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只拍一个镜头?自造拍摄设备,《绿色星球》纪录片团队到底有多拼?

作者: 影视飓风分类: 数码 发布时间: 2022-02-25 17:00:01 浏览:3415739 次

3年只拍一个镜头?自造拍摄设备,《绿色星球》纪录片团队到底有多拼?

哔哩哔哩纪录片:
实在是太拼了!!!正片指路:http://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34917

【回复】超好看!我一直在看,已经看了5集了
是杞蒲啊:
我身边爱看纪录片的人真的好少好少,每次想找人交流都困难的不行[保卫萝卜_问号][保卫萝卜_问号][保卫萝卜_哭哭][保卫萝卜_哭哭]

【回复】??不过我觉得纪录片本来就适合一个人慢慢看吧,我就挺喜欢的,专门为了绿色星球氪的大会员
【回复】回复 @lemon尤白 :我说的交流就是大家有什么好看的纪录片互相安利这种[保卫萝卜_哇][保卫萝卜_哇]
【回复】上学那会儿喜欢看电影,看纪录片,工作以后的业余时间,大概也就剩纪录片了,关于动物的,植物的,人文的,巨大的投影,清晰的画面,优秀的解说,每一帧都让人震撼。不是每个社畜都有机会行万里路,遇万种人,切身的去体验万千风景和云卷云舒,但是镜头可以。
Cosmooooooo:
BBC的纪录片真的没得说,真的每一部都是精品,而且这样的团队他们不是一个两个,有很多 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BBC可以做到这样,之前我看了个视频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说白了还是因为有钱,每一个英国人要交的税里面,其中一个就是BBC税,所以BBC可以像疯狂砸钱,不计成本培养这样的人才 不过我心里还是有疑问的,一般来讲如果说税金直接进入公司,公司肯定一家独大然后垄断然后开始摆烂,BBC是怎么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无论如何感觉纪录片团队,不止BBC团队,感谢所有纪录片从业者给了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以后我的孩子我也会很早给他们看纪录片的[给心心][给心心][给心心]

【回复】背后是高效的资源整合 拿绿色星球来说 有经验丰富的导演 尽职尽责的摄影师 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 还有植物学家提供指导 邱园给种王莲 美国陆军工程师制造摄影系统 音效调色拉满
【回复】我认为不只是这些简单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应该是这个世界北方边缘小岛上的人民,天生的对世界探险和了解的欲望而产生的。这一传统从达尔文和牛顿一直就延续下来了。就像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从易牙就开始一样。
IT老哥:
3年只拍一个镜头?这镜头好值钱[支持]

【回复】拍风光的为了一个好镜头都能等半年一年 这种植物类纪录片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回复】回复 @bjJerry :真实,上次等雾飘到正确的位置等了小一年
不可思议的薯条:
请问:在哪里的影院会把纪录片搬上IMAX荧幕呢?我想去看

【回复】冷知识 有些科技馆 博物馆 里面就有环幕或巨幕的影院 用来播放这种纪录片 用于科教放映
【回复】这片子全画幅是IMAX1.43画幅的,其次是科教片,我国一般商业影院不会放科教片,而且目前内地商业影院和科教影院加起来能放映1.43:1的IMAX电影的IMAXGT影厅也不超过两只手
【回复】北京的中国科技馆和电影博物馆每天都有纪录片展映
小铁GG:
这个纪录片自带幕后花絮的,和tim这视频讲的大差不差[笑哭]

【回复】但是吧,tim能靠他的粉丝量安利到本来不知道这部纪录片的人,比如我
【回复】对,不过tim提到一些干货,比如拍蚂蚁昆虫用硬光好
【回复】是的,不过也聊了一些纪录片没说的内容,更多是一个安利
天之崇豚豚猫猫中天选:
想起当初就是为了看纪录片来的B站[笑哭]

【回复】哈哈哈哈,当时是为了二次元和纪录片[笑哭]
【回复】当时为了看卢本伟,来的 b站
是茶司了:
看到醒来拍蚂蚁睡觉梦到蚂蚁这样的一直循环这段 真的深有感触[保卫萝卜_哭哭]想到自己每次做游戏时 几乎一天都会面对着电脑 沉浸在那个虚拟世界里 去构建 去和里面的不论是人还是物还是程序亦或者一个个像素点打交道 到了生物钟提醒我该睡觉的时候 眼睛开始发酸刺激我的大脑 才开始慢慢从那里脱离回到现实 不过很快在梦里我又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继续探索那个世界 醒来感觉后感觉梦里的那些似乎才更生动!然后继续打开电脑迈向那里 hhhh很喜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感觉 每天都不舍得睡觉 但又期待睡觉后它们来梦里找我

【回复】两年前的评论狠狠真实了现在的我(哭)
今之敏:
去看第二集,我不信你不哇出声,因为喜欢草缸造景,所以私心觉得第二集最美最好看,看的时候希望自己是条鱼,永远生活在美景里[羞羞]

【回复】回复 @不才略显矜持 :偷吃你鱼饵,然后不咬钩,气死钓鱼老[妙啊]
【回复】如果你是一条鱼,那钓鱼佬们就开心了[doge]
【回复】第二集也还好吧,也就看了好几遍而已。[doge]
前浪Artisan:
像这种大片我们所看到的画面估计只有总素材的10%都不到,纪录片幕后拍摄特别累,比如我们拍摄手艺人的纪录片,包含工艺制作、生活、访谈等等一系列镜头,如果总共拍摄到2000个画面那么实际用于剪辑的估计只有200左右,其余大部分镜头都是用于防止现场突发状况而拍摄的保底片,因为如果有些画面不满意或者没拍到,那么后期剪辑起来就会很影响节奏甚至会改变整个剪辑思路。[笑哭][笑哭]

【回复】英国还是纪录片牛逼,小孩子从小看这些长大,大了自热而然一部分人就会拍纪录片
隐湖小竹:
国产的《森林之歌》也很不错!同名纯音乐是我童年的白月光了

【回复】回复 @哔站可真行 :b站有人投稿,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回复】回复 @哔站可真行 :就是记录植物的纪录片呀
KiritoState:
bbc的纪录片真的是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无限的震撼 每次看的头皮发麻

今晚打老虎鼠:
当时我看到蚂蚁的时候我也一脸懵逼 但是我看刀后面花絮的时候大概明白了一点,确实太可怕了 所以我期待着影视飓风解答我的疑惑 而且 你来了 谢谢你们的后台 谢谢tim

煤气消防柱:
解决了我小时候看纪录片的一打疑惑[笑哭] 这种记录片所消耗的财力,物力,时间是不可想象的,希望能继续加油,进步

前田佳织里:
我非常喜欢看纪录片 家里人也很喜欢 就是单纯的喜欢 美

零开开尔文:
又是你,绵羊影视。什么时候再和飓风料理联动啊?[doge]

大猴子主义:
纪录片好爱者飘过。但第一次进影院观看纪录片的感受却非常不好,影片貌似叫《深蓝》。当时请客硬拉着两个小伙伴去的,结果看到一半那两个人都睡着了……了……搞得我特别尴尬……凭心而论,那部片子给我的现场感受也确实不太行。哎,太难了

breathinesss:
《绿色星球》很牛逼!但是有些评论夸的时候也不忘踩一脚中国纪录片,说啥中国不会有人有耐心拍这类纪录片之类的。但是事实是,我们还是一直都有着辛苦花费的时间精力来拍摄纪录片的团队的。 比如说带给我最大感动的纪录片《森林之歌》。虽然在技术方面有着差距,但是创作者所花费的心血也是肉眼可见的。 《森林之歌》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11小时自然生态类纪录片。 从2004年开始,该片30多位主创人员奔赴东北、秦岭、新疆、西藏、武夷山、云贵高原、海南等原始森林,开始了为期1000多天的拍摄。平均每个编导和摄影师在野外的时间都超过100天,最多的人在野外时间达到400天。拍摄的素材累计30000多分钟,但真正播出的素材只有1/60。

【回复】央视只是技术上和bbc这样的行业顶尖有差距,态度上肯定没问题,大量的及其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并不比bbc差,比如《河西走廊》《大明宫》等,我想看过的都懂,而自然纪录片是真的拼技术实力的领域,并不是你吃苦耐劳就能拍好的,就像tim视频里说的一样,需要包括大量的专业人士甚至科学家参与其中,是个很系统的大工程,国内纪录片真正开始商业化其实也就是从舌尖才开始的,没有好的商业环境就没有资源这很现实,哪怕纪录片迈入商业化的今天我们的自然记录片也完全没法和美食记录片的商业价值比,而bbc纪录片都商业化几十年了,而且bbc是面向全球市场的,从来不缺经费和资源,很多人说话其实不是不过脑子,而是根本没有概念,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比人家差,只能用最简单的逻辑“人不行”来解释,其实“人不行”这三个字贯穿了整个中文互联网,有时候就挺无奈的
【回复】妙啊,一下子吃两个安利
【回复】回复 @Ainsang :到了现在,技术并不是问题了,看美食纪录片就知道了,真正的核心在于投资回报比,这样的自然纪录片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资回收期超长,受众群体有限,甚至可能亏本,目前国内很少有人愿意投资,赚快钱的时代,2、3个亿扔电影可能产生五六个亿的收入,甚至几十亿,而美食纪录片受众广,拍摄期短,广告赞助多,所以现在拍摄的多的很,而且制作都非常好,和自然纪录片同样境遇的还有人文类,当然好在一点,人文记录片投资相对较低,因此现在还是有导演愿意自己卖房去拍

大卫·爱登堡 英国 自然 英语 绿色星球 大卫·艾登堡 David Attenborough 戴维·阿滕伯勒 Green Planet 戴维·爱丁保罗夫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