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高仙芝封常清之死

作者: 温酒侃历史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4-12 17:33:10 浏览:49615 次

安史之乱 高仙芝封常清之死

兴安猛虎:
他们都是老将军了,怎么可能不知道坚守的意义呢?问题是等不了了呀,都是些新兵,对面都是精兵强将,怎么守啊,就算以身勋国,那也只是无谓的牺牲啊!

【回复】回复 @温酒侃历史 :唉,李三郎宫斗第一,治国也尚可,但打仗他真的就不行啊!好糊涂了,知不知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当时的最好应该是撤回潼关凭险据守,保存有生力量,等待各地勤王。
【回复】回复 @386旅一连连长 :李三郎的能力是有,但匹配不上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前面李世民等五朝的积累。
【回复】唐玄宗本来意思是让他们做炮灰。
wyfabx:
封常清被赐死的时候也没叫屈,表示自己死不足惜,但请一定要死守潼关不出

【回复】守住十一天这不明显是上帝视角了,燕军一个月高歌猛进,连战连捷,谁能想到燕军后院会起火
【回复】回复 @浮州沧海 :人家招的新兵,都是啥玩意,怎么跟胡人精锐打?你这纯粹抛开事实不谈啊
【回复】回复 @骆驼徉子 :他的任务是守住城池,不是出战打垮敌军,可以避战不出,而且他是守都没守过就直接弃城了!当时安禄山后方已经出事了,只要他能拖住一段时间,等到和李光弼、颜真卿形成合围之势,安史之乱一年就能平定的。前期的劣势全是他打出来的,前期他的过错是最重的,封常清是不值得太过惋惜的。唐玄宗当时还没犯大错,他的微操是从杀封高开始的。
这个人不能杀:
封常青这时候本来应该在安西。。。也是该他倒霉。这俩大宝贝最大的失误就是在安西打了一辈子仗,不知道唐军跟唐军差距居然能如此大。

【回复】封常清赶巧了,回长安汇报工作赶上了安史之乱,被派去洛阳。如果没在长安,肯定让封常清带西域的兵回来了
【回复】回复 @wyfabx :封常清确实可惜啊!在西域刚刚大显身手,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把西域问题处理的比高仙芝还好,结果刚好回京述职就遇到了安史之乱爆发,等到李嗣业等部将带着安西军精锐赶到关中的时候,两位老领导高仙芝和封常清都被李隆基咔擦了。然后安西军归了郭子仪。
【回复】这两难兄难弟,真有点衰神附体的感觉
ztprove:
两光杆司令,要是有手下部将安西军不会溃败。

【回复】卡马乔。我带的那是西班牙国家队啊,现在这样的球队你给我让我带,我怎么带啊
【回复】李嗣业就是高仙芝是部下,香积寺之战砍是叛军人仰马翻
【回复】哪来安西军这两手里都是本土凑出来的,李隆基会让边将带军回长安述职??
bili_17537821764:
高、封二将带兵颇有章法,攻守俱瑧上乘。又和安禄山交过手,肯定知道安禄山用兵虚实。只要死守潼关,叛乱就会很快平定。奈何李隆基“神”操作太多。

【回复】回复 @云梦之水 :哥舒翰构陷安思顺,擅杀杜乾运,兼并灞上军,最后十八万人被崔乾佑示弱靠着地利击败,怪唐玄宗咯?你不看看长安百多万人口和潼关二十万部队一天的消耗,不看看关中地区缺粮的现状,不看看东都陷落,漕运中断以后你有没有固守的资本,张口就来李隆基微操?就哥舒翰一系列操作,他的威胁不比安禄山小多少,再加上部队的军需消耗,真以为还能守多久?真以为李郭能迅速拿下龟缩的史思明甚至打进范阳?而且哥舒翰是自己水!封常清还能说手下带的杂牌军,他手下,8万河西陇右的精锐是基础,纯纯是自己指挥问题!
【回复】回复 @柠檬烙饼 :离谱啥啊?封常清4天5败丢失东都,高仙芝不战而逃,无故弃守二百多里战略纵深,不该杀吗? 两个仗着大唐巅峰国力在西域虐小国刷军功的,真就那么牛逼?靠这两个水将平定安禄山?做梦呢!!!安史阵营的安守忠、李归仁、崔乾佑不强?史思明的综合能力更是强悍,想啥呢!
格里姆格滴狠小子:
人家封长青也有理由说的,我带的是什么队,我带的是安西队,你这批人(洛阳队)是什么人啊,你叫我带[笑哭]

【回复】李隆基什么都在虾指挥,他能指挥吗
【回复】边令成:输完荥阳输洛阳,丢了洛阳弃陕州,后面就是潼关了,潼关再不保还能跑哪,跑回长安?脸都不要了。请杀高封二人。
【回复】回复 @宿夜不眠 :这话就像给国足请了个西班牙教练,然后国足被巴西阿根廷法国等队虐,球迷说一输再输脸不要了,打教练[笑哭]
模型改造师凯斯哥:
高仙芝最大的失败在于擅自撤兵,也没通知皇帝一声,成了人家攻击他的黑点。

【回复】回复 @土代王 :汇报有时候耽误事,黄巢在广州缓过劲来就是假意接受招降,谈条件,往长安来来回回的传旨耽误了时间
【回复】他挡不住的,不烧太原仓,就会留粮资敌
【回复】陕州是玄宗准备的第三道防线。他是想陈留荥阳第一道,洛阳第二,陕州第三。两次对南诏用兵,导致唐朝中原空虚,安禄山南下的时候,玄宗听了杨国忠的话,觉得没事没做准备,到了十二月才下令边军勤王,同时让封去洛阳募兵抵抗,高带禁军加新募兵已经部分边军留守去陕州,当第三道防线
40722738850_bili:
评论区不少脑残,高仙芝封常清不如你?两位身经百战的大将都知道陕不可守,退守潼关是上策。唐玄宗不分忠奸杀了他们,又不听封常清临死前的上书,导致潼关失守,唐朝就亡在玄宗手里了。

【回复】确实是,好多人自以为是,想当然来点评一番,高,封之死与玄宗派出的"监军"宦官边令诚有很大关系,当然主要还是玄宗被他们连战速败,连丢东都洛阳,陕州粮仓而恼怒昏聩杀名将立威,又派宿将哥舒翰反攻,结果大败,最后只能弃都奔蜀了
【回复】李隆基在安史之乱前的骚操作也不少,特别喜欢对政治权术的玩弄和对军队的微操。有很多次机会能把叛乱消灭在萌芽阶段,可以他一次也没有抓住。
【回复】说得没错,但唐朝亡在武则天和扒灰两个混账。
爱你的番茄MG:
看地图就知道,陕州三面平坦,一面临河,并没直接靠着崤函古道,还是会被敌人围住的,所以封常清才会说陕州不易防守,高封二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应该很清楚这点。且当时叛军十多天就能从蓟北杀到洛阳,士气如虹,势不可挡,高仙芝手下的禁军久不经战事、新军又没操练过,战斗力可想而知,估计都被吓破胆了。所以高封二人退守潼关,才是最合适的选择。只是高仙芝怕上报玄宗来回时间耽误了撤退事宜,因为几天时间可能就会被围,那就很难突围了,当时潼关也空虚,就没汇报直接烧毁粮仓撤走,这就违背了玄宗死守第二防线的意图。一防二防的迅速丢失,已让玄宗惊恐恼怒,又要顶着群臣的压力,就只能杀了二人。

wyfabx:
高仙芝的五万兵多数是禁军,封常清的六万兵是洛阳市民。留在陕州(三门峡)不撤就地打的话,这十几万人就让崔乾佑一锅炖了

【回复】所谓禁军也是临时拼凑的吃军饷的纨绔子弟和市井闲人,真正有战斗力能与叛军对砍的还是靠边军安西,北庭,朔方等边镇名将带老兵
40722738850_bili:
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

刘尖刀:
给各位科普一下,以前我就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安史之乱洛阳第一次沦陷会如此之快,安禄山11月在范阳造反12月就打下了帝国东都洛阳,抛开立场都可以算是军事奇迹了;而封常清只要像死守潼关一样守住防卫洛阳的虎牢关,安禄山就打不进洛阳,后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是因为在开元二十九年,也就是刚好安史之乱爆发的15年前,由于黄河不断侵蚀南岸,之前大家熟悉的李世民和窦建德大战的那个虎牢关已经被毁弃,县城往南迁了数里,不再像从前那样依河傍山,扼守要冲东西。由于地理的变化,封常清不能像历史上那样凭关拒守,于是很快被安禄山攻破,再走西边的罂子谷、葵园一路平推到洛阳。

【回复】回复 @最多能写几个字 :受教个毛[doge],首先安禄山是大唐北部战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全部是精锐骑兵而且是人数占精锐边军一半,不是直接平推到洛阳有什么稀奇,特别是范阳(今北京),河东(山西,三晋早就是王霸之地),就是安史之乱平乱后河东三镇都是藩镇割据的主力,,
【回复】云梦说的对,你说的是个啥啊。主要是兵源问题,四战四败,虎牢关只是其中之一
【回复】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军事部署有大问题,外实内虚,府兵制度破坏以后,关中作为京畿地区,居然没有常备兵,全国五十多万军队,二十多万在安禄山哪里,其他撒在各地边镇上,怎么打哦,河北为什么那么快都投降了,因为这些地方都快一百年没打过仗了
账号已注销:
都是新兵,史书上记载,看见安禄山的军队,纷纷自坠城墙。

黎波啊:
如果当时高仙芝封常清带的是是20万安西军,估计半年就打到范阳了,但是带的是20万新兵

【回复】封常清兼着安西和北庭两个节度使,可惜回长安汇报工作赶上了安史之乱,被派去洛阳募兵。晚点的话,就把西域的那四万大军拉回来和范阳军正面抗了
【回复】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加起来,能有六万精兵就不错了还需要考虑防御吐蕃,二十万想都不用想。
【回复】二十万安西兵不得横扫天下,几万安西兵就能横扫西域了
andyfox2020:
他俩被杀后,安西就没出什么帅了,不过李嗣业、白孝德、马璘真是猛的很。安史之乱真是很魔幻,双方好像不是比谁更强,而是比谁烂的轻。安禄山如果身体好点,眼不瞎晚死几年,就那个时候的李隆基和李亨这两个神助攻,结局难料。历史有时候真是比剧精彩,李林甫如果多活几年,就算在朝堂跟杨国忠互掐,只要不死,安禄山不敢反,可能自己就着急发病了

【回复】岑参跟着东归的时候,写的诗就很悲观不抱期望,仿佛知道老上司封常清不在,没有能挑大梁的样子
【回复】回复 @andyfox2020 :他两最后都是泾原节度,马磷坐镇西北,威慑吐蕃,段秀实最高做到了太尉,那个不是一方摔才?
【回复】回复 @风吹落的樱花 :我说的是帅,没说将
卖火柴的十三:
唐玄宗不临阵斩高、封二人,安禄山破不了潼关,东线有张巡死守睢阳,后方有颜真卿随时断其后路,安禄山的造反也就一个维持几个月的闹剧,奈何唐玄宗骚操作太多,临阵斩将,又逼哥舒翰出战,大唐三大名将毁于潼关,致使整个战争大局全毁

封常清谢死表闻 安禄山 李隆基 潼关 安史之乱 唐玄宗 哥舒翰 高仙芝 封常清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