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尼采”

作者: Lakers哲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2-11-23 21:07:58 浏览:163360 次

“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尼采”

地球般的平庸:
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我们自以为渴望的东西,而是在梦想中把他者当为崇高的欲望客体

【回复】你想要的不是你欲望的對象而是欲望本身
【回复】回复 @SSSoraL :那你就不会渴。不要自以为比你的身体感受更了解你的身体、比你的自发欲望更了解你的本能与愿望。
小乔喜欢吃鱼:
我最喜欢就是打开橙色购物软件,幻想拥有,然而拥有之后马上乏味,丢弃,然后打开开始下一轮,我开始逐渐体会到,我不是真的想拥有,只是想每天期待

【回复】买了一堆[笑哭]乱七八糟的,因为以为占有就拥有了某种人生
【回复】得到前渴望 得到后便无聊 物质幸福感起源于痛苦 其实并不幸福
vinnnnnnnnnn:
人的欲望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真正想要的东西在头脑中的幻化。把这二者割裂本来就很怪。

【回复】欲望比较单纯,食欲性欲成就感,幸福是复杂的,拿起手机玩起电脑我就快乐,但没办法让我得到想要的幸福
【回复】回复 @science :欲望并不单纯,单纯的欲望只是欲望最浅表的一种。能说出这话说明您并不理解真正的欲望。
【回复】回复 @贴纸int :原始欲望,是欲望的一种,不是欲望的全部。这可不是凭空来的,我救大命,什么蠢人能说出原始欲望是凭空来的这种话。
x54617: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芬兰电影,比方说21年拍的《女孩画像》横向对比一般好莱坞青少年剧情片,我们可以发现芬兰人的精神状态或者说遇到的问题在影视中的呈现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样,因为物质基础/基本的欲望得到了保障就迎刃而解,恰恰相反,这种北欧式的“幸福”和谐社会导致了很多矛盾不能被简单地归为“有坏人”或者“钱不够”这样的原因,而使得这些文艺作品比其他作品更进一步地强迫观众去面对幸福和欲望之间的关系的

【回复】芬兰电影我看了一部分 自杀房间也不错 但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可能很难共情 我在观看电影时尽量去代入还是感觉差点意思 只能说不同环境下有不同问题吧..
【回复】感觉过新年的时候大家解决问题就感觉很简单很友好
日本国父麦克阿瑟:
有的时候我们的欲望本身就是一种环状的机制,并不是客体“成为”我们的欲望对象,而是我们的欲望其本身寻求客体作为它的投影,之后究其本质是欲望想要实现与满足欲望自身

【回复】欲望使得没有欲望的人拥有欲望,永别了牢笼
summerrain77:
很喜歡叔本華的那句話,人生在無聊與痛苦間搖擺,沒得到就痛苦,得到了就無聊

【回复】回复 @明明明明昭 : 我听过类似的理论:为了幸福我们会努力,但为了避免痛苦,我们将不遗余力
滴哩滴哩滴哩哩滴哩滴哩滴:
没毛病!人就是喜欢渴望却得不到的感觉,没有欲望或要啥有啥反而像一具行尸走肉。

漫控语:
能让人精神上感觉到快乐的不是已经拥有的对象而是自己的强力意志。所以我们会看到,人拥有这个东西时就无法用这个东西保有快乐,因为强力意志无法再继续与这个东西产生联系。人无法用已经拥有的东西保有“快乐”指精神上的刺激和愉悦,只能用来保有舒适。也就是说我拥有这样东西可以做到利用这样东西保正我不难受,无法带来新的刺激。

【回复】有某位比赛选手在领奖台上说:“此刻我感觉到非常的幸福”这时已经没有比他更高的对手了,也就意味着没有他追求的东西,没有能给他带来压力的东西
【回复】也就是说人身边没有他所追求的东西,也没有他所讨厌想要远离的东西。这时人就会感觉到幸福
【回复】照这样来看幸福的感觉应该是一种圆满的感觉,而不是一种前进的感觉和力量的感觉。我发现既没有我想要的东西,也没有我不想要的东西。既没有我想要追求的东西也没有我想要远离的东西
梦境中的破冰船:
最好的例子的体现就是我们在学校和最后一次在学校,我们在学校会讨厌学校,然后我们会对假期产生欲望,而我们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假期结束后会回到学校,学校会变成一个大他者,一种保障,我们会乐意被束缚因为这样就不用去踏入社会,我们会去讨厌它,只是因为讨厌而陷入了意识形态陷阱,而当我们毕业离开学校时,我们会留恋不舍,因为这个大他者对于你不再存在,你的保障消失了,你想要它回来束缚你远离现实。当学校和同学关系已成过去,连看似自由的假期似乎都没有了意义

【回复】不太明白“只是因为讨厌而陷入了意识形态陷阱”,怎么理解?
【回复】快毕业了,感同身受[大哭]
【回复】回复 @SuJunWen :有反抗的自愿反而往往会有逃避现实的视角建立相同的意识形态,最后落入意识形态的陷阱。更何况学生知道自己无法反抗,只有接受这一条路。详见搏击俱乐部
velseine:
没看懂这视频,找了一下相关解答 BV12M41167Cn BV1Kd4y1G7np 欲望主体和欲望客体: 比如:贝克汉姆代言某一款耐克球鞋,你喜欢贝克汉姆,所以你买了那双球鞋。 你:欲望主体 小贝:欲望介体 球鞋:欲望客体 你,对球鞋,产生欲望,不是因为你直接喜欢那双球鞋,而是因为,你喜欢你的偶像(介体)小贝,因为小贝代言了球鞋,所以,你作为欲望主体,产生了拥有球鞋(客体)的欲望。

Meechichi:
世俗麻木我们,世俗杀死我们,世俗拯救我们

岛贝酱:
不是真的渴望certain thing,只是喜欢这种有所追求和沉迷的幸福感。我最近的恋爱脑都是这么回事...

Luna-Artemis:
爱或许本身就是最大的欲望吧 深沉的哀伤源自全心的爱 但欲望也不可能走极端而适得其反 要适应寻找满足自身欲望并能掌控自身命运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嘛 我觉得欲望和原罪与邪念是两码事 爱是自然宇宙永恒的原欲而非肉体想要长生不老的欲望 宇宙中或宇宙外还存在超脱肉体物质的生命和文明 她们的欲望可能已经不是单纯的生存与繁衍之欲而是以爱为原欲创造或更多种繁殖生长的可能性和文明和创造更高级别的稳度或在超越维度空间外 这或许就是神明的能力吧……所谓神明或许是究极欲望集合体最伟大的存在

【回复】爱情是欲望,但爱不是,深沉的哀伤源于,不能自己肯定自己,不能自己认可自己,不能自己爱自己,不能自己接纳自己,所以想爱别人,然后希望别人,也爱自己,认为那样自己就是,能爱自己的了。 在被爱人否定了,是否也会自我否定?是否不能肯定和爱自己,是否在外在崇拜(崇拜她的美貌身材,温柔,各种在你眼里,认为的优点和亮点?),把自己肯定的力量,给了别人,任由别人宰割?任由别人否定,伤害自己? 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他无需做什么,无欲无求,单是存在,那就是爱。 ps每个人,都是神的化身,只是分离信念,使得大家都忘记了,自己的内在神性。
王柯荃:
很多人想要自由,后来发现原来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不受约束的欲望满足,而不是那种心灵侧底放下的自由,为了满足欲望,很多人愿意接受一种不自由甚至某种禁锢

【回复】回复 @常怀义 :遵从生命本来的面貌,放弃社会性。这就是人所能获得的最大自由。
【回复】那什么才算是心灵彻底的放下呢?放弃对欲望本身的追求吗?放弃后我又该怎么生活呢?不食人间烟火?我并不认为世上有人能做到您评论中真正的“彻底放下”,哪怕是古人的寄情山水,远离宦场,也不过是在逃避现实的不堪,而不是为了心灵彻底的放下,当战火弥漫到他们的山水之中时,当皇帝的残暴纣虐射入他们咽喉时,他们又会作何感想呢?至于您说的人追求自由的本质和为了满足欲望接受不自由的观点我还是持认同观点的。
【回复】回复 @王柯荃 :人不可能抛弃社会性,经常被幻想的那种“褪下社会性以后的真我”是不存在的
Joowo2020:
幸福的程度取决于各自欲望的大小,而欲望的止境则取决于各自眼界的开拓程度。 后半句不是尼采说的,是我的人生感悟。

青云正:
头脑制造的幻想,不去沉浸在头脑的妄想中,直接觉知体验当下,专心做当下的事情

【回复】回复 @朔北麒麟儿 :就是,不去想,等到什么什么时候,我就高兴了。(等到放假我就高兴了,等到吃饭我就高兴了,等到买新手机我就高兴了)
the-fool-man:
只是在不断的逃跑,不断的幻想一个桃花源

SimsEve:
小时候在书皮上看到一句据说是张爱玲说的话“我们总是在等待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到来后患得患失”,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句话记忆非常深刻,幸福好像本来就是一个可以不断滑动的、被利用的概念。其实我从小就好奇为什么需要变得幸福,我明明在做着一些可以使我无比投入、让我感觉不到是否幸福的事,为什么要来提醒我应该变得幸福,明明它原本在我这里是不存在的,也不需要存在的。

哲学 齐泽克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