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的《将相和》,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

作者: 小小朱历史课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5-06 18:45:00 浏览:305365 次

课本上的《将相和》,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

草重木水:
话说投奔刘备的貌似没有什么好结果?

【回复】回复 @小小朱历史课 :啊,,,,错了错了,刘邦[笑哭]
【回复】抢了项羽一条腿直接封侯,跟着刘邦混的中层其实挺不错的,那种功高震主还有起兵谋反的才没有好下场[doge]
灵异熊:
好像还没有一期专门讲语文课本大反派吧[doge]

刘仲伯二:
我们知道秦王一直是秦昭襄王, 但将相和的赵王和长平之战的赵王不是一个赵王吧? 赵惠文王不早死,可能都不会有长平大战,大概率小范围互掐,以和为贵。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假设没有沙丘宫变,秦昭襄王时期秦国能不能鼎盛起来还不一定。[doge][doge]

【回复】是的,将相和里的赵王是赵惠文王,长平之战的赵王是文王之子赵孝成王,但秦王一直是秦昭襄王[喜极而泣],多亏了这位赵王在战场换将,秦军大败赵军于长平,基本扫平了六国军事能力,为后来政哥奠定了基础[脱单doge]
【回复】秦惠文王、赵惠文王、韩桓惠王、魏惠王、燕惠王,这一堆惠字辈的没差多少年
【回复】回复 @enyepo :直接感谢赵武灵王好了[滑稽]要不是赵武灵王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横跳 搞不好赵国能绕过函谷关直逼咸阳[滑稽]
知不得遗响于悲风:
郭开:我是春秋战国最强,4大名将我打死了2个[doge][doge]

【回复】回复 @小狼女飞飞 :怎么可能。赵国连晋阳都守不住,整个河东南阳都是秦国的板上肉了,赵国就剩下滹沱河以北以及代郡云中这些地方了。没什么战争潜力了。
【回复】回复 @DJ城市酒店 :地球没了谁都照转,所以谁都不重要?你这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嘛。
【回复】就算没有郭开,赵国灭亡也是时间问题。
好名都让修狗起了:
秦始皇不一定是个好统治者,但是除了秦始皇还真没有谁能一统天下

【回复】你错了,秦始皇厉害在于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又慧眼识珠,执行到位,他在国力最强盛的时候少年就解决秦国朝野内乱,之后很快对六国发起吞并,秦军被六国拼死抵抗也没有放弃过直到胜利。春秋共出现五个霸主,尤其齐楚晋尤为强大,后继者并没有抓住机会做出好的选择,战国时楚国版图曾领先几个秦国,赵国也一度成为第一军事强国,人才济济,但后代还是一度衰落。强国一直都会有,强大如秦国也在嬴政断断一二十年间就分崩离析,可见嬴政的卓越性。后代是最不靠谱的,自己能做到的事千万不要等后代来做
【回复】全是前五代人积累下来的,即使郑哥不打,好好管理内政,过不了几代也会有下一个人扫六合[思考]
【回复】回复 @ぴぷらめナ :别以为刘邦和秦隔着很远,实际上刘邦和秦始皇是同龄人。
陈越official:
《纸上谈兵》就是《将相和》的后续,本来廉颇当将军当的好好的,突然间被赵王辞退了,然后赵王又把军队指挥权换给了没啥实战能力的赵括,结果活该打了败仗。

【回复】赵国国力就不如秦,是必败的,就是输的好不好看罢了
【回复】长平之战也不能全怪赵括,赵国屯兵在长平四十多万,国库扛不住了,赵王急了,廉颇又不愿意出战,只好把廉颇换了,秦军又是白起带的
【回复】回复 @小狼女飞飞 :当时赵国无两粮了,印象中廉颇守了三年,赵国粮食耗尽,问齐国借粮,齐国不借,这时候赵王已经很担忧了,这时秦国也已经拖不起了,所以秦国用了反间计,重金收买郭开,揣度赵王让赵国换人,再加上赵括他老爹赵奢很厉害,而且纸上谈兵的话,他老爹还说不过他,他就被派上战场了。期间他老爹赵奢和蔺相如极力反对,他老妈也要求赵王立下字据如果赵括战败不能牵连自己,他就这样上场了。秦王知道这个换主帅的消息以后,马上动员全国兵马全力支援战场,并偷偷换掉主帅,换上白起,并且下令如果泄露白起上场的命令马上斩首。赵括一开始也是坚守。后来赵王一直催攻击(赵国后勤顶不住了。)被白起佯败之后直接切断后路围起来。在没有后勤的情况下,围了六个月之后自杀式冲锋路上战死了,其余士兵就投降了。然后全部坑杀。说到底应该是国家综合实力不行。赵国如果后勤跟得上,秦国肯定耗死,赵武灵王的改革只改革了军事层面,经济层面还没来得及改革就内乱自己被饿死了
超级大忙人:
别把昭襄王说的那么牛,前中期干好事时候秦王室里都是芈月在掌权,比如收服义渠,五国攻齐,修都江堰,攻略楚国,后面昭襄王掌权后为了活出母亲的阴影,到处用兵,反而对秦国国力损伤极大,特别长平一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特别长平之后的邯郸战役,被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惨败,基本又退了回去。而且这一仗让山东诸国都看出秦国吞并天下的野心,更加联合防备秦国,实际上拖慢了统一进程。大战后秦自己也需要时间回血,所以即使面对被打残的赵国,嬴政父子还要去当人质,比起他母亲的静候时机,适时而动,昭襄王更像个渴望急功近利的毛头小子

【回复】前期依赖芈月,中期依赖白起,后期才是真正觉醒,最后死的那几年才是真正的霸主
【回复】大器晚成的代表吧,年轻有芈月伸展不开手脚;中年秦政时又有点急功近利,@让白起打邯郸可是说是昏庸了;老年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把持朝政,洞若观火,可是说是挽救了秦国的衰败
【回复】啥玩意,“母不能约,舅不能制”,“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赢则兼欺舅与母”就是形容秦昭襄王的,他想干嘛就干嘛,用人就叫回来,不用就丢一边去。他允许母舅干政是因为其舅舅确实有能力大功,真大事比如说出兵救韩秦昭襄王直接拍板出兵,他妈说什么黄段子都没用。更别说他为了绝楚敢直接囚禁楚怀王。
曾穗四:
感觉秦自己的史料没怎么留下,全是以别人视角讲秦的故事,包括秦二世连多大年龄都没搞清,但是编秦朝段子倒是层出不穷,可能最靠谱就是底下那些秦简了,里面没啥精彩故事,但是见证了秦国的运转

【回复】史记里战国七雄可就秦赵史料详细一些,这俩同宗同源,剩下的国家资料少的可怜
【回复】回复 @二楼的我 :可惜被项羽烧了,留下的也不一定能进去汉朝划定的秦史里
【回复】狠起来连自家历史都烧了,七国历史大概率在咸阳有备份的[吃瓜]
泰拉萌新-凑字数:
历史从来没有正义与邪恶。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除外。

【回复】回复 @bili_60142512552 :其实你站在德国人的角度看二战,你就会发现德国人认为二战崛起在希特勒看来自己做的都是为了大日尔曼民族的复兴,还有驱赶犹太人。你要是华为系法国看被当也只想巩固自己这个元首
【回复】二战也是一样的,矛盾不断累计,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有人试图破局,就会发现除了战争已经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压迫了
【回复】回复 @bili_60142512552 :我是想了一下,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行为确实没有让我多厌恶,但是他屠杀人就让我很厌恶了。
后室流量者:
已知《将相和》是四年级课文,所以得出以下结论: 姓名:朱** 字:朱皎饭 身份:穿越者/学生/UP 学校:若志小学/志樟小学 年级:四 班级:四(*) 最喜欢的:三连 注:“*”部分待补充

【回复】回复 @一只小滑稽哇 :高一语文书还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
【回复】回复 @一只小滑稽哇 :那是我记错了[笑哭]
是缘滚滚:
有个作业是 看将相和:思考 “怎样更和谐 为什么要和 ”有哪位大佬帮我回答一下感谢感谢

【回复】朱元璋:文官不可怕,武将也不可怕,联合起来才可怕[doge]
【回复】和个屁,文武若何 皇帝半夜哪里睡得着,熬夜都想着怎么弄死你们俩个,文武撕的不行皇帝才舒服
【回复】怎么更和谐,互相包容理解对方,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防范于未然。 为什么要和,齐心协力,可以更能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可惜小时候想不到这个层面,怎么更和谐是真不知道怎么说。那时候好像只会根据课本的话来答题。 为什么要和,这个就是团结,有力量让国家更好的发展什么的[笑哭]
Adobe软件粉:
他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四百多年的纷乱局面居然是反派?那你告诉我正派是谁,是安于现状又不重视人才的六国吗

独守的咖啡杯:
以前读书学过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这也为什么赵国是唯一能在军事上跟秦国抗衡的。

【回复】廉颇跟李牧都是被反间计给调走的。
何况吾辈孤且直:
这时期赵国不止廉颇。之前率五国联军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的乐毅,和临危受命反攻联军硬生生收复七十多城的田单。这俩对头后来都归赵了。可惜赵国一手好牌愣是打成这样子,将相和都遭不住几个无能的君主昏招频出

【回复】其实这个时候的赵国已经必败无疑了,后勤跟不上秦国,将士们基本没饭吃,士气还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就算让战国4名将其他两位一起到当时的赵国也没用,而且面对的可是号称人屠的白起。换上赵括已经是形势所迫。
阿肝与阿蒙:
找项羽都比找刘邦靠谱,中期投资项羽看看能不能项羽听不听得进别人建议[doge],改不了就趁大破秦军以后要钱不要地润了

一辅助:
所以我小学时候的成语听写都怪他[傲娇]

历史 搞笑 萌系 中国大陆 小小朱历史课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