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就让我认清自己的书(亲测有效)【道德经02】

作者: 仲尼Johnny777分类: 美食测评 发布时间: 2020-07-08 15:45:28 浏览:269089 次

第二章就让我认清自己的书(亲测有效)【道德经02】

木并多:
b站用户:仲尼就Johnny777 通过视频的方式以及自己对这本书的见解向大众讲述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以这种方式让不少青年群体受益于这,有意识的阅读以及推广。 --夹哩夹里tv为你报道 根据以上文本做下列问题(评论区自己出👴忘了叫什么)

【回复】你怎么....评论的点赞比我多?可恶啊
【回复】夹哩夹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行了
仲尼Johnny777:
作为up主,观众的意愿和需求就是势,希望大家能为这个视频点个赞,为我创造“顺势而为、顺天合道”的继续做《道德经》系列视频的契机![保佑]

【回复】要赞都要的这么有文化[OK]
【回复】极目宇宙之广远,而思之尽头,若存之尽 头,何谓尽头?苍穹之边,坤舆之缘, 崟岌之端,幽壑之渊,谓之尽头。 故所谓之尽头,实为物物之交界,若仅 存之一物,何尽之有?而容万物成一物 者,谓之宇宙,故宇宙无存尽也! 因无尽之宇宙,故处万位之万向皆无尽 之等量也,而无处不为之中心,皆全同然 也,无中心之别(特别,分别..) 故以广博视万物,而知万物之平等相待 也,而道极尤之广博,以致其任万物自然 之生长而不待,育万物之灵韵而不为己无 爱无恶,无贵无贱之一物。 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亦如此),似 宇宙之本源。
汝青轻卿:
每次看到仲尼的视频呢,会有一种我甘愿花半个小时去看完这样一个视频,而且还觉得这个时间刚刚好的感受,可以让自己静下来,去倾听,去思考。这个时代的人好像难免有些浮躁,但是在一个下午花一些时间看到仲尼的视频会感到很幸福很满足。

【回复】怎么我的支付宝被扣钱了?
【回复】回复 @仲尼Johnny777 :到账了,到账了[呲牙]
【回复】回复 @仲尼Johnny777 :人家明明那么实质性的夸你[doge]
卫宫家のFaker:
只要我没有道德,就不会被道德绑架[tv_目瞪口呆]

【回复】[doge]论秀还是你秀,来啊,把朕斩了,让秀儿登基
【回复】是对道德绑架的人不需要道德
【回复】回复 @阴了个枫枫枫 :皇上不至于不至于不至于
湾仔码头狐阿七:
从文献学角度讲,每一次的校雠都会对之前版本进行再一次的注疏,不仅是对原著,还会对前人的注解再一次写出自己的想法或补充。 所以每一次所谓的“魔改”都是重要的,哪怕后世推定这个注解错了,也需要保留,因为这是一个传承过程。 再者说就是文不达意,得意忘筌的问题。罗兰巴特提出“作者已死”的理论,也就是说作品一旦完成就和作者没有关系了。所以大家只有秉承着孟子“以意逆志”的理论,自行解读也是可以的。

家玄同志:
我记得是有一篇古文,里面有一句话,译文是:你学习四书五经,学到的不过是前人留下的糟粕罢了,因为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是无法说出来的,我为皇上您做车轮,想让我的儿子继承我的手艺,但是有一些东西(指感觉),我也无法向我的儿子说明,所以我即使已经很老了,但还是得为您做车轮。 (这篇文章似乎是我在庄子中看到的吧。。这不就正说明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

【回复】是齐桓公和轮扁的故事[tv_目瞪口呆]出自《庄子·天道》
【回复】弃其糟粕,学其精髓。我觉得首先得先知道什么是糟粕
好残忍的火柴人:
这次吃播差不多吃了8次樱桃,8次橙子,2次火龙果,吸了7次椰汁,12次薯片,一吸溜红茶,还有几次纸巾擦鼻子和嘴巴(受到剪辑的影响,也不知道是不是客观事实)喜欢这次吃播的大夹要点个赞哦[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

【回复】原来五级号要做这么多工作
【回复】回复 @青青潜山路 :哎呀~也是第一次计数(被抓到了呢)
你什么冠军吖:
请务必做下去。能静下心来看的长视频真的不多了。再多看几期,我可能就自己买道德经去读了,听你慢慢地讲,边听脑子里就引出很多思考,想很多,然后恍然发现,自己很久没动脑思考什么了……

【回复】回复 @不许反悔喔 :生活忙忙碌碌,仔细想想跟行尸走肉也差不多。真就很久没有自我反省了
【回复】脑子很久没有思考了真实
凌界忆墨:
中国古代的哲学与艺术特点是和谐,平衡,自然,将所见之万事万物,抽之象,表其本,整体观之,万物同一,所以中国哲学与艺术往往给人模糊,抽象的感觉,加之当今之人,处在西方科学的环境之下,万物皆须具体化,数字化,每个事物必须加以命名才能知其所指之物,如若不然就处于罔的状态,所以就更加难以理解中哲与艺术。 大自然中万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大河之奔流,溪水之流淌,树木花草之生长之动,顺风而动,云随地转而动,沧海桑田随时间之变变,生命之生长衰亡之变,日生落,日昼夜之变,无一物不动,不变,而万物动变之所依,是谓道也。阴阳,动静,捭阖,缓急,盛衰,热凉之变之谓道。道无是一物而为万物。道如水,水倾壶,壶之状,水入碗,碗之状,水无形而无不形,道之状也。水静则镜,动则势龙腾,水负舟亦覆舟,水居其下下,利万万物而不争,道之质也。 中国之诗,词,书,画,武,医,音,乐皆因道而不凡,不俗。诗词之白描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几简物,勾轮廓,其想象万千,留有余地,如庖丁解牛,而其韵味无穷。书画之留白,武医之虚实,音乐之婉转沉静亦是如此。若欲观得其神韵,唯有平其气,静其心,敛起神,以虚观之,如观道然。而恨今之世界重快而轻慢,重强而轻弱,故难得其神韵,感慨古之存万千神韵,而无人得以观之,憾兮。 传统文化涵自然之韵,保天性之所然,幼而能习之,而今幼而见其烦,何也然? 原今之师授字而不解其意,且意有所偏,重功利而轻无用之用,幼习其所授之文化,犹如灌无味之汤,故烦也。问师为何如此传授,其一,师之师亦如此也,其二,环境之所迫也,其三,自以为正也。 古人去繁为简,以求大道至简,故凡古之经典之所言,皆极简精炼也,简而不凡,吾谓之玄简也。玄简之所言,皆为不证自明,极近大道真理之所言。以玄简类比万物,得万物运行之律,而后掌其律以顺万物自然之势,后得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科学之公理亦不证自明,依公理而推导万事万物运行之规律,得万千知识,严其推导以保其准确有效,故公理如树之根,万千知识如树之树干、枝叶。树愈高,根愈深,若仅奋其树高,停其根深,久之倒已。公理愈真,其推愈真,若公理为真理,其推皆为真理,若公理其真十之有九,其推十步之内可信也,百步之内仍亦可信,而万步不可信也,而公理难为真理,无人敢确为真理,故其所推得万千知识,涵伪亦存真,不可全信也,吾谓万千知识为繁伪,以此警己。

【回复】道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万物,也不只是万物。道会顺着万物发展,而万物也会顺着道发展,有想去突破万物而发展的万物中的一员就会被道惩罚。而顺道而为的人就会得到道的帮助,如果有人去改变万物发展方向进而改变道的发展,再顺道而行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就像古代的帝皇们。道就像一个路灯,会根据你目前的一个状态而去决定你的发展,帮助你去选择目前适合你的理解想法的较为正确的道路,你的认知的改变也会印象道对你的选择。 道可由万物中衬托而出,我们便可由万物去探寻我们的道。每个人的道都不一样,我们就像装水的容器,道注入我们之中,我们去感悟道,改变自己的容器,改变当时对道的认知。 换个角度去想,道也是会顺万物发展的不固定的状态的一种存在,会改变道的一种状态,概念。 而人们去追寻科学真理就是追寻万物发展规律而去寻找什么是道,但是我们探寻出的公理并不全为正确,我们而从公理中得出的知识就并不为全正确,我们的认知也是会有错误的地方,进而不要全而相信自己的认知。 公理像是树根,想下发展去探寻道,公理也会发展知识变成树枝,树干,树叶去从外界吸收新的知识去发展我们所认知的公理。如果一个人不去发展公理,只去任由自己已有的去发展知识,便误入“取术而舍道”的错误中,树便会产生错误而导致我们的认知的倾倒,导致人生的倾倒。 仅为一只高三理科狗的理解,言语有些顺序混乱,并且用言语也并非能表达完全,也不知是否和他想表达的一样,仅为参考讨论。[tv_doge][tv_doge]
【回复】不错,能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概念,赞一个
快乐搬运者:
受体是音,施体是声 ,简化的说,说是声,听是音。

【回复】这样就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说了才能听见。 这个道理只是恰好需要这几个字来说明,这个道理本来就存在。
【回复】赞同!我认为声是发出,听是听进纳入,所以是对立的[调皮]
【回复】赞同,我也这么理解,不过仲尼的理解也是可以的[OK]
素帕奎奎:
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个人的 行为 是由 经历 铸造出来的, 所以希望各位面对一些舆论热点的时候,能冷静一点,客观一点, 问问自己: 1、对象是否遭受断章取义? 2、自己的观点是否过于片面? 3、阐述人是否将矛盾放大化了? 客观地对待事件,能降低事件对你的情绪调动, 避免成为加害者免费的水军,

【回复】现在对任何名言的节选都会先考虑截取这段有没有偏离原意。
阿豪9999:
听着听着就哭了[难过]还是要努力做个温柔善良的人。

【回复】回复 @仲尼Johnny777 :您这期视频说的一些事距今一年的时间内在我身上发生过,我做人做事都被否定的毫无价值,听了您的见解心情舒缓了很多,准备去书店买一本自己看,感谢您让我知道了一些,我不知道自己想知道什么的见解。[鸡腿][爱心]
Res1my:
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死前糊涂干了一件坏事,人们说他本性显露。 坏人死前做了一件好事,人们说他浪子回头[小电视_笑]

卫宫家のFaker:
老师是教知识的,什么时候到教做人的了 老实说很多老师做人还不如学生,老师大多是为了工资的 果然,人在公共场合就喜欢装模作样[tv_无奈]

【回复】教做人并不完全取决于老师个人的素养,学校的校风校训,社会的道德约束和舆论监督,法律的底线守护,教做人是可以实现且现实的。至少我无法想象一个纯粹的只教授知识而没有伦理道德法律束缚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老师只是执行的一方,能影响但不能全归罪于他
【回复】教知识是主业,但教做人是更高的要求。不能因为现实的残酷就忽视目标的理想性。而且老教做人实际上融入教师的一举一动,譬如小明打了你,老师教育了小明,如果按你说的完全不教你做人,那老师就不管你了,你会不会被打到死…
【回复】但是好的品行的老师对学生有很大帮助 我相信大部分老师是好老师
公主殿下在学习_: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回复】另一个版本,有的字不同[doge]
【回复】我觉得这个版本比较容易理解,我理解是阴阳相合才是永恒的道,如果全天下只有美和善,就不是真正的美和善了
-L-子叶:
音的金文看起来是言中的口加一点,表示声音就是从口中发出的;声的甲骨文看起来像用手拿槌打磬,用耳去听,听到的就是磬发出的声音。我个人认为可能差别在于一个是发出的一个是听到的,也有可能区别在一个是人发出的一个是乐器发出的吧

ZHI唯:
赋予物品名字时,其必有一部分本质被名字剥夺。 例如,叫一个人为好人,那么这个人作为好人以外的部分就被“好人”这个名字剥夺或者说剔除了。 对一件物品描述的越多越详细,就会让剥夺的部分变少变清晰。 所以为了防止误解,请务必尝试用尽可能具体而多角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概念。

阿鹤想吔海底捞:
人永远无法战胜自然,人是自然产生的,自然也能倾覆人。这次的疫情挑战自然产生的,当不顾及客观存在的规律时,往往会出现大灾难。 知道越多的人越谦卑,因为明白有更多的未知,更多的比他更吊的东西。自大的时候往往停止了学习,所以自大与无知常常会一同出现。再举例疯抢折扣物的人,坐公共交通时拥挤的人,眼界仅仅局限在了眼前十块五块的折扣,先上车一分钟的小利。所以眼界和格局会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你温文尔雅还是蛮横无礼。而眼界是由知识和见识决定的,心态和见识拓宽了,行为会由气量变大。 往往来说这种心态是与世俗不相容的,甚至可以极端的说对立。语文书历史书上记在的英雄圣人伟人有多少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过的好?比如李白杜甫辛弃疾,岳飞于谦林则徐?他们的气量眼界已经不仅仅在于个人,心态跳出当时的世俗环境以外,甚至成为“异类”。但是怎样也无法完全与世隔绝,人吃五谷是俗,穿衣是俗,从小接触的文化也是俗,之所以“习俗”。我认为抛弃一切“俗”,回到最原始,最混沌的状态才有可能体悟自然。完全回归自然应该是很难的,现在社会节奏很快,经济和娱乐发展空前繁荣,被这么多浮华围绕不花了眼就很不错,况且跳脱世外?所以历史上才只有一个陶渊明,一个苏东坡吧。我一直认为世界怎么样变化都是“一”,此消彼长,什么东西发展起来就一定有什么东西消失了,例如文明这种由人类思想变化的东西太过高级,顺应人类发展只有得大众认同,雅俗共赏的东西才能留下来。 况且文明由自然发源的东西都会失传许多,自然神秘繁杂,人类恐怕要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去通晓吧。 个人见解,有感而发,写下来感觉好像又懂了点什么。

【回复】仲尼的理解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这种主义事实上否定人在宏观层面的价值,认为这个世界存在客观规律,换句话说是一种超越人的高维存在,人仿佛就是这种存在的工具人,为了使这种存在得以存在,伟人们达成了各种留名青史的成就,可是这世界上真的有客观规律吗,人都没办法用语言精确描述一个水果的口感,还能用语言精确描述什么是客观规律这种所谓的天上之物吗,谁能确定这种规律不是人类为了逃避堕入巨大的无意义虚无感而集体想象的产物,就好像是游戏总会给玩家设定一个主线任务一样。所以同意仲尼说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该谦虚一点,少一点傲慢,但同时我不同意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迎合虚无缥缈的客观规律(认为世界上有压倒一切的客观规律不也是一种人类的傲慢吗,因为此处的潜台词是人通过不断的观察或者实践就一定能发现客观世界的本质与真相),因为这样做在我看来是更好的拥抱未知,承认这世界本身是虚无的,才能在虚无中创造自己的价值。
【回复】不近善不知恶,同理,我认为人之所以习俗,就是为了超凡脱俗! 故,欲窥无名,必习有名。但无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有名是相对的,所以不太可能完全窥探得了无名! (以上内容连我自己都无法很好说服,欢迎大神赐教——来自一位求知者)
【回复】我看了这么多评论,感觉到这里是比较和我有共鸣的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这评论也太快了吧,我骚话还没想出来呢老师

VLOG生活日志 道德经 生活 美食圈 VLOG 幽默 生活记录 吃播 美食 搞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