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99室温超导悬案告破: 都是硫化亚铜惹的祸!

作者: 来自星星的何教授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3-08-09 14:48:54 浏览:2556504 次

LK-99室温超导悬案告破: 都是硫化亚铜惹的祸!

pancakesmagic:
对上了,兰大那一篇认为制备lk99最后退火的那一步很关键,原来是直接影响硫化亚铜的含量[脱单doge]

【回复】不愧是物理化学都很强的兰大
【回复】夏官营大学永不为奴[doge]
村上的渡边彻:
LK99的故事到这基本完结了,其实这次室温超导的事件,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发现我国科研人员的实验时效性严谨性都是不输外国科研团队的,这两天北大和物理所的论文都不是简单的测XRD PPMS MPMS 电导率和韩国论文进行复刻对比,而且是经过详细论证分析原因深刻的从物理解释,相比于国内外其他高校和个人的简单悬浮视频和直播“浮夸风 放卫星”抢着第一个出一点点成果,物理学科顶级学府的潜心科研与系统性的严谨论证还是不得不让人敬佩的,这才是物理

【回复】现在那些搞噱头的相当于扒了自己的底裤,,让大家知道了他们的斤两了。
【回复】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他们能在最高学府
【回复】回复 @程宗揚 :中科院发布大家要理性吃瓜的视频底下都有这些二货的存在,反正坚信这玩意就是真的。就是中科院见不得棒子成功所以才质疑其合理性而已。甚至在还有自己对中科院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冷嘲热讽中科院没有科技成果的。就挺无语的,来来回回都是因为是棒子发现的所以我们酸了。死活不愿意承认这玩意的合理性,但凡是中国发现的早就被吹上天了。就离谱到了这种程度也是挺无语的。
查水表啦:
概括:韩国团队制备了的材料里有常见的硫化亚铜,它在温度变化时具有一种物理特性,使得检验数据急剧变化,因为跨领域所以他们不知道这个知识,把它当做超导变化,于是大喜过望,抢着把它当做超导材料发布出去。这个对材料学的贡献,是以后发表成果严谨点,别因为知识面窄露了怯

【回复】这就太能yy了,下面人说了他们论文里提到这些了。但归于原因是制作的样本不纯。
【回复】高情商:跨专业 低情商:学术造假
长光_:
笑死,这个视频发出来前二十分钟,超导股开始跌了

【回复】回复 @逍遥自在-- :尊重自然选择
【回复】炒这东西的人真会觉得这东西能行吗?
【回复】回复 @苞米地战神-十善 :a股能赚钱只有极少数,主要靠讲故事
卖可斯:
感觉 华科 东南 各自思路和重点都很常规 这个物理所的研究思路感觉太犀利了[脱单doge] 这就是一级科研思路和顶级科研思路的差距吗

【回复】中科院可是超导国重,华科甚至不是凝聚态出身,材料学院的博士博士后
【回复】这不就是搞材料和搞化学的常规的单因素变量分析分析的方法么,没那么高大上,不过一抓就抓到硫元素并且确定是硫化亚铜是需要扎实的功底,尤其是XRD谱分析比较能力[doge]
【回复】回复 @顾小羽名字不够长 :所以这就是研究素养的差距,正确的做法就是根据现象猜测材料组成部分并充分验证,而不是一锅一锅炼丹,然后挑样品使劲测,等个理想结果再拍视频或者写论文。从最近看到的一些视频与评论一唱一和的情况,我觉得部分研究者展现出了与广大网友相近的研究素养。倒是让我想起了我毕业设计答辩前死命凑数据混毕业搞出来的学术垃圾了[doge]
eKidsword:
看了那么多天乐子,也学了那么多超导相关的知识。其实,我现在对这方面已经感到很疲惫了,但是我还是很在意翔皇和侯同学视频里的现象是怎么做到的,希望能早点公开谜底,所以有没有知道真相大佬点破一下[跪了]

【回复】阿翔已经有up主用魔术手法(只需要一根铁丝)就复现了。这种连托都不需要,视角固定的视频魔术,魔术师表示小意思啦。
【回复】回复 @列塔夫科 :单纯用铁丝达不到视频里面的效果。因为他的样品的扭转角度不同
【回复】知道王林大师空手抓蛇吗?你早几年一定是王大师的信徒。
霓虹灯和雨:
我还以为是找的素材,没想到居然是自己在办公室拍的[笑哭]

【回复】回复 @来自星星的何教授 :太抽象了
【回复】回复 @来自星星的何教授 :原来以前就这么抽象
85098433179_bili:
这篇文章还是有偏颇的,首先物理所合成的材料抗磁性是否能达到金教授说的热解石墨的5000多倍,硫化亚铜的抗磁性也有这个性质吗,如果纯硫化亚铜的材料没有这个性质,依然属于和lk99不是一种材料,不能盖棺定论。

【回复】第一,是石墨的五千多倍 第二,五千多倍除了金教授自称没人测出来这个数据
【回复】5000只有他自称呀,本来就是在质疑他的论文
恶灵十块钱:
量子科技、基因编辑、脑机接口、虚拟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室温超导热点都过了,那么下一个就是你了霍尔推进器重大突破,暗物质被发现并成功制造切能够商用[OK]

【回复】现在热点是:一种药治疗所有癌症。
【回复】回复 @一撇一捺你不配 :这道题我会,是肠道菌群[doge]
【回复】回复 @乄卿酒 :太扯淡了,信药能办到不如信基因工程从根本上改变癌症来的可能性大。还是等基飞吧
扎度:
普林斯顿按原作者给的配方和化学式做出来了单晶样品,在可见光下是透明的,说明至少原作者声称的纯的LK-99甚至没有导电性,所以说样本不纯的也省省吧。[doge]

【回复】抖音学者表示 提纯可以改变一切性质 例如 烂铁提纯了会变成黄金[脱单doge]
【回复】回复 @猥琐的喵仙人 :现代赛博炼金术士[doge]
【回复】所以是杂质在起作用(bushi)
还是泡温泉吧:
想起之前何教授对超导提出质疑时,很多人嚷嚷着“大学里的教授不懂底层百姓的焦虑,很多人希望借此科研突破寻求新的生机” 个人认为这次热度告诉我们两点:1.科研突破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反应到你的日常生活当中,所以不要幻想机会从天而降然后一切就改变了(尤其对于喜欢炒股的)2.费曼在研究挑战者号爆炸事故的报告中提过“对于一个成功的技术,现实必须置于比公共关系更优先的地位,因为大自然是不会被愚弄的” 一个科研成果并不会因为你希望而成真,而只会因为是真的所以才带来希望

【回复】这种思维方式真的很害人,这种人没有实事求是这根弦,什么都是我觉得我寻思我希望,情绪牵着脑子走,爱听的就是好的,不爱听的就是坏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听天由命、放任自流
【回复】这些邪教分子在迪亚斯表演时不焦虑,韩国人表演时就焦虑,是迪亚斯不配吗
【回复】回复 @Fujiwhara·Porsche :这些属于美好憧憬,很正常。主要是有的人一听到怀疑的声音就气急败坏,也不知道在急什么,问就是你不懂底层。。
373开尔文:
何教授最后这个例子可以说是很贴切了,之前各个学校的复现实验都过于沉浸在了样品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他们就像是苦心研究如何检测盒子里『有无肥皂』的博士们。 而对Cu2S性质有切实了解的研究人员便能一下子产生联想,就好比天天在一线工作的老师父,很清楚盒中有无肥皂的区别:没有肥皂盒子很轻嘛!也才能很快想到如此巧妙的方法。(我觉得也有可能是老师傅刚回老家收完麦子扬完谷壳)

【回复】回复 @这个橙子好辣 : 隔行如隔山
【回复】我还以为业内人士对于硫化亚铜的性质都很了解,不会出这种乌龙,毕竟都是博士上面学历了,一直和各种材料接触,而且硫化亚铜也算是常见材料?
【回复】回复 @这个橙子好辣 :有些知识不用很快会忘了,一直不用就压根想不起来,毕竟科学发展至今,知识浩如烟海,只能说学无止境[笑哭]
NaHMDS-THF:
最后那个故事说明了现在很多人的一个误区:博士是真百科全书,啥都懂。但实际上大多数博士只懂自己领域,领域外的知识只能说全靠本科。并且这种误区不仅存在于广大老百姓,科研工作者也很常见,很多人总以为自己同事对自己领域都如此了解(精),相似领域也有一定了解(博),但事实上能博而精少之又少。正如这次的硫化亚铜,一些课题组对他的性质了如指掌,但是很多课题组只把他当不影响整体的杂质,所以就会有空肥皂盒的笑话

【回复】理工科的我不懂,至少在社会科学里是如此。按说社科类博士应该是先博后渊,但现在什么都追求效率、追求速成,谁给你博的时间?所以现在社科类博士的知识覆盖面有点像隐形战机的RCS分布图,就是在几个很窄的方向(自己写过论文的问题)上延伸的很远,而在其他方向(没写过论文的问题)上,问他们恐怕还不如问百度[笑哭]
【回复】回复 @三号楼大战猫德学院 :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是人人先博后渊那结果就是什么结果都没有
【回复】其实就跟程序员一样,不懂电脑的人认为程序员只要是电脑什么都懂,懂一点电脑但不会编程的人认为程序员只要是编程方面就什么都懂,实际上程序员只懂自己写的代码,别人写的归根结底还得看注释。[蛆音娘_滑稽]
GEISTinSANedREam:
跨学科的胜利,哇,那现在有个问题,各个方向研究越来越细分,隔行如隔山,但是其实很容易会遇到一些难题本学科不好想到解法,但是在其他学科里这条钥匙却是常识,这难道就是现代科学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吗?

【回复】我觉得这确实是一大原因。像以前很多重大理论突破都是大佬很年轻的时候就提出的。现在的青年人能把已有的成果学好都算很难了。另一方面,低垂的果实已经被穷举找的差不多了,除非科学的底层出现大变动,科学的发展总体肯定越来越难。
【回复】是啊,所以现在才会提倡培养跨学科人才以及进行跨专业合作
【回复】是的。需要多学科人才合作。
spook13:
好了,这次何教授不用吃几乎是肯定的了,室温超导技术呢,小破站吃瓜群众也不用过于深究,毕竟专业的事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 但通过本次事件,反省下自己对科学的态度,对事件的判断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心中先有定论,然后无脑跟风狂欢,最后就很可能被打脸。

【回复】事实证明,在小破站见证历史本身就很搞笑,依稀记得当初我质疑棒子论文和99视频时,被正义的科学卫士骂了10遍《没读过书》。 你现在进我动态都可以看见那群贵物[笑哭]
【回复】对不了解的事物闭嘴是现代人最缺的素质
【回复】回复 @啊波波223 :我受不了的就是这点,很多人根本就不是冲着超导去的,是冲着拉踩中国去的。 我甚至在知乎上看见有人说,“如果是真的,那以后传统文化棒子随便偷” 我很难想象,有人会觉得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比不过一个新材料的发现[辣眼睛]
8-CNNH2-cyclized:
刚看了一遍这个论文,感觉也只是证明了必要性而不是充分性,简单来说就是lk99在385k电阻突变的一个原因是硫化亚铜相变,但并没有证明这是唯一原因。还有可能就是lk99中确实存在超导相,但和硫化亚铜一样在385k电阻突变(不一定是Tc哈)

【回复】其实这玩意很简单,说大白话就是因为制取条件简单,材料都不是很纯,杂糅成一个“纯”的,变量那么多,真要分析起来得像这样一层层剖。其实这就是格局问题了,当其他人还在纠结复现甚至违反证伪思路时,人家已经在解构逐个分析。当然这流量大家都想吃就是了,毕竟这年头能引发全社会热议的前沿领域基本为零。
【回复】好一个唯一原因。要证明是唯一原因,你从逻辑上想想,这是物理,会很难的。
拟想的猫雷雷:
抗磁性给出答案了吗?这不还是解释的是电阻的下降

【回复】说是里面的材料本身就有抗磁性
【回复】所有物质都有抗磁性,只是大小的问题
维勒安。蒙斯克:
和北大的论文一个从电阻一个从磁性一起基本可以完整否定了,现在就差东南出来承认自己设备坏了就可以完美结案了。

【回复】回复 @八月丶某丶月明かり :毕竟还是要实际动手才有最终发言权,这件事证伪了后面人能少踩坑。铜氧合金是常见的高温超导的路径,要是再出现因为硫的原因出现乌龙就不应该了。。。
【回复】回复 @八月丶某丶月明かり :就好比(注:这是个比喻)虽然辟谣跑断腿,但是谣不能不辟[怪我咯]
【回复】搞不懂,b站那些玩意是为了骗流量,那那些专业大学做这种事是为了什么啊
gkbsmym:
从现在开始全世界的人都应该转专业去研究室温超导,不然何老师有生之年都吃不上热乎的了[doge]

【回复】什么饱和式喂shi。[吃瓜]
Vincemy:
第一次这么前面看何老板整活儿[doge][doge][doge]

【回复】回复 @不想去北极的熊 :最多是隔壁组的 否则不会加姓[思考]
【回复】这说法……不会是何老板的研究生吧[doge]
【回复】回复 @柳叶箫 :[doge]不一定哦,万一是怕被老板逮到,来个第二层

物理 科学 悬疑 室温超导 LK-99 LK-99是不是室温超导体 硫化亚铜 相变 悬案 必剪创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