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通史》第046集《中晚唐的困局》

作者: 哔哩哔哩纪录片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0-06-17 12:00:00 浏览:1242438 次

【纪录片】《中国通史》第046集《中晚唐的困局》

兮瓜本憨兮: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盛唐气象不复。 公元762年,玄宗、肃宗先后过世。唐代宗即位。为结束混乱局面,不得已对安史降将妥协。河朔三镇名义上听从朝廷,实际各自拥兵,成为地方割据军事实力。有功兵将也要求如此,藩镇割据由边地引向内地。 公元779年,唐德宗即位。主张削藩镇。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法。两税法: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由人丁征税改为以财力大小分配赋税。 德宗时,四镇之乱,后演变为泾原兵变,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造成德宗一朝四王二帝。德宗不得不下罪己诏。此一朝,藩镇势力极盛,同时打击藩镇之势极烈。 宪宗时,河朔三镇中的魏博镇势力犹大。前节度使死后,其子年幼,家僮掌权,借此时机,魏博镇终于归服中央政权。魏博镇之事,转变当时藩镇割据局面。淮西叛乱, 裴度和李愬合力平叛。众藩镇闻之,纷纷归服中央。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大大改变。史家称之为元和中兴。 元和十五年(820),宪宗被宦官陈弘志、王守澄杀害。唐穆宗即位。长庆元年,河朔再叛。次年,河朔三镇再次脱离中央掌控。此后,唐廷承认藩镇割据局面,再无平定之意。 宪宗时,元和三年制策案,牛李党争开始。宪宗已注意朝廷中朋党问题,但无力解决。此后皇权更弱,更任朋党局面持续四十余年。 唐德宗时,神策军交由宦官掌管。宪宗时,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枢纽——左右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宦官插手行政决策成为可能。同时,其他禁军的控制权也被宦官收入囊中。两枢密使、两中尉,号称四贵,掌握军政大权,成为政府的实际掌控者。 中晚唐时,皇帝废立,大都由宦官决定。宪宗、敬宗更是死于宦官之手。 当时,朝官与宦官之争,又被称为南衙北司之争。于文宗时达到高潮。 文宗时,大和九年(835)十一月,甘露之变,原为除宦官,结果被宦官发现,文宗被挟持。此后,仇士良完全把控朝政。840年,文宗逝世。 僖宗乾符元年(873),王仙芝在长垣(今属河南)起兵。不久,黄巢起兵响应。王仙芝战死后,黄巢成为两支起义军的领袖。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僖宗出逃。众藩镇起兵剿灭之。中和四年(884),黄巢见大势已去,拔刀自刎

【回复】天知道我打了多长时间的字[歪嘴]
【回复】谢谢up[热词系列_可以][热词系列_爱了爱了]
典狱司-起灵:
晚唐虽然明君辈出,但有的因仙丹而暴毙,有的为权臣宦官所控。里面我最同情的就是唐文宗,藩镇割据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在持续动荡的一百多年后,907年,朱温篡唐,这个强盛一时的帝国彻底咽了气。我们只能通过诗词歌赋、历史文物来想象当时的盛况。我也有一个大唐梦

【回复】回复 @lyasan :唐德宗、宪宗时以重兵持续打击藩镇。唐武宗、宣宗时则致力于振兴朝纲。文宗那种情况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德宗两税法解决财政困难。唐代宗是公认的明君,唐宣宗李忱被誉为小太宗,装疯卖傻隐忍多年。唐武宗击败回纥。
【回复】回复 @lyasan :你怕不是唐僖宗转世吧?[笑][笑][笑]在当时为人民称颂,被史学家所赞扬的在你这被贬的一文不值。算了,我懒得和你废话,再见。
【回复】回复 @典狱司-起灵 :代宗还是当王时不错,德宗能力不行,宪宗晚年不行,武宗去世太早,宣宗“小太宗”是司马光赞誉的但名不符实,削弱版李世民为什么连李德裕都容不下呢?还是玄宗的迷之操作啊导致唐朝走向下坡以至于中国历史走向都变化了
遇上兵的秀才:
唐朝还是牛逼,导致王朝覆灭的三个因素占了两个,藩镇和宦官,还能挺近300年

【回复】周朝才最厉害,各路诸侯早就公然称王了,周天子是王,他们都称王,春秋战国打了550多年,周朝还能挺将近800年,这才厉害[doge]
【回复】古之六祸:女宠、宦官、皇戚、朋党、藩镇、夷狄。貌似都占了
【回复】回复 @长春宫公子 :周朝那个纯粹属于面积小加吉祥物[doge]
无败林冲:
古代之所以土地兼并的严重程度会成为导致王朝灭亡的根源,是因为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而从来没有哪个工业国会因为土地兼并而崩溃的,因为土地已经不是工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了。太多人根本没有学明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在那抖机灵了。

【回复】回复 @35投0中 :我猜你大概率是不知道生存资源就包括了生产资料的[呲牙]估计也不知道生产力要素同样是包括了生产资料概念的[呲牙]你以为自己是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但实际上则是脑子里一团浆糊,根本不知道自己说名词的是啥意思,也看不明白我说的生产力要素过度集中,其实就包括生产资料所有权过度集中的问题(农业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也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所以土地过度兼并会导致社会秩序崩溃,但工业社会土地既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也不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所以没有那个工业国会因为土地兼并而导致社会秩序彻底崩溃的)。
【回复】土地兼并只是表象,本质是生存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集中,你懂吗,书呆子
【回复】回复 @无败林冲 :工业化的时间在历史的长度上来说才多久啊?现代的土地兼并形式还以为和古代一样?你这马原也学的一般啊
大燕壹统: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 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回复】唐代宗时,吐蕃趁河西陷落、唐朝刚平定安史时,偷袭长安,唐主仓皇撤退,险些成为徽钦,杜甫有感而作此诗。
男爵士舞:
有历史作业的点个大拇指,证明你有很多

五岳游草:
安史之乱以后还挺了接近二百年,也是牛逼

【回复】春秋战国550多年,周朝还能存在近800年,更牛逼
【回复】毕竟底子足啊,世家门阀也不是都愿意看见改朝换代的,他们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回复】回复 @长春宫公子 :周是以礼治国和后面朝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也没有可比性而且周早就实亡于楚庄王问鼎中原!春秋战国虽然是诸侯并立但是尊周礼而且这些诸侯也是基于分封的原因!所以但凡有人敢去挑战周王朝都被诸侯声讨而且彼时出兵必须要师出有名而非你想打就打!这是后代封建社会依法治国能比的吗?看问题不是单纯的看
自由青枫:
学历史的意义,就在于此,,,5000年的探索,再不结束300年循环,就真的显得笨了

【回复】可惜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回复】回复 @依酷菌 :。。。。槽点太多以致不知从何吐起[囧]
【回复】现在有可能循环的更快,发展太迅猛了,越绚丽,越短暂。[微笑]
小宝娃-:
42分30秒,一个弹幕《教授没说到点子上》,确实,教授没你有水平

【回复】还有一个说《教授真敢说这些东西》的
再睡睡五分钟:
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而久不亡也,诸侯维之也。

【回复】回复 @伽蓝雨落 :灭关陇是家族矛盾,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灭了之后没有一套合理的制度体系,变成个人强权了。同样是朝代更替,唐替代隋的时候就继承了这一套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一直不觉得武则天是正面形象。
【回复】弱唐者,武则天,灭关陇,瓦解租庸调制度,导致土地兼并,才有的诸侯并起。
【回复】回复 @伽蓝雨落 :赞同,而且重用酷吏,吏治风气败坏。
酒食欲心:
关于杨玉环为什么能和其他三名杰出女性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小时候只以为是她漂亮。 现在来看,论祸国殃民,有妲己褒姒之流,论美貌,有李师师赵飞燕大小周后等数不胜数,为什么她们没有名列其中? 貂蝉,深明大义,西施,助越灭吴,王昭君,以身许国,唯独杨玉环格格不入。 或许是盛唐给予了她特别的理由,又或许是历史对这个可怜女子的亏欠吧——她用死亡替自己的男人浇灭天下人的怒火,偿还唐玄宗的罪责

【回复】关键她入宫去伺候自己的公公也是被迫的呀
凡间人语:
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bili_54044162889:
权力分散的时候比如春秋战国,大家改革都是为了集权进而增强武力而不是什么经济民生。乱世烧杀抢掠才能让自己的民活得更好,经济很好的地方比方说韩国也不能靠经济好而存活下来。所以说改革如果是藩镇改革他们也不会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如果说唐王朝改革请问改革指令下给各藩镇呢还是下给空气呢?

lyasan:
范祖禹: 宣宗之治,以察为明,虽听纳规谏,而性实猜刻。虽吝惜爵赏,而人多侥幸。外则藩方数逐其帅守而不能治,内则宦者握兵柄、制国命自如也。然百吏奉法,政治不扰,海内安靖几十五年,继以懿僖不君,唐室坏乱,是以人思大中之政为不可及。……若宣宗,岂不足为贤君哉! 宣宗抉擿细微,以惊服其群臣,小过必罚,而大纲不举。欲以一人之智,周天下之务,而不能与贤人共天职也。譬如廉刻之吏,谨治簿书期会,而不知为政。特一县令之才耳,岂人君之徳哉! 宣宗视辅相之臣,礼貌虽恭,而实防之如遇胥吏,惟恐其欺也。拘之以利禄,惮之以威严,故所用多流俗之人,而贤者不能有所设施。白敏中、令狐绹之徒,崇极将相,持宠保位或十余年,其相如此,则其君之功烈亦可知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之亡,宣宗亡之。 唐宣宗有啥好吹的,还神戳戳的屏蔽我。

肖肖肖99999:
22:45左右说,牛李两党无论是出身还是其他没有区别,传统观点不是说牛党代表庶族地主,以科举出身为主,李党代表士族地主,以门荫入仕为主吗? 近几年学界观点改了?

【回复】应该是纪录片太老了,我还记得牛党不主张削藩,李党主张削藩
【回复】回复 @liu_abc :相对来说,李党还有很多贡献
【回复】回复 @liu_abc :要全面的看历史 不能一刀切
naiwenmoerx:
到了每一个王朝的末年,由于经济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由于制度的凝固,在基层社会形成了大地主这样的利益集团,在朝廷形成了大官僚这样的利益集团,他们互相勾结互相影响,影响了当时整个的社会走向,他们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反对一切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矛盾的改革,他们根本就想不到这个问题,就不已百姓之心为心,不以民为本

上个名字被骂了:
学历史是一直警戒我们 而不是学了回头就忘了 可是现代教学 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考试而学习 死板

【回复】看看这收视率,还不到热剧的一半,要不是国家把历史列为科目,早就没多少人碰历史了,现在十三亿人有一半能记得主要朝代的变迁都不错了,其他的都是扯淡
【回复】回复 @青萍细雨 :我倒是挺感兴趣的,反正没有哪个编剧写的这样好。
【回复】回复 @香樟树是 :你也代表不了任何人
伟大的校长:
自古分裂国家的人没有好下场,蔡英文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 中国 央视 人文 纪录片 朝代 中国通史 普通话 中国大陆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