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难吗?组合思维而已,却吓蒙了众多傻憨憨!

作者: 马林思维分类: 校园学习 发布时间: 2023-07-12 22:50:20 浏览:73272 次

数学难吗?组合思维而已,却吓蒙了众多傻憨憨!

哲学家王司徒:
说实话,我观察了您以前的视频内容,对我在生活方面的确有所启发,但的确在处理数学难题方面有所不足,您在处理数学题时着重分析,但仅限于分析。因此在处理题需要观察结构、整体性质,甚至涉及思想的时候就显得苍白无力。这也是我在上一个视频发题的原因:试探您解决数学题的实力[呲牙]

【回复】雀食,感觉这个在战略层面上很有意义,但具体到数学的战术层面上就略显鸡肋。其实b站有很多数学优秀,又很清晰的up。我给你推几个,轩兔,三蓝一棕,小崔说数,还有好几个忘记了。他的理论大道至简,就像跑马拉松,简单重复做好就可以了,但看起来简单的事做起来其实不容易。还是要回归到实践上,具体的实践都是因人而异的。至于他讲的什么题,难度什么样,真别去纠结。因为受众不是只有大学生。
【回复】回复 @樵望苏 :马老师不是数学老师,只是给你用数学题的例子剖析难题的底层逻辑,因为数学题更加直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纠结在他会不会讲题上?完全没有理解他在说什么啊[tv_惊吓]
【回复】先去实践了再来叨叨,想用你的业余爱好挑战别人的饭碗时,用实践来验证,别靠想象
月华--流霜:
马老师能讲明白一道高考的解析几何或者导数大题吗。哈哈

【回复】同求[doge] 想看解析几何不用二级结论的解法
【回复】那建议看王圣阳的视频,那是真的数学大佬,哪怕这个up只能考高中数字及格分也是合格的,因为他不专门研究数学,这么多年,水平肯定下来了,他要是刚考完高考,高低要做两道拍视频,但现在我认为他不行。但是他的受众主要是学习困难吃力的人,这些人是学生群体的大多数,他学习的方法论确实是对的。
【回复】回复 @bili_71081658610 :二级结论是怎么来的?凭空来的,还是用基础知识点推出来的?
lingdro:
马老师这些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不论学啥,都是这个思路。 我最近回去给我妹讲高中知识,靠着这些思路,一步步把概念拆解,把对应概念的考法罗列出来,清晰异常。 很多人觉得简单,因为他们碰到的是简单题,或者他们的学习成本很高,通过不断反复刷知识点去内化,已经可以常识化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也是唾手可得。而这套方法贵在可视化,清晰可见,能够节省大量成本。并且每个错误都是有迹可循的。这些我觉得你们还是需要再去体会的。 至于底下有人在喷什么解析几何不用二级结论,什么导数问题。我想说,这个是知识结构的问题。我也是昨天和我妹交流的时候才发现这一点。现在的数学课本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很畸形。如果你们是从高一才开始上高中的内容的话,你们会发现,从高一,你们就要做到一些很杂糅的题目。譬如,你们在学习函数的时候,就要做到函数和三角换元的结合,函数和基本不等式的结合等相关题目。这些结论很多课本是不存在的。而且学生在没有开全图的情况下,很容易只盯着题型,然后把他们归到函数的相关题型。而实际上他们是基本不等式,或者三角函数的知识点。 而我们当地有些比较优质的班级都是初中就基本上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高中三年全部在刷题。这种情况他们的知识体系就更加科学合理。更容易知道题目的知识点是从哪里来的。 另外,关于导数和解析几何。导数部分。你们要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出题人很多时候出题用的结论根本不是高中课本的结论,而是高等数学和大学的解析结合的相关结论。这些结论,你觉得你仅仅通过课本的定义概念你能够推导出来?这些结论很多都是一代代数学天才推演出来的。而最后回到高考,往往用的就是一些强行,别扭的,生硬的方法去让你们去做。很多时候答案都是试出来而不是推出来。这就是这些题目我个人感觉不舒服的原因。 包括我现在准备考研的东西,我发现很多题目,你必须有足量的数学课外知识储备,你才能够做到出题人的程度。否则你只是盯着试卷这些出题人理论的简化版,是很难实现超越的。 我想这才是马老师这套体系的精髓所在,是让你们站在出题人的角度。然后再回到做题人实现降维打击。这里是马老师的频道,所以我们只论马老师的东西。反正我再强调,马老师这套方法绝对是学习好的必然条件。是我目前感受到的最高效的方法。

【回复】不是很懂,解析几何至少有四分之一的题目要用到二级结论,很多二级结论都是可以推导出来的,但少部分结论就不行,比如有些题目要用椭圆的第二定义就能轻松破解,但用传统方法就成了世纪工程。但椭圆的第二定义是能用课本知识推出来的吗? 如果不去学一些二级结论,而只靠课本上那几个公式,做题会付出大量时间成本,甚至无法下笔。所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解题方法和结论是很必要的,否则做题时连边都沾不上。还想说的是,难题都是把知识点藏得很深的,哪怕把每个概念掌握得明明白白,你也不知道题目在讲什么。相反,我倒是觉得多刷题或许更有帮助,题型见得多做题时才能在考试中尽快形成思路。相反,死磕知识点,强行翻译题目和最简知识点的联系,我感受到的只有痛苦和茫然。所以我更倾向于通过刷题找到做题的感觉。 以上是我保守的观念。知识点做题法是我目前听到的一个全新的方法,6节课已经全部上完了,我特别想掌握这套方法,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上周尝试着运用到排列组合里面效果并不理想,题目太灵活了,一叶障目,很多答案是根本想不到的,也看不出题目背后隐藏的知识点,我反而觉得老师教的“插空法捆绑法”等方法可以解决一部分题目,插空法能从课本里推导出来吗?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使用这种方法时,感觉有一股巨大的惯性在把我拉回到原来的模式中,相当于把蚂蚁扔到空中,二维生物进入三维世界,所谓的恍然大悟之后,无尽的恐惧和焦虑就会随之而来。 希望学长能手把手教我怎么把它用到排列组合里面(最好私信发照片,包括但不限于拆分概念、正推反推题目)
【回复】回复 @镰刀Land_Draw : 这就是你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有问题。谁规定的知识点一定得是课本上才有的呢?知识点做题法是我新学习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关键就是你怎么理解知识点。 传统学习方法中,作业往往是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水平的工具。但是在高中环境下,由于教材的胡乱删减,正常来说数学课本应该起码合起来得有几百上千页。但是实际上因为胡乱删改,导致了教材内容的大量缺失。而这部分缺失的内容,都包含在题目当中。 所以实际上题目本身就内藏知识点。我这里提供一个思路,我不会再有任何回复了,希望这个思路你能理解。就是一道题,当你知道你做对的可能性只有0.001%,你觉得你还有做的必要吗?而这个可能性,应当是自己有判断的。当你第一眼看过去一点思路都没有的时候,难道你就不应该怀疑这个题目就不应该是给你这个阶段做的吗?很多学生有一个误区,就是我题目一定得做出来,不做出来,我就得多看几十分钟,不然我就是学习不认真。 你说的关于排列组合的题目。其实总的题型最多也就是十多种,不可能再多。这十多种,你可能都是第一次看过去不会。但是又如何呢?我记下来就行了啊。我记下来,做多了就内化成我自己的了。本来数学一路,就是夺天工造化,很多方法就不是你临时能够想出来的,甚至没那个机缘,你一辈子都想不出来。人家出题人已经想出来的精华,我直接吸收不是更好吗,又何必通过课本那点抠搜到不行的知识点来强行推理。

考试 数学 天才 思维 憨憨 简单 废物 经验分享 数学思维 知识点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