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票的防伪看似简单,若要伪造难于登天。

作者: 渐越APP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1-21 17:47:51 浏览:1095444 次

古代银票的防伪看似简单,若要伪造难于登天。

逐浪追风笑三少:
别人又不是要伪造一张完整的,只需要伪造手里有的那部分就行了。 难点根本不在那组字上,而是成本。 古代没有打印机,要仿造一张内容一模一样的纸,就得纯凭人工去写。但是,有能力模仿别人模仿得一模一样的,可谓屈指可数。 别人有这本事,干嘛去伪造银票? 想要模仿伪造,你就得手里有原件儿,还得能长时间对比才能模仿伪造。花一大把精力,伪造一张银票,去票号里也依然只能兑换一次……费这劲儿干嘛? 再说了,有这本事,去描古画卖画不行么?正当生意不说,还挣得更多!

【回复】一个是难伪造,有这功底的人干别的也能挣钱。另外,伪造货币在那个朝代都是重罪,风险高不说,收益还不稳定
【回复】所以说啊,破解成本高于破解收益,我们认定为这个防伪是安全的[脱单doge]
【回复】回复 @刺客列传- :首先,没有那么大额的银票。 其次,我有说过,你哪怕可以模仿得一模一样,你首先就得有原本,并且可以长时间的拥有,以供你模仿。 你都可以长时间拥有原本了,你还模仿什么?
天啊撸___:
我猜普通人家只有碎银连银票都没太机会见到,用银票的都是大户人家想造也不是不可以,但费时费劲还有杀头风险,本来就不缺钱干嘛这么冒险,换我我也不用银票,普通人抱着2斤银子睡,不比抱着张纸睡踏实,至于便携性,我也不敢带着这么多钱在街上逛[doge]

【回复】实际上普通底层人家连碎银都没有,甚至没见过,只有铜钱。有钱的普通人家铜钱以贯记,就称家财万贯,这,都没有银子。穷苦人家里的铜钱就只能用手数。[辣眼睛]
【回复】银票的出现可不止是你上学学到的便携性,还有白银的存量不足
【回复】这应该算是支票,不是纸币,大明宝钞最小面额才一百文也就一钱银子,一石米就五到八钱
jFk2129n:
你这个就过去夸大了,北宋的交子,明朝的银票。除了死于官方滥发,民间大量伪造也是这套系统崩溃的原因。现代货币的凹板印刷+变色油墨+防伪编码都顶不住伪造,何况你这种最简单的防伪。

【回复】这种是专一防伪,单独给一张防伪不是现在钞票的普遍防伪
【回复】回复 @jFk2129n :一对一防伪,指定地方兑款。清朝以前兑换银票你是谁都得问一问。早期的银票不像钞票可以随意花。
【回复】回复 @jFk2129n :清代银票就是支票,不属于纸币 就算用于大额交易,也仅仅是让银号承担验纯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拿到银票第一时间就兑了,不会压箱底
glorton:
本来就不是钞票,银票相当于现代的存折、存单

【回复】回复 @挖煤的德尔塔天爪 :没有支票那么方便,更接近汇票吧[笑哭]
【回复】其实是本票,无条件兑现
你就做个好人吧:
我想,每张银票应该是一对的,并不是大量公对一个母做真伪的,只是奇怪的是在一个国家内比如我今天带1万两的银票去一个5天路程的地方需要兑换成真银,古代银行是怎么做真伪的,毕竟母版在5天远的地方银行

【回复】首先银票本身就是大宗交易,就像现在一个人拿几百上千万交易一样,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见过银子,大都是铜钱,最多就是几贯或者几吊铜钱,其次如果是大宗交易就你说的这种情况,就跟现在的两联三联发票一样,会标注开具单位,时间,金额等等,如果要取的话要提前预约,然后由乙地去甲地验证带回母票,验证真伪才会给银子,当然也有类似于现在的十元五十元之类的固定面值的票子,这些就跟现在的钞票一样每个都有独家的标记,暗记,等各种防伪标识别标记(都是独家不可能被盗的)。当然即使做到这些依旧会有被仿制的风险,那就要和官方打好关系,发现仿制积极采取措施(和现在没啥不同)。
【回复】所以古代才需要押镖的呀,而且种种原因古人活动范围也很小的五天你也到不了多么远
【回复】大票交易本来就要等,不可能跟电视剧一样。银行也要预约,古代不可能比现在银行便利
东方铁心丶:
不是不能仿,而是仿造成本太高,比如你用80的成本伪造100块的钞票,成本太高,在一个古代防伪母版的更新速度极快,仿造来不及

【回复】拿头去仿。人家古代的银票是1对1防伪,不是现在的普遍性防伪。古代的银票就相当于现在的存折。每一张银票都有不同的防伪标识,也只能在指定的地方取钱。你用假的取了真的就不能用了,有啥区别?
【回复】这是正确而无用的话。实际上就是没有办法模仿,日升昌一百多年了都没让人冒领过一张。
【回复】回复 @吃喝不愁的老王 :铜钱一直用到清朝灭亡,到了民国还是袁大头,到了后面,兔子的信用好,打个欠条都能叫来淮海小推车,古代的政府没有信用,必须有银子作为信用担保,所以能用的人都是有钱人,后面兔子的信用好,二三十年前写下的欠条,拿去都能抵农税,大家就认软妹币的价值。另外还是我说的那个,只有进入社会的流通的才是货币,只在上层流通的叫奢侈品,古代平民一年也就十两银子的花销,出去吃一顿饭,用一颗黄豆大小的银豆子就能吃到撑,为什么要用一张银票?不说要对真假,就是这票号的银票,每个月还得收保管费,就这种银票都还是好的,你要遇到大明宝钞这种今天值一百两的银票,明年贬值成九十八两,两年贬值成九十三两,十年贬值成七十两的,你就说你会不会用吧[吃瓜]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古人一直用银子不用票子的原因,票子是方便,但成本太高,皇上放多了票子,用票子的人就得亏钱,古人只是见识少,不是傻子
喵本海默:
早期密码。而且每次手写部分的话书写,字体,写法可以随意,墨水颜色颜色也可以改,唯一性很强

【回复】不能的,我记得银票防伪,是固定一个人一个字体书写。 如果这个人离职或者更换,银号要把所有的银票手机起来重新更换。
【回复】回复 @醉墨游吟 : 没用,通常意义上的银票都是“汇票”,它有明确地提款时间是提款地点,不是你拿到银票之后在任意一点都能兑。这东西的主要作用是汇款,不是当无记名银行券用的。你自己自己往上翻,看看视频,你看看银票上是不是写明了要在哪里兑,哪里有时间。它拢共就只能兑换一次,复印也没用。
【回复】回复 @醉墨游吟 :你没法在只有一半的情况下拿到另一半来仿制。两半同时出现说明承兑结束了
白峰九桜:
简单实用的防伪方法。这方法在古代基本已经够用了

【回复】回复 @时刻准备着-- :很简单?大哥,见面对暗号你不会不知道吧!钱庄把你的银票的另一半送达目的地时,也会把你们商量好的暗号送去。拿笔在纸上写出来,你看看这种错版纸你能不能写出一样的字和同样的章
【回复】回复 @时刻准备着-- :想啥呢,那人家不早破产了 纸张的缝要能对上,字也要对上 有的还有错别字 印章是双方分别持有的,你不知道是啥样子的
【回复】回复 @时刻准备着-- :自己写的每一个字难到都能做到一模一样吗?印章又是批量生产的吗?你怎么能确定别人到底写的什么字,而你又怎么做到完全一样?
少先总队:
皇帝的“大印”先盖,做为“样品”交给地方。“地方官府”以“样品”做出“成品”,“成品”出来还要交给皇帝加“大印”,后“地方官府”在加“官印”才能流通。麻烦是麻烦,这皇帝专用“印泥”绝对是伪造不了的。“纸币”的“纸”也是皇帝专用,这种“纸”只有“内务府”能生产,纸张押运有“禁军”保护。

【回复】回复 @ljhdsy :有官方银票
【回复】回复 @篷斗暴风 :厕所纸有什么伪造的必要吗[嗑瓜子]
【回复】回复 @ljhdsy :大明宝钞了解一下
URI_EL:
问题是你去别的地方取钱,他们也知不道旁边那一半啥样啊,总不能又把那一半送去[doge]

【回复】古代的钱庄并不是像现代银行一样开的全国遍地都是,古代的钱庄。小的可能只是一个县内开的。大一点儿,有可能是一个省开的。最大的也只不过是联通几个省。 而且钱庄还有一条规矩。在哪里存钱就要去哪里取。除了少数特别发行的,可以出某一个地域的银票。大部分银票和存根都是可以对上的。
【回复】回复 @典中典官方账号 :这属于飞钱业务,得另算 比如你从北京到福建,汇1万两。票号会和你约定好,2个月后可以取。你可能就要交100两的手续费 2个月期间,北京票号会把存根想办法送到福建指定的票号 如果存根丢了,就得票号认赔
【回复】回复 @典中典官方账号 :可能就好像虎符一样,需要和诏书配合使用。先去本地银庄开个证明,这个证明的保真凭证已经事先在各银庄对半存有。以备交流使用。 然后拿着证明和银票去目的地取钱。
LAWHANYAN:
最难的是不知道另一半咋样的,跟现代货币一个模板完全不同,个人写的字能不能对上,完全是随机的,就算是同一个人,也很难制作完全一样的

小约翰可汗安徽分汗:
你的意思就是这张银票只能在存钱那个银行取,去别的地方就取不出来咯

【回复】你以为是钞票,其实是存单[doge]
【回复】回复 @人间败类就是我 :实际是互相可以开展飞钱业务 举个例子,就是我在温州没有分号,你有。那我在北京开的飞钱存根可以寄到你潮州的分号,让顾客去你们那兑换。手续费我们之间商量分 反过来,你们在温州的顾客要来安化采购黑茶,你们没分号,也能存根寄给我
【回复】发行银票的票号,一般是大商号,然而即使是大商号最多在大城市有分部,在临高启明小说中有招叫联营承兑,就是个个商号互相承认对方的银票,以此扩大使用范围,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商业模式[笑哭]

古代 原创 历史 文物 收藏 人文 简单 钱币 银票 历史人文档案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