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抄近道去桥底吧,去那里等老师”

作者: 人民日报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23-07-19 19:40:39 浏览:210316 次

“我们抄近道去桥底吧,去那里等老师”

goodliketo:
深有感触,去年的下三乡活动去了一个相对偏远的乡镇,条件很艰苦,但孩子们真的很可爱,最后走的时候,不少孩子和老师都哭了,可能短短的半个月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只希望他们在之后有人生转折点的时候,能够想到,曾经有一群小老师给他们讲述外面世界的精彩,让他们能够选择,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通过别人的道听途说[打call][打call][打call]

【回复】我们隔壁村一个女孩去贵州支教被山上的落石给砸到了,人没了,是武大的
【回复】回复 @For-A-ver :唉,可惜了
【回复】回复 @Alfredxiaojun :人家也没说什么吧,只是感慨一下而已。而且就算说了也没什么啊,无论多么充满希望的方向上,总要有人持反对意见,这也是提醒
二十画月:
支教老师给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我很小的时候在农村有一位支教老师激发了我学习的乐趣,才逐渐成绩好转(从初中数学20分,英语30分这种的),到后面考上了大学,很感谢老师们

【回复】我也是呢,到现在都还记得[调皮][调皮]现在都毕业了好快啊
想中奖才改名:
我至今还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暑假那时候来给我们支教的老师,男老师叫陈温都苏,女老师叫穆潇洋。很遗憾,我没能实现当时的诺言,没能成为一名像您们一样的老师。如果老师您也刷到这条视频了,我想告诉您,曾经的小男孩长大了,会赚钱养家了,生活得也很好。

【回复】回复 @欧阳昭南 :我只记得是内蒙人,具体哪里的忘记了[doge],还有腿毛很长,我还拔了两根[捂眼][捂眼][捂眼]
【回复】您好,请问是不是中央民族大学支教团?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也叫陈温都苏。
【回复】陈温都苏 是蒙语名字,陈姓常见于内蒙古东部 通辽 兴安盟 赤峰 大概率这个老师是内蒙古通辽人
海拉尔小青年:
乡村振兴,让更多的人愿意来乡村来教书,发展。一个暑期就给师生双方留下这么多美好回忆。

【回复】回复 @比多啵 : 家访了一波,明白你为什么发这种话了。差不多得了,呵呵呵[嗑瓜子]
【回复】不能光靠爱发电,要给到切实得报酬。
【回复】回复 @real_小王同学 :我想说的是,一个暑假都给孩子们如此多的收获,如果是三年,五年呢?支教如果全靠个人意志,成不了气候,还是要政策支持,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蛙跃古池传水音_:
小朋友骑车还是要注意安全哦[保卫萝卜_哇]

谷誉棠:
也许过了多少年后,这些孩子中会有人成为教师去其他乡村小学支教,也会坐在大巴上望着不舍的孩子们骑行相送——师生的情谊,并不是我们能用文字或言语能表达的,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代代相传下来的师生情,祖国才有了一浪更比一浪高,人才济济的今天!

账号已注销:
年轻老师确实能给小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那些刚当老师的年轻人好多人都年轻、朝气、正直、有眼界…

【回复】乡村振兴要教育孩子有成就后回家建设,而不是都跑去北上广深了,没有人的乡村那里来的振兴呢我
情系芷兰一生: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得罪了校长就离职了,走的时候回教室和我们打招呼,整个班一百多号人哭的稀里哗啦的,他很严厉很凶,也打学生,但我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他的长相在我的记忆里都模糊了,只记得他和展昭很像,就是何家劲演的展昭!

璞子的家:
懂得感恩的下一代,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打call]

莫莫莫是只兔儿:
我现在还留着走时孩子们给我写的小纸条和画的画,还有其他老师们送我的哈达。

我只是路过的一只喵:
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为了那些还没赶上来的人。致敬每个一线教师,你们值得。

雨中务农需戴笠:
很多人都以为支教一定是去高原、戈壁滩或者山沟沟,并不是这样的。我听我老师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们评教师职级要去支教一段时间,一个月吧。我是市一中的,我有个老师分配到市二中支教,有个分配到市五中支教,这几所学校都在市区内,还有分配到乡镇中学,也在同一个县级市内。当然,还有一个老师去西藏支教几年了,环境差,但工资高很多。[脱单doge]

沽洋:
想起来我们部门也组织过支教活动,虽然不是很正经的教学但我真的会用心教[脸红]

lycoris千束酱:
为支教老师和懂得感恩的孩子们点赞[打call]

学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