,庄子秉持性真思想,认为渔夫跟孔子人格是相等的;而孔子却因为礼仪纲常需要向老人和才学比自己高的人频频行礼,遵恭有加,面对裂土封王但仁义礼仪思想不如自己的诸侯却“犹有倨傲之色”。
【回复】回复 @LearningUp :我并不清楚是哪一段言论令你升起这样的想法。我只是觉得: 1.庄子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明明知晓逍遥的道理,却还愿意涉世,想要将道理传给人们。 2.庄子认为百家思想是不能通过贬低辱骂之类的形式来丧失的,因此他罗列了自己的求真、礼仪的阶级、惠子的名与实。
【回复】我读的时候跟你有一样的疑惑,他所标榜自然无为,却一直在有为,到处否定别人的主张,灌输自己的思想,拿大道出来说事,其实和孔子有什么区别,照样在教化别人[嗑瓜子] 不过个人认为他说的确实比孔子的更有道理,境界更高,但是要落地很难,很难,很难。。。就是逍遥不起来[呲牙]
三滑: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先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吞于荆棘!为愚味启蒙者,不可使其困惑于无知!为世人燃灯者,不可使其沉默于渊暗!为苍生破冰者,不可使其陷身于泥!为天下大同者,不可使其止步于不公!

数字中国:
高人要么钓鱼🎣,要么砍柴,要么啥都不干到处旅游[笑哭]

【回复】圣人从来没有出自996的打工人,都是庄子那些有大量时间去思考去实践的人
【回复】圣人闲下来的时候在思考问题,我们闲下来的时候在玩手机。 有人十年宅家里出来以后变神医,我们十年宅家里出来以后变废人。这个就是区别。
【回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AI视频小助理:
一、介绍庄子渔父一则寓言故事,强调了其内涵丰富,思想上与庄子内篇有联系也有突破。 00:05 - 介绍渔父的文章,包括寓言故事和思想 01:14 - 孔子被渔夫点化,认识到自己的研究价值 03:48 - 官员和人们做好本职工作,才能避免祸乱 二、人的各种忧虑和禁忌,以及如何修身以避免祸患。同时,作者以孔子为例,劝告人们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03:58 - 赋税无法违纪 妻妾相处不和 长幼没有秩序 这是庶人的忧虑 04:23 - 贡品不美好 朝觐次序落后 这是诸侯的忧虑 07:32 - 平衡接受与给予的分寸 调理喜好与厌恶的情绪 调和高兴与愤怒的限度 三、孔子向渔夫请教什么是真性,渔夫解释真性是精诚之志,要真实展现内在的精神力量。真性用在做人道理上,而不是拘泥于世俗。 07:57 - 孔子向渔夫请教真性是什么 08:39 - 真正的悲痛没有声音却哀伤 10:54 - 孔子在渔夫面前表现出了敬畏之情 四、孔子与渔夫的长篇对话,渔夫通过对话阐述了作者法天贵真的思想主张,强调了人不能劳心伤情,应当保持自然本真。 11:55 - 伤害自身是最大的祸患,但子路却有这个毛病 12:57 - 作者对于人并没有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偏向于肯定的 14:57 - 渔夫认为孔子不自证,表现为不被搭理、喜欢说别人的坏话等 五、渔夫和孔子关于真性的对话,强调了持守自然真性和消除人为标准的重要性,同时吸收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元素。 15:53 - 渔夫点化孔子,一个“真”字蕴含妙道 16:29 - 渔夫回答,真性是精诚之至,纯粹自然 18:56 - 作者调和儒家和道家思想,持守自然真性 --本内容由AI视频小助理生成,关注解锁AI助理,由@玉う琢 召唤发送

故园风雨声:
我以为你不更了,入道门了[笑哭],等你等的好苦呀[doge]!赶紧每天更两期,大家就原谅你了

郭湛:
因为看了up主解说庄子的视频,我特意买了本《庄子》。打算跟着学习。

【回复】现在的纸质书真便宜,15块钱包邮买了三本《道德经》《庄子》《易经》[吃瓜]
【回复】买了本繁体的,给我整麻了
【回复】回复 @张霖子 : 电子的更便宜,20多,道藏佛藏医儒都齐了还有不同版本
十年绅士两茫茫:
如果有人本性坏,只能说明道就有坏的部分。就像那个脱口秀演员说的,如果我是幽默的,说明创造人的上帝也是幽默。孔子追求仁爱也是道的一部分,世上的好坏美丑都是道的一部分,哪怕是违背道也是道的一部分。如果人只能顺应道,不能背道而驰,而说追求仁爱礼仪是叛道,那追求道同样是叛道。就像世人为求超脱而信佛,那就不能超脱,有所求就不能算超脱。孔子向渔夫求教渔夫的道,是想知道道的另一面,过后马上用自己的道教育弟子,孔子依然坚守自己的道。而渔夫只觉得自己的道是道,觉得孔子冥顽不宁。二者高下立判。 其实这一篇,讲得更多的是修心,修心养性,不要和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对抗。比如我健身,规定自己每天要做多少运动量,这样才是自律,但如果这天我明明很累了,或者很烦躁或有其他不好的情绪,还是和精力充沛时一样运动,就会劳心劳力,这是对自身有害的。做任何事都要愉悦,精神上倦了,身体上累了,就应该停下来,这就是修生养性。

【回复】首先,第五行所说“只能顺应道”文中并无体现,而是应该顺从大道,逆道而行不是不可,只是做事更劳神伤身,不长久罢了,所以如果是不成立的。其次,渔夫所言并无明显反对仁爱之处,而是告诉孔子行事要符合真性,但孔子所认为的“真性”(对老人至圣谦下得精诚)并不是真性,而是被大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后所得的礼仪,真正的真性是怎样的可以看看三四岁的孩子。渔夫“厌恶”的是孔子的做作,正如孔子“厌恶”子路的质朴。当然渔夫反对孔子制定礼乐、办私学在现在的社会人眼中确实不合理
未来规划师:
我觉得不该是默认等级制度的,应该照应小大之用合适些

【回复】大道是不会变的,但是圣人对大道加入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失真,后人自然不可照搬照用
【回复】当时时代的局限,现在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XINLETER:
看来还是得多钻研一些钓鱼的技巧,不然怎么能教育圣人,能教育圣人就说明钓鱼佬更加深入了解大道,原来大道在钓鱼佬中!!

【回复】研究到可以直钩钓鱼的时候就到火候了[脱单doge]
我兔子吃肉:
每次听都特别安静,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晨觉爱沈渔:
最后两篇就结束庄子了哎[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

传统文化 孔子 庄子 寓言故事 古代文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