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刀有多厉害,出刀即倒下

作者: 布兜影探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1-07-06 15:54:15 浏览:1283784 次

抗倭刀有多厉害,出刀即倒下

姬無莉:
明着讽刺了论资排辈。到最后新一代的人都不靠真才实学,老一代有真才实学的都快死了。

【回复】回复 @一般路过阿孑 :恶心的就在这了,论资排辈的思想下人们不愿承认和自己同龄的人是大师,比自己年龄小的更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其实有些人可能已经超越了前人[辣眼睛]
【回复】老一辈怕是真才实学也不见得是真的,就算再怎么一个舞女都能打那么多武林高手,说明这些高手本身就是渣渣,单挑都这么菜更别提战场。
【回复】全国那么多的苗刀仔,打的很好的也很多啊,b站上也有很多对练视频
指间の沙:
戚继光抗倭能赢靠的是阵法,鸳鸯阵法面前,你甭管再高的功夫,你也要趴下。个人在鸳鸯阵队前,只要不装备热武器,可以说是无解

【回复】是很厉害的,但我记得戚家军移防关在,不幸全军覆灭,戚家军在南方平坦地势所向披靡,但北方山岭重多,还有深沟丘陵,马战是有优势的。
【回复】热武器戚继光也用的飞起,因为隔壁的倭寇和走私贩子也都在用。
【回复】回复 @艾希纳尔月舞 :明代骑兵优势不是特别大。已经疯狂搏斗了好久的骑兵,战车战阵都已经这样了。[吃瓜]
魔門公子:
“戚家刀法”不应该被神化,或者政治化。所谓“戚家刀法”是清代民国说法,明代笼统称为单刀法,与腰刀归为一类,或称长刀术,甚至直接叫“倭刀术”。 《纪效新书》提到,辛酉刀法是根据剿倭过程中获得的《影(阴)流目录》所创,剿倭主要是靠鸳鸯阵。在后来《练兵实纪》里,才开始在蓟州推广倭刀。 双手刀和双手剑,在大兵团作战中实战价值很低。欧洲和日本崇尚双手刀剑,是封建贵族制度产物,双手刀剑更多用于贵族的决斗,而中国在秦统一以后就不再是典型的封建社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诸侯。神化双手刀,就好像吹美国特警可以打爆解放军,我们也要训练一支特警跟他们对线,这是后世一些传武群体的误导,后来又被刀商利用。

【回复】回复 @一支盖盖 :大刀队是夜色加持加手榴弹,以中国当时的冶炼技术来说,大刀队可谓是拿命在拼,其实如果有日本那种工业国家产的钢材的话或许能砍死的鬼子更多,不过如果有那种钢材的话其实刺刀的作用要更大一些,当时日本人的步枪都快有自己高了
【回复】回复 @一支盖盖 :大刀队当时是为了宣传需要夸张了一下,大刀队其实是手枪连,靠夜色掩护打近战的,战绩也很一般,伤亡很大,而且大刀队还是前面几个连打完最后上的……
【回复】回复 @一支盖盖 :大刀队那是没办法,但是你看战绩吧[辣眼睛]
bili_84466723005:
无任什么江湖都是老人制定一套规则,压制新人出头,守住既得利益。

【回复】就像这些老逼喜欢在酒桌上挑逗戏弄年轻人一样
【回复】回复 @HearnJoo :不一样 没有规则进行制衡只会导致后来者不是把路走的乱七八糟 你有能力你便可以去挑战制定规则的人胜了之后你再制定新的规则 一开始的规则不一定是好的 就像是人吃了五个馒头就可以吃饱了 但不吃第一个直接吃第五个就饱是不可能的
【回复】回复 @风庭墨 :事实是时间一久再好的规矩也会变得死板
乙太也:
记住 中国的传统三大刀 障刀 横刀 陌刀 不要老是说啥倭刀好啥的 明朝前期刀剑制作也不差 中后期不打仗了百姓安稳了 能让你私藏兵器?而日本是刚经过战国时代 刀剑用途正火热 就单说永乐剑,做工比倭刀不知道好多少 中国刀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日本刀好过中国刀 我觉得还是 中国战乱年代(清末民国)被抢走的宝物太多了 文物 瓷器 字画 啥的不计其数 几亿件都有 日本都抢了几百万件 刀这玩意 古代打仗用的少,正规军打仗都是用的那个特别长的 第一排是盾加短刀 第二排是火铳 第三排是长的那个叫啥 这样阵型就很稳 敌人难以近身 第一排敌人都难破 盾加短刀走得慢 但是有防御有输出 第二排火铳 确保了远程能力 第三排长突 提高了近战作战能力保护第二排火铳队 但是第一排的盾刀近战还是不行的 刀这玩意 如果不是正规军上不了台面 还有大部分时期都是作为佩刀 要真的想发展中国刀剑,障刀 陌刀 横刀 三大类发展吧 其它的什么戚家刀 苗刀 就算了吧 连形制都没分类清楚,只是一个家族刻印生产。就和牌子一样。还不如雁翎刀,环首刀,可靠。 要是说是模仿倭刀 那该给这个形制叫仿倭刀

【回复】自己的东西没守住,别人后来居上了,没办法,只能怪满清太垃圾了。现在觉得别人家东西更好也是客观事实,你说的是自己的历史事实,看看之前马保国之流,武术骗子,各种劣质刀剑。
【回复】回复 @Alicii_ :仪刀就是个仪仗用品,不是列装军队的啊[笑哭]
【回复】回复 @Alicii_ :楼主说的都是扯淡,这些刀在唐代兵书 太白阴经和 李靖兵法记载中就不是常备军使用的武器,只有驻防也就是JC才会装备横刀,汉唐一直是环首刀,2011陕北出土那个唐代环首刀还是主流,陌刀是长柄武器,根本就不是刀,还信龙泉商家那些鬼话,还不如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化
云端的思想家:
科普一下,抗倭刀是指挥刀,刀前一掌开刃是真的,模仿的是唐刀和苗刀,武士刀是由唐刀改过来的,真正牛的不是抗倭刀,你拿抗倭刀和武士拼近战必死,人家每个武士都是从小练刀法,痴迷武士刀,武士刀的制造和保养不是农民和工人玩得起的,更有甚者是家传,牛逼的是鸳鸯阵,或者说牛逼的是竹宪,这玩意高2米,钢制或竹制,挂有钢枝和倒刺,大型的狼牙棒,作用让武士刀砍,武士近不了身,后排火枪兵输出,

【回复】首先历史上没有抗倭刀这种刀,百度百科是个人编的词条。也不是模仿苗刀和唐刀,因为唐刀出土文物显示是内弧反曲刀,苗刀就是戚刀,苗刀是民国改的名。他也不是指挥刀,这玩意是弩兵和火枪兵的副武器,纪效新书,辛酉刀法里有全套的士兵刀法评级标准。请不要误人子弟。
【回复】另外和你说件事,纪效新书操伏解,鸳鸯阵解里面说的很清楚,鸳鸯阵根本不配火枪兵,输出的是长枪兵,防御的是盾牌手,狼筅只是用来遮蔽保护盾牌手的辅助武器,另外你字打错了。最后建议你多读书
【回复】不要误导人了,博物馆登州戚氏刀纯纯的本土雁翎腰刀,真以为打刀有多牛皮,双手打刀这个长度不管在明代在战国都是属于费拉不堪的存在,让戚爷看重的太刀也只是让弓弩手配备作近身武器,明代本土长刀 雁翎长刀雁翅长刀也不在少数但不是主流,进口一些太刀只是满足军备需求,后来本土化改成了柳叶长刀,一个一个看沙雕科普看魔怔了属于是。
i殿前都点检:
苗刀在明代前期就有,明军佩的腰刀太短,只有七八十厘米,再加上锻刀水平不行,对战倭刀经常被砍断还没倭刀长,太吃亏了,所以戚爷爷他老人家才痛定思痛改良的苗刀

【回复】回复 @young为什么 :吹日本刀锻造工艺,滑天下之大稽 某几部知名动漫经常自黑日本刀对战时折断,你比日本人还懂日本刀,懂王👍🏻
【回复】地摊文少看行不行?纪效新书长刀解看过没就这里思痛
【回复】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日本因为资源匮乏在刀的锻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B站著名点评家:
小日本的武士刀确实厉害,明清时期一小股倭寇就能够纵横我国七个省份,可谓是所向披靡。我好奇金庸写武侠小说,咋就没写几个小日本。还有咱们干将莫邪那么牛叉,咋就失传了……

【回复】各国主战兵器多是长柄武器,包括日本,较早的时候是长柄的薙刀,后来是枪。很多练刀的武士上战场都改用枪了,日本将领大多用枪BV1mv411B7Ek(2分23秒,武士刀对决日本枪1v1。3分13秒,武士刀对决日本枪4v2) 之前某部纪录片误导了不少人。戚继光设计的鸳鸯阵本就是对付倭枪用的,《纪效新书》中详细描述了鸳鸯阵对付倭枪的办法,却并未提到用鸳鸯阵对付倭刀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78834?from_voters_page=true 有人说日本武士道从二战时开始变质了,但我觉得不然。日本战国最猛武将本多忠胜用的长枪蜻蜓切,而且他压根不会剑术(日本刀剑不分),日本将领基本用长枪,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德川家康晚年鄙夷日本剑道,并反对儿子学习。日本人自己都说:“剑道三倍段,长枪九倍段。”
【回复】确实厉害,壬辰倭乱十四万日本正规军,全明星阵容,日本一半多的名将联手的远征军,被四万明军打得抱头鼠窜怎么说?
【回复】武士刀是厉害,但也仅限于刀,真正打仗的时候都是用长杆兵器。
不会丶丶丶:
评论很热烈俺想说一句,俺师傅说俺们拳法起源戚家军所用兵器为六合大枪,枪头带回勾枪缨一尺五……俺信你们谁的呢[藏狐]

【回复】戚继光绝学多了,你以为就鸳鸯阵?二十四式六合金枪,梨花枪虽然是改良别人的,倭刀术,练兵之法,那个不是绝学
【回复】回复 @林深时笕鹿 :戚家军的军体拳就是俺们练得八极拳前身,后有吴祖开山立派,门谱第一页就这么写的……
【回复】回复 @中_华_万_岁 :这个不好说,谁都喜欢往脸上贴金,就像我们老家有帮闲人修族谱似的,九几年的时候开头写的是顺治年间迁徙的事,这还比较靠谱;后来再修开头已经推到战国了,近几年又要修,开头已经到炎黄大战了……
此消息仅你可见:
这刀形制不对,不是戚刀,是普通的明长刀,而且辛酉刀法里也没有握刀身的招式...这玩意是全开刃的...属于导演臆测了

【回复】现代制的苗刀均长一米四,但是戚继光时期的苗刀基本上都在170到180之间,以至于辛酉刀法起手一势是两人互拔刀势
【回复】回复 @贪刀小王子Kingway :我建议你看武备志和武艺图谱通志,纪效新书里面完全没有三视图和比例的概念,招式细节基本不可信,辛酉刀法里防贼三势和击贼三势都有手在刀身的刻画,但是武备志和武艺图谱通志的画风更详细,是虎口卡住刀而不是握住,另外单刀法选也是这样。最后从实战角度来说,握刀也不实际,防贼三势靠滑刀防御,握刀结果就是让你一根手指不剩。
朱染漆木13:
几千年的四书五经、狭义仁德培育出一个个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蛇鼠一窝、内斗窝里横、只会排资论辈打压新人、越来越不会实战越来越套路化的假大师。

【回复】回复 @兔子忘带伞 :还有受伤药材的使用
【回复】回复 @爱喝绿茶的小伙儿 :没钱根本承担不起练舞的伙食费用,吃的不好很容易练废
【回复】回复 @爱喝绿茶的小伙儿 :以前都是穷文富舞的 不懂不要乱讲
动漫当麻:
不会真有人觉得古代打仗,短兵相接还能打的有来有回吧[吃瓜]

【回复】还真有可能,毕竟古代士兵身上的铠甲可不像影视剧里一样一刀就透。
【回复】回复 @步丿怜彡香 :各国主战兵器是长柄武器,包括日本,较早的时候是长柄的薙刀,后来是枪。很多练刀的武士上战场都改用枪了,日本将领大多用枪BV1mv411B7Ek(2分23秒,武士刀对决日本枪1v1。3分13秒,武士刀对决日本枪4v2) 之前某部纪录片误导了不少人。戚继光设计的鸳鸯阵本就是对付倭枪用的,《纪效新书》中详细描述了鸳鸯阵对付倭枪的办法,却并未提到用鸳鸯阵对付倭刀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78834?from_voters_page=true 有人说日本武士道从二战时开始变质了,但我觉得不然。日本战国最猛武将本多忠胜用的长枪蜻蜓切,而且他压根不会剑术(日本刀剑不分),日本将领基本用长枪,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德川家康晚年鄙夷日本剑道,并反对儿子学习。日本人自己都说:“剑道三倍段,长枪九倍段。”
【回复】可以的,只要穿了甲就行了[doge]
Luck丶廿四:
刀是一方面,主要是兵不行,那时候明朝腐败的已经不像样了,而且倭寇里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倭,充当打手,绝大多数都是叛军海盗等等汉人假扮的假倭,战斗力跟真倭天壤之别,后来把几个大海盗集团歼灭,真倭假倭淡出历史,也是用的计策,不是靠打的

【回复】回复 @3-141592 :真倭都是落魄的日本浪人,吃饭都费劲,有一顿没一顿的,会天天三五成群扛一个长兵器?况且时常还需要伪装突袭村庄和明守军,真倭的作战环境不允许他们随身携带长兵器。记载里,基本就领头的有一个破棉甲,好的戴个护心镜,有两个肩甲,多数就光膀子加一个兜裆布。不畏死,与明军交战,身中数箭还能连砍数人,明军很多就闻风而逃了,气势就败了,几十个倭寇横行数百里,包围了南京城(应天),这就是真倭的战斗力,至于后来戚家军打的,绝大多数都是假倭,都是光头鲜足的汉人,真倭在倭寇里很少,都是假倭雇佣的,说是抗击倭寇,说白了就是汉人打汉人,至于说戚家军厉害,一是对比倭寇数量占绝对优势,二是因为戚家军都是戚继光自己挑的人,他在温州时,看当地两村百姓械斗,都是狠人,于是就召集那些同一个宗祠互相有血缘关系的百姓(一人死,其他人不畏死反扑)组成军队加以训练,但他们打的真倭很少,因为真倭数量占比太低了,很难碰到。而真正正面刚真倭占上风的是一帮各寺院僧人组成的志愿者,分配到各个抗倭部队,手持铁棍,那是单挑能击杀真倭的人,至于明军,几个人也打不了一个真倭。当时著名的几个海盗头子都是跟日本本土那些大名挂钩的,互相利用合作。后来剿灭海盗就是用的计,把海盗头目骗过来,缓了个兵,许诺给好处,后来计成连带大批海盗一起杀掉,倭寇就不了了之了,否则你以为戚家军的阵法能到海上剿灭海盗?还是能渡到日本岛去剿灭海盗?
【回复】回复 @我爱国我牛逼吹我 :日本武士刀本来就是仿的唐刀,但当时他们的锻造工艺已经比唐朝先进了,仿制唐刀样式是因为当初日本使节经常会带回唐刀,唐刀很漂亮,刀鞘上还有华丽的雕刻与装饰,在日本贵族阶级里作为贵重礼品互相赠送,但是数量有限,很珍贵,后来日本自己就开始仿造唐刀样式,自己打造,然后流入社会开始售卖,也就是山寨货,但却是做工更好的山寨货,就像正品开胶耐克和我国莆田的山寨不开胶耐克,以至于后来在我国出现了不少关于赞美日本刀的诗。
【回复】回复 @我爱国我牛逼吹我 :唐刀这方面……BV1Rq4y157N4说实话,出土的主要是作为副武器的那种单手短刀,那种双手长刀在战场上地位其实很尴尬,日本人古代打仗其实也不怎么用。按兵击圈里的测试,除非训练水平相差实在太大,否则到无论是群战还是单挑都是打不过长枪的BV1ZD4y1d7Y9
闲时一点:
评论区也是莫名其妙的。典型的武打,武侠片,都是艺术加工的,把武术的美感,通过电影加工展现出来给人看的。这片子,同样也是艺术加工过的,但给人感觉,另类,甚至感觉怪诞。确实没有视觉美感,也没有常见的侠义,人情。但有一点现实里,真实对战(不是打擂台,而是随机事件打架或者打仗),更没有比这美感。至于导演想表达啥?估计是,就内斗?历史上还有真假倭寇。永远只有利益关系。

3-141592:
实际上日本古代战争主战兵器是枪,很多练刀的武士上战场都改用枪了,日本名将大多用枪BV1mv411B7Ek(2分23秒,武士刀对决日本枪1v1。3分13秒,武士刀对决日本枪4v2)。 对付倭刀其实用长枪就足够BV1ZD4y1d7Y9。不过南方卫所兵当时是挺拉胯的,用的枪杆多是竹制的或祖传的可能受潮腐蚀虫蛀了。而且训练度低,戚继光到任后还得“教以击刺法”。但戚继光“教以击刺法”后应该是没有问题了的。之前某部纪录片误导了不少人。戚继光设计的鸳鸯阵本就是对付倭枪用的,《纪效新书》中详细描述了鸳鸯阵对付倭枪的办法,却并未提到用鸳鸯阵对付倭刀。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78834?from_voters_page=true 我暂未找到在战场应用戚家刀的史料。戚继光训练的士兵用的刀基本是盾兵用的及其他兵种的副武器腰刀这种单手刀而非那种双手刀,那种双手刀可能主要用于平常防身。至少用戚家刀克制倭刀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另外,“无肩乃利,妙尤在尖”这句话说的是腰刀,而且并无只有前端开刃的戚家刀实物出土。

政委7366:
真功夫的电影就是不很好看,指动作,了解兵击的多少都知道,为什么这么躲,打到身上是伤口,可锋利了,躲和试探是最多的。好看的动作片那也是功夫,不过呈现的是编排后的套招,观赏性高,不写实。

原创 电影解说 武侠 动作 倭寇的踪迹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