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妻荫(yìn)子 征辟举荐 捐纳兑换,科举可不仅仅是古代唯一的做官途径

作者: 一只玄九尘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11-03 14:43:54 浏览:146627 次

封妻荫(yìn)子 征辟举荐 捐纳兑换,科举可不仅仅是古代唯一的做官途径

达青司马:
明代可以说是社会流动性最强的王朝了,放牛的,砍柴的都能通过读书做到首相

【回复】回复 @魔教教主君无邪 :张居正就是军户,照样做到了首辅
【回复】回复 @魔教教主君无邪 :军户可以,明朝户籍分的非常细,一代一代传承,全是世家传承[笑哭]
途明不见路折不完:
恩荫:早些年处品可以安排一个编制,现在要厅品可以安排。 捐纳:富豪可以去参加协调商量会议官拜从二品,民族级富豪还可以获得封从一品。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发扬光大。[OK]

【回复】人类社会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都会这样,这是人性是现实,不要魔怔。
【回复】回复 @3A游戏爱好者 :这是人的私心,除非人人都是圣人,不然社会再发达都没用。
宣室求贤访逐臣:
宋朝主要是没钱,老百姓很穷,国家财政很差,还要支付岁币买平安,加大百姓的负担,宋朝对士兵黥面的制度非常残忍,看不起军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就是从宋朝开始流传,宋朝的种种畸形制度,造成了万国来搞的局面

【回复】回复 @山哈哈哈哈 :其实宋朝经济什么的被极大夸大了,首先宋朝经济占全世界20%左右(网上疯传80%,这是谣言,就宋朝时期,东亚地区而言,宋朝都未必占到80%),由于冗兵冗官,军队的士兵有很多人的装备也不够好,具体可以去了解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军队的考察。民生方面也很糟糕,至于多么糟糕,可以去了解宋朝发生了多少次农民起义。真的而言,就横向对比而言,宋朝的经济也不会比得过唐朝(占世界36%),清朝(32%)等等等等
【回复】宋朝有钱,富得流油,只不过钱不在大多数人手里。
【回复】宋朝是因为五代十国黄巢安史之乱当兵的给人印象素质太差,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乏耀的烛光:
宋朝有这么些人,连乡试都过不了。 却整天在那批判皇帝的政策,还嘲笑那群秀才读死书。遇到人就说自己怀才不遇,感恩[doge] 这些人依律当?[doge]

【回复】回复 @那年那月的青铜虾 :看不懂了吧?他和皇城司是一个老板,他怎么会怕皇城司。[偷笑]
【回复】“宋朝”[嗑瓜子][呲牙][给心心]
【回复】后人小白看“宋朝”依然是最好的时代,支持
这个世界有点大哦:
内容很好,但是要给您纠误几个字音。冗(rǒng)荫(yìn)仲(zhòng)召(zhào)

【回复】听着念错太不舒服了[藏狐]
HerrLiew:
大宋玩的绝了,主要是前朝就算是过了科举,受了恩荫你也得在吏部考试能过关,大宋直接免了可还行

【回复】回复 @鸢楚 :唐王朝本身就不是以科举为主,科举为主是到了有明一代了。借用秦晖先生的观点看,儒家本来就重举荐,科举更适合法家的思路。
【回复】然而你想想大唐科举的状态,要么走后门要么托关系,录取量还极为有限,比宋明清相对公平和规模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笑哭]
【回复】回复 @鸢楚 :两宋是很重视学校的,这点一直延续到了明成祖。明成祖之后科举才在三途并举的情势下成为独尊。
打不过狗的大脸猫:
貌似高考和科举比不了,科举是要做官的,最低七品,相当于市长

【回复】你一路考上清北的博士,只要你愿意入仕混个处级还是没问题的
【回复】回复 @打不过狗的大脸猫 :县令正七品吧,县尉从七品
都督中外諸軍事a:
北宋科举还不成熟,冗官最大的原因就是荫官泛滥。 不过相比于明朝,宋朝没有生员、举人的功名,少了一部分寄生阶层。

【回复】这泛滥的人比明朝多了去了吧,宋多大点地方10w,明清地盘大了才几万
【回复】回复 @生死都从李晉王 :这八万吸血鬼猛多了
【回复】回复 @半宅之男 :但相比于明朝,宋朝没有生员、举人这两个阶层
叮叮当叮咚咚嘭:
唐代应该没得多少讲,毕竟刚刚成型没多久,前有魏晋南北隋,关陇山东河西一堆门阀余势未消,还得官方给你编氏族志和姓氏录排名次。科举占比很小,门阀恩荫路线还是主线,到了唐末牛李党争时候才能讲寒人势力已经比较能耐了。到了五代十国,朱瘟几个基本把门阀杀了个干净,门阀才就此真正没落。但是话又说回来,北宋南宋走科举得功名利禄,最终自个儿又是个大家族了,[热词系列_害]某种程度又是门阀老路。[doge]

格萨尔战狮:
语速满了就失去了你自己风格。不妨加快一些。替你总结了你节目的魅力:语速快,信息量大,一本正经中充满幽默。缺点就是主要集中在宋明。

【回复】可能up知识储备宋明比较足吧,能讲好一两个朝代也很不错了
【回复】回复 @庐陵小白 :术业有专攻,当然理解。但是既然喜爱这个博主,当然对他有更高期待啊。他年龄不大,还远远不到吃老本的时候,何况文史活到老学到老,越学越老越值钱。
【回复】回复 @枪形戒指 :确实,可以期待一下
天意你可太行了:
科举制度从出现到消亡,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隋创科举,但是考核种类不多,录取人数占官员比例不大,唐时经过历代发展,科举考试应试科目众多,从专考记忆能力的明经,到注重时策和诗文的进士,甚至还有考珠算,考书法,考律法的科目,但是由于社会风气都注重下笔成诗的能力,于是基本上你想要得到考官的青睐就要会作诗,而且考试的时候还能带本韵律工具书进去,至于官员的子女,直接就可以通过父亲的关系,让主考官把你的卷子给提高名词,唐时的官员基本也都走的这条路线,偶尔有人举报,皇帝也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至于寒门,中晚唐基本都绝乡试而都从国子监学生中录取了,至于官员数量,不能把两宋单独拿出来看,你得结合从中晚唐就一直在闹腾的藩镇势力一直被削弱这个历史背景看,为了削弱武官势力,就无限扩张文官势力,为了遏制地方武装,就扩张中央武装,所以北宋的三冗问题,从来就不是宋的独有问题,只不过他是统一王朝而放大了而已。他赵家的问题其实就是自五代十国以降的问题,

故里有繁华:
在宋朝,只要你考试,你就能发达。哪怕没有文化,你只要长的帅,也能发达。就算长得不帅,只要你父亲亲戚朋友帅也可以发达。[藏狐]

【回复】可惜大多数都是路边饿殍之一。
旅法师Diors:
牛哇1品荫10个4品 4品又能荫起码俩吧 合着一个人能荫起码三十个

弄矛盾是吧:
其实吧,科举分明经科和进士科,一般人们印象里的科举都是进士科给一般人考试的,明经科就比较厉害了,考对四书五经的解释,而这些解释被各大家族或者说学阀们掌控

小康_wk:
但是明清举人也可以出仕,评论一年有500个,20年就1万人,这样数量就够多了。

【回复】回复 @庐陵小白 :不是一年一考,是平均一年500个。有人做过统计,有清一代,秀才平均一年1万个,举人500个,进士100个。
【回复】回复 @庐陵小白 :算40年正好2万,再加上进士40年4000,满人好几千直接出仕的,足够了。
【回复】回复 @小康_wk :四十年不加恩科也就13考,一次500举人,总共都没超过7000[笑哭],而且100进士也是从每年500举人以及往年的举人里面出来的,不能这么算
睡不够的王胖子:
其实还有个当官的路子,这路子宋江带着107个人一起走过,叫“杀人放火受招安”

【回复】这也就限制在宋朝了,换别的朝代这都是给当地守将冲业绩[doge]

历史 打卡挑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